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钾血症是原位肝移植手术中常见的并发症,而新肝再灌注即刻血钾可高达7-8mmol/L以上,尤其在病人肾功能不全的情况下临床表现更凶险,可导致严重的心律失常,甚至发生心跳骤停。因此,防治再灌注后高钾血症对于肝移植麻醉管理尤为重要。胰岛素复合葡萄糖能降低健康人和肾衰病人的血钾水平,但肝功能失代偿的病人常有“胰岛素抵抗”,而且胰岛素能否控制新肝再灌注后的高钾血症尚无定论。本研究拟通过观察无肝期预先应用胰岛素和葡萄糖对新肝再灌注后血钾水平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猪背驮式肝移植术中血清电解质的变化及其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猪背驮式肝移植实验中电解质的变化,并探讨处理措施。方法 对猪施行背式肝移植,在恢复门静脉血流的10min快速静脉滴注50g/L碳酸氢钠2ml/kg,测定麻醉后,无肝期、无肝期结束、门静脉开放新肝期开始后的外周静脉血以及门静脉开放即刻时门静脉血电解质浓度。结果 门静脉开放后外周血钾离子浓度呈进行性上升,门静脉血钾离子浓度明显较外周血钾离子浓度高(P<0.01);门静脉开放前给予碳酸氢钠静脉滴注可以明显降低外周血和门静脉血钾离子浓度(P<0.01)。结论 门静脉开放前给予适量碳酸氢钠静脉滴注可以降低门静开放后一过性钾离子浓度升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猪辅助性部分原位肝移植模型建立及其术中麻醉处理特点。方法 选10头健康3月龄猪,在气管插管全麻下进行静脉-静脉转流,建立辅助性部分原位肝移植模型;经颈内动,静脉置管监测ABP,CVP;于无肝其,再灌注期抽取血气,血生化,观察血流动力学,内环境变化。结果 实验5例,成活4例;无肝期,再灌注期血流动力学波动明显,并伴有代酸;再灌注期血钾升高明显,体温下降明显,结论(1)本模型成功率高,可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值得推广;(2)即使在良好的静脉转流下,无肝期,再灌注期血流动力学,内环境变化仍明显。  相似文献   

4.
同种异体肝移植术的麻醉处理及术中监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成人同种异体肝移植术的麻醉处理及术中生理及血清电解质的变化。方法 所有患者选用静脉复合麻醉 ,术中监测动脉压、中心静脉压、心电图、血液气体、电解质、体温等。结果 无肝期开始和新肝期开始均出现血压明显下降 (P <0 .0 5 ,P <0 .0 1) ,无肝前期体温最低 ,静脉转流开始后血液经变温器加温后体温逐步升高 ,且能维持在正常范围 ,停机后体温又逐步下降 ,术毕体温为 (36 .1± 1.1)℃ ;术中动脉血氧分压和二氧化碳分压均在正常范围 ,pH和剩余碱等代谢性指标变化较大 ;无肝期钾离子有上升趋势 ,新肝期开始 10min内血钾偏高 ,以后明显下降 ,需快速补钾才能维持血钾浓度在正常范围内。结论 原位肝移植术的麻醉最好选择静脉复合麻醉 ,选用对肝、肾功能影响小的药物 ,同时要保持循环稳定 ,纠正低温、低钾、高钾 ,保护肾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原位猪肝移植无肝期和再灌注后影响供肝功能和受者存活的危险因素。方法共行35例原位猪肝移植,在移植前、无肝期以及再灌注后2h检测受体血流动力学、血气、肝功能、肝脏组织病理学以及血清内毒素变化情况。结果受体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以及心排出量(CO)在无肝期明显下降(与移植前相比,P〈0.01)。无肝期同时出现明显的代谢性酸中毒、低血糖、低体温状态。供肝再灌注后出现一过性高血钾,并伴有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明显升高(与移植前相比,P〈0.01)。再灌注后肝脏病理改变明显。在良好的体外转流状态下,无肝期及再灌注后血清内毒素、TNF—α值稍有升高,与移植前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原位猪肝移植受者在无肝期和再灌注后经历了一系列的病理生理变化,明确以上危险因素的的发生发展,并给予正确的处理,可以极大地提高手术成功率,延长术后存活时间。  相似文献   

