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早期进行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缺陷的影响。方法将1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分成3组,分别在出院时,出院后3mo及6mo开始进行同样的护理干预,比较3组患者社会功能缺陷的程度。结果1a后,出院时开始干预组与出院后3mo、6mo组其社会功能缺陷中4项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出院后3mo、6mo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及早实施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缺陷,使其治疗效果得到巩固和维持.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系统化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1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予以精神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制定康复训练项目,开展健康教育、心理指导等护理,于入院、出院时用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评价患者的严重程度,用《个人和社会功能量表》(PSP)评价社会功能的缺陷。结果出院时BPRS评分两组比较,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PSP评分两组比较,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系统化护理干预可促进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3.
精神分裂症患者应用认知式自助疗法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认知式自助疗法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知力和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采用认知式自助疗法进行干预,分别在治疗前后对患者进行ITAQ评定;治疗前和出院后3个月对患者进行SDSS评定.结果 干预后ITAQ评分、SDSS评分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认知式自助疗法能促进精神分裂症患者自知力的恢复,减少患者的社会功能缺陷.  相似文献   

4.
护理干预对出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显进以上出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巩固及改善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77例符合CCMD-3分裂症诊断标准的显进以上出院的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采用自拟的调查表分析评定疗效巩固及社会功能情况。结果:研究组病人复诊情况、用药情况、病情反复情况、社会功能情况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结论:护理干预对出院后精神分裂症患者定期复诊、保证患者足月足疗程用药、预防病情反复有帮助,对其社会功能的改善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对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康复及用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对照组调查对象随机选自循证护理实施前(2014年8月~2015年7月)接收的精神分裂症患者60例,干预组调查对象随机选自循证护理实施后(2015年8月~2016年7月)接收的精神分裂症患者60例,比较两组的用药依从率及社会功能康复情况。结果:循证护理干预后,干预组的用药依从率为91.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67%,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干预前的社会功能缺陷程度无太大的差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的社会功能康复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循证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改善社会功能缺陷程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治疗依从性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对临床痊愈的出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于出院时进行评估,1年后随访时用该量表再次进行评估,同时采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评估其社会功能,按依从性良好和不良将其分为依从性好和依从性差两组.比较两组BPRS、SDSS和再住院率的差异.结果 出院时两组BPR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年后随访时依从性差组BPRS和SDSS评分均高于依从性好组(P<0.05),其再住院率也显著高于依从性好组(P<0.05).结论 结果 显示治疗依从性差可导致病情控制不良和社会功能明显缺损,提示采取包括家庭支持和心理治疗在内的综合干预措施,以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改善精神分裂症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100例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常规治疗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心理干预.于干预前及干预8周末,对两组患者采用康复状态量表(MRSS)及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进行效果评定.结果 干预组干预8周末MRSS、SDSS评分分别为(31.4±18.1)、(4.1±2.4)分,较干预前和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理干预明显提高了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桂西北地区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及干预效果。方法将1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温暖工程干预。两组患者入组时和干预1年后分别采用自制的服药依从性调查问卷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对患者进行测评,观察两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和社会功能状况。记录两组患者出院6个月、12个月疾病复发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和SDS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年后研究组的服药依从性评分较干预前显著提高(P〈0.01),SDSS评分显著下降(P〈0.01),对照组的服药依从性评分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DSS评分显著下降(P〈0.01),干预1年后研究组的服药依从性和SDSS评分改善程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患者出院6个月、12个月疾病复发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服药依从性调查分析后给予温暖支持工程干预,能有效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减少疾病复发,促进患者社会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护理干预对改善帕金森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将54名帕金森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个性化护理干预并延续至出院后6个月。结果干预组入院1个月、出院当天、出院3个月及出院6个月后MoCA评分与入院时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7.211、8.309、7.706、6.824,均P<0.05)。MMSE评分与入院时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6.148、7.271、7.856、6.206,均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以改善帕金森患者认知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全程综合干预措施对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病程及愈后的影响.方法将200例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研究组患者实施全程综合干预措施1年.分别于入组时、6个月后和1年后进行评估并比较,采用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简明精神病量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作为评定工具.结果患者阴性症状和阳性症状明显缓解,其评分结果分别为:入组时,研究组(29.13±6.62)分,(27.12±7.86)分;对照组(28.48±6.89)分,(26.89±7.33)分,P>0.05.6个月时研究组(15.38±5.46)分,(10.12±5.34)分;对照组(19.01±5.32)分,(15.78±5.65)分,P<0.01.1年时研究组(10.98±5.31)分,(8.19±5.64)分,对照组(13.37±5.12)分,(15.12±5.21)分,P<0.01.入组时所有量表评分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6个月和1年后除简明精神病量表中激活性1项评分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其他各项评分及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和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评分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和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全程综合干预措施能够缓解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症状,缩短住院日程,促进社会功能恢复,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综合家庭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影响.方法对本院出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按入组标准随机抽取100例,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研究组进行干预,在出院时及出院3月末分别进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评定.治疗依从性问卷3月末进行评定.用统计学方法进行比较.结果社会支持评定量表中主观支持和利用度两组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0.01),客观支持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即研究组优于对照组.GQOIL-74中躯体功能和物质生活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心理、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总体评价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依从性两组有极显著性差异(x2=14.19,P<0.01).ADL中两组不存在差异(P>0.05).结论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综合家庭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李尚兰 《中国民康医学》2011,23(17):2133-2135
