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董列军 《中医正骨》2012,24(4):75-76
目的:观察术后早期康复护理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疗效的影响.方法:依照运动量从小到大、循序渐进的原则,以不引起患者疲劳和加重患膝疼痛为度,为22例接受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制定术后康复护理计划,指导患者进行规范、有效的术后康复锻炼,观察康复护理对手术疗效的影响.结果:本组22例28膝,术后1周参照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标准评定膝关节功能,优21膝,良5膝,可2膝.术后2周,置换膝关节主动活动度90°~105°,中位数99°;被动活动度100° ~ 120°,中位数112°.术后6个月,所有置换关节稳定性、活动度及下肢肌力均恢复良好,患者可恢复正常生活.无关节粘连等并发症发生.结论:规范、系统的术后康复护理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膝关节功能的恢复具有重要促进作用,有利于提高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行髌骨置换对关节功能及膝前痛的影响。方法根据患者意愿,将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68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分为2组,2组均行全膝关节置换术,A组34例同时行髌骨置换,B组34例不进行髌骨置换。观察2组术前及术后膝关节功能评分,术后膝前痛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2组术后6周及3个月膝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6,12,24个月时A组膝关节功能评分明显高于B组(P均<0.05)。A组膝前痛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P<0.05)。2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中予以患者髌骨置换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明显降低患者术后膝前痛发生率,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原发性膝关节周围骨肉瘤保肢治疗的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2年10月我院收治的13例原发性膝关节周围骨肉瘤患者,根据患者年龄和骺板闭合程度分别行半关节假体置换(半关节组,n=5)及全关节假体置换(全关节组,n=8)治疗。采用Enneking评分标准进行患者术后功能评价。随访3个月~5年,分别记录患者的生存率及复发情况。结果术后随访3个月~5年,全关节组局部复发率高于半关节组,5年生存率低于半髋置换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全关节组术后Enneking功能评分高于半关节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半关节假体置换和全关节假体置换治疗原发性膝关节周围骨肉瘤均可获得较好疗效,但对于骨骺生长活跃患者宜采用半关节假体等保留对侧骨骺的方法;对于骺板已经或正在闭合和老年患者宜采用全关节假体置换。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中药离子导入联合阶梯式康复锻炼对全膝关节置换(TKA)术后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20例TKA患者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均接受TKA术及常规治疗和护理。康复组患者在行功能锻炼前后分别导入具有止痛和活血化瘀作用的中药,并严格执行制订的阶梯式康复计划,包括深呼吸、肌力、关节活动度、步态平衡功能、本体感觉训练。2组患者治疗前后均行疼痛、肿胀、关节功能和膝关节活动度(ROM)测定。结果2组患者术后第4天、1周、2周、8周各观察指标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TKA术后患者行中药离子导入联合阶梯式康复锻炼可减轻关节疼痛和肿胀,有效改善膝关节的功能和活动度,对患者整体功能恢复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凝血因子替代疗法联合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甲型血友病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11年10月至2013年6月,采用凝血因子替代疗法联合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20例甲型血友病性关节炎患者,均为男性.年龄27 ~ 57岁,中位数39岁.FⅧ抗体均阴性.所有患者膝关节均屈曲挛缩畸形,膝关节活动均明显受限.术前膝关节伸直17.3°±11.2°、屈曲83.3°±10.8°,HSS评分(48.7±9.7)分.术后随访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及膝关节活动度和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 ~12个月,中位数10个月.14例采用后稳定型膝关节假体,6例采用髁限制性膝关节假体.2例出现关节内血肿,通过调整凝血因子用量和行血肿抽吸术后血肿消失;2例发生异位骨化.均无关节松动及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术后2周膝关节伸直1.7°±2.4°、屈曲96.4°±3.3°,膝关节HSS评分(72.8±3.0)分;术后6个月膝关节伸直1.1°±1.7°、屈曲108.9°±5.3°,HSS评分(89.6±3.0)分.结论:采用凝血因子替代疗法联合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甲型血友病性膝关节炎,可明显改善膝关节活动度,有利于膝关节功能的恢复,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陈静娴  苗天池  闫金侠 《内蒙古中医药》2013,32(35):180-180,F0003
