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RP-HPLC法测定通塞脉片不同拆方浸膏中绿原酸的含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以RP -HPLC法测定通塞脉片不同拆方浸膏中绿原酸的含量 ,作为考察通塞脉片拆方结果的依据之一。方法 Lichrospher-5 -C18(1 0 μm ,4 .6mm× 2 5 0mm)色谱柱 ,流动相为 :甲醇 -1 %冰醋酸 (2 0∶80 ) ,检测波长为 3 2 6nm。结果 在 0 .1 0 2~ 1 .0 2 μg范围内 ,线形关系良好 (r=0 .9998) ,平均回收率为 1 0 1 .74 % ,RSD为 2 .0 4 % (n=5 )。 结论 此方法提取简单 ,准确度与重现性均符合测定要求  相似文献   

2.
通塞脉片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3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通塞脉片对急性缺血性中风的治疗作用及其作用机理。方法  6 0例患者随机分为 2组。对照组采用西医基本治疗方法 ,治疗组加用通塞脉片 ,疗程均为 1个月。评价通塞脉片对急性缺血性中风神经功能缺损和中医证候、血脂、血液流变学、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过氧化脂质 (LPO)等指标的影响。结果 神经功能缺损治疗组总有效率为 90 .0 0 % ,2组比较 ,P <0 .0 5。治疗组能明显降低全血黏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及血浆比黏度 (P <0 .0 5~ 0 .0 1) ;降低TC、TG和提高HDL ch水平 (P <0 .0 5 ) ;提高SOD活性 (P <0 .0 5 )、并清除体内LPO的功能 (P <0 .0 1)。结论 通塞脉片是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的有效方剂  相似文献   

3.
椎动脉型颈椎病 (CSA)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 ,在神经内科临床工作中经常遇到 ,治疗上以非手术治疗为主。而药物治疗探讨不多 ,我们于 2 0 0 0年 1月~ 2 0 0 2年 1 0月对 1 2 5例CSA病人进行了通塞脉片治疗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1 2 5例CSA病人 ,均为神经内科门诊患者 ,按照挂号单上单号和双号 ,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 65例 ,男 2 8例 ,女 37例 ,年龄 39~ 64岁 ,平均 51 .5岁 ;常规组 60例 ,男 2 5例 ,女 35例 ,年龄 46~ 65岁 ,平均 50 .8岁。病例排除标准 :①年龄 <1 8岁或>65岁者 ;②妇女妊娠期、哺乳期 ;③合并有心…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通塞脉片治疗颈椎病之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40例采用口服通塞脉片治疗;对照组40例采用口服颈复康颗粒治疗,2组悉以30 d为1疗程,连用2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显效率为52.5%,总有效率87.5%;对照组显效率为27.5%,总有效率77.5%,2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通塞脉片对颈椎病有较好的治疗作用,而且安全无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5.
通塞脉片治疗急性脑梗死气虚血瘀证8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断标准㈩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诊科协作组制订的《中风病诊断疗效评定标准》(试行)。  相似文献   

6.
通塞脉片治疗血栓性浅静脉火3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7.
通塞脉片治疗血栓性浅静脉炎3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血栓性浅静脉炎,是浅表静脉的一种急性非化脓性炎症,并伴有继发性管腔内血栓形成的静脉疾病.自1997年以来,笔者以通塞脉片治疗血栓性浅静脉炎30例,并与单纯西药治疗30例进行对比观察,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通塞脉片联合颈椎牵引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18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药物对照组和基础对照组各60例,3组均予以颈椎牵引治疗,治疗组加用通塞脉片口服,药物对照组予以颈复康颗粒口服,疗程均为3周。在治疗后的1、3周分别采用改良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分(ESCV)、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CASCS)和椎动脉平均流速(Vm)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1、3周的改良ESCV、CASCS评分和Vm均明显高于药物对照组和基础对照组(P<0.05)。结论 通塞脉片结合颈椎牵引可有效缓解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症状、改善椎动脉平均流速。   相似文献   

