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67例失血性休克病人的麻醉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强  徐孝碧  罗红霞 《重庆医学》2003,32(12):1715-1716
目的 明确失血性休克病人在全麻诱导和麻醉维持上的药物选择,以保证病人的生命安全。方法 气管插管加静脉复合麻醉,选择氟胺酮、咪唑安定、维库溴铵做全麻诱导气管插管药物,术中用氟胺酮、芬太尼、维库溴铵间断静脉给药维持麻醉深度。结果 67例中,重度失血性休克病人选择气管插管加静脉复合麻醉,术中积极纠酸扩容、彻底止血等综合的抗休克措施,全组病人无1例死亡。结论 对中、重度失血性休克病人麻醉选择气管插管加静脉复合麻醉,药物选择氟胺酮、咪唑安定、维库溴铵等是比较好的麻醉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婴儿唇裂整复手术的麻醉方法。方法对48例实施唇裂整复手术的婴儿采用肌注氯胺酮复合咪达唑仑为主的基础麻醉、以静脉输注氯胺酮为主的非气管插管的静脉全麻、或以异氟醚吸入复合静脉输注氯胺酮或瑞芬太尼为主的气管插管全麻,同时复合了局部麻醉,术中维持合适的麻醉深度,术毕予以患儿充分的苏醒。结果非气管插管全麻16例、气管插管全麻32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气管插管的全麻病例,术中SPO2平均为(99.2±1.6)%;异氟醚复合瑞芬太尼的病例,平均苏醒时间为(7.6±2.2)min。结论两种方式麻醉,可保证实施唇裂整复手术婴儿围麻醉期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的急救与麻醉处理。方法对86例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病人的急救与麻醉处理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急救与麻醉处理方法。结果4例因严重失血术中死亡,6例术后死于重型颅脑损伤及多器官功能衰竭,抢救存活76例,成功率为88.37%。结论对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病人的急诊急救、快速液体复苏、及时处理并发症、选择气管插管全麻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异丙酚复合芬太尼在静脉诱导、气管插管、门诊手术和诊断性检查的临床麻醉以及ICU中的应用日趋成熟,在急性失血性休克病人中采用双频脑电图指数(BIS)监测麻醉镇静深度同时结合Miller液体复苏指南进行快速补液却报道较少。本文的目的在于观察失血性休克病人的容量复苏与麻醉深度监测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卢德强 《中外医疗》2011,30(30):104-104
目的探讨氯胺酮在基层医院失血性休克早期气管插管诱导时应用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保持呼吸道通畅,建立两条以上静脉通道,快速容量复苏,恢复患者的循环血容量,在抗休克的同时,选择咪唑安定、芬太尼、顺苯磺酸阿曲库铵、依托咪酯、氯胺酮静脉复合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立即进行手术治疗原发病。结果所有病例麻醉诱导平稳,无血压继续下降,疼痛完善,肌松效果好。其中2例主动脉破裂难以修补死亡,其余手术过程顺利。结论失血性休克早期病人,气管插管诱导,芬太尼与氯胺酮联合应用,不仅减少芬太尼用量,而且加强镇痛,还有提高血压的作用,可以说是一举三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重度失血性休克患者的麻醉处理和容量复苏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0月~2010年10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42例各种原因导致的重度失血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麻醉经验.结果 42例患者中行全身麻醉31例,腰硬联合麻醉11例.抢救成功40例,抢救成功率为95.24%.结论重度失血性休克患者首选气管插管全身麻醉,轻度休克可根据患者情况采用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合理控制麻醉并发症可有效提高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163例在手术、麻醉及救治休克过程中采用一次性多功能输液针头建立静脉通路的应用情况分析,认为该针头的应用对抢救失血性休克,气管内插管全麻诱导期给药及手术中建立良好的静脉通路等诸方面均有其优越性。163例中,141例建立良好的静脉通路前有轻至中度休克表现,经用多功能输液针头穿刺一条静脉快速补充血容量及抗休克治疗,有97例在短期内基本纠正休克,继之接受并完成手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术中大出血病人的生理改变、麻醉估计与术中管理及以人造血浆代用品为主的容量治疗效果.方法对术中出血量占全身血容量40%以上各种大手术病人538例.采用气管内插管全麻476例,硬膜外阻滞62例(术中大出血后改全麻27例);术中监测血压、心电图、脉搏氧饱和度(SpO2)、尿量,大部分病人监测中心静脉压(CVP)、红细胞压积(Hct)、血气分析.术中大出血时以血定安或羟乙基淀粉、乳酸钠林格氏液为主静脉输入,适量输红细胞或全血.结果538例病人出血量为(2552±1025)ml,出现低血压61例(11.3%),休克13例(2.4%),CVP<4mmH2O者106例(19.7%),SpO2<92%者32例(5.9%).出血量3000ml以上的病人的Hct、PH、HCO3、BE、K+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结论对估计术中出血量大或以可能意外损伤大血管引起大出血病人最好选择气管内全身麻醉,加强监测.术中大量出血时,采取以输液输血为主的容量治疗可有效的恢复血容量.当大量出血无法控制或血源不足时,单纯输入液体不能凑效.  相似文献   

9.
