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慢性重型肝炎患者血清甲种胎儿球蛋白(AFP)的分布、与肝损害的关系以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放射性免疫法测定慢性重型肝炎患者血清AFP。结果96例患者,79.78%慢性重型肝炎血清AFP水平升高(>400ng/ml),主要分布在血清胆红素<320μmol/L、凝血酶原活动度>35%者中。随着AFP含量的升高,重型肝炎的生存率逐渐增高,病死率逐渐降低。结论慢性重型肝炎患者血清甲胎蛋白升高反映了肝细胞再生旺盛,提示AFP含量增高者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清甲胎蛋白(AFP)水平对重型病毒性肝炎预后的影响.方法:用放射免疫法测定368例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AFP水平并动态观测其变化.结果:急性重型肝炎AFP异常率明显低于亚急性重型肝炎及慢性重型肝炎(p<0.01).AFP水平正常患者的病死率79.24%,AFP(25-400)μg/L患者病死率45.84%...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重型肝炎患者血清甲胎蛋白 (AFP)含量变化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对 96例重型肝炎患者进行AFP含量检测。结果 AFP异常率高达 86.3 %。急性重型肝炎AFP阳性率明显低于亚急性重型肝炎及慢性重型肝炎 ,P均 <0 .0 1。 96例中存活 69例 ,AFP值为 2 5 3± 83 .2 4μg/L ,死亡 2 7例 ,AFP值为 3 8± 2 1.3 6μg/L ,两者AFP值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 ,t=19.85 ,P <0 .0 0 1。结论 重型肝炎部分患者AFP值升高 ,以亚急性、慢性增高最常见 ,是判断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4.
病毒性肝炎血清AFP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病毒性肝炎血清 AFP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用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 AFP。结果 :2 1 7例肝炎患者中 AFP增高 5 6例 ,占 2 5 .8% ,其中以慢性重型肝炎比例最高 ,占 40 % ,AFP最高达 30 0 0 ng/ml以上 (参考值 0~ 1 0 ng/ml)。动态观察 AFP的变化 ,多数表现为一过性增高现象。结论 :AFP有免疫调节作用 ,这种免疫调节功能对调节新生期免疫反应极为重要 ,AFP作为免疫抑制物质出现在部分肝炎患者血液中 ,为肝细胞修复引起 ,重型肝炎 AFP升高可能为肝细胞坏死后再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不同临床类型病毒性肝炎、肝炎肝硬化及原发性肝癌中血清甲胎蛋白(AFP)的检出率。方法:AFP测定采用放射免疫法。结果:不同临床类型肝炎、肝炎肝硬化及原发性肝癌AFP阳性率由高到低分别为原发性肝癌88.2%;肝炎肝硬化29.0%;亚急性重型20.8%;急性重型18.2%;慢性重型肝炎13.3%;慢性肝炎重度11.5%:慢性肝炎中度2.3%;慢性肝炎轻度2.2%。64.7%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AFP浓度大于400μg/ml,与肝硬化、急慢性肝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11.8%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AFP浓度在正常范围。25.8%肝硬化患者血清AFP低浓度增高,与其他各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肝癌、病毒性肝炎都能检测到AFP升高,但血清浓度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6.