目的:总结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护理及康复训练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54例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所有手术患者进行统一的术后护理及康复训练;而康复训练的强度充分考虑患者个体耐受程度的差异进行指导。结果:本组54例患者均手术顺利,术后3天后可在助行器的辅助下行走;出院时采用HSS评分,40例术膝在85分以上,11例在70~85分之间,3例在60~69分以下,优良率96.2%;膝关节屈伸功能恢复理想,最大ROM125°~0°~0°,最小ROM90°~5°~0°。出院后1、3、6个月复查52例均无关节粘连、疼痛等并发症,6个月后所有术膝关节活动范围恢复好,稳定性佳,基本满足了患者日常生活所需的关节活动范围。随访1~2年,术膝功能恢复良好,生活质量较术前有明显改善。结论:加强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的术后护理及康复训练对于减少术后并发症,加速患者膝关节功能的恢复有着积极的作用,是手术成功、生活质量提高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共享决策护理在膝关节置换快速康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5月新入院行膝关节置换手术患者100例为观察组,围手术期给予共享决策护理,即医护人员与患者及其家属一起为患者制定快速康复方案;选择2017年8—12月住院行膝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100例为对照组,围手术期给予常规快速康复方案护理,康复方案由医务人员制定,患者不参与制定过程。比较2组患者入院当天、术前1 d、手术当天及术后1 d焦虑程度,测量术后第1—4天膝关节活动度评估关节功能恢复情况,采用口述分级评分法评估2组患者术前1 d及术后第1天、第3天疼痛情况,统计2组患者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前1 d、手术当天及术后1 d焦虑量表评分和术后第1天、第3天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P均0.05),术后第1—4天膝关节屈曲角度均明显大于对照组(P均0.05),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住院费用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共享决策护理应用在膝关节置换快速康复中,可明显减轻患者的焦虑感,有助于术后膝关节活动度的恢复,可明显减轻疼痛,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少患者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促进全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后关节肿胀的预防性护理.方法:对42例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在围术期进行系统预防性护理,术前帮助患者树立手术成功信心,进行必要功能锻炼指导;术后早期即进行分阶段的详细功能锻炼指导,并做好心理护理.结果:本组术后10-15天出院,出院后均能自行拄双拐行走;均未发生关节肿胀;术后2周关节活动度为80°-100°,膝关节HSS评分为60-82分;术后随访6个月,关节活动度为85°-120°,膝关节HSS评分为82-90分,结论:系统化功能锻炼指导有利于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关节功能恢复,减少关节肿胀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促进全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后关节肿胀的预防性护理.方法:对42例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在围术期进行系统预防性护理,术前帮助患者树立手术成功信心,进行必要功能锻炼指导;术后早期即进行分阶段的详细功能锻炼指导,并做好心理护理.结果:本组术后10-15天出院,出院后均能自行拄双拐行走;均未发生关节肿胀;术后2周关节活动度为80°-100°,膝关节HSS评分为60-82分;术后随访6个月,关节活动度为85°-120°,膝关节HSS评分为82-90分,结论:系统化功能锻炼指导有利于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关节功能恢复,减少关节肿胀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沙宇  王必胜  车向东  卢正楷  贺毅 《中医正骨》2012,24(10):44-45,48
目的:探讨影响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膝关节活动度的医源性因素。方法:1995年10月至2010年10月,对256例患者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男122例156膝,女134例186膝。年龄46~78岁,中位数69岁。双侧膝关节置换86例,单侧膝关节置换170例。原发病:骨性关节炎212例,类风湿关节炎26例,痛风性关节炎6例,强直性脊柱炎12例。术前膝关节屈曲畸形程度:0°~10°者161例,11°~20°者49例,21°~90°者29例,其中僵硬膝关节18例,术前膝关节屈伸活动范围15°~55°;术前膝关节无屈曲畸形17例。合并症:膝内翻畸形189例,内翻畸形6°~20°,中位数13°;膝外翻畸形21例,外翻畸形6°~11°,中位数9°;抑郁症3例。术后随访观察患膝关节活动范围、HSS膝关节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256例患者手术时间80~156 min,中位数89 min。术后引流量492~932 mL,中位数532 mL。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64个月,中位数30个月。术后膝关节活动范围:0°~60°者11例14膝,61°~95°者23例35膝,96°~135°者222例293膝。161例HSS膝关节评分由术前(48.8±3.6)分升至术后(94.8±2.4)分,49例HSS膝关节评分由术前(41.5±3.9)分升至术后(93.2±2.7)分,29例HSS膝关节评分由术前(32.7±5.2)分升至术后(85.1±4.3)分,17例HSS膝关节评分由术前(50.2±4.6)分升至术后(96.8±2.7)分。26例37膝表现为5°~20°的伸膝迟滞。7例9膝出现切口感染,但感染未波及关节腔;2膝经换药后切口愈合,5膝行扩创缝合术后切口愈合,2膝行局部皮瓣转移术后切口愈合。结论:不恰当的手术技术、假体选择、术后制动、患者选择及不系统的围手术期康复治疗,均会影响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膝关节活动范围。在围手术期管理中,应注意避免这些医源性因素。  相似文献   

11.
