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作者介绍了东莞市中医院在建设“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的工作中,坚持以中医“治未病”理念为核心,积极探索实践中医“治未病”一站式服务理念的模式.具体表现为服务区域定位明确,形成“治未病”的一站式服务模式,设备、设施配置能满足中医“治未病”工作的需要,建立具有中医养生指导功能的治未病软件管理系统,采用现代化中医辩识仪器,做到四诊的统一化客观化系统化,修订治未病科基本服务和技术操作规范,重视健康宣教,传媒推广“治未病”健康理念,完善服务流程,实行了数字化管理.为中医治未病模式作出了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2.
根据中医“治未病”的理念,福州市中医院高度重视中医“治未病”科普宣传工作,在院内外充分利用各种场所,通过各种方式,积极对病人、群众进行养生保健、预防为先思想观念的普及教育,提高他们对中医“治未病”理念的理解,同时为疾病的预防与亚健康的干预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方法,深受广大群众欢迎。  相似文献   

3.
建立中医特色预防保健服务体系―"治未病"中心,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实施"治未病"健康工程的要求,对提高中医医院的综合服务能力,发挥中医药在疾病防治领域中的作用,具有重大意义。我院于2009年9月开始研究中医"治未病"工作,探索实践"治未病"思想的有效途径和模式,提出了中医院"治未病"中心建设思路。  相似文献   

4.
中医药预防保健服务体系建设,是国家医疗卫生改革发展和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文章对中医药预防保健服务系的构建做了深入阐述,以构建中医特色明显、技术适宜、形式多样、服务规范的“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框架为目标,坚持以“治未病”为核心理念,以个体健康为中心,与多家“治未病”试点单位进行交流,尽可能从实际情况出发,构建中医药特色健康保障服务模式.  相似文献   

5.
建宇  李杨 《光明中医》2009,(12):2391-2391
江苏省仪征市中医院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积极开展“中医进农村”主题实践活动,从人才对口支援、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专家进村入户、中医“治未病”工程四个方面入手积极开展中医药服务.  相似文献   

6.
贾立群 《北京中医》2008,(6):410-412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提出:“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中医“治未病”思想这一超前理念在疾病预防医学当中具有重要的意义.特别是随着人类恶性肿瘤发病率不断上升,中医药在预防癌症发生、转移方面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中医“治未病”在恶性肿瘤预防领域中的作用,可具体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预防癌症的发生;第二阶段,阻断癌前病变的发展,预防癌变:第三阶段,预防癌症的复发和转移。  相似文献   

7.
《光明中医》2021,36(8)
中医特色预防保健服务体系——治未病学科体系,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预防保健服务需求相适应,当前治未病健康工程迅速在全国各地实施铺开。作为派驻紫金县中医院治未病中心学科带头人,肩负搭建起全国县级特色治未病中心责任,探索构建中医特色预防保健服务体系。治未病中心的学科建设思路与发展主要从"规范化创建治未病中心""软实力因地制宜多探索""文化氛围塑造凸显特色""建治未病保健服务体系""科普惠民培育中医土壤"等方面进行发挥。以期打造出全国县级特色治未病中心,为人民群众提供特色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预防保健服务需求;同时,为中医事业的传承,创造有利的土壤。  相似文献   

8.
多发性硬化(MS)是常见的神经内科疾病,具有高复发率和高致残率,是仅次于创伤性疾病的中青年致残主要原因。近年来,中医药对MS的相关研究逐渐成为热点。中医学“治未病”理论是中医预防医学的精髓和概括性总结。“治未病”理念一方面体现在疾病预防层面,另一方面体现在病中的积极治疗和病后康复层面。在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如MS的防治过程中,“治未病”理念体现的尤为丰富和深刻。通过讨论“治未病”思想在MS不同阶段的防治目标及防治策略,以期为中医药防治MS提供思路和理论支持,促进MS防治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开展中医“治未病”工作的重要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北省中医院(湖北中医学院附属医院)于2008年8月正式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为“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试点单位(国中医药函(2008)184号),同时也宣告湖北省中医院中医“治未病”工程的正式启动。  相似文献   

10.
《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7,20(16):F0003-F0003
吴仪副总理在今年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出:我特别提请大家思考和研究一个问题。中医学中有一个理念:“上工治未病”,我理解就是重视预防和保健的医学,也就是防患于未然。我们现在讲如何治病,如果预防工作做得好,身体强壮,抵抗力增强了,不生病或少生病不是更好吗?我以为,随着疾病谱的改变,医学模式由生物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和环境相结合模式的转变,以及现代医学的理念由治愈疾病向预防疾病和提高健康水平方向作出调整,“上工治未病”的重要性将会进一步凸显出来。我建议把“治未病”作为一个课题来研究,可以先选几个中医院进行试点探索。  相似文献   