目的:探讨主动性干预对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干预组60例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主动性干预,对照组60例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给予一般日常管理和一般的心理支持治疗。两组患者分别于入组时、入组12个月时用康复状态量表(MRSS)、护士用住院患者观察量表(NOSIE-30)、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进行社会功能及生活质量评定。结果:入组时两组间MRSS、NOSIE-30、SDSS、GQOLI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入组12个月时干预组MRSS、NOSIE-30、SDSS、GQOLI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主动性干预对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及生活质量的改善效果肯定,是精神分裂症患者回归社会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全程综合干预疗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全程综合干预措施对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病程及愈后的影响。方法将200例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研究组患者实施全程综合干预措施1年。分别于入组时、6个月后和1年后进行评估并比较,采用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简明精神病量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作为评定工具。结果患者阴性症状和阳性症状明显缓解,其评分结果分别为:入组时,研究组(29.13±6.62)分,(27.12±7.86)分;对照组(28.48±6.89)分,(26.89±7.33)分,P>0.05。6个月时研究组(15.38±5.46)分,(10.12±5.34)分;对照组(19.01±5.32)分,(15.78±5.65)分,P<0.01。1年时研究组(10.98±5.31)分,(8.19±5.64)分,对照组(13.37±5.12)分,(15.12±5.21)分,P<0.01。入组时所有量表评分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6个月和1年后除简明精神病量表中激活性1项评分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其他各项评分及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和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评分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和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全程综合干预措施能够缓解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症状,缩短住院日程,促进社会功能恢复,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自我护理在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中的作用。方法:选取34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73例,对照组给予精神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自我护理,比较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社会功能。结果:护理前,两组精神简明量表(BPRS)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3个月观察组BPRS总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社会功能量表(SSPI)分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SSPI分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我护理能明显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症状和社会功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阶段式康复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前瞻性选定8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阶段式康复护理.两组患者均于出院6个月后复检,采用服药依从性报告量表(MARS)比较两组服药依从性情况;两组康复状态比较采用阴性和阳性症状量表(PANS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评估;比较两组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两组的MARS评分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两组PANSS较护理前降低(P<0.05),观察组的SDSS较护理前降低(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PANSS、SDSS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PANSS、SDSS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生理、心理、社会关系和环境得分及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阶段式康复护理模式对精神分裂患者临床护理效果显著,有利于提高精神分裂患者遵医行为依从性,促进患者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在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过程中实施有效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择72例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有效护理干预措施,并采用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和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综合评估临床效果.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的PANSS评分对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阴性症状、阳性症状及PANSS总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的GQOL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在心理功能、躯体功能、物质生活状态及社会功能和总体生活质量方面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对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采取科学的护理干预措施,不仅能提升其临床治疗效果,同时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的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进程的影响。方法:将8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40例。经抗精神药物治疗后,均对两组实施疾病恢复期护理干预,对照组接受精神病科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接受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心理干预,均持续干预10周。采用幸福进取者问卷(HEIQ)、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对两组患者护理前,护理后2、4、6、8、10周的积极心理品质、精神症状严重程度进行评价;采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自尊量表(SES),评价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社会功能及自尊水平。结果:两组护理前、护理2周后的HEIQ、BP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4、6、8、10周后HEIQ评分高于对照组,BPR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随着护理时间延续,研究组的HEIQ评分较对照组升高更为显著,BPRS评分较对照组降低更为明显(F=39.84、55.47,P<0.05)。两组患者护理后的SDSS评分均显著下降、SES评分显著上升(P<0.05);护理后,研究组的SDSS评分低于对照组、SE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的护理干预有利于培养精神分裂症患者积极品质,改善精神症状与社会功能,提高自尊水平,加速患者康复进程。  相似文献   

18.
张鸿  纪红玉  苏宗霞 《中国民康医学》2010,22(17):2280-2282
目的:探讨以患者为中心的社区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社区康复的影响。方法:将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对干预组患者及其家属、社区居民实施群体护理干预和个别指导,对照组只给予一般健康指导,共干预1年。采用家庭社会关怀度指数问卷(APGAR)、社会功能缺陷量表(SDSS)和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对干预效果进行评定。结果:实施社区护理干预后,干预组患者的社会功能缺陷程度明显降低,与干预前及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患者得到较多的家庭、社会支持,家庭社会关怀度显著提高(P〈0.05)。患者生活质量与家庭社会支持度的相关性分析,除物质生活维度,其余3个维度即躯体功能(r=0.37,P〈0.01)、心理功能(r=0.35,P〈0.01)、社会功能(r=0.27,P〈0.05)均与家庭社会关怀度呈正相关。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提高(P〈0.05或P〈0.01)。结论:及时的社区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痊愈出院后进行社区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将痊愈出院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106例,随机分成干预组及对照组,采用定期随访及电话随机咨询的方式进行社区护理干预,于干预前和干预后半年、1年进行精神分裂症阳性症状量表(SAPS)、阴性症状量表(SANS)、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MOS健康状况问卷(SF-36)评定.结果干预组半年、1年后BPRS、SDS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干预组病人服药依从性及自我管理药物能力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防复发的能力及生活质量较对照组明显提高.结论社区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残留症状,降低复发率、提高生活质量及服药的依从性,对保持精神分裂症患者良好的远期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岳春美 《中国民康医学》2007,19(19):911-912
目的:探讨出院后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近期效果的影响。方法:将9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随机分为研究组(46例)和对照组(44例),研究组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对照组未进行护理干预。分别与患者出院后3个月和1年调查康复状态和复发率评定。结果:出院后3个月和1年研究组康复状态量表(MR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复发率为7.0%,对照组复发率为25.0%,两组差异有显著性(x2=5.58,P<0.05)。结论: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进行护理干预是改善患者近期效果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