6.
实验性肝移植中透明质酸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通过实验性猪背驮式肝移植手术,观察肝移植手术过程中不同时期受体猪外周血液中透明质酸的变化,以及供体肝脏植入、血流再通、温血再灌注后受体的外周血液中透明质酸变化,并探讨这些变化在肝移植手术中的意义。方法 健康种猪15对,分别抽取手术前、无肝期前、无肝期、新肝期各时点的外周静脉血,经放射兔疫分析法检测透明质酸浓度。结果 手术平均时间(343.33±73.99)min,其中麻醉后至手术开始平均时间为(8.34±21.56)min,收缩压平均下降(23.51±5.87)mm Hg,舒张压平均下降(11.35±7.81)mm Hg,手术开始至无肝期前平均时间为(146.13±41.61)min,无肝期平均时间为(47.07±25.35)min。手术前透明质酸达到267μg/L,无肝期前上升到1743μg/L(P<0.05),无肝期内外周血透明质酸浓度急剧上升,达到9530μg/L,明显较其余各时点高(P<0.01),供体肝脏植入重新开放血流后外周血透明质酸浓度下降至1485μg/L,其变化与ALT和AST有较好的相关性(分别r=0.674 P=0.000和r=0.509 P=0.008)。结论 麻醉过程、麻醉药物以及肝移植手术中各种因素都可以引起外周血液中透明质酸浓度的增高。供体肝脏经过冷灌注保养和温血再灌注后受体的外周血液透明质酸浓度明显增高,并与肝功能的变化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原位肝移植术的麻醉管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成年原位肝移植术病人围手术期血流动力学、内环境变化和麻醉管理方法。方法52例晚期肝病行背驮式原位肝移植术病人,采用静吸复合全身麻醉。术中监测血流动力学、血气、生化指标、凝血功能、体温、尿量及出血量等。根据成人原位肝移植术无肝前期、无肝期、新肝期的特点及术中具体情况,给予相应的处理。结果52例行肝移植术病人无术中死亡。围手术期血液动力学基本平稳。pH值和BE等代谢性指标变化较大;所有病人手术期间血游离Ca^2 均偏低。术中体温变化不大。结论肝移植手术期间血流动力学、凝血因子、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等变化复杂,应加强麻醉管理和监测,并积极实施血液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8.
原位肝移植围术期血液酸碱和电解质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原位肝移植围术期血液酸碱、电解质变化及麻醉处理。方法18例终末期肝病行原位肝移植术患者,分别于无肝前期、无肝期10、20、30min、新肝期10、20、30min测定动脉血pH、PaO2、PaCO2和肺动脉混合静脉血HCO3-、SvO2、K 、Ca2 、Na 和Hct。结果与无肝前期时相比,无肝期20min时pH值明显升高(P<0.05),随后在新肝期10、20min时逐渐下降;而PaCO2和HCO3-自无肝期20min以后都保持不同程度的升高(P<0.05或P<0.01)。新肝期10、20、30min时Hct和PaO2均明显升高(P<0.05或P<0.01),血Na 浓度均明显降低(P<0.05),血K 浓度在无肝期10min时升高(P<0.05),而新肝期10min时又明显降低(P<0.05);血Ca2 浓度基本保持稳定,只是在无肝期30min时比无肝前期时略有升高(P<0.05)。SVO2在无肝前期时较高,但在无肝期30min时较无肝前期时显著降低(P<0.05),在新肝期又回升至无肝前期时水平。结论原位肝移植术中酸碱和电解质变化较大,围术期适时监测血酸碱、电解质变化有助于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和预防再灌注综合征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儿童亲属活体肝移植的麻醉处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总结儿童亲属活体肝移植的麻醉处理。方法 回顾11例肝豆状核变性患儿行亲属活体肝移植手术的麻醉处理过程,对一些重要生理指标如血压、心率、中心静脉压、体温、激活凝血酶原时间、血糖、血钾和血浆乳酸浓度进行分析。结果 术中,尤其是在无肝早期及新肝早期,血液动力学波动较大,体温在无肝后期及新肝期有不同程度下降,凝血功能随着手术的进行有一定程度的恶化,血浆乳酸水平在手术后期明显增高。11例患儿均健康生存,其中1例是于术后因肝动脉血栓形成而行再次异体肝移植术取得成功。结论 儿童亲属活体肝移植术中多项生理指标发生明显变化,加强各生理指标的监测、及时纠正循环和代谢紊乱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对106例开胸术后病人按是否行胃肠减压及是否经静脉补钾分组,进行术后1~5天血清钾、钠、氯水平的观察。结果发现:(1)术后早期补钾不一定产生高血钾;(2)术后血钾高峰出现于第2天;(3)禁食可使血钾升高;(4)术后血氯降低。  相似文献   

