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Meng Z  Li WY  Hou LY  Xue HM  Xia Y  Guo HX  Deng QL 《中华儿科杂志》2004,42(3):184-187
目的 探讨甲异靛体外对外周血培养红系细胞的珠蛋白mRNA相对含量的影响,为临床治疗B地中海贫血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二步法液体培养外周血红系细胞和逆转录一聚合酶链反应(RT-PCR)等方法,研究了6例正常人和11例β地中海贫血患儿外周血体外培养红系细胞在不同浓度甲异靛作用下,以α珠蛋白mRNA为内对照,测定γ和β珠蛋白mRNA的相对含量。结果 (1)甲异靛对所有外周血体外培养红系细胞的β/αmRNA比值变化均无影响。(2)经不同浓度甲异靛诱导后正常人外周血体外培养的红系细胞的,γ/αmRNA升高0.31~O.45倍,非α/αmRNA升高O.21~O.32倍,三种不同浓度之间差异无显著性;β地贫患儿γ/αmRNA升高O.33~1.17倍,非α/αmRNA升高0.25~0.89倍,2.5μmol/L和5μmol/L两种浓度之间差异无显著性,10μmol/L浓度甲异靛对γ/αmRNA和非γ/αmRNA的比值变化比上述两种浓度显著增高。(3)10μmRNA/L甲异靛对β地贫患儿外周血体外培养红系细胞的γ/αmRNA和非γ/αmRNA的比值的提高显著高于正常人,其他两种浓度下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甲异靛在体外培养的外周血红系细胞中提高γ/αmRNA和非γ/αmRNA的比率,对β地中海贫血的治疗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阐明秋水仙碱对体外培养人肾脏成纤维细胞 (FB)产生炎症因子转化生长因子 β1(TGF β1)、白细胞介素 1β(IL 1β)以及细胞外基质的影响。 方法 体外培养人胚胎肾脏FB ,经不同浓度秋水仙碱 ( 5 0 μmol/L、10 0 μmol/L、2 0 0 μmol/L、4 0 0 μmol/L)预处理 1h后 ,加入含 10 0μg/ml脂多糖 (LPS)的FB完全培养液继续培养 18h ,以未经LPS刺激也无秋水仙碱预处理的FB细胞为对照。实验终点收集细胞和上清。分别利用RT PCR方法观察秋水仙碱对FB产生TGF β1和IL 1βmRNA表达的影响 ;ELISA法测定细胞上清TGF β1、IL 1β以及胶原COLⅢ、COLⅣ蛋白含量。结果  ( 1)单纯 10 0 μg/mlLPS刺激后 ,FB产生TGF β1和IL 1βmRNA分别较未经刺激的正常对照组上调 3倍 (RI值分别为 6 6 1± 1 6、2 2 3± 2 0 ,q =5 90 5 ,P =0 0 0 2 )和 4 7倍 (RI值分别为2 2 0± 2 2、4 7± 0 8,q =10 6 8,P =0 0 0 9)。细胞上清TGF β1和IL 1β蛋白含量均明显高于基础含量 [TGF β1分别为 :( 5 16± 14 )pg/ml和 ( 4 2 0± 5 ) pg/ml(q =80 3,P =0 0 12 ) ,IL 1β分别为 :( 3 4± 0 3) pg/ml和 ( 0 3± 0 1) pg/ml( q=2 97 9,P =0 0 0 3) ]。 ( 2 )秋水仙碱明显抑制FB之TGF β1mRNA以及蛋白表达 ,而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索甲异靛对 β地中海贫血患儿的临床疗效以及甲异靛对类 β珠蛋白基因转录及表达的影响。方法   9例β地中海贫血患儿服甲异靛治疗 ,观察治疗过程中患儿临床症状及血液学改善情况 ,并采用荧光定量RT -PCR及血红蛋白肽链电泳分析技术检测患儿服用甲异靛后 β、γ珠蛋白mRNA及珠蛋白肽链含量的变化。结果  患儿服用甲异靛后 ,血红蛋白含量有不同程度上升 ,不良反应轻微 ;γ珠蛋白mRNA及γ珠蛋白肽链含量明显升高 ,经t检验 ,差别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 ) ;β珠蛋白mRNA及 β珠蛋白肽链含量无明显变化 ,与服药前相比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结论  口服甲异靛可以促进β地贫患儿γ珠蛋白基因转录及肽链合成 ,血红蛋白含最上升 ,从而改善患儿临床症状 ,不良反应轻微。  相似文献   

4.
