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型糖尿病(type 1 diabetes mellitus,T1DM)是一种以胰岛β细胞进行性损伤、胰岛素分泌绝对不足为基础的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终生皮下注射胰岛素仍为目前主要的治疗手段.但该治疗方法给患者带来巨大痛苦,且不能改善远期预后.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医生可利用基因技术等综合手段,实现胰岛β细胞的再生与转化,尽可能保护T1DM患者残存胰岛β细胞功能,为防止T1DM急慢性并发症的发生提供了新的思路.目前有关胰岛β细胞重建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胰岛移植、干细胞移植、免疫调节剂的应用等,但多因自身局限,不能满足临床需求.胰岛δ细胞原位转化为胰岛素分泌细胞的研究,因其独特的优势,成为目前的研究热点.该文将对胰岛δ细胞原位转化的技术手段、影响因素、可能机制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胰岛β细胞选择性破坏,胰岛素分泌减少,可引起1型糖尿病。胰岛β细胞选择性破坏的机制以往认为是感染及免疫因素造成的胰岛炎所致胰岛β细胞坏死而引起,现认为是胰岛β细胞过度凋亡所致。胰岛β细胞过度凋亡与1型糖尿病的发病密切相关。一氧化氮作为一种新发现的免疫调节分子,参与细胞凋亡过程,并在胰岛β细胞凋亡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其具体作用机制还不十分清楚,但一氧化氮诱导胰岛β细胞凋亡,并参与1型糖尿病的发生这一事实,还是被多数学者所公认。  相似文献   

3.
一氧化氮与胰岛β细胞凋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胰岛β细胞选择性破坏,胰岛素分泌减少,可引起I型糖尿病。胰岛β细胞选择性破坏的机制以往认为是感染及免疫因素造成的胰岛炎所致胰岛β细胞坏死而引起,现认为是胰岛β细胞过度凋亡所致,胰岛β细胞过度凋亡与I型糖尿病的发病密切相关。一氧化氮作为一种新发现的免疫调节分子,参与细胞凋亡过程,并在胰岛β细胞凋亡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其具体作用机制还不十分清楚,但一氧化氮诱导胰岛β细胞凋亡,并参与I型糖尿病的发生这一事实,还是被多数学者所公认。  相似文献   

4.
儿童与青少年1型糖尿病的患病率在近数十余年来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传统的药物治疗方法可有效地改善血糖,但无法达到根治的目的。移植治疗作为一种可能达到根治目标的治疗方案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主要包括胰岛移植、干细胞移植以及胰腺移植。移植后伴随的排异反应、胰岛细胞炎症及凋亡反应等仍是目前限制移植治疗在1型糖尿病治疗中应用的重大瓶颈,未来有望通过一氧化碳暴露或调节性T细胞治疗等相关方法得到一定突破。目前移植治疗在1型糖尿病中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动物研究或成人临床试验中,关于儿童与青少年1型糖尿病移植治疗的研究报道相对较少。粪菌移植未来有望成为1型糖尿病辅助治疗的方法,达到辅助改善胰岛功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胰岛β细胞的胰岛素分泌缺陷和(或)靶组织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是糖尿病的重要病理生理机制,早期检测及评估胰岛β细胞功能,对于病情评估、早期干预及疾病预后有重要意义。目前,对其检测及评价的方法主要包括:胰岛β细胞功能的评估指数、胰岛素脉冲式分泌功能检测、葡萄糖刺激及非糖物质刺激的胰岛素分泌功能的检测、β细胞分泌其他物质的功能检测。其中,近年来在由检测C肽来评估β细胞功能的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包括混合餐耐受性试验90 min C 肽检测、尿C肽/肌酐比值检测。  相似文献   