杨文秀 《吉林医学》2012,33(24):5188
目的:观察血清前白蛋白(PAB)、甲胎蛋白(AFP)与重型肝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48例重型肝炎患者和同期行健康体检的健康人48例。自患者入院后观察3个月后根据患者是否生存再分为重型肝炎存活组和重型肝炎死亡组。在患者入院次日、健康体检者体检当日抽取空腹不抗凝静脉血4 ml。PAB采用散射比浊法检测,AFP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结果:48例重型肝炎患者经住院保守治疗3个月后死亡28例,占58.33%;存活20例,占41.67%。28例死亡的重型肝炎患者中死亡病主要集中在AFP含量<100 ng/ml者,其中尤以<25 ng/ml为主。28例死亡的重型肝炎患者中死亡病主要集中在PAB含量<100 mg/L者。结论:PAB、AFP可作为判断重型肝炎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慢性重型肝炎患者血清甲种胎儿球蛋白(AFP)的分布、与肝损害的关系以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放射性免疫法测定慢性重型肝炎患者血清AFP。结果96例患者,79.78%慢性重型肝炎血清AFP水平升高(〉400ng/ml),主要分布在血清胆纽素〈320μmol/L、凝血酶原活动度〉35%者中。随着AFP含量的升高,重型肝炎的生存率逐渐增高,病死率逐渐降低。结论慢性重型肝炎患者血清甲胎蛋白升高反映了肝细胞再生旺盛,提示AFP含量增高者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检测慢性乙型肝炎、慢性重性肝炎和乙肝肝硬化患者血清游离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的水平,分析探讨ICF-1与患者病情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受检对象包括慢性轻度、中度、重度肝炎各30例,肝硬化30例,慢性重型肝炎30例以及正常对照20例,应用ELISA方法检测其血清游离IGF-1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慢性肝炎轻度、中度、重度患者的血清游离IGF-1水平分别为222.77±49.61ng/ml、206.27±56.33ng/ml和176.37±76.07ng/ml,乙肝肝硬化和慢性重型肝炎患者分别为106.58±72.77ng/nd和114.99±70.21ng/ml,对照组为251.05±41.53ng/ml,各实验组血清游离IGF-1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乙肝肝硬化组及重型肝炎组血清游离IGF-1水平均明显低于慢乙肝轻、中、重度组。结论血清IGF-1检测可用于评估肝硬化和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的病情和预后;IGF-1与慢性乙型肝炎的病理生理学过程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主要肝功能指标对乙型重型肝炎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应用Meta分析的方法对有关研究TBil、PTA、ALB、CHO、CHE、AFP、ALT及AST/ALT对乙型重型肝炎患者预后影响的文献进行系统评价。以加权平均数(WMD)作为评价指标,共纳入Meta分析的回顾性队列研究文献32篇,累计病例21949例。以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各指标对预后影响的敏感程度。结果死亡组TBil水平高于生存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死亡组PTA、ALB、CHO、CHE、AFP水平低于生存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ALT及AST/AL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4,0.09)。AFP的ROC值最高为0.943(P<0.01)。结论TBil可能是重型肝炎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PTA、ALB、CHO、CHE和AFP可能是重型肝炎患者预后的保护因素,ALT和AST/ALT对重型肝炎患者预后无明显影响。AFP对预后的判断最为敏感,其次为PTA和CHO。  相似文献   

10.
赵彬  李雪娥  郭翠萍 《西部医学》2013,25(8):1257-1259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和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水平与肝损害的关系。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和放免法检测20例健康人和67例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患者血清sICAM-1和AFP的表达情况。结果急性乙型肝炎血清sICAM-1为(353.17±56.48)ng/ml,慢性乙型肝炎轻、中、重度患者血清sICAM-1分别为(209.45±40.17)ng/ml、(412.01±134.23)ng/ml和(693.37±150.23)ng/ml;急性乙型肝炎血清AFP为(9.03±11.29)ng/ml,慢性乙型肝炎轻、中、重度患者血清分别为(13.44±26.58)ng/ml、(18.82±41.76)ng/ml和(21.33±53.75)ng/ml,均显著高于健康人(P<0.05)。慢性乙型肝炎患者,sICAM-1和AFP的表达水平与病情程度呈正相关,中度的sICAM-1和AFP的表达水平高于轻度患者,重度患者的sICAM-1和AFP的表达水平高于中度患者。此外,对肝功能检查发现,急性乙型肝炎和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sICAM-1和AFP的表达与ALT和AST呈正相关。结论乙肝患者血清中sICAM-1和AFP水平因肝炎临床类型的不同而有所差别,而且与肝功能损害程度相关,sICAM-1和AFP联合检测可作为临床乙肝炎性活动和肝损害程度的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检测慢性乙型肝炎、慢性重性肝炎和乙肝肝硬化患者血清游离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的水平,分析探讨IGF-1与患者病情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受检对象包括慢性轻度、中度、重度肝炎各30例,肝硬化30例,慢性重型肝炎30例以及正常对照20例,应用ELISA方法检测其血清游离IGF-1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慢性肝炎轻度、中度、重度患者的血清游离IGF-1水平分别为222.77±49.61ng/ml、206.27±56.33ng/ml和176.37±76.07ng/ml,乙肝肝硬化和慢性重型肝炎患者分别为106.58±72.77ng/ml和114.99±70.21ng/ml,对照组为251.05±41.53ng/ml,各实验组血清游离IGF-1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乙肝肝硬化组及重型肝炎组血清游离IGF-1水平均明显低于慢乙肝轻、中、重度组.结论血清IGF-1检测可用于评估肝硬化和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的病情和预后;IGF-1与慢性乙型肝炎的病理生理学过程有关.  相似文献   

12.
