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顾大东  魏莉  周君富 《浙江医学》2006,28(6):479-480
甘油果糖是临床上治疗颅内高压常用的脱水剂,但是其脱水降颅内压(ICP)作用以及对脑灌注压(CPP)的影响一直有争议。为此,我们在1999年1月至2004年10月对14例应用甘油果糖治疗的重症脑出血患者进行持续颅内压监测,旨在探索甘油果糖脱水降颅内压的效果以及对脑灌注压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浮动骨瓣减压术联合颅内压监测在颅脑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至2020年8月本院收治的98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观察组53例和对照组45例,观察组患者接受浮动骨瓣减压术+颅内压监测治疗,对照组接受标准去骨瓣减压术+颅内压监测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甘露醇使用时间与使用量、I...  相似文献   

3.
《右江医学》2016,(1):121-122
<正>临床上应用颅内压(intracranial pressure,ICP)监测颅脑损伤已有50多年,国内外颅脑创伤诊治指南也将颅内压监测作为常规监测手段之一,但对颅脑损伤患者进行颅内压监测的意义仍有争论[1]。为评估急性颅脑损伤术后持续有创颅内压监测的意义,我院对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颅脑损伤术后患者行有创颅内压监测,并与同期颅脑损伤术后未行有创颅内压监测的患者进行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4.
颅内压增高是神经外科临床工作中常遇到的一个问题,如不能及时发现并采取措施降低颅内压,患者常会死于脑疝。因此,及早发现并正确护理颅内压增高患者具有重要的意义。收集我科2004年9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颅内压增高患者1 070例,并对其进行有效的护理,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ICP颅内压监测在颅脑外科疾病诊治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7月至2012年7月收治的208例颅脑外科患者,将其分为正常颅内压组合高颅内压组.根据患者家属的意愿,同意者给予手术植入或单纯锥颅植入,比较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结果:颅内压监测及时有效地监控了患者的颅脑压力,为临床早期发现颅内并发症和临床用药提供了有力的依据.结论:行颅内压监测可指导临床治疗颅脑外科疾病和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 收集我院12例儿童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颅内压监护与未应用颅内压监护患者的再出血率及预后.方法 收集12例儿童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应用颅内压监测组与未应用颅内压监测组患者的再出血率及预后.结果 颅内压监护组患者在病死率、预后均优于无颅内压监测患者,重度残疾率和再出血率均低于无颅内压监测患者.结论 持续性颅内压监护,弥漫性轴索损伤患儿可以降低颅内压同时保证脑灌注,能够及早把握手术时机,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改善患儿的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重型弥漫性轴索损伤颅内压的变化,探讨持续动态颅内压监测在重型弥漫性轴索损伤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70例重型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GCS〈8分),随机分为二组,颅内压监测组(ICP组)入院后即行侧脑室内穿刺置管颅。内压监测,根据颅内压的变化随时调整治疗方案,对照组入院后不做颅内压监测,根据患者的意识和生命体征变化,进行常规治疗。结果ICP组在脱水剂应用时间、剂量及并发症方面均低于对照组,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重型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早期行持续颅内压监测对尽早发现病情变化,及时采取有效治疗措施,降低并发症、病死率及病残率,改善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持续有创颅内压监测在颅脑损伤术后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5年10月至2017年8月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行手术治疗的56例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简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8例.观察组采用颅内监护仪行颅内压监测,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比较两组患者重残率、病死率及KPS功能状态评分.结果 观察组重残率及病死率(17.86%)低于对照组(42.86%),出院3个月后的KPS功能状态评分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治疗中,持续有创颅内压监测起到了积极作用,有助于降低患者的重残率、病死率,并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9.
莫燕兴  聂惠敏  冼敏玲 《吉林医学》2013,(28):5924-5925
目的:探讨颅内压监测在颅脑手术后患者中的有效应用及相应护理措施。方法:选择颅脑手术后患者60例,将应用颅内压监测(ICP监测)的患者设为监测组,没有应用颅内压监测的患者设为对照组,各30例。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人员对颅内压增高的观察反应。结果:监测组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应用颅内压监测的颅脑手术后患者,护士能及时观察到ICP增高的情况,而没有应用颅内压监测的患者,护士的及时反应和30分钟的反应均差于监测组(P<0.005)。结论:颅脑手术后患者进行颅内监测,能及时发现ICP增高情况,有利于指导临床用药,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内涵。  相似文献   

10.
