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从流行性乙型脑炎的病原问题首先在日本确定之后,该国学者即进行对本病的流行病学研究,三田村氏和小林英一氏等会于该病流行地区于雀及家鼠中分得病毒数株,在马、小犬、小猫、小兔、小鸡等亦证明有病毒,且在健康人血液中及口腔液中均分出病毒数株,证明有不显性感染;氏等又取流行地区内家畜,包括马、牛、猪、山羊等检出血液中含有对流行陛乙型脑炎的中和抗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云南省新平县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状况及其特征,为云南省乙脑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观察点采集蚊虫进行乙脑病毒分离和鉴定,对观察点正常人群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乙型脑炎Ig G抗体。结果共采集到蚊虫5属21种6 628只,其中三带喙库蚊属于当地优势蚊种,占蚊虫捕获总数的71.59%;共分离到2株乙脑病毒;正常人血清乙脑病毒抗体阳性率为74.67%,其中>16岁年龄组的阳性率最高,达到了95%,0~5岁年龄组与其他组人群乙脑病毒抗体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三带喙库蚊和中华按蚊均为携带和传播乙型脑炎病毒的媒介,当地健康人群中存在较高的乙型脑炎病毒隐性感染现象。  相似文献   

3.
流行性乙型脑炎(Epidemic encephalitis B,EEB)简称乙脑,又称日本脑炎(Japanese encephalitis,JE),是一种急性传染病,其病原体是JE病毒,主要通过蚊叮咬而传播,人群普遍易感。病变以脑实质炎症为主,以高热、意识障碍、抽搐、病理反射及脑膜刺激征为特征,病死率高,部分病例可留有严重的后遗症[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的疫情报告[2],2012年全国共报告流行性乙型脑炎1763例,死亡59例,2013年升至2178例,死亡64例,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有所增加。为了加强对重症流行性乙型脑炎的认识,本文报道了北京某三甲传染病医院2013年9月份收治的16例重症乙脑患者。  相似文献   

4.
病毒性脑炎     
由病毒感染而引起的脑实质炎症称为病毒性脑炎。目前对病毒性脑炎的分类方法不统一根据其流行情况的不同分为两类:急性流行性脑炎:为虫媒病毒性脑炎,如流行性乙型脑炎(由蚊虫传播),森林脑炎(由蜱传播)等,均属传染病范围,本文不予叙述。急性散发性脑炎:是指不经虫媒传播的原发性病毒脑炎,本文主要介绍此类脑炎急性散发性病毒性脑炎病因:疱疹病毒包括单纯性疱疹病毒(尤其是Ⅰ型单纯疱疹病毒引起的约占病毒性脑炎的10%)、带状疱疹病毒、E B 病毒、B 病毒巨细胞病毒。流行性腮腺炎病毒(流行性腮腺炎合并脑炎者约占26~40%),流  相似文献   

5.
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国际上又称日本脑炎,是由蚊虫传播的一种人兽共患传染病。1940年我国学者首次在死亡脑炎患者脑组织中分离到乙脑病毒。本病主要分布于亚洲。我国除新疆、西藏外,其它省、市、自治区都有该病的流行资料,疫区主要分布在长春与兰州以南,兰州与下关以东的广大地区内,特别是河南、安徽、江苏、江西、湖北、湖南等地都是发病率较高的省份。  相似文献   

6.
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发现于1924年。为了与上世纪初流行于欧洲的嗜睡性脑炎(又称甲型脑炎)相区别,解放后经卫生部定名为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的病原体是病毒,是1934年由日本科学家从死于该病患者的脑组织中首先分离到的。因此,也称为日本脑炎病毒。乙脑病毒对外界环境抵抗力较弱,56℃30分钟或100℃2分钟即可杀死。但用冰冻干燥法在4℃冰箱中可保存数年,常用消毒剂如5%的来苏水或5%的石碳酸溶液1~2分钟即可使病毒灭活。乙脑流行有严格的地区性,主要在温带、亚热带及热带地区内。如日本、朝鲜半岛、越南、缅甸、印尼、菲律宾、泰国、印度、…  相似文献   

