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大剂量抗乙肝免疫RNA腹腔注射治疗慢乙肝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大剂量抗乙肝免疫RAN腹腔注射治疗31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eAg转阴率或HBV DNA转阴率51.6%,无明显副作用。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配对观察精制人白细胞α-干扰素、小牛胸腺肽及两者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对乙肝病毒复制指标阳性(HBeAg及HBVDNA),肝功异常的慢迁肝(CPH)和馒活肝(CAH)123例进行分组配对观察。精制人白细胞α-干扰素100万IU,隔日肌注,疗程3个月,HBeAg转阴率为54%。对照组用小牛胸腺肽4mg肌注,同样疗程及方法,其e抗原转阴率为22%,其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者合用未发现有协同作用。干扰素的副作用有低热、肌痛,少数病例有短暂转氨酶升高。  相似文献   

3.
观察胸腺肽联合乙肝疫苗对干扰素治疗后无应答的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分为胸腺肽加乙肝疫苗联合组42例,胸腺肽组30例,乙肝疫苗组26例,护肝组25例仅使用一般性保肝药物。疗程为6个月。结果HBeAg/抗-HBe转换率联合组42.6%,胸腺肽组30.0%,乙肝疫苗组15.4%,联合组比后二者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HBV-DNA阴转率联合组 52.4%,胸腺肽组36.7%,乙肝疫苗组 19.2%,护肝组4.0%(P<0.01)。说明胸腺肽联合乙肝疫苗对干扰素治疗无应答的慢性乙型肝炎可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4.
国产基因工程干扰素α1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25例慢性乙型肝炎分三组治疗,A和B组74例配对随机用干扰素α1及安慰剂双盲对照观察,C组151例为干扰素α140微克连用三个月,HBeAg、HBV-DNA、HBeAg和HBV-DNA双转阴率及抗HBe转阳率分别为40.5%、57.1%、39.3%及29.7%,与对照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扩大治疗组结果与A组相似,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随访半年和一年HBeAg及HBV-DNA转阴率与治疗结束时相似,表明有较持久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观察了猪苓多糖联合乙肝疫苗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对患者血清HBV标志的影响。治疗结束后半年,治疗组HBsAg、抗-HBc,HBeAg和PHSA-R的阴转率分别为60%,0,23.1%和18.8%。抗-HBs无1例阳转,无1例HBV标志全部阴转者。对照组分别为3.9%,0,19.3%和16.3。亦无1例产生抗-HBs。两组HBV标志的转换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果表明:猪苓多糖联合乙肝疫苗对清除和抑制HBV无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6.
抗乙肝胎盘转移因子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买凯  张定凤 《肝脏》1999,4(3):157-159
目的验证抗乙肝胎盘转移因子(PSTF)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以胎盘转移因子(PTF)及猪苓多糖加乙肝疫苗为对照,进行“多中心”临床研究。采用随机分组,双盲对照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共346例,疗程均为 3个月。结果 PSTF改善症状和体征、恢复肝功能均优于猪苓多糖加乙肝疫苗。 PSTF组 HBsAg、 HBeAg及 HBV DNA的阴转率分别达4.3%、 53.0%及 53.3%; PTF组分别为0、 22.5%及 26.5%;猪苓多糖组分别为 0、27.6%及27.0%,差异显著。随访结果与治疗结束时相似,未观察到PSTF有任何不良反应。结论PSTF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抗乙型肝炎病毒的安全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7.
干扰素α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重组干扰素α联合接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31例(A组),并与31例仅行保肝和对症治疗的慢乙肝患者(B组)进行疗效比较,结果显示,两组临床,生化指标均获改善;A组HBeAg阴转率为65.5%,B组仅10.7%,两组比较差异显著;A组HBV-DNA均转阴,而B组无1例阴转,认为干扰素α联合拉来夫定治疗慢乙肝可改善患者的肝功、稳定病情,提高e抗原阴转率。  相似文献   