中间型β珠蛋白生成障碍贫血患儿基因型及临床特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分析广西地区儿童中间型β珠蛋白生成障碍贫血(地贫)基因型和临床特点。方法采用PCR检测β及α地贫基因、Gγ珠蛋白基因启动子-158(G-γ158)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和β类珠蛋白基因簇位点控制区Dnase I酶高敏位点基序2(-βLCR-HS2)AT重复序列多态性,并分析临床资料。结果基因型:1)7例为nt-28纯合子或双重杂合子,其中2例nt-28纯合子,1例βE/nt-28,2例β0/nt-28,1例β0/nt-28复合G-γ158(T),另1例β0/nt-28同时复合G-γ158(T)和--SEA型α地贫1基因;2)各有3例β0/β0并遗传G-γ158(T)或--SEA型α地贫1基因;3)1例β0/β0同时遗传--SEA型α地贫1基因和G-γ158(T);4)6个携带G-γ158(T)的病例其-βLCR-HS2均检出(AT)9N12(AT)10序列。临床表现:14例Hb(75.9±9.7)g/L,平均红细胞体积为(68.9±5.9)fL,Hb F均值66.9%±16.3%。除2例nt-28纯合子和1例βE/nt-28杂合子未输过血外,余病例均有较明显症状和不定期输血史。结论广西地区中间型β地贫主要基因修饰因素依次为nt-28(A→G)突变,G-γ158(T)和--SEA型α地贫1基因。-βLCR-HS2(AT)9N12(AT)10多态性形式在本组多见。nt-28纯合子和与βE构成的双重杂合子临床表现较轻。  相似文献   

5.
苦参碱上调K562细胞γ珠蛋白 mRNA表达和诱导红系分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苦参碱对K562细胞γ珠蛋白mRNA表达及红系分化作用。方法不同水平苦参碱诱导K562细胞6d,应用台盼蓝拒染试验细胞计数、联苯胺染色、Wright-Gimesa染色进行红系分化的研究,同时应用荧光定量RT-PCR技术来相对定量研究药物诱导后Gγ、Aγ珠蛋白基因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K562细胞增殖抑制程度随苦参碱水平增大而增加,联苯胺染色阳性细胞数由未诱导时的0.7%最高可上升至15.7%,且在形态上出现向红系分化的特征,同时伴有Gγ珠蛋白mRNA表达增加。结论苦参碱可引起K562细胞增殖抑制,在诱导其向红系方向分化中伴有Gγ珠蛋白mRNA表达被上调,为药物诱导治疗β珠蛋白基因缺陷性疾病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丁酸钠(NaB)诱导K562细胞后的差异表达基因,筛选出与红系分化相关基因,探索NaB的作用机制.方法 应用Affymetrix公司的人类全基因组HG-U133 Plus 2芯片,检测0.5 mmol/L NaB诱导K562细胞48 h的珠蛋白基因变化及差异表达基因,筛选出与红系分化相关基因.应用反转录(RT)-PCR检测ε、γ、β、δ4个珠蛋白基因及2个红系分化相关基因KLF1及KLF3的表达,验证基因芯片结果 .结果 表达谱基因芯片结果分析显示:总探针组54 675个芯片中,阳性表达数23 175(42.4%),阴性表达数30693(56.1%).信号比对数值(SLR)结果显示,表达上调(SLR>1)433个,包含340个不同的基因;表达下调(SLR<-1)171个,包含144个不同的基因.生物学功能分类发现所涉及的基因主要包括参与细胞及大分子代谢、细胞信号、生物学调节、细胞发育及细胞增殖等.7个珠蛋白中ε、Aγ、Gγ、β、δ珠蛋白基因表达均上调,而α及ζ珠蛋白基因无明显改变;表达上调或下调且与红系分化相关的有ALAS2、EGR1、LMO2、RUNX1、KIT、GYPA、GATA-2、KLF1及KLF3等29个基因.RT-PCR验证基因芯片结果 可靠.结论 NaB诱导K562细胞向红系分化;NaB可能通过调节ALAS2、EGR1、LMO2、RUNX1、KIT、GYPA、GATA-2、KLF1及KLF3等与红系分化相关的基因调控γ珠蛋白合成.  相似文献   

7.