朱新功 《右江医学》2007,35(5):530-531
目的探讨血清胆碱脂酶(CHE)和甲胎蛋白(AFP)对慢性乙型重型肝炎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将76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分为死亡组(37例)与好转组(39例),比较两组间CHE和AFP的差异。结果慢性乙型重型肝炎好转组CHE和AFP水平明显高于死亡组,且存在明显差异(P<0.01)。结论CHE和AFP对慢性乙型重型肝炎预后评估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20例、糖尿病20例及对照组30例的血浆中TFPI抗原含量与活性进行了测定。白血病患者各为86.52±20.63ng/ml(P<0.001)与79.12±13.0u/ml(P>0.05),糖尿病患者各为183.58±29.0ng/ml(P<0.001)与103.22±25.27u/ml(P<0.01)。初步认为白血病患者TFPI抗原含量降低可能有与亚急性DIC存在相关,而糖尿病患者TFPI抗原含量与活性均增高与常伴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14.
胡华华  卢瑶  刘俊  杜凌 《广西医学》2015,37(1):28-30
目的探讨甲胎蛋白(AFP)/肿瘤体积(TTV)比值评估原发性肝癌(HCC)根治术后预后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HCC根治术患者30例的临床资料。根据AFP水平、AFP/TTV比值,将患者分为AFP<400 ng/ml组19例、AFP≥400 ng/ml组11例;AFP/TTV<1.5 ng/(ml·cm3)13例,AFP/TTV≥1.5 ng/(ml·cm3)17例。结果 Cox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血管侵犯、AFP、肿瘤单、多发、TTV、转移、AFP/TTV是影响HCC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P<0.05),肝炎种类、有无症状、MELD评分、Child-Pugh分级与肝癌患者的预后无明显关系(P>0.05)。AFP<400 ng/ml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49.7个月,明显长于AFP≥400 ng/ml组患者的24.6个月(P<0.05)。AFP/TTV<1.5 ng/(ml·cm3)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58.9个月,明显长于AFP/TTV≥1.5 ng/(ml·cm3)组患者的27.4个月(P<0.05)。结论 AFP/TTV比值可作为评估HCC患者预后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15.