6.
1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和数量均降低,即使早期使用胰岛素,也不能避免严重并发症发生.免疫治疗不同于以往的替代疗法,侧重于重建机体病态T细胞和免疫调节效应的平衡,抑制针对胰岛β细胞的自身免疫反应,增强胰岛β细胞对自身免疫的耐受.目前,多种免疫药物已经被批准用于治疗1型糖尿病,如抗CD3单克隆抗体、GAD-alum等.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SCs)向胰岛素分泌细胞(IPCs)分化过程中的免疫学特性,为huMSCs作为胰岛细胞移植治疗1型糖尿病的细胞来源提供依据。方法以流式细胞术检测huMSCs及huMSCs源性IPCs的免疫表型;RT-PCR法检测huMSCs及huMSCs源性IPCs的HLA-A、HLA-DR基因的表达;CCK8法测定细胞增殖率,观察huMSCs及huMSCs源性IPCs对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 huMSCs在体外培养条件诱导下,具有向胰岛素分泌细胞分化的潜能;huMSCs及huMSCs源性IPCs均不表达CD80、CD86、CD40、CD40L、HLA-DR,均表达HLA-A;huMSCs能够抑制PHA刺激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增殖,但huMSCs源性IPCs未见该作用。结论 huMSCs及huMSCs源性IPCs均具有低免疫原性,可作为胰岛细胞移植的细胞来源,huMSCs对免疫反应具有负调节作用,但huMSCs源性IPCs不具有该作用。  相似文献   

8.
自身免疫是1型糖尿病发病的重要机制.1型糖尿病自身抗原的发现为疾病的发病机制及临床诊治开拓了视野.胰岛素、谷氨酸脱羧酶65、胰岛细胞瘤相关抗原2等是已发现的1型糖尿病主要的自身抗原.近年来,1型糖尿病自身抗原如嗜铬粒蛋白A、胰岛淀粉样多肽、锌转运体8、胰-十二指肠同源盒因子1备受重视.该文就1型糖尿病自身抗原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胰岛β细胞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人脐带华尔通胶质来源的问充质干细胞(MSCs)分化为胰岛素分泌细胞的可能性.方法 从足月剖宫产的新生儿脐带华尔通胶质中分离培养出MSCs,传至第5代用含尼克酰胺和β巯基乙醇的低糖达尔伯克必需基本培养基预诱导,以含尼克酰胺和β巯基乙醇的高糖达尔伯克必需培养基诱导其向胰岛素分泌细胞分化,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其胰岛素的表达,以双硫腙染色鉴定胰岛β细胞,并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诱导后细胞培养液中胰岛素水平,检测均以未诱导细胞作为实验对照.结果 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结果显示,经尼克酰胺和β巯基乙醇联合诱导后的人脐带MSCs表达胰岛β细胞的标记胰岛素.双硫腙染色发现脐带华尔通胶质来源的MSCs经尼克酰胺和β巯基乙醇诱导后细胞内锌离子增加.通过胰岛素放射免疫法检测诱导前后细胞培养液中胰岛素水平,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为(6.63±1.80)U/L和(3.39±0.21)U/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人脐带MSCs经尼克酰胺和β巯基乙醇联合诱导后可表达胰岛素β细胞的表面标记,增加细胞内锌离子水平,使之具备胰岛β细胞的特点,诱导后的细胞也可分泌胰岛素.用尼克酰胺和β巯基乙醇可诱导人脐带MSCs分化成为胰岛素分泌细胞,从而为1型糖尿病的细胞移植治疗提供新的细胞来源.  相似文献   