王喜军  毛仲炫 《中外医疗》2009,28(25):41-41
目的总结颅内动脉瘤患者神经介入治疗的麻醉管理方法。方法257例颅内动脉瘤患者,ASAⅠ~Ⅱ级,根据病情分别采用局麻加监测46倒、局麻加神经安定镇痛术68例,气管内插管静脉全麻129例、置入喉罩静脉全麻14例;同时应用控制性降压技术。结果局麻加神经安定镇痛术患者3例出现烦躁、躁动现象而无法手术,改行气管内插管全麻,5例出现舌根后坠。129例气管内插管全麻患者麻醉镇痛效果.血压控制好,但2例患者术中出现动脉瘸破裂行急诊开颅手术,3例患者行栓塞治疗手术后在神经外科监护宣因颅内出血死亡,1例患者出现诱导时严重低血压。结论气管内插管静脉全麻对颅内动脉瘸患者神经介入治疗有良好的安全性,可控性,但合适的麻醉方法,合理应用控制性降压措施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术中大出血病人的生理改变、麻醉估计与术中管理及以人造血浆代用品为主的容量治疗效果。方法 对术中出血量占全身血容量 40 %以上各种大手术病人 5 38例。采用气管内插管全麻 476例 ,硬膜外阻滞 6 2例 (术中大出血后改全麻 2 7例 ) ;术中监测血压、心电图、脉搏氧饱和度 (Sp O2 )、尿量 ,大部分病人监测中心静脉压 (CVP)、红细胞压积 (Hct)、血气分析。术中大出血时以血定安或羟乙基淀粉、乳酸钠林格氏液为主静脉输入 ,适量输红细胞或全血。结果  5 38例病人出血量为 (2 5 5 2± 10 2 5 ) m l,出现低血压 6 1例 (11.3% ) ,休克 13例 (2 .4% ) ,CVP<4mm H2 O者 10 6例 (19.7% ) ,Sp O2 <92 %者 32例 (5 .9% )。出血量 30 0 0 m l以上的病人的 Hct、 PH、 HCO3、 BE、 K 均显著降低 (P <0 .0 5或 P <0 .0 1)。结论 对估计术中出血量大或以可能意外损伤大血管引起大出血病人最好选择气管内全身麻醉 ,加强监测。术中大量出血时 ,采取以输液输血为主的容量治疗可有效的恢复血容量。当大量出血无法控制或血源不足时 ,单纯输入液体不能凑效。  相似文献   

11.
李心宽 《吉林医学》2010,31(17):2605-2606
目的:探讨休克患者麻醉处理措施。方法:保持呼吸道通畅,建立两条以上静脉通道,快速容量复苏,恢复患者的循环容量,在抗休克的同时,选择氯胺酮、咪唑安定、芬太尼、维库溴铵、异氟醚行静吸复合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立即进行手术治疗原发病。结果:166例休克患者,1例肝破裂患者术后因胆漏转上级医院治疗外(与麻醉处理无关),其余均痊愈出院。结论:对休克患者采取快速有效的容量复苏,适量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早期使用糖皮质激素,选择适当的麻醉方法、麻醉药,为手术治疗原发病创造良好的条件,是休克患者麻醉处理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总结与探讨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与体会.方法 对95例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患者采用气管插管静吸复合麻醉,并施行控制性降压.结果 95例气管内插管全麻患者的麻醉镇痛效果,血压控制均达到了很好的治疗效果,其中只有2例患者术中出现动脉瘤破裂,进而转行急诊开颅术,其余93例患者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意识清醒.结论 对颅内动脉瘤患者采用气管内插管静脉全麻的神经介入疗法具有很好的安全性和可控性.由此来看,采用合适的麻醉方法,应用控制性降压措施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小剂量氯胺酮用于异位妊娠破裂合并失血性休克病人全麻诱导时的循环情况。方法:异位妊娠破裂合并失血性休克女性患者60例,随机均分2组,Ⅰ组麻醉采用咪唑安定0.05 mg/kg,氯胺酮0.5 mg/kg,芬太尼0.005mg/kg,万可松0.1 mg/kg诱导插管;Ⅱ组麻醉采用咪唑安定0.05 mg/kg,芬太尼0.005 mg/kg,万可松0.1 mg/kg诱导插管。监测并记录麻醉诱导前、气管插管前的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结论:小剂量氯胺酮用于异位妊娠破裂合并失血性休克病人全麻诱导时,循环相对稳定,麻醉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4.
