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探讨E-cadherin蛋白在乳腺导管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 检测E-cadherin蛋白在53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25例导管内癌组织和13例乳腺囊性增生病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E-cadherin蛋白在乳腺囊性增生组织、导管内癌及乳腺浸润性导癌中表达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浸润性导管癌中其表达与病理分级、脉管浸润和腋窝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结论 E-cadherin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发生、发展及淋巴结转移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脊柱骨转移癌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如何提高原发肿瘤的诊断率。方法 回顾性研究宁波市第二医院1998年至2008年间79例脊柱骨转移癌的临床资料以及病理形态表现,其中29例原发部位不明的肿瘤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结果 本组79例,男43例,女36例,发病年龄35~87岁,平均年龄55.8岁。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病变部位的疼痛及脊髓神经损害。脊柱骨转移癌发生部位依次为: 颈椎5例,胸椎30例,腰椎43例,骶椎1例。根据临床资料及病理组织学检查,50例可以明确其原发病灶,另有29例不能确定原发部位,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后,其中的21例可以确定其组织来源。原发病变部位依次为:肺28例,女性生殖系统及乳腺19例,胃肠道11 例,前列腺6例,甲状腺3例,肝脏2 例,肾脏及膀胱各1例。结论 脊柱骨转移癌多见于老年男性,腰椎为脊柱转移癌最好发部位,最常见的原发部位是肺及女性生殖系统及乳腺。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对确定来源不明脊柱骨转移癌的原发部位有帮助。
【关键词】 脊柱骨;转移癌;免疫组织化学 相似文献
3.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32例骨巨细胞瘤进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检测分析,探讨PCNA在骨巨细胞瘤的表达分布及与Jaffe病理分级和复发的关系。结果显示,PCNA的阳性反应只在骨巨细胞瘤波形蛋白阳性的单核基质细胞的胞核中出现,而多核巨细胞均无阳性表达;PCNA在骨巨细胞瘤中的增殖指数虽随Jaffe病理分级增高有呈递增趋势,但各级相互之间有交叉重叠现象;PCNA增殖指数低即低度增生的骨巨细胞瘤复发率低,PCNA增殖指数高即中度和重度增生者复发率明显增高。本文结果进一步支持单核基质细胞是骨巨细胞瘤的主要肿瘤细胞成分的观点,并提示PCNA的表达与Jaffe病理分级不完全一致,但PCNA是判断骨巨细胞瘤预后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建立人腹膜与子宫内膜共培养模型,研究早期粘附部位子宫内膜E-cadherin的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在位子宫内膜及子宫内膜与腹膜共同培养后粘附内膜的E-cadherin的表达。结果:(1)E-cadherin在粘附内膜的表达显著降低,与在位内膜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在位内膜E-cadherin表达低于正常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cadherin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在位内膜及粘附内膜的表达异常可能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及张力蛋白同源基因(PTEN)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大兴教学医院行全子宫切除术并经病理诊断的89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其中包括Ⅰ型子宫内膜癌81例,Ⅱ型子宫内膜癌8例,行PTEN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 89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中,PTEN表达缺失65例,缺失率为73. 03%,PTEN在17例浸润 1/2肌层组表达缺失率(94. 12%)明显高于72例浸润≤1/2肌层组(68. 06%),21例累及子宫狭部组PTEN表达缺失90. 48%明显高于68例(67. 65%)未累及子宫狭部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PTEN蛋白表达缺失组和表达正常组在患者年龄、癌组织分化程度、组织学类型、有无脉管内癌栓、有无淋巴结转移、国际妇产科联合会(FIGO)分期以及有无复发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抑癌基因PTEN表达缺失是子宫内膜癌的重要分子事件,并且PTEN的表达缺失与癌组织浸润深度和累及子宫狭部有关;提示PTEN基因突变可能是子宫内膜癌的早期事件,可作为子宫内膜癌早期筛查和诊断的重要分子标志物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乳腺癌组织中EBP50、E-cadherin及β-catenin蛋白的表达与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及其预后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6例乳腺癌、30例癌旁正常乳腺组织石蜡切片中EBP50、E-cadherin、β-catenin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学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①56例乳腺癌组织中EBP50、E-cadherin和β-catenin的表达率分别为37.50%、41.07%和39.28%,与正常乳腺组织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②EBP50、E-cadherin以及β-catenin的表达与乳腺癌的组织学分级、临床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而与患者年龄大小、原发肿瘤大小无关(P0.05)。