广东地区αβ复合型地中海贫血的检出率及临床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广东地区αβ复合型地中海贫血 (地贫 )的检出率及其临床表现的特点。方法 应用基因芯片技术 (Microassay)对 50例轻型β地贫 ,31例重型β地贫患儿的血样DNA进行α地贫 1 ,α地贫 2 ,HbCS ,HbQS ,及 1 1种β珠蛋白基因突变进行基因检测 ,并对检测出的αβ地贫患儿的临床表现进行观察。结果   1 .50例轻型β地贫中有 7例 ( 1 4 0 % )同时合并有α地贫基因 ,31例重型 β地贫中有 3例 ( 9 6 % )同时合并有α地贫基因。 2 .重型β地贫如同时复合有α地贫基因其临床表现为中间型。结论   1 .αβ复合型地贫在广东地区检出率较高。 2 .αβ复合型地贫基因型与表现型之间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磷脂酰肌醇激酶(PI3K)抑制剂LY294002对小鼠前脂肪细胞分化和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α(C/EBPα)及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表达的影响,探讨胰岛素受体底物(IRSs)/PI3K信号通路在前脂肪细胞分化中的作用。方法:小鼠3T3-L1细胞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加入LY294002(25 μmol/L),对照组加入同体积DMSO。应用0.5 mmol/L 3-异丁基-1-甲基黄嘌呤(IBMX)、10-6 mol/L地塞米松和5 μg/mL胰岛素诱导两组前脂肪细胞分化,在培养的0 d、2 d、4 d、8 d分别收集细胞,实时PCR法及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中C/EBPα和PPARγ表达水平。培养8 d油红O染色,观察细胞分化情况。结果:小鼠3T3-L1细胞基础状态下两组C/EBPα及PPARγ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诱导分化时实验组C/EBPα及PPARγ表达低于对照组(分别P<0.05,P<0.01)。油红O染色示实验组细胞无明显脂滴。结论:PI3K抑制剂LY294002能抑制小鼠前脂肪细胞分化及C/EBPα和PPARγ的表达,提示IRSs/PI3K信号通路可通过调节PPARγ和C/EBPα的表达在3T3-L1前脂肪细胞的分化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Bao HY  Chen RH  Huang SM  Pan XQ  Fei L 《中华儿科杂志》2003,41(11):822-826
目的 观察姜黄素对系膜细胞增殖以及对系膜细胞基质蛋白分泌的影响 ,并进一步探索姜黄素对系膜细胞白细胞介素 (IL 1β)和巨噬细胞趋化蛋白 (MCP 1)基因表达的改变。 方法 采用不同浓度姜黄素处理体外培养的人肾小球系膜细胞后 ,分别收集上清液及细胞 ,应用ELISA的方法测定上清液中胶原Ⅳ和Ⅲ的蛋白分泌量 ,MTT法测定系膜细胞活性 (吸光度值 ) ,RT PCR的方法测定系膜细胞IL 1β和MCP 1基因的相对表达量 ,以未加LPS及姜黄素和仅加LPS不加姜黄素作为对照组。结果 当姜黄素浓度大于或等于 6 2 5 μmol/L时 ,系膜细胞增殖明显受到抑制 (P <0 0 1) ,且表现为浓度依赖性。在基础状态下 ,系膜细胞分泌一定量的胶原Ⅳ和Ⅲ [(10± 9 13)ng/ml和 (2 9 5± 0 5 8)ng/ml],亦有MCP 1mRNA表达 [(42 1± 14 98) % ],但IL 1βmRNA几乎不表达 ;经LPS刺激后其胶原Ⅳ和Ⅲ分泌增加 [(138 75± 2 3 2 3)ng/ml和 (38 2 5± 5 38)ng/ml],同时IL 1β和MCP 1基因表达上调 [分别为 (16 91± 1 6 8) %和 (76 6± 6 5 9) % ],而姜黄素浓度为 4 μmol/L时即能明显抑制LPS刺激的系膜细胞胶原Ⅳ和Ⅲ的蛋白分泌 (P <0 0 5 ) ,且在高浓度时作用更为明显 ;同时姜黄素还能消除LPS上调系膜细胞IL 1β和MCP 1基因表达的作用 (P <  相似文献   

10.
