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背景:胶囊内镜是明确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OGIB)的检查手段之一,其诊断率可能受到检查时机和出血自然病程的影响。目的:探讨胶囊内镜在OGIB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和最佳检查时机。方法:收集2010年10月~2012年6月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46例接受胶囊内镜检查的OGIB患者。回顾性分析胶囊内镜检查诊断OGIB的阳性率、疑诊率、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比较不同检查时机对OGIB检出率的影响。结果:胶囊内镜检查诊断OGIB的阳性率为71.7%,疑诊率为13.0%,阴性率为15.2%,诊断敏感性、特异性以及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6.3%、75.0%、92.9%、85.7%。活动性出血组的检出率显著高于出血停止组(96.3%对68.4%,P=0.030),显性出血者的检出率与隐性出血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0%对75.0%,P=0.148)。出血停止≤2周者的检出率显著高于出血停止〉2周者(90.9%对37.5%,P=0.041)。结论:胶囊内镜是诊断OGIB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检查手段,出血后尽早行胶囊内镜检查可能提高阳性诊断率并为进一步干预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2.
常规内镜检查不能确定来源的持续或反复消化道出血,称为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OGIB)。OGIB约占消化道出血的5%,多为小肠疾病所致,如血管病变、小肠肿瘤、Meckel憩室等。小肠气钡双重造影、放射性核素扫描、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推进式小肠镜等技术诊断小肠疾病敏感度低、漏诊率高。胶囊内镜(CE)和双气囊小肠镜(DBE)的相继诞生,开创了小肠疾病诊断的新时代。现对胶囊内镜及双气囊小肠镜检查小肠疾病的适应证、禁忌证、并发症及OGIB检出率等进行对比,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双气囊内镜和胶囊内镜诊断小肠出血的临床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双气囊内镜和胶囊内镜对小肠出血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比较双气囊内镜、胶囊内镜及全消化道造影对小肠出血病灶的总体检出率;通过自身对照,比较双气囊内镜和胶囊内镜对小肠出血诊断率;分析胶囊内镜对1次双气囊内镜检查明确诊断率的影响。结果105例小肠出血患者中,双气囊内镜检出克罗恩病24例,腺癌15例,慢性非特异性炎症12例,不明原因小肠溃疡10例,小肠间质肿瘤8例,小肠息肉8例,小肠血管畸形出血6例,钩虫病5例,麦克尔憩室及多发憩室5例,小肠淋巴瘤3例,无明显异常9例,阳性率91.4%(96/105)。其中40例进行胶囊内镜检查,病变检出率75.0%(30/40);75例患者全消化道造影检查,病变检出率33.3%(25/75)。根据胶囊内镜结果1次双气囊内镜检查明确诊断率90.0%(36/40),而根据临床特征及消化道造影结果1次双气囊内镜检查明确诊断率69.2%(45/65)。结论小肠疾病的主要病因是小肠良性溃疡(包括克罗恩病)、肿瘤、慢性炎症,其次是息肉、血管畸形、寄生虫感染、麦克尔憩室及淋巴瘤等。双气囊内镜对小肠出血诊断率高于胶囊内镜,胶囊内镜能提高1次双气囊内镜明确诊断率。  相似文献   

4.