8.
国产干扰素(赛若金)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50例慢性乙型肝炎应用赛若金治疗,连续三个月为一疗程,共用药50支300万u,对照组50例应用于干扰能每支300万U,和药次数和疗程与赛若金组相同。结果赛若金组与干扰能组相比血清ALT复常数率分别为54.0%与50.0%,HBeAg转阴率各为48.0%和46.0%,HBV-DNA转阴率各为51.4%与52.7%,以上三项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乙肝3 号冲剂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选择慢性乙肝中重度患者120 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口服乙肝3 号冲剂,对照组皮下注射α干扰素300 万U,观察治疗后肝功能、HBV-M 和肝纤维化指标的变化。结果:经治疗后谷丙转氨酶、γ球蛋白、血清胆红素、血清透明质酸和IV 胶原均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0.05,< 0.01);HBeAg 和HBV-DNA 的阴转率分别为40.0% 和43.3% ,低于对照组48.3% 和53.3% ,但无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乙肝3 号冲剂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较好药物。  相似文献   

10.
采用中草药复方合无环鸟苷治疗乙肝40例,其中慢性迁延性肝炎6例,HBV-DNA转阴率76.9%(20/206)、HBsAg转阴率38.5%(10/26)、抗-HBs转阳率30.8%(8/26)、HBeAg转阴率84.6%(22/26)、抗-HBc转阳率76.9%(20/26)、抗-HBc转阴率26.9%(7/26)、肝功能恢复显效率100%(26/26);无症状HBV携带者14例,NBV-DNA转阴率64.4%(9/14)、HBsAg转阴率28.6%(4/14)、抗-HBs转阳率28.6%(4/14)、HBeAg转阴率71.4%(10/14)、抗-HBe转阳率57.1%(8/14)、抗-HBc转阴率21.4%(4/14)、肝功能恢复显效率100%(14/14)。临床实践证明,治疗乙肝运用中西医结合,从病机着手,整体出发,筛选出高效或超高效中草药组方,以免疫调节为重点,注意多环调节和双向调整,保持机体的阴阳、气血平衡,可取得较好稳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将256例无症状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随机分为西药组和中西药结合组进行疗效对比观察。结果表明,经治疗18个月后中西药结合组HBsAg、HBeAs、抗-HBc转阴率分别为52.3%、62.3%、50.8%;西药组分别为31.0%、39.7%、29.4%,两者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中西医结合治疗AsC较主旋咪唑和聚肌胞为佳。  相似文献   

12.
芹灵冲剂治疗慢性乙型肝炎102例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芹灵冲剂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02例,应用芹灵冲剂(水芹等两味中药组成)进行治疗,男84例,女18例;年龄16岁~54岁,其中20岁~45岁87例(774%);病程6mo~5a,其中1a~4a者78例(656%);全部病例治疗前肝功能均不正常,HBsAg、HBeAg和抗HBc均为阳性,食少纳差,全身无力等.治疗组服药1~2包(相当生药10g/包),3次/d,30d为1疗程,一般2~3个疗程.对照组60例,男35例,女25例;年龄20岁~65岁.治疗前肝功能均不正常,HBsAg、HBeAg和抗HBc均为阳性;病程6mo~6a;服用益肝灵4片,3次/d,疗程同上.每疗程结束后两组患者均复查肝功能和乙肝抗原抗体一次.在治疗中均辅用葡萄糖,维生素C,能量合剂等保肝药物.结果经芹灵冲剂治疗2~3疗程后,显效46例,有效53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71%.所有病例降酶率为961%,退黄率为980%;HBsAg转阴率为451%、HBeAg为539%,抗HBc为486%.服药期间未见明显毒副反应.结论芹灵冲剂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具有退黄降酶、抗乙肝病毒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3.
三种疗法对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50,自引:0,他引:50  
为进一步验证猪苓多糖合用乙型肝炎疫苗(乙肝疫苗)、LAK细胞回输治疗和潘生丁合用卡介苗三种疗法对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探讨其疗效机制,将15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为3组,分别用上述三种方法治疗,另选12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以干扰素治疗和10%葡萄糖液静脉点滴分别作为对照组。并用垂直传播鸭乙型肝炎病毒(DHBV)麻鸭,分别注射猪苓多糖合用乙肝疫苗、猪苓多糖,以注射生理盐水作对照,观察鸭血清DHBV及鸭肝脏病变。结果发现,猪苓多糖合用乙肝疫苗、LAK细胞治疗和潘生丁合用卡介苗使ALT复常率分别为64%、35%和57%。乙型肝炎e抗原(HBeAg)和乙型肝炎病毒(HBV)DNA阴转率,近期疗效分别为43%和44%、34%和30%、57%和61%。远期疗效分别为59%和58%、61%和55%及70%和60%。猪苓多糖合用乙肝疫苗和单用猪苓多糖均可使鸭血清DHBV阴转及肝脏病变改善,尤以前者为优。提示三种疗法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病人可使ALT复常,抑制HBV复制。与干扰素的疗效相似。猪苓多糖合用乙肝疫苗及单用猪苓多糖均可使垂直传播DHBV的麻鸭血清DHBV阴转及改善肝脏病变,以前者的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14.
应用甲基斑蝥胺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下称乙肝)52例。结果HBsAg阴转13例,占25.0%;HBeAg阴转35例,占67.3%;抗HB e阳转19例,占36.5%,以PCR技术检查血清和外周血单核细胞中的HBV-DNA,治疗后阴转分别为33.3%(10/30例)和65.7%(23/35例)。与对照组相比上述5项结果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部分病例经过6 ̄12个月的随访,疗效基本保持不变。显示  相似文献   