地中海贫血 (地贫 )是一种常见的遗传性血液疾病 ,其发病机理是由于 :常染色体的遗传缺陷 ,使珠蛋白肽链基因表达功能发生异常 ,非α肽链 (β、γ、δ)和α肽链合成不平稳 ,使相对过剩的肽链沉积于红系细胞内 ,导致溶血、贫血和无效造血。目前对于该病尚无根治疗法。近 10年来 ,在地中海贫血治疗方面有较大进展 ,特别是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成功 ,已使重型地贫的根治成为可能。一、一般治疗方面1.输血治疗对于严重的地贫病人需定期输血治疗 ,以利生长和正常活动 ,过去 10年间 ,低输血疗法 (保持 Hb>70 g/ L )已渐被高输血疗法(维持 Hb>10 0 g/…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脂多糖(LPS)对体外培养的人肾小球系膜细胞(HMC)表达IL-13的调节作用及IL-13对HMC促炎性细胞因子、趋化因子和促纤维化因子基因表达的影响,以探讨IL-13对肾小球疾病状态下系膜细胞炎症反应的抑制作用。方法:HMC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予以不同浓度的LPS(1 μg/ml,10 μg/ml,100 μg/ml)刺激或用不同浓度的IL-13(1 ng/ml, 10 ng/ml, 100 ng/ml)预处理。应用RT-PCR和ELISA检测系膜细胞IL-13 mRNA 和蛋白表达;应用核酸酶保护法检测系膜细胞TNF-α,IL-1α,IL-1β,MCP-1,IL-8和TGF-β1 mRNA表达。结果:①未予任何刺激的对照组,系膜细胞不表达IL-13 mRNA和蛋白;LPS可呈剂量依赖性的方式促进系膜细胞IL-13 mRNA的表达和蛋白分泌。②正常培养状态下,系膜细胞可组成型表达TNFα,IL-1β,IL8和TGF-β1,而不表达IL-1α和MCP-1 mRNA;LPS刺激后上述炎症因子表达显著上调;IL-13可呈剂量依赖性地抑制LPS诱导的系膜细胞炎症性细胞因子的基因表达。结论:IL-13是系膜细胞的自分泌因子;IL-13可抑制LPS诱导的系膜细胞促炎性细胞因子、趋化因子和促纤维化因子的表达,提示自分泌和旁分泌的IL-13对于肾小球疾病状态下肾脏系膜细胞的炎症反应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2.
β地中海贫血 ( β地贫 )是由于 β珠蛋白基因突变或缺失而致成人血红蛋白 ( Hb A)中的 β珠蛋白肽链合成减少或缺乏 ,导致 α和 β肽链合成率失衡的遗传性溶血性贫血。临床上分为轻、中、重三型 ,重型约占 1 /5。β地贫在我国的发病率为 0 .6 7% ,华南、西南地区的发病率较高 ,患者除见于汉族外 ,还见于壮、黎、苗、回和瑶等 1 1个少数民族。β地贫对人类健康危害性很大 ,尤其是重型患者 ,其预后严重。因此 ,开展对重型患者的治疗研究 ,不仅关系到保障小儿健康 ,而且也是提高我国人口素质的一个具有重要意义课题。虽然早在 1 940年 β地贫…  相似文献   

13.
铁剥夺对白血病细胞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6,他引:1  
目的 探讨去铁胺 (DFO)对白血病细胞K562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及其可能分子机制。方法 采用RT PCR法分析Rb及c myc基因在RNA水平变化。结果 DFO 50 μmol/L及 1 0 0 μmol/L作用于K562细胞 2 4h及 48h ,Rb及c mycmRNA水平较空白对照组增加 (P <0 .0 5) ,且以 1 0 0 μmol/L组增加明显。 结论 铁剥夺剂使K562细胞Rb及c mycmRNA表达增加可能是其诱导白血病细胞凋亡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去铁胺 (DF)对重度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β地中海贫血 ,β地贫 )患儿长期采用输血治疗后铁负荷过多的驱铁作用。方法  16例确诊为 β地贫患儿 ,明确体内铁负荷过高时应用去铁胺治疗 ,共治疗12 4例次。每次治疗前后用放射免疫方法检测其血清铁 (SI)、铁蛋白 (SF)及尿SF水平 ,比较用药前后铁负荷变化。并观察DF治疗对肝肾功能的影响。结果 重型 β地贫患儿长期高量输血治疗后铁负荷明显增高 ,SI、SF分别为 33.6 9± 6 .72mmol/L、4 4 1.19± 5 4 .70 μg/L ,尿SF为 8.6 4± 6 .79μg/L(与对照组相比t =6 .173 P <0 .0 1)。 12 4例次DF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 ,尿铁蛋白排出量明显增加 ,血清SI、SF明显下降 ,SI 16 .6 6± 3.39mmol/L、SF 10 2 .34± 2 0 .4 8μg/L ,尿SF为 14 .15± 9.34μg/L(t =5 .5 98 P <0 .0 1)。肝肾功能无明显变化 (t=2 .132 P >0 .0 5 )。结论 间歇应用DF静脉滴注治疗铁负荷过多 ,驱铁效果肯定 ,安全 ,无明显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5.