姜洪  梁斗  黄勤  曹国彬 《广州医药》2001,32(2):20-21
通过89例颅内病变患者的颅内压动态监测,探讨颅内病变与颅内压的关系。颅内压的动态变化与临床表现、病情预后的关系。结果显示颅内压动态监测有助于病情变化的正确判断,可为疾病的早期诊断、正确治疗及其预后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脑室内颅内压监测应用于急性重型颅脑损伤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3年5月—2014年9月该院收治的100例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对100例患者采用脑内检测仪置入手术进行治疗,在治疗的过程中,采用颅内压监测方法严密观察患者的颅内压情况,持续观察4~15 d,是否获取一定的临床疗效。结果采用GOS对患者病情改善情况进行评分,发现100例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有50例患者恢复良好,25例患者为中度残疾,以及15例患者为严重残疾,并有4例患者死亡,植物生存的患者有6例。结论脑室内颅内压监测应用于急性重型颅脑损伤中,对改善患者病情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2.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颅内压监测及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颅内压监测的护理经验.方法 应用Codman颅内压监护仪对45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监测及护理:重视基础护理,加强并发症的防治,准确测量颅内压并根据不同情况及时做出相应处理.结果 45例患者经过持续颅内压监测,10例患者病情发生变化,颅内压超过5.3 kPa,急诊手术去除骨瓣减压,9例术后颅内压下降,恢复良好;1例术后再次升高,患者家属拒绝再次手术,最终死亡.余35例患者于病程的2~6 d颅内压出现增高,但未达手术要求值,经过脱水等处理,颅内压下降.根据格拉期哥预后量表(GOS)评分进行划分,本组存活44例,其中Ⅰ级22例,Ⅱ级11例,Ⅲ级11例;Ⅴ级:死亡1例 .结论 动态监测颅内压的变化有助于准确判断病情,辅以细致周到、科学合理的护理措施,对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黄巧华  戴兵  覃占势  邓超 《吉林医学》2015,(10):2004-2005
目的:探讨颅内压监测指导重型颅脑损伤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重型颅脑损伤患者72例,所有患者均在颅内压监测指导下进行治疗,并选为试验组;另选取同期收治的未实行颅内压监测指导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60例为对照组,对两组并发症以及预后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格拉斯哥预后分级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颅内压监测指导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可明显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4.
陈海利 《求医问药》2014,(3X):242-243
目的:研究持续颅内压监测在神经外科ICU的应用与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间收治的54例神经外科颅内压异常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按照数字抽签法随机将这些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7例患者,为观察组患者行颅内压监测时,采用综合性护理干预,为对照组患者行颅内压监测时,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与结论:行持续颅内压监测的患者,医生可随时观察其病情每个瞬间的变化,有利于及时地为其制定治疗方案,缩短疗程,提高治疗效果。观察组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更好,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更高,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的效果较差,二者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15.