9.
刘梅  朱捷  王勇 《安徽医学》2014,(4):457-459
目的观察通塞脉片联合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将62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l例),在常规糖尿病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依帕司他片,治疗组在依帕司他片基础上加服通塞脉片。两组疗程均为8周,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神经传导情况及临床效果。结果经过8周治疗,治疗组总有效率(87 .10%)明显高于对照组(58 .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神经传导速度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塞脉片联合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显著,好于依帕司他单独用药。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通塞脉用于脑梗死患者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取本院2008年2月~2011年2月间收治的急性脑缺血梗死患者106名,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使用常规脑梗死西医疗法,治疗组在常规西医疗法的基础上加用通塞脉片,3次/d,5片/次,以1个月为一疗程。结果: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恢复的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为86.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1%,2组总有效率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生活能力恢复至3级以上(包括3级)占75.5%;对照组生活能力恢复至3级以上(包括3级)占56.6%,.2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通塞脉可以有效恢复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和生活能力,不仅保护患者生命安全,同时有效改善患者出院后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利水通络口服液对急性脑缺血大鼠脑组织病理形态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方法:以急性不完全性脑缺血大鼠为模型,将50只普通级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利水通络口服液高剂量组、利水通络口服液低剂量组,分别灌胃取材后,测定大鼠脑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结果: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表明,急性脑缺血模型组出现了较严重的脑组织水肿和神经细胞病变,利水通络口服液高、低剂量组在改善神经细胞病变方面效果显著(P<0.05).结论:急性脑缺血大鼠脑组织病理形态改变明显,说明其为脑梗塞急性期的病理生理基础之一;利水通络口服液对急性脑缺血大鼠脑组织病理形态有较强的改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脑含水量有关.  相似文献   