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重型β地中海贫血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 观察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重型 β地中海贫血 (简称 β地贫 )的疗效和副作用。方法  1例 β地贫双重杂合子 (β17 IVS II 6 5 4突变点 )患儿经总量马利兰 2 0mg kg ,环磷酰胺 2 0 0mg kg、马法兰 90mg m2 和抗胸腺淋巴细胞球蛋白 90mg kg组成的方案预处理后 ,输入人类白细胞抗原 (HLA)相合的同胞供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悬液 5 6ml。患儿获得的有核细胞数为 14.4× 10 8 kg,粒单系祖细胞 (CFU GM) 9.5× 10 5 kg,CD 3 4CD-3 8细胞数为 14.9× 10 6 kg。结果 患儿术后 13d时中性粒细胞绝对值 (ANC) >0 .5× 10 9 L ,40d时血小板 >2 0× 10 9 L ;术后 2 0d聚合酶链反向点杂交法(PCR RDB)检测患儿为供者型的 β17杂合子 ,性染色体核型从 46XX转变为 46XY(供者型 )。术后 2 0d起脱离红细胞输注 ,血红蛋白维持在 110g L以上 ,10 0d时复查骨髓细胞形态学正常 ,肝脾不大。 16d时出现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aGVHD)I度 ,经使用甲基强的松龙和泼尼松治疗 ,于 2 6d时aGVHD完全被控制。至今未发生慢性GVHD ,现已术后无病存活 475d。结论 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重型 β地贫患儿已获得成功。其出现的aGVHD可被药物控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苦参碱及川芎嗪对低氧(3%O2)培养条件下人B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株Raji细胞、人慢性髓系白血病细胞株K562细胞侵袭转移的抑制作用及机制。方法体外常规培养细胞,低氧环境下继续培养24 h后,分别加入终浓度为0、0.15、0.2、0.25 g/L苦参碱或0、0.1、0.15、0.2 g/L川芎嗪处理,以常氧培养不加药物的细胞为对照组,分别检测细胞黏附、迁移和侵袭能力,并以RT-PCR方法检测HIF-1α、VEGF mRNA的表达。结果低氧环境下Raji细胞和K562细胞的黏附、迁移和侵袭能力,以及HIF-1α、VEGF mRNA的表达均较常氧对照组显著增强(P<0.01)。0.15、0.2、0.25 g/L苦参碱均有效抑制低氧环境下Raji细胞的黏附、迁移和侵袭能力,并下调HIF-1α、VEGF mRNA的表达(P<0.05)。0.2、0.25 g/L苦参碱均有效抑制低氧环境下K562细胞的黏附、迁移和侵袭能力并下调HIF-1α、VEGF mRNA的表达(P<0.05)。0.1、0.15、0.2 g/L川芎嗪均有效抑制Raji细胞、K562细胞的黏附、迁移和侵袭能力,并下调HIF-1α、VEGF mRNA的表达(P<0.05),均呈剂量依赖性。结论苦参碱和川芎嗪能有效抑制低氧环境下Raji细胞和K562细胞黏附、迁移和侵袭能力,其作用机制可能通过下调细胞内HIF-1αmRNA的表达,从而减少VEGF mRNA的生成来实现。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X基因编码的蛋白(HBx)导致大鼠系膜细胞(MC)增殖及TNF-α高表达的细胞外蛋白调节激酶(ERK)1/2信号转导机制.方法 PCR扩增HBV X基因,然后与真核表达载体PCI-neo质粒连接,构成含有HBV X基因的质粒(PCI-neo-X),采用限制性内切酶法及测序证实.采用脂质体法将PCI-neo-x转染入体外培养的大鼠MC,采用抑制剂U0126阻断ERK1/2通路,观察培养细胞增殖、TNF-α及其mRNA表达,以不加抑制剂作为对照.Western blot检测HBx、ERK1/2及磷酸化ERK(p-ERK)1/2表达.半定量RT-PCR检测TNF-α mRNA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培养上清液TNF-α表达.甲基噻唑摹四唑(MTT)法检测MC增殖.结果 无论是否加入UO126,在转染PCI-neo-X 36,48 h后,肾小球系膜细胞(GMC)明显表达HBx,细胞TNF-αmRNA的表达加入U0126较不加入U0126显著下降.不加入U0126组上清液TNF-α水平在转染后36 h和48 h分别为(189.0±18.1)ng/L和(172.3±24.3)ng/L;加入U0126组上清液中TNF-α水平在转染后36、48 h分别为(65.6±11.6)ng/L和(84.0±24.6)ng/L,组间不同时间点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a<0.05).加入U0126后MC增殖也显著下降.结论 HBx可促使MC增殖,细胞TNF-α mRNA及上清液TNF-α表达均增高,这一作用可能是通过HBx激活ERK1/2信号通路实现的.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9,24(10):738-740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普萘洛尔对体外培养血管瘤内皮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2的影响,探讨普萘洛尔治疗血管瘤的机制.