张艳红  王慧卿  张涛 《河北医学》2001,7(4):374-375
重型病毒性肝炎 (包括急性、亚急性、慢性重型肝炎 ) ,是临床上危重疾病 ,目前仍缺乏有效的方法 ,病死率在 70 %左右 ,本人去年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传染科进修学习 ,对近 3年重肝病例做回顾性分析 ,发现重肝病人血清中 AFP(甲胎蛋白 )较高的预后比较好 ,相反 ,AFP较低者预后差 ,结果如下 :1 病例选择根据 1995年全国传染病学术会议修订的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 ,将我科 1998年 1月 1日至 2 0 0 0年 12月 31日住院病人 ,诊断为急性重型肝炎 6例 ,亚急性重型肝炎 3例 ,和慢性重型肝炎 18例 ,共 2 7例。男 2 2例 ,女 5例 ,平均年龄 4 4 .7( 2 7…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表达及其短期预后意义。方法分别测定60例ACS患者入院时MMP-9水平,随诊3个月,并以测定30例稳定型心绞痛及30例健康成人MMP-9作对照。血浆MMP-9的测定采用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以MMP-9>30 ng/ml为界值,追踪观察正常组与增高组心脏事件发生率。结果ACS组的MMP-9水平(30.33±14.00)ng/ml,较正常对照组(2.84±1.39)ng/ml高(P<0.01);较稳定型心绞痛组(2.72±0.98)ng/ml高(P<0.01),稳定型心绞痛组(2.72±0.98)ng/ml较正常对照组(2.84±1.39)ng/ml无差异(P>0.05);在60例ACS中,MMP-9升高37例,随诊期共发生心脏事件18例,较正常组高(P<0.01)。结论MMP-9与ACS发生有关;与ACS的短期预后也有关,可作为危险分层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血清甲胎蛋白(AFP)水平与重型肝炎诊断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研究138例重型肝炎患者资料,按重型肝炎内科治疗原则进行治疗,监测AFP、PTA、肝功能、B超等。结果:重型肝炎的分型与AFP分布有关,以慢重肝组最为明显;血清AFP水平与重肝预后明显相关,并且AFP升高的程度与重肝的预后也明显相关。结论:检测血清AFP水平可辅助诊断重型肝炎并用以评估病情、判断预后等。  相似文献   

18.
王强 《吉林医学》2011,(2):233-233
目的:探讨影响重型肝炎预后的相关因素及作用机理。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重型肝炎患者的病历资料,比较分析急性(亚急性)和慢性重型肝炎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死亡18例,死亡率42.86%,其中急性(亚急性)重型肝炎9例,死亡率47.37%,慢性重型肝炎9例,死亡率39.1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亚急性)重型肝炎死亡原因前3位依次为脑水肿7例次,占77.78%,DIC4例次,占44.44%,电解质紊乱3例次,占33.33%;慢性重型肝炎死亡原因前3位依次为脑水肿6例次,占66.67%,上消化道出血5例次,占55.56%,肝肾综合征4例次,占44.44%。结论:脑水肿是重型肝炎的主要死亡原因,出血、电解质紊乱、肝肾综合征等亦是重型肝炎死亡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甲胎蛋白升高的分布水平及动态变化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甲胎蛋白 (AFP)升高的分布水平及动态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 2 0 0 2— 2 0 0 3年本院门诊/住院各科送检AFP超过正常界值的血清 2 87份 ,采用化学化学发光法用德国Bayer公司ACS :180SE型检测仪及配套试剂检测。结果  2 87份中男 >女 ,但女性较男性中位和高峰年龄均小 10 -3 0岁。AFP最低值 ( 8.1-5 0ng/ml)和最高值 ( 10 0 0ng/ml以上 )各占了 ( 4 3 .6%和 16%) ,2 0 0ng/ml以下占 71.5 %除原发性肝癌和妇科肿瘤外主要为各型肝炎 .AFP检测均值在肝癌、肝炎肝硬化、慢性肝炎、重肝和妇科病中各为 2 2 61.8、62 2 .8、2 5 7.4、2 2 3 .6和 92 .7ng/ml.在肝病中监测AFP的动态变化对原发性肝癌具有早期诊断或排除作用 ,对肝炎的预后判断具有双重作用决定于炎症病损程度。讨论 AFP检测除原发性肝癌外重视了各种肝炎和优生优育的筛查 ,动态监测AFP的变化对肝癌的早期诊断和肝炎的预后判断对临床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IL)-6、IL-8在慢性重型肝炎患者血清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ELISA方法检测肝炎患者血清(n=42)中IL-6、IL-8水平,健康体检者血清(n=15)作为对照。结果对照组与慢性重型肝炎IL-6分别为(9.31±5.78)ng/L和(382.93±403.95)ng/L,P<0.01;IL-8分别为(3.50±4.87)ng/L和(746.55±836.97)ng/L,P<0.01。结论IL-6、IL-8在慢性重型肝炎中显著升高,在慢性重型肝炎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临床检测两指标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