11.
一氧化氮在大鼠肝脏缺血预处理中的作用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为探讨NO是否参与缺血预处理对肝脏的保护作用,本实验将动物分成四组:①正常对照组,不作肝门阻断;②再灌对照组:肝脏进行60分钟的肝门阻断及30分钟的再灌注;③预处理组:60分钟的肝门阻断前先进行5分钟的肝脏缺血及5分钟的再灌注;④预处理加L-NNA(P+L)组:在预处理前先经门静脉注射L-NNA。各组均在30分钟再灌注完成时取肝组织标本及血标本检查ATP、肝功能、脂质过氧化产物。结果显示:经过60分钟的缺血及30分钟的再灌注后,再灌对照组肝功能明显受损、ATP浓度下降、脂质过氧化产物增加。预处理则能明显改善肝功能、增加ATP储备和减少脂质过氧化。P+L组则与再灌对照组无显著差异。结果表明:NO合成抑制剂L-NNA能阻断缺血预处理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说明NO参与大鼠肝脏缺血预处理  相似文献   

12.
原位肝移植术中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和麻醉处理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目的 探讨原位肝移植患者无肝前期、无肝期和新肝期血流动力学、内环境变化和麻醉处理。方法 6例终末期肝病患者,5例接受肝移植术,1例接受肝、肾联合移植术。观察术中诱导期、无肝前期、无肝期、新肝期不同时点的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心率(HR)、心电图(ECG)、血氧饱和度(Sp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糖(Glu)、体温和尿量。结果 无肝期开始及进入新肝期MAP明显下降;HR变化增快,pH和剩余碱(BE)等代谢性指标变化较大,尤其是在新肝期BE平均下降4.4,呈代谢性酸中毒表现;2例患者在无肝期和新肝期开始的10min内,血K^ 升高;无肝期后血糖明显升高;所有患者在手术期间血Ca^2 均偏低。结论 肝移植手术期间,尤以无肝期和新肝期早期,血流动力学、电解质和酸碱平衡、血糖等变化突出。应采取及时补充血容量,应用血管活性药物,纠酸、补钙,降低血糖等措施。  相似文献   

13.
麻醉前口服可乐定对体外循环期间应激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麻醉前口服可乐定对体外循环期间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20例心脏手术病人,随机分为可乐定级与对照组。可乐定组麻醉前60分钟口服可东定5μg。kg^-1,其它麻醉前用药两组相同。分别顺麻醉前、转流前、转流30、60、90和120分钟及转流停止后30分钟各采取动脉血标本,测定血浆儿 茶酚胺、肾素、血管紧张素Ⅱ、血糠、血丙酮酸、血乳酸浓度。结果:血浆铆茶酚胺及血糖、丙酮酸、乳浓度水平在转流期间两  相似文献   

14.
大鼠心跳停搏供肝在原位肝移植术中损伤的预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预防和减轻大鼠心跳停搏供肝在原位肝移植术中的损伤,以提高手术成功率。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心跳停搏热缺血30min(N-30)和45min(N-45)两组;,每组分别行原位肝移植术30只次。同时,根据是否对供体手术方法进行改进又分为常规组和改良组。结果:(1)常规组和改良组的冷缺血时间分别为(70.04±1.48)和(70.36±1.42)min(P>0.05),无肝期均为(16.40±0.73)min,肝下下腔静脉阻断时间均为(22.75±1.16)min,受体手术时间均为(90.58±3.76)min。(2)N-30和N-45常规组分别有5和9只受体术后死于原发性移植肝无功能,而改良组仅为1和2只(40%∶12%,P<0.05);(3)N-30和N-45组因术中分别出现供肝损伤致再灌注后供肝大量渗血、无肝期过长、切除受体肝脏时麻醉过深,而各有5和7,2和1,2和2只受体术后死亡。(4)N-30和N-45组术后1周存活率分别为50%和30%(P<0.05)。结论:预防心跳停搏供肝游离时损伤、供肝再灌注后渗血、无肝期过长和切除受体肝脏时麻醉过深是大鼠心跳停搏供肝原位肝移植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在嗜铬细胞手术中应用硫酸镁的价值。方法: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病人6例。麻醉诱导前静注硫酸镁1.25 ̄2.5g,继以2.5%硫酸镁静脉连续滴注至肿瘤切除。检测不同时点血儿茶酚胺、皮质醇、电解质和循环指标的变化。结果:血儿花酚胺在肿瘤切除前变化无显著差异,切除后降低,但无统计学意义;血皮质醇无显著变化;循环指标平稳,气管插管、腹腔探查、分离肿瘤的均无内源性儿茶酚胺升高所致的循环指标的变化。结论:  相似文献   