7.
早期持续低流量吸氧辅佐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探讨吕玲(杭州市江干区中医院)流行性乙型脑炎(以下简称乙脑)是由病毒所致,以中枢神经系统病变为主的急性传染病。病变波及皮层的灰质部分、小脑、间脑、中脑、桥脑、延脑甚至脊髓。患者主要因脑实质炎症、脑水肿、脑疝、脑...  相似文献   

8.
作者报导一种十分简便的鉴定虫媒病毒新分离株的方法,即用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金黄色葡萄球菌A蛋白作间接酶免疫测定,检测白纹伊蚊细胞株C_6/36细胞中培养的虫媒病毒,经鉴定从三带喙库蚊新分离的病毒35株,结果20株为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此结果经免疫萤光及蚀斑中和试验证明完全一致。用本方法鉴定病毒大大提高了工作效  相似文献   

9.
1987年6月27日至1988年5月11日,在上海市奉贤县进行一次蚊虫的乙型脑炎病毒感染率和分布特点的研究。捕捉的39923只蚊虫中,92%为三带喙库蚊。以蚀斑形成试验分离到103株病毒,经间接免疫荧光试验鉴定为乙型脑炎病毒。三带喙库蚊的乙型脑炎病毒感染率为3.5%;含孕卵蚊的混合标本的乙型脑炎病毒检出率为47.6%,显著(X~2=17.94,P<0.01)高于不含孕卵蚊的混合标本的23.3%;每个混合标本含的有孕卵蚊数愈多,检出率愈高(X~2=24.83,P<0.01)。 阳性混合标本在细胞培养合内的频数分布能符合Poison曲线(P>0.3),反映了带乙型脑炎病毒的蚊虫在自然界蚊群中的分布是随机的。  相似文献   

10.
对吉文林区森林脑炎流行因素的探讨王树桂(内蒙古吉文林业局职工医院)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1993年已从全沟硬蜱体内分离到3株森林脑炎(以下简称森脑)病毒[1],同年7月又从森脑死亡患者脑组织内分离出1株森脑病毒,从而肯定内蒙古大兴安岭为森脑疫源地。现就其...  相似文献   

11.
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由乙型脑炎病毒引起的损害中枢神经系统的自然疫源性传染病,儿童发病率和病死率较高.为了与本世纪初曾流行于欧洲的昏睡性脑炎(又称甲型脑炎)相区别,解放后我国卫生部定名为流行性乙型脑炎.起病急,症状轻重不一,从隐性感染、轻症脑膜炎到病情严重的重症脑炎,出现高热、惊厥、昏迷、直至痉挛性瘫痪,甚至死亡.  相似文献   

12.
<正> 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由乙型脑炎病毒引起的,是以脑实质炎症为主要病变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临床上主要以高热、意识障碍、抽搐以及脑膜刺激症为特征,重者甚至出现呼吸衰竭。乙型脑炎的临床观察及护理如果不及时、迅速,可直接影响到预后,甚至危及生命,作者对40例乙型脑炎患者的护理体会进行了总结,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6年1月~2008年1月流行性乙型脑炎69例患者,分析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测结果。对于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治疗,给予降温、控制患者抽搐、降低颅内压、抗病毒以及预防呼吸衰竭等治疗。结果本组病例经过综合治疗后,患者在7d内体温均降至正常范围。治疗后治愈54例,好转12例,2例患者死亡。随访时间6个月~2年,平均1.5年,有9例患者出现后遗症,其中单侧肢体或者单肢体瘫痪患者7例,2例合并有失语。结论流行性乙型脑炎起病急、病情发展快,病情往往比较重,要迅速作出诊断;在治疗中给予降温、抗惊厥、降低颅内压以及减轻免疫损伤是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小型猪感染乙型脑炎病毒株的特点。方法猪脑组织经过处理,接种BHK21细胞,进行病毒培养、间接免疫荧光试验、中和试验、电镜观察,及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扩增新分离毒株E区段和PrM区段核苷酸序列,测序后进行基因型鉴定。结果 25只猪脑组织接种BHK_(21)细胞,有3个组织处理液能使BHK21细胞发生圆缩、集聚等病变;3个组织接种的BHK_(21)病变细胞滴片进行免疫荧光试验,均产生强绿色荧光反应;中和实验结果显示3株新分离株中和效价均为1∶64;电镜下可见直径40nm左右球型病毒粒子;RT-PCR产物测序结果与疫苗株E区段核苷酸比较同源性均为95%;3株新分离株均为GIII型乙脑病毒。结论实验表明小型猪场存在乙型脑炎病毒感染,为GIII型乙型脑炎病毒。  相似文献   