方法 用组织块结合酶消化法原代培养血管瘤内皮细胞,并用第Ⅷ凝血因子相关抗原进行鉴定.待细胞处于对数生长期,换无血清培养基孵育48h使细胞同步化,然后分别加入0.5 μmol/L和1μmol/L的普萘洛尔作为干预组,而对照组不加任何干预因素,继续孵育24 h,用Real-time PCR法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2的表达水平,同期检测血管瘤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率,并分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mRNA、基质金属蛋白酶-2 mRNA的表达水平与血管瘤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的相关性.结果 0.5 μmol/L普萘洛尔组和1.0μmol/L普萘洛尔组血管瘤内皮细胞凋亡率分别为(22.42±0.83)%,(24.36±1.42)%,比对照组(15.72±0.59)%明显升高(P<0.0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02±0.42、0.93±0.22,比对照组1.61±0.52降低(P<0.05),基质金属蛋白酶-2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77±0.18、0.67±0.27,比对照组1.47±0.57降低(P<0.05),但0.5μmol/L普萘洛尔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mRNA、基质金属蛋白酶2 mRNA与1.0 μmol/L普萘洛尔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普萘洛尔可以促进体外培养的血管瘤内皮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下调血管瘤内皮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2的表达,从而促进血管瘤内皮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9.
IL-27对哮喘患儿IFN-γ及IL-4的调节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白介素27(IL-27)对哮喘患儿干扰素γ(IFN-γ)及白介素4(IL-4)的调节作用。方法:收集23例哮喘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加入不同浓度(5 ng/mL或0.5 ng/mL)重组人白介素27(rh IL-27)进行体外培养12 h,予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其培养上清IFN-γ及IL-4浓度。结果:5 ng/mL和0.5 ng/mL两个浓度的rh IL-27刺激PBMC进行体外培养后,IFN-γ表达分别为85.9±12.2和8.9±2.3 μg/L,较细胞刺激素组(7.2±1.3 μg/L)均有显著升高(P<0.01或0.05)。5 ng/mL rh IL-27组IL-4表达较细胞刺激素组有明显降低(15.0±1.9 μg/L vs 77.0±15.6 μg/L,P<0.01)。结论:IL-27参与了哮喘的发病过程,它可通过调节Th1/Th2相关细胞因子活性为哮喘治疗提供一种新的途径。[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0,12(7):521-523]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β-地贫)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11A (BCL11A)基因的表达特点.方法 入选35例β-地贫患者为病例组;40 例健康体检者为健康对照组,并进行红细胞计数.提取新鲜外周血PBMCs中总RNA,反转录为cDNA,采用荧光染料(SYBR Green Ⅰ)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和相对定量分析方法,以GAPDH基因为内参,检测2组PBMCs中BCL11A基因的表达情况.采用相对定量2-△△Ct法进行mRNA相对表达量比较,不同样本之间的相对表达量(%)=2-△Ct×100%.BCL11A基因mRNA相对表达量和红细胞计数、年龄和性别的相关分析中双变量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其他变量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 RT-PCR检测BCL11A基因mRNA在2组中的表达,健康对照组BCL11A基因表达水平是病例组的2.46倍,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病例组中BCL11A基因mRNA的相对表达量为0.31%~11.60%;健康对照组中BCL11A基因mRNA的相对表达量为1.40%~26.70%,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BCL11A基因mRNA的相对表达量与RBC计数(r=-0.21,P=0.930)、性别(r=-0.20,P=0.842)、年龄(r=-1.15,P=0.256)均无相关性.结论 β-地贫患者BCL11A基因表达下降,BCL11A基因低表达可能在γ珠蛋白基因持续表达过程中发挥了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