胶囊内镜在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obscure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OGIB)是指结肠镜和上消化道内镜未发现明确病因的持续或反复发作的消化道出血,在消化道出血中约占5%。由于OGIB的出血部位多位于小肠,常规内镜和传统检查方法对其诊断价值有限。而诊断率较高的双气囊小肠镜,不仅操作费时、患者耐受性差、并发症多,而且全小肠检查成功率也仅62.5%。胶囊内镜作为一种无创的小肠检查方式,患者无痛苦,亦无明显不良反应和并发症。本研究通过分析我院OGIB患者的胶囊内镜检查及随访结果,探讨其在OGIB诊断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胶囊内镜和双气囊内镜对小肠疾病的检出率和诊断准确性,探讨其联合应用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16例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和102例不明原因腹痛或腹泻患者,共218例进行内镜检查。其中165例首选胶囊内镜,53例首选双气囊内镜。对胶囊内镜检查阴性或可疑病变者建议双气囊内镜检查,反之亦然。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对小肠疾病的检出率、诊断率以及患者依从性、不良反应发生率等。结果1例胶囊内镜和2例双气囊内镜操作失败。51例患者行64次双气囊内镜检查,其中34例经口、4例经肛检查,13例分别接受经口和经肛检查。胶囊内镜对小肠病变的总检出率及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小肠疾病检出率(72.0%和88.0%),均明显高于双气囊内镜(41.2%和60.0%),诊断率也高于后者(51.8%和39.2%)。5例胶囊内镜检查阴性再经双气囊内镜检查者中,1例发现病灶;15例胶囊内镜检查怀疑小肠病变者中,12例经双气囊内镜结合活检病理确诊。而3例双气囊内镜未发现异常者再经胶囊内镜检查发现小肠病变。所有患者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胶囊内镜对小肠疾病检出率高,可作为怀疑小肠疾病,尤其是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首选检查方法;双气囊内镜在胶囊内镜检查阴性者中仍可发现部分病灶,并能明确多数胶囊内镜下可疑病变,可作为胶囊内镜检查后的补充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在不同情况下胶囊内镜(CE)对于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OGIB)患者的小肠疾病检出率,以探讨CE检查时机、OGIB出血类型、出血量等因素对于OGIB诊断率的影响.方法 收集北京军区总医院2005年7月-2012年5月209例因OGIB行CE检查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将全部入选者分为显性出血组与隐性出血组及轻、中、重出血组;根据患者出血时间与胶囊内镜检查间隔时间将各组患者分别分为3组(A组:72 h内检查组;B组:2周内检查组;C组:2周后检查组).对各组小肠疾病检出情况进行记录并对各组间小肠疾病检出率进行比较.结果 显性出血组中小肠病变检出率58.0%,隐性出血组中小肠病变检出率37.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轻、中、重出血3组小肠疾病检出率分别为30.6%、57.4%、61.3%.显性出血组中A组患者与B组患者小肠疾病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及B组患者小肠疾病检出率明显高于C组患者.隐性出血组中B组小肠疾病检出率高于A组及C组患者.结论 CE对于OGIB的小肠疾病检出率与显性出血、出血量及CE检查时间等因素相关.对于显性出血患者来说,出血2周内行CE检查小肠疾病检出率明显高于出血2周后进行CE检查;选择显性出血时及中、重度出血患者可获得较高CE小肠疾病检出率.OGIB最常见病因为小肠血管发育异常.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磁控胶囊内镜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obscure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OGIB)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9年2月间在苏州科技城医院行磁控胶囊内镜检查的OGIB患者,分析其阳性检出结果及随访情况。结果39例中38例顺利完成检查,1例胶囊滞留在小肠,病变检出率为94. 9%。能解释出血病因的28例,阳性率为71. 8%,其中小肠溃疡11例,血管发育异常10例,小肠肿瘤2例,小肠过敏性紫癜2例,胃溃疡1例,寄生虫1例,小肠憩室l例;可疑阳性9例,包括炎症性病变(糜烂、红斑、充血水肿) 6例,小肠息肉2例,小肠静脉显露l例;胶囊内镜检查阴性2例(5. 1%)。结论磁控胶囊内镜对小肠血管病变和炎症性病灶较敏感,临床价值肯定。作为一种新型的胶囊内镜,磁控胶囊内镜可减少上消化道病变的漏诊,提高OGIB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8.