随着老年医学的发展及思想观念的改变 ,老年患者中因骨性关节病而施行全膝关节置换者越来越多。而老年患者由于机体功能下降 ,免疫力差 ,且常伴有其他脏器疾病 ,故手术危险性大 ,治疗和护理较困难。而在关节置换术前后实施健康教育能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 ,使之主动参与 ,对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及促进康复至关重要。我科 2 0 0 1年 1月—2 0 0 2年 10月完成全膝关节置换术 3 2例共 40膝 ,现将健康教育的效果及体会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3 2例患者均诊断为膝关节骨关节炎(OA) ,其中男 17例 ,女 15例 ;年龄 69~ 81岁 ,…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经皮穴位电刺激对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8年9月山东省中医院收治的关节骨科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TKA)的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25例。对照组患者术后采用自控静脉镇痛、塞来昔布口服镇痛。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于术前30 min及术后1~7 d功能康复锻炼前30 min行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采用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评估2组患者术后第1、2、3、5、7天患膝静息状态疼痛程度及第3、5、7天行功能康复锻炼时患肢疼痛程度,观察2组患者第3、5、7天患膝关节活动度,并记录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结果:在术后第1、2、3、5、7天静息状态下患膝疼痛VAS评分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第3、5、7天行功能锻炼时患膝疼痛VAS评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第3、5、7天膝关节的活动度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可以缓解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患膝静息状态及功能活动时的疼痛,并可增加膝关节活动度,降低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关节镜治疗膝关节韧带联合损伤的康复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2例关节镜治疗膝关节韧带联合损伤患者为观察对象,确保所有患者均接受系统的康复护理,回顾分析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3例患者膝关节屈曲90°~120°,9例超过120°,患者关节均稳定恢复.结论:膝关节韧带联合损伤患者接受关节镜治疗,且术后接受系统的康复护理,有助于患者关节功能的恢复,临床应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温针灸结合功能锻炼在全膝关节置换(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术后康复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6年1月至2018年8月,采用温针灸结合功能锻炼对21例TKA术后患者进行康复治疗。男9例,女12例。年龄61~80岁,中位数72岁。均为膝骨关节炎患者,左膝8例、右膝13例。病程5~16年,中位数10年。TKA术后3 d开始进行温针灸,选取患侧阳陵泉穴、梁丘穴、血海穴及足三里穴,每个穴位每次灸20 min,每日1次,5 d为1个疗程,休息1 d后进行下一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主动功能锻炼,按顺序进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髋关节及膝关节屈伸、直腿抬高,10次为1组,术后1~3 d每日6组、4~7 d每日12组、8~14 d每日20组。温针灸后在CPM机辅助下进行膝关节被动屈伸功能锻炼,每日早晚各1次,5 d为1个疗程,休息1 d后进行下一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价膝部疼痛程度,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价膝关节功能,测量患膝屈伸活动度及患侧与健侧下肢周径差值。结果:患侧与健侧下肢周径差值,术前(1. 60±0. 59) cm、术后3 d(3. 00±0. 94) cm、术后7 d(1. 04±0. 78) cm、术后14 d(0. 40±0. 58) cm。膝关节屈伸活动度,术前75. 90°±6. 29°、术后3 d 66. 57°±6. 30°、术后7 d 93. 24°±6. 33°、术后14 d 112. 57°±2. 11°。膝部疼痛VAS评分,术前(4. 29±1. 06)分、术后3 d(4. 81±0. 60)分、术后7 d(3. 02±0. 72)分、术后14 d(0. 95±0. 38)分。HSS膝关节功能评分,术前(41. 38±4. 81)分、术后3 d(43. 68±3. 77)分、术后7 d(67. 95±5. 33)分、术后14 d(91. 52±2. 71)分。术后14 d,HSS膝关节功能评定,优14例、良6例、可1例。结论:采用温针灸结合功能锻炼对TKA术后患者进行康复治疗,可以减轻患膝肿胀及疼痛,增加膝关节屈伸活动度,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临床治疗方法与预防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6 年3 月至2010 年8 月收治的136 例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 例患者发生术后感染,总结术后感染的治疗方法,并探讨预防对策.结果 本组136 例患者中发生术后感染4 例,感染发生率为2.9%,细菌培养阳性者1 例,其余3 例均为阴性;感染时间为1~76d,平均33.6d;3 例患者为骨性关节炎,1 例患者为风湿性关节炎,其中2 例患者合并有糖尿病;1 例患者经抗生素配合切开清创引流治愈,1 例患者行一期假体再置换术治愈,2 例患者行二期假体再置换术治愈.对4 例患者行为期12 个月的随访观察,所有患者均恢复良好,无复发、膝关节功能康复满意.结论 提高预防措施、及时行抗生素治疗、清创处理、假体再置换术治疗,可以降低患者致残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6.