③在乳腺癌中EBP50与E-cadherin表达水平呈显著正相关(P0.05),且与核表达β-catenin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 EBP50、E-cadherin和β-catenin的异常表达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及浸润转移有关,可作为判断乳腺癌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骨巨细胞瘤的组织发生以及对免疫组化特征与病理分级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 32例骨巨细胞瘤(GCT)进行了 8种抗体标记检测。结果 32例骨巨细胞瘤中,多核巨细胞和单核基质细胞 CD68均为阳性反应,α-1抗胰糜蛋白酶和溶菌酶两种抗体的阳性反应均较弱;所有病例第Ⅷ因子相关抗原、上皮膜抗原和细胞角蛋白标记在瘤细胞中无阳性表达;全部病例单核基质细胞波形成蛋白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均为阳性反应,而多核巨细胞几乎都为阴性反应;PCNA增殖指数在骨巨细胞瘤虽随Jaffe 病理分级增高而呈递增趋势,Ⅰ级骨巨细胞瘤的PCNA增殖指数与Ⅱ级和Ⅲ级之间的PCNA增殖指数有显著性差异(P<0.01),但Ⅱ级与Ⅲ级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各级相互之间有交叉重叠现象。结论 本文结果提示,骨巨细胞瘤可能起源于骨髓干细胞,并向成纤维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分化;Jaffe 病理分级与免疫组化的表达不完全一致,但PCNA增殖指数对判断骨巨细胞瘤细胞增殖活性和肿瘤的预后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6,(13)
目的探讨乳腺癌易感基因1(BRCA1)和E-cadherin在食管癌组织中表达情况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20例食管鳞癌以及60例上皮内瘤变患者BRCA1和E-cadherin的表达情况,分析两者的临床病理关系。结果 BRCA1在正常食管黏膜、食管上皮内瘤变和食管鳞癌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7.5%、58.3%、80.8%,食管鳞癌病例中的BRCA1的阳性表达明显高于食管上皮内瘤变组和正常食管黏膜组(P<0.05)。食管鳞癌病例中的BRCA1的阳性表达与大体类型和淋巴结转移情况有关(P<0.05)。E-cadherin在正常食管黏膜、食管上皮内瘤变和食管鳞癌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30.0%、16.7%。E-cadherin在食管鳞癌组织的阳性表达明显低于正常食管黏膜组和上皮瘤变组(P<0.05)。食管鳞癌组中E-cadherin的阳性表达随着肿瘤分化程度的增高而降低以及有无淋巴结转移和肿瘤有关(均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在食管鳞癌组中,BRCA1和E-cadherin的表达呈负相关(P<0.05)。结论 BRCA1在食管鳞癌中的阳性表达与患者预后不良有关,有望成为评估食管鳞癌生物学行为的新的生物标记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可动脊柱浆细胞瘤与骨巨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剖析鉴别诊断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39例浆细胞瘤(浆细胞瘤组)和34例骨巨细胞瘤(骨巨细胞瘤组)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 2组患者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63,P<0.001),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13,P=0.91)。34例浆细胞瘤和26例骨巨细胞瘤的骨质破坏主体位于椎体;13例浆细胞瘤和20例骨巨细胞瘤表现为膨胀性骨质破坏;5例浆细胞瘤和12例骨巨细胞瘤可见硬化边;2例浆细胞瘤和10例骨巨细胞瘤合并骨质硬化;12例浆细胞瘤和15例骨巨细胞瘤内可见残存骨棘;24例浆细胞瘤和19例骨巨细胞瘤合并压缩骨折;15例浆细胞瘤和21例骨巨细胞瘤突破骨皮质在硬膜外形成软组织肿块,其中13例浆细胞瘤和2例骨巨细胞瘤软组织肿块包绕脊髓生长。2组肿瘤骨质破坏形式、是否有硬化边、合并骨质硬化、是否形成硬膜外软组织肿块及软组织肿块是否包绕脊髓生长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肿瘤骨质破坏主体部位、合并残存骨棘及压缩骨折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可动脊柱浆细胞瘤与骨巨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具有相似性,需结合肿瘤骨质破坏形式、骨质破坏周围硬化边、合并骨质硬化及硬膜外软组织肿块及其包绕脊髓生长情况进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1.