10.
肥胖伴黑色棘皮病儿童胰岛分泌功能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Liang XJ  Zhu C  Yan C  Ni GC  Liu ZL  Du ZM  Li M 《中华儿科杂志》2004,42(6):405-407
目的 研究肥胖伴黑棘皮病儿童胰岛素分泌功能的改变 ,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35例肥胖伴黑色棘皮病患儿、38例单纯肥胖患儿及 39例正常儿童进行胰岛 β细胞功能指标的测定。结果 肥胖伴黑色棘皮病组空腹胰岛素、C肽、胰岛素原、真胰岛素、胰岛素原与胰岛素、C肽比值、胰岛素抵抗指数和胰岛 β细胞分泌指数 (中位数及范围 )分别为 18 5 (5 0~ 6 0 5 )pmol/L、3 9(1 3~14 0 ) μg/L、2 8 84 (9 9~ 6 4 2 )pmol/L、32 96 (6 2~ 6 6 0 )pmol/L、1 2 (0 4~ 8 9)、6 9(2 5~ 36 6 )、5 0(0 8~ 14 1)和 30 3 3(5 2 2~ 116 3 8) ,均显著高于单纯肥胖组和正常组 (P <0 0 0 1)。结论 肥胖伴黑色棘皮病已经存在严重的胰岛 β细胞分泌亢进和胰岛素抵抗 ,是儿童患 2型糖尿病的高危 信号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胰岛细胞抗体 (ICA)和谷氨酸脱羧酶抗体 (GADA)阳性率与患儿胰岛功能的关系 ,明确ICA和GADA检测对 1型糖尿病的临床意义。方法 儿童 1型糖尿病 31例均采用ELISA法测定GADA ,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ICA ,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C肽、胰岛素 (DPC -IMMULITE机器 )。结果 ICA和GADA的阳性率分别为 4 5 .2 %和 38.7% ,儿童 1型糖尿病患者ICA阳性率高于GADA。抗体阳性患儿空腹和餐后C肽(0 .99± 0 .36ng/ml和 2 .10± 0 .99ng/ml)及餐后胰岛素 (11.5 3± 7.11μIU/ml)明显低于抗体阴性患儿空腹C肽 (2 .19± 1.33)ng/ml,餐后C肽 (6 .18± 3.91)ng/ml和餐后胰岛素 (18.6 0± 10 .5 9) μIU/ml,P <0 .0 5。结论 青少年糖尿病患者中ICA阳性率高于GADA。自身抗体阳性患儿胰岛功能明显低于阴性患儿 ,提示自身抗体阳性患儿胰岛功能损伤更明显。由于ICA、GADA两种抗体的阳性结果常不一致 ,联合检测可提高诊断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体外诱导分化为胰岛素分泌细胞的方法。为解决胰岛移植物来源匮乏这一问题提供新的思路。方法:采用横向分化技术,将成年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诱导成为胰岛素分泌细胞。间接免疫荧光法鉴定诱导前后细胞nestin、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生长抑素及Pdx-1的表达,RT-PCR法检测诱导前后细胞nestin,胰岛素-1,葡萄糖转运子-2,葡萄糖激酶及其转录因子Isl-1,Pdx-1,Pax-4和Pax-6 mRNA的表达;测定24 h胰岛素分泌量和胰岛素刺激实验评价诱导前后细胞的功能。结果:诱导5 h,nestin阳性细胞为(44.6±7.3)%;诱导24 h,nestin阳性细胞增至(61.8±8.4)%;此后,nestin阳性细胞数目开始下降,诱导第14天后,nestin表达基本消失。诱导后的胰岛素分泌细胞可以表达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生长抑素和Pdx-1等蛋白;表达胰岛素-1、葡萄糖转运子-2、葡萄糖激酶及其多种转录因子mRNA;胰岛素分泌量增加;胰岛素刺激实验反应敏感等。而诱导前MSCc不县备上述特点。结论: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体外可以诱导成为胰岛素分泌细胞,为胰岛移植开辟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3.
慢性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患儿糖代谢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慢性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Hashimoto’sthyroiditis,HT)患儿的胰岛自身抗体及糖代谢的变化。方法通过对40例HT患儿的胰岛自身抗体(GAD、IA-2)、胰岛素、血糖水平的检测,与正常患儿相比较,探讨两者的相关性。结果40例HT患儿中,胰岛自身抗体GAD均阴性,有5例IA-2阳性,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餐后2h血糖、空腹胰岛素、餐后2h胰岛素均有升高,与对照组有显著变化。结论HT患儿有胰岛功能及胰岛自身抗体变化,提示有发展为多腺体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可能。  相似文献   

14.
胰岛素敏感性和胰岛素分泌功能的检测是研究糖、脂肪代谢的热点,而正常血糖-高胰岛素钳夹术和高葡萄糖-胰岛素钳夹术分别是检测它们的金标准.胰岛素分泌不足和胰岛素抵抗是糖尿病的两个主要发病机制,因此,采用葡萄糖钳夹术研究糖尿病和糖尿病并发症以及其他内分泌疾病的胰岛素敏感性和胰岛分泌功能成为主要方法.近年来,该技术在儿童领域亦得到运用,在儿童糖尿病、肥胖症、矮小症、代谢综合征等内分泌疾病中,运用葡萄糖钳夹术探讨胰岛素敏感性以及胰岛细胞的分泌功能开始变得越来越普遍.  相似文献   