16.
为提高复制辅助肝移植大鼠模型的成功率,减少手术并发症,作者在Hess法的基础上地移植肝下腔静脉长度的综合舍取及建立门静脉血供的方式进行了改进,共做大鼠辅助肝移植手术60例,并用锝标记的植酸钠观察5例定型手术移植存活情况,结果显示:1周内大鼠肝移植存活率为100%,文内就如何减少术中,术后并发症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失血性休克状态下骨骼肌缺血再灌注对休克发展的影响。方法:雌性家兔12只,随机等分为休克对照组(Ⅰ组)和休克伴双后肢缺血再灌注组(Ⅱ组)。戊巴比妥钠麻醉,气管切开,自主呼吸,并全身肝素化。经左颈外静脉,按1ml·kg-1·min-1的速度放血5分钟,停5分钟,以左颈总动脉MAP达4.0±0.2kPa为休克开始,此时Ⅱ组阻断腹主动脉末端,90分钟后松开。结果:休克后120分钟,血中TXB2、TXB2/6-keto-PGF1α、乳酸、酸性磷酸酶及Mg2+,Ⅱ组均显著高于Ⅰ组,而休克90分钟时,各值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失血性休克状态下肢体骨骼肌缺血再灌注可能对休克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8.
手术后早期低钾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段敏 《护理学杂志》1998,13(6):345-347
观察123例手术后病人早期血钾浓度,其中低血钾63例,占51.22%。对手术后早期发生低血钾的可能因素进行探讨并提出如何防治,同时还阐述了手术后早期补钾的观察和护理。123例病人分别在术后24h内补钾2.0 ̄9.0g,无1例出现异常反应,且血钾浓度均能维持在正常范围内。  相似文献   

19.
原位肝移植术中肝素酶修正凝血弹性图的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原位肝移植术再灌注期肝素酶修正前后的全血凝血弹性图 (TEG)的变化 ,探讨其在鉴别再灌注期凝血障碍原因时的价值。方法  16例终末期肝病病人择期行原位肝移植术 ,无肝期采用体外静脉 静脉转流。于新肝再灌注前 5分钟及再灌注后 5分钟、12 0分钟同时检测经肝素酶修正后的全血TEG与未经肝素酶修正的TEG(R、R +K、α角、MA)。若两种TEG图形差异明显 ,静脉注射鱼精蛋白并重复检测。上述血样中均加有硅燥土。结果 再灌注前 5分钟及后 12 0分钟 ,肝素酶修正前后的TEG各参数无明显差异 (P >0 0 5 ) ;而再灌注后 5分钟 ,经肝素酶修正与无肝素酶修正的全血TEG各指标值差异显著 ,与前者相比 ,后者R与K明显延长 (P <0 0 1) ,α角与MA明显减小 (P <0 0 5 ) ,其中 13例静脉注射鱼精蛋白 (5 6 4± 40 2 )mg后 ,两种血样TEG各参数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肝素酶修正的全血TEG可提示再灌注期体内存在肝素样活动 ,需用鱼精蛋白拮抗 ,在鉴别肝移植术再灌注期异常出血的潜在原因方面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颅脑手术病人吸入异氟醚麻醉或全凭丙泊酚麻醉颅内血血糖及乳酸浓度的变化。方法 30例颅内肿瘤切除术病人随机分为丙泊酚组与异氟醚组,每组15例。两组诱导用药相同;麻醉维持分别为丙泊酚或异氟醚。于诱导前、插管后、麻醉维持30分钟及60分钟采颈内静脉血,测定血糖和乳酸浓度。结果 丙泊酚组各时点血糖、乳酸浓度均无显著变化;异氟醚组血糖浓度在麻醉后30及60分钟明显升高(P<0.05及P<0.01),乳酸浓度在麻醉后60分钟显著升高(P<0.05)。结论 丙泊酚有一定脑保护作用,是适合颅脑手术的麻醉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