E-cadherin在结肠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E-cadherin在结肠癌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E-cadherin在68例结肠癌和20例正常结肠组织标本中的表达,分析该蛋白与结肠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 E-cadherin在结肠癌中的表达水平与肿瘤的浸润深度、组织学分型、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及Dukes分期均有关;其中,在粘液癌(印戒细胞癌、粘液腺癌)、低分化、浸及浆膜、有淋巴结转移及处于Dukes C+D期的结肠癌中,E-cadherin表达明显减少(P0.01或0.05)。该蛋白与性别、年龄、肿瘤部位及大小无关(P0.05)。结论 E-cadherin的表达与大肠癌侵袭、转移密切相关;检测E-cadherin对结肠癌的诊疗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2.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E钙黏蛋白的表达与微血管密度的关系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微血管密度和E钙黏蛋白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6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E钙黏蛋白和CD34的表达,并用图像分析系统计算微血管密度。结果:E钙黏蛋白表达阳性率为55%,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微血管密度均值为47.5±8.18。癌组织中E钙黏蛋白表达与微血管密度呈明显负相关(r=-0.437,P<0.01),而且两者表达与肿瘤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结论:E钙黏蛋白表达的降低和微血管密度的增加可能在促进乳腺癌的浸润转移中起重要作用,联合检测E钙黏蛋白与微血管密度将有助于筛选出具有浸润复发转移的肿瘤,可作为判断预后及指导治疗的辅助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3.
E-cadherin和Ezrin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E-cadherin和Ezrin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2例大肠癌及癌旁正常大肠组织中E-cadherin和Ezrin的表达。结果①E-cadherin在大肠癌中表达阳性率为59.68%,低于在癌旁正常大肠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90.32%(P0.05),Ezrin在大肠癌中表达阳性率为74.19%,高于在癌旁正常大肠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16.13%(P0.05)。②E-cadherin和Ezrin的表达均与大肠癌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Ezrin的表达还与大肠癌的分化程度相关(P0.05)。③大肠癌中E-cadherin与Ezrin的表达呈负相关(r=-0.26,P0.05)。结论E-cadherin和Ezrin与胃癌的发生、发展有关,并且在大肠癌的侵袭和转移中起重要作用,联合检测E-cadherin和Ezrin可作为判断大肠癌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Caspase-3和E-cadherin在肾透明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75例肾透明细胞癌标本、癌旁标本以及18例正常肾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检测Caspase-3和E-cadherin的表达情况.结果 Caspace-3在肾透明细胞癌的阳性表达明显低于正常肾组织和癌旁组织(P<0.01),随着肾细胞癌病理分级的升高,Caspase-3的阳性表达率降低,临床分期的升高,Caspase-3的阳性表达率增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cadherin在肾透明细胞癌的阳性表达明显低于正常肾组织和癌旁组织(P<0.05或P<0.01),在癌旁组织表达低于正常肾组织(P<0.05),其表达与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相关(P<0.05).二者在有淋巴结转移组中的表达低于无转移组(P<0.05).二者表达呈正相关(r=0.4352,P=0.0002).结论 Caspase-3及E-cadherin在肾透明细胞癌中的异常表达,可能在肾细胞癌的生长、分化中发挥重要作用,可以考虑作为判定肾癌生物学行为的辅助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环氧化酶-2(Cyclooxygenase-2,COX-2)和E-钙黏附素(E-cadherin,E.cad)在人脑膜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0例脑膜瘤中Ki-67、COX-2、E.cad蛋白的表达情况,原位杂交方法检测COX-2mRNA、E-cadmRNA在脑膜瘤中的表达。