11.
“治未病”是中医养生与治疗的主要组成部分,属于医学领域的最高目标。治未病以健康为核心理念,重视个体化、防病和治病相结合的全程康复养生与预防疾病思想。治未病相关中医理论有中医体质识辨、逆针灸、药膳和养生锻炼。以上结合,才能彰显中医药的特色优势和推动中医药学术研究发展的强大后劲和动力。  相似文献   

12.
《中国中医药报》3月13日讯: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日前召开全省中医工作会议。会议部署全面推进中医药“治未病”健康工程,建成符合标准的十九个“治未病”中心。推进二级以上中医医院建立“治未病”科工作。  相似文献   

13.
杨霞 《中医药导报》2007,13(6):132-132
我国中医药素来注重养生防病,在两千多年前已提出了”治未病”璺论:卫生蒜南蒜.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24日在广州表示,决定在全国选择部分中医院开展“治未病”试点,服务百姓。  相似文献   

14.
6月19日,2012年“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试点单位第七次工作会议在广州召开。卫生部副部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马建中等出席会议,全国各省、区、市中医药管理部门负责同志、各“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试点单位相关负责同志、“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试点地区相关负责同志、中医养生保健服务机构准人试点地区相关负责同志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预防保健重点专科培育单位和成员单位相关负责同志近500人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15.
“治未病”出自《黄帝内经》:“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具有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等涵义,符合现代医学发展模式从“疾病治疗”向“疾病预防”的转变需要。然而,目前我国治未病模式主要分为“临床型”“科研型”“探索型”,各为体系,存在缺乏统一规范、理论与实践结合滞后等诸多问题,如何有效发挥中医“治未病”思想,进一步探索有效管理模式,对构建中医特色预防保健服务体系,提高中医药服务健康能力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根据《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相关文件精神以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治未病”健康工程实施方案》,医院于2010年底组织实施江阴市中医“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方案,创新预防保健服务模式,突出中医药特色服务内涵,收效明显.  相似文献   

17.
为加深漳州市民众对中医“治未病”思想的认识与认同,提升市民中医药健康素养和预防疾病的意识与能力,探索将治未病思想融入到漳州市健康服务体系的构建中。以多年中医药教育及健康服务实践经验为基础,通过文献资料研究、调查研究和实践研究,探索“治未病”思想指导下建设漳州市健康服务体系的路径与方法。初步建立了中医药健康知识技能、中医药文化传播机制,组团队、搭平台,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创新服务模式,研发服务资源,打造服务品牌,推动人民群众中医药健康素养提升,不仅拓宽了中医药健康服务体系的路径,更有利于推动健康中国战略实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中医药是中国医疗卫生事业的特色和优势,中医发展首先要找到中医突破困境的出口,找到中医相对于西医独特的魅力。治未病是国内中医药界未来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昆山中医院在治未病领域进行的积极尝试并取得骄人的成绩,给人们以很多启示。  相似文献   

19.
自2007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实施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以来,相继推行“治未病”科建设,印发了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规范,大力构建中医预防保健服务体系。中医“治未病”的未病先防、既病防变与瘥后防复等思想内涵充分体现了中医预防保健的思维模式,而健康管理是对健康危险因素的监测、评估、干预与随访跟踪的全过程。本文通过比较研究法,从历史源流、思想内涵、指导思想及关键策略与技术等方面对中医“治未病”与健康管理进行了深入对比剖析,发掘了中医“治未病”在理论层面和综合调理手段上优势更为明显,而现代健康管理在应用流程与技术方法更为先进;二者的相同点在于对健康促进与疾病预防的追求,强调整体医学观念及对影响健康之“因”的关注,且在理论与实践、核心理念及技术方法上存在可能融合点。中医“治未病”思想指导下的“未病-未传-未复”阶段性监测-评估-干预应为中医健康管理的主导思路,当前基于中医“治未病”思想指导下的亚健康、体质偏颇、慢性病等人群的健康管理(预防、治疗及康复干预)研究取得一定成效,但不同生命周期的中医健康或疾病风险监测与评估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20.
刘恩顺  孙增涛 《光明中医》2008,23(12):1867-1868
“治未病”理论作为中医预防医学思想的精髓,其内涵与当前“疾病医学”逐渐出现向“健康医学”转变的医学发展潮流有着理想的契合。本文在明确哮喘病机和发病特点的基础上,将哮喘分为已病未发、已病欲发和已病既发三个阶段,分析了“治未病”理论应用于哮喘各个阶段防治的目标,提出了具体的思路和方法,希冀有益于中医药防治哮喘思路的拓宽和防治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