15.
胰岛素敏感性和胰岛素分泌功能的检测是研究糖、脂肪代谢的热点,而正常血糖-高胰岛素钳夹术和高葡萄糖-胰岛素钳夹术分别是检测它们的金标准.胰岛素分泌不足和胰岛素抵抗是糖尿病的两个主要发病机制,因此,采用葡萄糖钳夹术研究糖尿病和糖尿病并发症以及其他内分泌疾病的胰岛素敏感性和胰岛分泌功能成为主要方法.近年来,该技术在儿童领域亦得到运用,在儿童糖尿病、肥胖症、矮小症、代谢综合征等内分泌疾病中,运用葡萄糖钳夹术探讨胰岛素敏感性以及胰岛细胞的分泌功能开始变得越来越普遍.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胆管内灌注胶原酶分离胰岛与适宜孔径滤网过筛相结合的快速纯化胰岛细胞的方法并评估这种方法的效果。方法:清洁级8~12周龄Sprague Dawley大鼠胆总管内灌注胶原酶消化、分离胰岛,分别采用Ficoll不连续密度梯度离心法和两次经不同孔径滤网过滤的两步过筛法纯化胰岛细胞,行双硫腙(dithizone,DTZ)染色、吖啶橙/碘丙啶(acridine orange / propidium iodide, AO/PI)双色荧光染色法分析分离胰岛的纯度与活率;行葡萄糖刺激-胰岛素释放试验检测细胞活性;采用免疫组化荧光染色法观察胰岛细胞胰岛素的合成功能。结果:大鼠两步过筛法和胰岛密度梯度离心法胰岛细胞收获量分别782±115 胰岛当量(IEQ)和598±135 IEQ,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纯度分别为90%~100%和65%~85%,活率分别为>95%和85%~95%。两步过筛法分离的胰岛葡萄糖刺激-胰岛素释放试验显示培养24 h后,高糖实验组胰岛素浓度(76.9±6.1 μg/L)显著高于刚分离纯化后即加入高糖刺激时的浓度(49.4±3.9 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两步过筛法分离纯化大鼠胰岛可获得纯度高、活率高且活性好的大鼠胰岛细胞。  相似文献   

17.
胰岛素敏感性和胰岛素分泌功能的检测是研究糖、脂肪代谢的热点,而正常血糖-高胰岛素钳夹术和高葡萄糖-胰岛素钳夹术分别是检测它们的金标准.胰岛素分泌不足和胰岛素抵抗是糖尿病的两个主要发病机制,因此,采用葡萄糖钳夹术研究糖尿病和糖尿病并发症以及其他内分泌疾病的胰岛素敏感性和胰岛分泌功能成为主要方法.近年来,该技术在儿童领域亦得到运用,在儿童糖尿病、肥胖症、矮小症、代谢综合征等内分泌疾病中,运用葡萄糖钳夹术探讨胰岛素敏感性以及胰岛细胞的分泌功能开始变得越来越普遍.  相似文献   

18.
利用胰岛细胞移植治疗1型糖尿病是目前公认的根治糖尿病的方法,但目前的研究还处于实验室的基础研究阶段。该方法的关键仍然是移植后的排斥反应问题,利用基因工程技术诱导受体对供体的局部免疫耐受环境是解决该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该文就近年来人们应用基因工程技术诱导胰岛细胞移植局部免疫耐受的各种方法作一综述,以期这种局部免疫耐受环境的创建能为胰岛细胞移植的应用带来新的突破,为1型糖尿病的治疗带来划时代的变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明确低出生体重(low birth weight,LBW)新生大鼠胰腺K ATP通道表达和胰岛素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孕鼠全程饥饿法建立LBW新生大鼠模型,并设立对照组。于生后第一天取血和胰腺,测定血糖和胰岛素水平;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胰岛β细胞量和胰岛素分泌,用半定量RT-PCR法检测K ATP通道和胰岛素表达量。结果LBW组血胰岛素水平、胰腺重量和胰岛素分泌指数均低于对照组,LBW组胰岛素抵抗指数高于对照组(P均<0.05)。LBW组胰岛中胰岛素的积分吸光度以及胰岛素、K ATP通道mRNA表达量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LBW组的胰岛素mRNA表达量与KATP通道mRNA表达量相关(r=0.934,P=0.007)。结论低出生体重新生大鼠生后第一天即存在胰岛素分泌缺陷和胰岛素抵抗,胰岛β细胞数量的减少,胰岛素表达减少。其胰岛素分泌缺陷可能与β细胞K ATP通道表达减少有关。  相似文献   

20.
组织相容性复合体与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相关性的研究进展桑艳梅颜纯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DDM)是以胰岛β细胞特异性损伤为特征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病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决定。环境触发因子在具有遗传易感性的个体中引发了致糖尿病性免疫反应,导致胰岛β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