结果Ki-67、COX-2蛋白高表达和E-cad蛋白低表达与肿瘤组织学分级、侵袭性关系密切(P〈0.05)。COX-2和E.cad表达呈负相关(P〈0.05)。结论COX-2和E-cad与脑膜瘤的病理分级、侵袭性密切相关,两者可能相互影响,共同调节脑膜瘤的侵袭性生长,联合检测COX-2和E-cad有助于判断脑膜瘤的生物学行为及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动态观察E-钙粘素(E-cadherin)在大鼠阿霉素肾病模型中肾小球内的表达,探讨其变化在肾小球疾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大鼠尾静脉单剂量注射阿霉素(浓度2 mg/ml,剂量7.5 mg/kg)建立阿霉素肾病模型,生化检测白蛋白变化,尿液检测24 h尿蛋白定量,光镜下观察肾小球形态学改变,免疫组化检测肾组织E-cadherin和纤维连接蛋白(FN)的表达。结果阿霉素肾病组大鼠肾脏肾小球形态于第4周时出现微小病变,第8周时为局灶阶段性硬化;并且肾病组大鼠均出现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肾病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E-cadherin在肾小球足细胞的表达随着肾小球病变的加重而逐渐减少;FN在肾小球内的表达随着肾小球病变的加重而逐渐增加;E-cadherin和FN在肾组织内的表达呈负相关(r=0.926,P<0.001)。结论阿霉素肾病组大鼠肾小球E-cadherin表达减少和FN表达增加在不同阶段表达的变化可能参与了肾小球硬化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E-cadherin在白血病细胞膜表面的表达并确定与其下游信号分子β-catenin细胞膜定位的关系.方法 通过免疫荧光标记、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46例白血病患者和17名正常人骨髓细胞膜表面E-cadherin的表达,并分析其与β-catenin在细胞内分布的相关性.结果 白血病患者E-cadherin表达水平(中位平均荧光强度16.78)显著低于正常人(26.03);进一步随机选取14份标本测定细胞膜表面E-cadherin的表达及β-catenin的细胞膜分布并分析二者的相关性,结果显示E-cadherin的表达与β-catenin的细胞膜分布明显相关(r=0.74,P=0.002);5-氮杂脱氧胞苷(5-Aza-CdR)诱导白血病细胞中E-cadherin表达后,β-catenin在细胞膜的分布增加,而细胞核内的β-catenin定位减少,初步证实E-cadherin表达后可募集β-catenin到细胞膜.结论 白血病细胞中E-cadherin表达降低或缺失可引起β'-catenin从细胞膜释放并进入细胞核,最终可能会引起β-catenin靶基因的转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细胞癌(HCC)中E-钙黏附素(E-cadherin)与N-钙黏附素(N-cadherin)的表达情况以及两者表达的相关性,寻找它们与HCC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两步法检测46例HCC组织和10例正常肝组织中E-cadherin和N-cadherin的表达。结果46例HCC中E-cadherin呈低表达的有34例(73.9%),N-cadherin呈低表达的有30例(65.2%);10例正常肝组织中两种钙黏附素均呈高表达;E-cadherin和N-cadherin的表达皆与HCC分化程度有关(P<0.05),两者之间的表达强度呈正相关(Spearman秩相关系数r=0.579,P<0.01);对比转移倾向高危组和低危组,E-cadherin及N-cadhein的表达强度组间差别显著(Wilcoxon秩和检验P<0.05),高危组中表达强度更低。结论E-cadherin和N-cadherin在HCC中的表达较正常肝组织低;E-cadherin与N-cadherin呈正相关;两种黏附素的低表达提示HCC的低分化和高转移倾向。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E-钙粘蛋白、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肾间质纤维化(R IF)大鼠肾组织中的表达,探讨E-钙粘蛋白、MMP-9在R IF中的作用。方法选用SD大鼠72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制备单侧输尿管梗阻UUO模型。采用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等方法动态观察各组大鼠第1天、第3天、第7天、第14天肾脏组织学变化和E-钙粘蛋白、MMP在肾小管间质中表达情况。结果 UUO模型组大鼠肾小管间质损害明显,肾小管上皮细胞E-cadherin表达逐渐下调,于第14天达最低值。肾小管上皮细胞MMP-9表达上调,第3、7、14天与同期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相比差异显著。肾小管上皮细胞E-钙粘蛋白表达量与肾小管间质损害程度呈负相关,MMP-9表达量与肾小管间质损害程度呈正相关。结论 E-钙粘蛋白表达下调、MMP-9表达上调、E-钙粘蛋白与MMP-9表达失衡可能是肾间质纤维化形成促进因素之一,并可能参与肾间质纤维化形成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