朱芬芝 《中国医疗前沿》2013,(6):102-102,120
目的探讨持续颅内压监测在脑膜瘤术后的应用及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2010年1月-2013年1月间在我院通过手术治疗的脑膜瘤患者30例资料,对所有患者进行持续性的颅内压监测,监测后统计患者辛普森等级、ICP检测情况和生命体征表现情况,以此评价持续颅内压监测在脑膜瘤术后应用的意义。结果辛普森等级:0级6例,1级24例,所有患者术后持续颅内压监测时间范围为82-150h,其中24例患者ICP指标为16-18mmHg,生命体征表现稳定,6例患者ICP指标为大于20mmHg,MRI检验结果显示有继发性的颅内出血现象。进行二次手术清除颅内血肿的患者2例。结论脑膜瘤术后进行持续颅内压监测对临床诊治具有重要的意义,能显著性提高疗效和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回顾性分析颅脑外伤患者术后有创动态颅内压监测在术后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300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应用侧脑室导管测压法进行持续有创动态颅内压监测,根据监测结果,指导临床治疗,观察其疗效。结果300例患者在颅内压监测下45例再次手术;ICP与GCS两者呈负相关性。结论对于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持续有创颅内压监测有利于早期发现颅内再出血,精确评估预后,指导和及时调整治疗措施,降低并发症,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动态观察颅内压的变化,探讨颅内压监测在颅脑外伤术后的作用和临床意义.方法:对62例颅脑外伤术后患者进行持续动态颅内压监测,根据监测结果,调整治疗方案并观察其疗效.结果:颅内压与GCS评分呈负相关性(P<0.05);7例再次手术,其中3例血肿发生在术后6 h内;预后良好者52例,预后恶劣者10例,颅内压监测结果与患者预后有关,颅内压越高,预后越差.结论:对颅脑外伤术后患者应及早动态观察颅内压有助于早期发现颅内复发血肿,指导和及时调整治疗措施,降低并发症,提高疗效及估计预后.  相似文献   

18.
张翡  赵建凯  杨利辉  张颜礼  闫建敏   《四川医学》2021,42(10):985-990
目的通过分析重症高血压脑出血(HICH)患者行有创颅内压监测术后发生颅内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建立并评估个体化预测重症HICH患者行有创颅内压监测术后发生颅内感染风险的列线图模型。方法选取2013年8月至2020年11月在本院确诊并住院行有创颅内压监测术治疗的重症HICH患者230例为研究对象,并根据患者术后颅内感染的发生与否将研究对象分为感染组(39例)和未感染组(191例)。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重症HICH患者行有创颅内压监测术后发生颅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应用列线图在线网站绘制预测重症HICH患者行有创颅内压监测术后发生颅内感染风险的列线图模型,采用研究对象工作特征曲线(ROC)、校准曲线及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评估列线图模型进行验证。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糖尿病、探头留置时间> 7 d、术后间断开放脑室型外引流管、脑脊液漏及有创颅内压监测时行开颅手术是重症HICH患者行有创颅内压监测术后发生颅内感染风险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5)。ROC结果显示,预测重症HICH患者行有创颅内压监测术后发生颅内感染风险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06。校准曲线为斜率接近1的直线,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x2=6.465,P=0.595。结论本研究基于糖尿病、探头留置时间> 7 d、术后间断开放脑室型外引流管、脑脊液漏及有创颅内压监测时行开颅手术这5项重症HICH患者行有创颅内压监测术后发生颅内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具有良好的区分度及较高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19.
重型弥漫性轴索损伤持续颅内压监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重型弥漫性轴索损伤颅内压的变化,探讨持续动态颅内压监测在重型弥漫性轴索损伤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78例重型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GCS〈8分),随机分为二组,颅内压监测组(ICP组)入院后即行侧脑室内穿刺置管颅内压监测,根据颅内压的变化随时调整治疗方案,对照组入院后不做颅内压监测.根据患者的意识和生命体征变化,进行常规治疗。结果ICP组在脱水剂应用时间、剂量度并发症方面均低于对照组,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CP组预后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重型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早期行持续颅内压监测时尽早发现病情变化,度时采取有效治疗措施.降低并发症、病死率度病残率,改善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颅脑外伤术后患者动态颅内压(ICP)变化进行总结,分析颅内压监测在颅脑外伤术后治疗中的应用及对预测患者预后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该院颅脑外伤手术且术后行ICP监测的患者60例,采用侧脑室导管测压法或硬脑膜下压力测定法对患者进行动态颅内压监测,通过监测结果指导临床治疗,并对监测结果对患者预后进行初步判断。结果短期内颅内压升高对预测术后再出血有积极意义。对患者术后第1天脱水前ICP与6个月后的预后关系进行观察,发现颅内压越高,其预后就越差。持续颅内压重度升高是患者预后较差的指标。结论动态颅内压监测不仅有助于及早发现颅内再出血,还可准确评估预后,同时对治疗措施进行有效指导和调整,起到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治疗效果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