15.
流行性乙型脑炎的诊断,除根据流行病学的特点,以及临床症状外,还可以依靠血清学及病毒分离的方法来诊断。但能进行上项检查的实验室,目前还不多。因此寻找更简便的诊断方法,是目前急待解决的问题。1954年张学德氏等曾报告用皮肤试验来诊断流行性乙型脑炎,他的结论认为这种诊断方法很方便,并有一  相似文献   

16.
1983年8月,在云南省孟连县捕获成年雌性蚊虫5属19种3773只。三带喙库蚊、霜背库蚊、棕头库蚊和中华按蚊是农村畜圈的主要蚊种,白纹伊蚊是野外竹林的优势蚊种。从三带喙库蚊和雪背库蚊中各分离出1株乙型脑炎脑毒。分析认为,三带喙库蚊是当地乙型脑炎病毒的主要传播媒介,雪背库蚊亦参予乙型脑炎病毒的传播。  相似文献   

17.
广西乙脑高发区媒介蚊虫乙脑病毒感染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广西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高发区的蚊虫进行乙脑病毒分离鉴定。方法2006~2007年在广西乙脑高发区采集蚊虫标本,用C6/36和BHK21细胞分离乙脑病毒,用Clustal X(1.8)、Mega4.1等软件进行分离株E基因序列比对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2006~2007年共采集蚊虫12102只,从北流市和桂平市的三带喙库蚊中分离到4株基因I型乙脑病毒,4株病毒之间E基因片段核苷酸和氨基酸的最大同源性为98|3%和99.8%。结论从广西蚊虫中分离到4株基因I型乙脑病毒。  相似文献   

18.
云南景洪市蚊虫分布特点及与虫媒病毒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景洪市蚊虫分布特点及与虫媒病毒的关系。方法:在农村畜圈及野外竹林捕蚊,用C6/36细胞和乳鼠法分离病毒。结果:采获成年雌性蚊虫31种22823只。白天在野外竹林采获蚊虫17种,优势蚊种为圆班伊蚊、刺扰伊蚊和白纹伊蚊;夜间在农村畜圈及其周围采获蚊虫19种,优势蚊种为棕头库蚊、三带喙库蚊和迷走按蚊。从采获的7种蚊虫体内分离到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10株,基孔肯雅病毒3株,登革热病毒1株。其中,白纹伊蚊分离到3株病毒,三带喙库蚊分离到5株病毒。结论:白纹伊蚊是当地基孔肯雅和登革热病毒的主要传播媒介;三带喙库蚊是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的主要传播媒介。  相似文献   

19.
阿糖腺苷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32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罗生 《广东医学》1997,18(12):854-855
流行性乙型脑炎是由乙脑病毒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病变为主的急性传染病。重者可有神经系统后遗症,甚至死亡,目前尚无针对病原的特效疗法。1994~1996年我院共收治60例流行性乙型脑炎患者,其中32例患者应用阿糖腺苷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l临床资料1.l一般资料:全部60例患者均按流行性乙型脑炎诊断标准[1],经临床确诊,随机分为阿糖腺耷治疗组32例及对照组28例,两组年龄、病程、病情均具有可比性。1.2治疗方法:对照组用抗病毒(板兰根)、抗生素(青霉素)、脱水剂、地塞米松(短期应用)、神经细胞激活剂、控制高热、抽…  相似文献   

20.
流行性乙型脑炎是藉蚊子传播的一种季节性的全身传染病。机体对病毒的反应是周身感染、中枢神经系统及脑膜的炎性变化引起的症候。症状典型的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临床经过可分二阶段,起病后1—2天有周身感染的症状,以后逐渐出现脑症状,其经过约为2—5天(图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