103例休克患者,重度休克21例,中度休克21例,轻度休克35例。主要抗休克措施是迅速补充血容量。全麻47例,连续硬膜外麻醉38例,其他18例。全麻以气管内插管P·K·S液或神经安定镇疼剂—肌松剂或r—羟基丁酸钠—氯胺酮—肌松剂静脉复合麻醉为佳;对于经治疗病情好转的轻、中度休克患者,可应用连续硬膜外麻醉,但应慎重;局麻仅用于病情危重而行简单手术者。术中管理的关键是维持循环系统的稳定;防止缺氧和二氧化碳蓄积;维持肾功能;体温高时头部和全身降温。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对婴儿唇裂修补术两种全麻方法所致低氧血症的临床比较,介绍一种安全有效的适于婴儿唇裂的麻醉方法。方法 择期Ⅰ°-Ⅱ°单侧唇裂婴儿 62例,随机分成 2组,Ⅰ组为气管插管+静脉复合全麻共30例,Ⅱ组为静脉全麻辅助双眶下神经阻滞共32例。应用多功能监测仪连续监测SpO2及HR,并记录麻醉开始、气管插管前后、术中、拔管过程、术后60min发生SpO2最低数值和持续时间。结果 Ⅰ组即气管插管组发现低氧血症40次,而Ⅱ组无低氧血症的病例发生。两组病儿麻醉效果满意,麻醉期间HR均在130-180次/分之间波动,术后飞无麻醉并发症。结论 静脉全麻辅助双眶下神经阻滞这种全麻方法,简单、安全,麻醉并发症少,可以作为Ⅰ°-Ⅱ°单侧唇裂修补术的首选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鼻内镜手术全身麻醉的优点及其管理。方法对鼻中隔偏曲、单侧或双侧鼻窦炎、鼻息肉以及鼻窦炎复发患者行鼻内镜术的206例患者施行全身麻醉+气管内插管术,并对手术过程中失血较多的患者施行控制性降压。结果患者处于气管内插管全麻状态中顺利配合手术治疗,术中创面渗血较多的患者施行控制性降压后创面失血明显减少。结论全麻下行鼻内镜手术术中镇痛完善,必要时采用控制性降压能有效地减少失血量,以及配合术者精细操作等优点,是较理想的麻醉方法选择,但由于手术部位与气道临近,因此全麻的管理又有别于其他手术。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高血压脑出血围手术期的麻醉处理 ,采用静脉快速诱导配合气管表面麻醉气管内插管 ,芬太尼静脉复合全麻辅助局部浸润麻醉 ,控制性降压等方法处理。结果 10 4例患者中 7例血压波动较大 ,6例出现轻度心衰 ,绝大部分病例术中均能保持安静状态 ,循环、SpO2 维持良好。本组无麻醉死亡。认为静脉快速诱导配合气管表面麻醉气管内插管、芬太尼静脉复合全麻辅助局部浸润麻醉 ,诱导期短 ,进入手术期快 ,麻醉过程平稳 ,能较好地满足高血压脑出血手术要求  相似文献   

18.
杨汉俊 《基层医学论坛》2006,10(15):705-706
目的总结上消化道大出血手术时机、麻醉和急救方案。方法表麻加环甲膜注射下气管插管,术中采用静脉复合全麻。结果68例全部急救成功。结论内科方法止血难以奏效的上消化道大出血病人,在休克无法逆转的情况下,应在抢救休克的同时进行手术止血。只要麻醉方案正确,抗休克措施得当,术中风险并不十分大。  相似文献   

19.
崔燕红  张珂 《中国民康医学》2011,(19):2431-2432
由于部分小儿手术时间短,气管插管全麻对患儿刺激较大,所以非气管插管静脉全麻是小儿临床麻醉中常见的麻醉方法。目前氯胺酮仍是小儿临床麻醉常用药物之一,氯胺酮具有良好的镇痛作用,但对内脏的镇痛效果差,腹腔手术时牵拉内脏均有反应[1],且术后苏醒时间长。本文通过观察氯胺酮-瑞芬太尼复合静脉全麻在小儿非气管插管全麻短小手术中的应用,旨在探讨氯胺酮-瑞芬太尼复合静脉全麻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 ,我们在全麻下为 3 6例饱食休克病人施行手术治疗 ,为避免诱导插管过程中发生返流误吸 ,采用氯胺酮诱导插管 ,芬太尼或氯胺酮加肌松剂维持麻醉的方法 ,效果满意。1 临床资料本组共 3 6例 ,均为急症饱食病人。其中男性 2 5例 ,女性11例 ,年龄 4~ 46岁 ,肝破裂 4例 ,脾破裂 8例 ,胸腹复合伤 11例 ,四肢多处开放性骨折 4例 ,宫外孕大出血 7例 ,心脏外伤 2例。入手术室时均处于失血性休克状态 ,表情淡漠 ,血压低于90 /60mmHg ,心率大于 10 0次 /分。全组均选择全麻气管内插管。入手术室首先开放 2条静脉通道 ,快速输入林格氏液补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