12.
程率芳 《中医学报》2016,(6):842-844
目的:通过检测钩藤治疗小鼠急性脑缺血后组织中金属蛋白酶(metalloproteinase,MMP),并分析其对脑缺血的抑制作用和机理。方法:建立急性脑缺血小鼠模型,分为钩藤组、西药组和对照组,分别在其断头时给予钩藤、常规西药和生理盐水,记录其呼吸次数和时间。结果:钩藤对MMP-16活性抑制作用明显,质量浓度为52 mg·L-1左右;钩藤组、西药组、对照组小鼠呼吸次数分别为(18.37±3.56)次、(16.84±2.94)次、(14.62±3.18)次;钩藤组、西药组、对照组小鼠呼吸时间分别为(28.64±4.35)min、(25.91±5.49)min、(23.24±4.16)min;钩藤组、西药组、对照组小鼠在密闭瓶子中存活时间分别为(27.69±2.15)min、(26.94±3.48)min、(24.16±4.23)min;钩藤组小鼠未出现中毒和器官异常现象,且其呼吸次数、时间以及耐压缺氧能力均高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钩藤对脑血管的治疗作用机制为抑制MMP活性,为临床治疗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花生四烯酸诱导所致大鼠急性脑缺血的治疗试验,考察心脑苏提取物(有效部位群)的主要药理作用。方法:颈内动脉注射花生四烯酸复制脑缺血模型,观察并比较各组大鼠脑电振幅、频率、死亡率、血小板聚集率、血栓素B2(TXB2)、6-酮-前列腺素F1а(TXB2/6-Keto-PGF1a)、过氧化脂质(LPO),同时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本品能明显加快因急性脑缺血所致的脑电图频率和振幅的恢复,减小死亡率,并能显著降低血小板最大聚集率和最大聚集速率,同时能降低血浆TXB2和(TXB2/6-Keto-PGF1a)比值;对血浆LPO的形成也有显著的降低作用。组织学检查显示,心脑苏组大鼠脑组织内血管轻度扩张,可见散在分布的微血栓灶,脑组织水肿不明显,无出血灶及血管破裂。而模型对照组大鼠脑组织血管高度扩张,充血,水肿,脑血管内有大量的微血栓存在和多数血管破裂灶,分布在全脑组织。结论:本品对花生四烯酸诱导所致的大鼠急性脑缺血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4.
竹节人参提取物抗脑缺血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为探讨竹节人参提取物的脑保护机制,观察竹节人参提取物对血栓形成和缺血性脑水肿的作用。方法 结扎小鼠带迷走神经的两侧颈总动脉造成急性脑缺血,结扎大鼠双侧颈总动脉造成急性不宛性脑缺血,实验性造成大鼠体内血栓形成,观察生节人参对它们的影响。结果 竹节人参提取物明显延长小鼠缺氧存活时间,明显延长小鼠因结扎带迷走神经的两侧颈总动脉造成急性脑缺血的存活时间,能减轻大鼠实验性血栓的湿重和干重,显著降低大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小鼠急性脑缺血后免疫功能状况。方法:将20只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一个对照组和一个实验组,在乙醚麻醉下阻断单侧颈总动脉,建立急性脑缺血动物模型。于缺血后第3、6、10d测定白细胞介素2(IL—2)水平,第10d脱臼处死小鼠,取脾、胸腺称重。结果:实验组小鼠IL—2水平显低于对照组,实验组小鼠于缺血不同天数间IL—2水平有显差异;实验组小鼠脾脏的重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急性脑缺血可使小鼠免疫功能下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大鼠急性局灶性脑缺血后皮层和纹状体hephaestine表达的变化。 方法 用线栓法制备大鼠急性大脑中动脉阻塞 (MCAO)再灌注模型 ,在再灌注后的不同时间点应用免疫组化及图像分析检测皮层和纹状体的表达。结果 MCAO再灌注后大鼠出现大脑中动脉梗塞的神经系统损害体征 ,TTC染色有白色梗死区。hep haestine在正常大鼠的皮层、纹状体有表达 ,在急性脑缺血再灌注后 12h缺血侧皮层、纹状体表达明显增加并持续到再灌注后 4 8h ,在 2 4h达到高峰 (P <0 .0 1) ,至 1周时表达较正常明显减少 (P <0 .0 1)。结论 大鼠急性脑缺血再灌注后hephaestine的表达出现明显的变化 ,在急性脑缺血的病理生理变化中可能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己酮可可碱对小鼠急性脑缺血的保护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研究己酮可可碱 (PentoxifyllinePTX)对急性脑缺血所致小鼠大脑功能改变的保护作用。 方法 采用双侧颈总动脉不完全和完全结扎法及小鼠快速断头法 ,观察小鼠在急性脑缺血时的所产生的神经症状、存活时间和脑细胞的改变及己酮可可碱 (PTX)的保护作用。结果  2 5、5 0mg·kg -1的PTX可以显著减少急性不完全性脑缺血致小鼠神经症状的发生 ,减少小鼠大脑细胞的坏死百分率 ;可以显著延长急性完全性脑缺血小鼠断头张口喘气时间并能增加小鼠耐缺氧的存活时间。结论 PTX对小鼠急性完全和不完全性脑缺血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和不同时间点脑组织病理学改变及相应时间点大鼠神经功能评分的关系。方法 将成年Wistar大鼠55只,随机分为脑缺血组、假手术对照组、糖缺血再灌注组,应用线栓法制备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并采用HE染色TUNEL法检测再灌注损伤后细胞凋亡情况。电镜观察脑缺血再灌注后细胞凋亡形态的改变。结果 脑缺血再灌注0~6h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最重,随再灌注时间延长逐渐改善,24h症状又有加重,提示再灌注引起继发性脑损害。神经细胞出现坏死或凋亡与缺血程度和持续时间有关。TUNEL标记缺血1h后再灌注48h之内,皮层区细胞凋亡指数(AI)随再灌注时间的延长不断增加。结论 线栓法成功制备的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可用于缺血再灌注神经细胞损害及脑保护的研究。缺血性神经原死亡经历凋亡和坏死两种途径,中度、重度缺血以坏死为主,轻度缺血以凋亡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