钟捷 《中华消化杂志》2007,27(6):401-402
推进式双气囊小肠镜(DBE)和胶囊内镜(VCE)是目前能完成全小肠检查的两项检查。临床经验和实践都提示,内镜检查的范围与小肠病变的检出率呈正比,直观的内镜检查对病灶的阳性率和准确性明显高于其他检查手段。DBE和VCE在不明原因小肠出血中的应用和比较研究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OGIB)的病因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胶囊内镜在老年人不明原因的消化道出血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M2A胶囊内镜对老年人不明原因的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作用。方法对27例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老年患者进行M2A胶囊内镜检查,其中22例经过电子胃镜、结肠镜或小肠气钡双重造影检查,均未明确出血部位;另5例未做过任何检查。结果27例患者中,经M2A胶囊内镜检查发现出血病变20例,检出率为74.1%。检出病变主要为空肠血管发育不良6例,小肠多发息肉4例(其中1例为罕见的Cronkhite-Canada综合征),小肠占位性病变4例,小肠黏膜溃疡7例,小肠黏膜糜烂9例,小肠憩室1例,胃内小动脉出血2例,胃内黏膜糜烂、溃疡5例。有12例患者同时伴有2处或以上的病变。结论M2A胶囊内镜对不明原因的消化道出血部位有较高的检出率,是一种非侵人性的检查方法,尤其适用于老年患者。  相似文献   

10.
克罗恩病的临床特征以及胶囊内镜在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瑾  孟立娜  吕宾 《胃肠病学》2009,14(3):167-170
背景:近年我国克罗恩病(CD)的发病率和患病率呈上升趋势,然而其早期诊断率较低。目的:总结CD的临床特征,评价胶囊内镜在CD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3年1月~2008年9月确诊为CD的69例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X线钡剂造影、结肠镜和胶囊内镜下特点。结果:69例CD患者中男35例,女34例,发病年龄17~73岁。临床表现主要有腹痛、腹泻、便血等,以及贫血、低蛋白血症、消瘦、发热,肠外表现以口腔溃疡、关节痛多见,部分出现肛门病变、肠梗阻等并发症。病变范围小肠型占47.8%,结肠型占14.5%,小肠结肠型占37.7%。X线钡剂造影诊断率为44.0%(22/50),结肠镜检查诊断率为75.8%(50/66)。胶囊内镜检查诊断率为62.5%(10/16),检出小肠病变10例,结肠病变2例,镜下主要表现为溃疡、黏膜充血水肿、糜烂、节段性病变、息肉样或鹅卵石样增生等。结论:CD病变以小肠累及率较高,其临床表现多样,常伴有多种肠外表现和并发症,可为临床诊断提供线索。胶囊内镜检查能发现CD的早期小肠黏膜病变,对CD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1.
背景:克罗恩病(CD)好发于末端回肠和回盲部,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但检查手段有限。目的:探讨小肠CD的临床特点和诊治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07年12月南京鼓楼医院收治的小肠CD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共纳入67例小肠CD患者,男女之比为4.15:1,诊断年龄13—79岁.其中20—29岁和50—59岁为两个发病高峰。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黑便或血便或脓血便43例(64.2%)、腹痛36例(53.7%)、贫血27例(40.3%)、腹泻26例(38.8%)。最常见的并发症为肠梗阻,穿孔少见。结肠镜下可见节段性病变、黏膜充血水肿、铺路石样改变等:胶囊内镜下表现为多发不规则溃疡、线样溃疡、阿弗他溃疡;手术病理活检示全壁性炎症、深裂隙状纵行溃疡、结节样肉芽肿。病变多位于末端回肠和(或)回盲部(49.3%)。接受胶囊内镜和结肠镜检查者经内科治疗后症状得到控制。14例患者因消化道出血、肠梗阻、穿孔而行手术治疗。结论:小肠CD的诊断较困难,可首选结肠镜检查。若无完全性肠梗阻可行胶囊内镜检查。与结肠镜和小肠造影检查相比.胶囊内镜对于早期小肠CD的诊断和患者病情的评估有一定优势,可推迟部分患者的第一次手术时间。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胶囊内镜在老年患者小肠疾病中的诊断价值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5月至2009年7月接受胶囊内镜检查的老年患者(≥60岁)资料,并和同期非老年患者(〈60岁)进行比较。结果32例老年患者中有31例(96.9%)完成胶囊内镜检查,全小肠检查完成率和非老年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9),两组胃排空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1),但老年患者的小肠转运时间长于非老年患者(P=0.028)。31例老年患者的小肠病变枪出率为48.4%,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43),老年患者小肠以血管病变为主(52.9%),而非老年患者最常见的是克罗恩病(29.6%)。结论胶囊内镜对老年患者小肠疾病是一项有效、安全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无痛胃镜肠镜与胶囊内镜检查同日进行的可行性。[方法]接受胶囊内镜检查的患者中,32例为同日接受无痛胃镜肠镜检查后、接着行胶囊内镜检查的患者(同日组),81例为先行电子胃肠镜检查后、择日只接受胶囊内镜检查的患者(择日组)。观察2组胶囊的运行时间,病变检测率,不良反应。[结果]胃内运行的平均时间:同日组为(30.75±35.97)min,择日组(31.81±32.13)min,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小肠内运行的平均时间:同日组(294.97±122.55)min,择日组(267.87±117.82)min,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发生无不良反应,无一例发生胶囊滞留。[结论]胶囊内镜检查操作安全、无创伤,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与无痛胃镜、肠镜同日执行是可行的,并可避免多次肠道准备带来的不适。  相似文献   

14.