15.
华蟾素治疗慢性HBV携带者及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了观察华蟾素治疗慢性HBV携带者及慢性乙型肝为使乙肝病毒复制指标转阴的作用。我们选择HBV携带者及慢性乙型肝炎60例。治疗组用华蟾素4ml肌注,日一次,连用3个月,对照组不同华蟾素治疗,结果治疗组HBsAg阳性者30例中转阴1例,对照组无转阴者。HBeAg阳性16例中转阴8例,占(50%)与对照组比P〈0.025,Pre-S2阳性者23例中转阴11例占(47.82%)与对照组比P〈0.025。结  相似文献   

16.
乙型肝炎病毒父婴传播阻断方法的临床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探讨阻断乙型肝炎病毒父婴传播的方法。将126例父亲HBsAG、HBeAg均阳性的婴儿根据母亲抗-Gbs情况分为三个观察组,并以母亲HBsAg、HBeAg均阳性而父亲均阴性且无BHV感染史的婴儿60例做对,分别在出生后给与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联合接种,并于1年后分析其免疫保护率和HBV感染率。结果对照组免疫保护率(IPR)为93.33%,HBV感染率为5.0%,而观察组IPR为66.67%,HB  相似文献   

17.
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察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应用拉米夫定 10 0mg/d ,52周治疗 3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并以同期应用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2 5例和未用抗病毒治疗的患者 2 2例作为对照 (各组一般资料、病程、临床分型及分度均具可比性 ) ,比较各组病毒复制标志转阴率及肝功能复常率 ,同时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拉米夫定组与干扰素组比较 ,治疗后病毒复制标志(HBeAg和HBVDNA)转阴率分别为 14.7%对 73.5%和 4 8.0 %对 60 .0 % ,拉米夫定组HBeAg转阴率低于干扰素组 ;HBVDNA转阴率无统计学差异。观察 3…  相似文献   

18.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庚型肝炎病毒检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了解慢性乙型肝炎中庚型肝炎病毒(HGV)的感染率及其对病变程度和HBV复制的影响。方法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65例经肝活检证实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HGVRNA。结果有8例(12.3%)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合并HGV感染,轻度、中度和重度患者中的HGV检出率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HGV混合感染与其临床表现无相关性,HGV阳性组与阴性组患者的肝功能改变相近。HBeAg阳性组和HBeAg阴性组患者的HGV检出率亦相当。结论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HGV混合感染对慢性乙型肝炎的病变程度及病毒复制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乙型肝炎(乙肝)疫苗接种后不产生抗-HBs的原因,作者用套式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了正常人群中乙肝疫苗免疫后15例不产生抗-HBs和20例产生抗-HBs者血清的HBVDNA,同时用Abbott试剂检测血清的HBeAg。结果发现,不产生抗-HBs的15例中有6例(40%)第2次PCR扩增HBVDNA为阳性,其中3例(50%)为HBeAg阳性,产生抗-HBs者的20例其血清HBVDNA和HBeAg均为阴性。提示:常规方法漏检的低水平HBV感染可能是造成乙肝疫苗免疫后不产生抗-HBs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0.
乙肝3号冲剂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观察乙肝3号冲剂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选择慢性乙肝中重度患者120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口服乙肝3号冲剂,对照组皮下注射α干扰素300万U,观察治疗后肝功能、HBV-4M和肝纤维化指标的变化。结果:经治疗后谷丙转氨酶、γ球蛋白、血清胆红素、血清透明质酸和IV胶原均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0.01);HBeAg和HBV-DNA的阴转率分别为40.0%和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