李银飞 《中医正骨》2014,(5):70-70,72
目的:探讨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的康复护理。方法:对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的70例膝关节周围骨折患者进行了系统的术后康复护理,70例患者中,髌骨骨折20例、胫骨平台骨折32例、胫骨上段骨折18例。均于术后6个月,测量患膝关节活动度,采用HSS膝关节评分标准评价患膝功能。结果:70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8~12个月,中位数9个月;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8~10周,中位数8.5周。术后6个月,患膝功能改善,HSS评分72~86分,中位数82.5分;关节活动度100°~125°,中位数113°;患者均恢复正常工作、生活。无内固定失效、膝关节僵硬等并发症发生。结论: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采用系统的康复护理,有利于患肢功能恢复,避免膝关节功能障碍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中成药》2017,(7)
目的观察伤科黄水(黄芩、黄连、黄柏等)对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膝关节疼痛、肿胀程度及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取2015.01—2016.01佛山市中医院关节科行全膝关节置换术和常规护理的80例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外敷伤科黄水。比较2组术后肿胀程度、视觉模拟评分(VAS)及膝关节HSS功能评分。结果术后7 d、14 d、1个月观察组肿胀程度低于对照组。7、14 d观察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术后1、3、6个月2组患者膝关节HSS功能评分均较术前增高,但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所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期伤科黄水外敷可有效缓解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疼痛及肿胀,改善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Ⅰ期双侧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放置引流对患者康复进程的影响。方法选取双膝骨关节炎患者29例,均行Ⅰ期双侧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根据术后肢体是否放置引流分为2组,未放置引流的患肢一侧为对照组,放置引流的患肢一侧为观察组,从双侧肢体术后的肿胀程度、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疼痛程度、并发症等方面比较患者的康复进程。结果观察组髌上肢体与髌下肢体的周径变化在术后6 d、术后8 d均明显小于对照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观察组髌上肢体与髌下肢体的周径变化在术后2d、术后4 d、出院时均小于对照组,观察组膝关节屈曲度和伸直度的差值在术后7 d、术后14 d、术后30 d均大于对照组,观察组VAS疼痛评分在术后1 d、术后3 d、术后5 d、术后7 d、术后14 d均小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3%)低于对照组(7%),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Ⅰ期双侧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放置引流可加快患者的康复进程,缓解术后疼痛,减轻肢体肿胀,改善关节功能,且并发症较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观察单髁置换治疗内侧间室膝骨性关节炎的早期疗效。方法:将本院2014年1月至2018年2月骨科收治的33例内侧间室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患者,采用膝关节单髁置换手术治疗,术后随访6~32个月,平均随访18个月,比较患者术前、术后末次随访膝关节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KSS)及膝关节活动度(ROM)的变化。结果:33例患者2例术中改全膝置换,术后31例随访患者在KSS评分、VAS评分及膝关节活动度(ROM)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髁置换是治疗内侧间室膝骨关节炎的有效手术方法,临床近期治疗效果显著,手术微创化,术后康复更快。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快优康复护理模式在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9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5例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基础检查、健康宣教、心理支持、物理治疗与护理、常规功能锻炼以及出院指导等),研究组45例患者给予快优康复护理(建立快优康复护理程序,术前训练,分别以术后1~2 d、3~7 d、7~14 d、3~4周、5周以后为时间段的康复护理训练等),对比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Harris评分、髋关节功能优良率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6个月,2组患者的Harris评分均明显升高(P均0.05),研究组患者术后6个月的Harri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6个月的髋关节功能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快优康复护理模式能够有效提高老年股骨颈骨折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关节功能恢复效果,同时减少并发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