胶囊内镜诊断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107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胶囊内镜在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中的诊断价值及其与双气囊小肠镜在病因诊断中联合应用的意义。方法:采用M2A胶囊内镜对107例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检查,其中男61例,女46例,平均年龄(51.6±18.9)岁。其中36例患者依据胶囊内镜所观察到的结果,选择经口或经肛行双气囊小肠镜检查和(或)手术探查。结果:107例患者中106例(99.1%)完成胶囊内镜检查,75例(70.8%)胶囊内镜通过回盲瓣。107例中病变检出96例(89.7%)、确诊70例(65.4%)。36例中再经双气囊小肠镜检查和(或)手术后证实胶囊内镜诊断者为26例(72.2%)。2例(1.9%)发生胶囊滞留。结论:胶囊内镜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作为病因诊断的首选筛查手段,与双气囊小肠镜联合应用可大大提高疾病的确诊率。  相似文献   

15.
李璇  戈之铮 《胃肠病学》2013,18(7):396-401
背景:小肠肿瘤起病隐匿、进展缓慢、无特异性临床表现,早期诊断较为困难。胶囊内镜(CE)和器械辅助式小肠镜(DAE)的应用为小肠肿瘤诊断开辟了新方向。目的:对CE和DAE在小肠肿瘤诊断中的应用进行系统评价。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2002年1月~2012年3月),纳入应用CE和DAE检查诊断小肠肿瘤的文献,采用STATA 11.0统计软件进行系统分析。结果:共纳入21篇文献。系统分析显示CE和DAE对小肠肿瘤的检出率分别为4.2%和9.7%。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OGIB)是患者接受CE或DAE的主要原因。间质瘤、腺癌、神经内分泌肿瘤(NET)、淋巴瘤以及息肉综合征是最常见的小肠肿瘤类型。57.1%的小肠肿瘤发生在空肠。DAE的活检诊断率为75.7%。CE和DAE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1.3%和3.8%。内镜指导干预率为86.1%。结论:小肠肿瘤常见的肿瘤类型为间质瘤、腺癌、NET和淋巴瘤,发生部位以空肠多见。CE和DAE可提高小肠肿瘤的检出率,具有较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不同检查方法在小肠出血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不同检查方法在不同小肠小血方式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07年6月收治的77例小肠出血病例,01~03年为A组与04~07年为B组,比较不同时间以及不同的检查方法对各种类型的小肠出血确诊率以及评估应用价值。结果男:女为1.57:1,平均年龄(48.18±20.53)岁。B组小肠出血的诊断率明显高于A组,71.1%(32/45) vs40.6%(13/32)。各种检查方法对小肠出血的确诊率依次为小肠镜诊断率最高,为70%(14/20);胶囊内镜为53.8%(7/13);血管造影41.0%(9/22);小肠核素26.7%(8/30);小肠气钡12.2%(5/41)。本组胶囊内镜诊断显性出血高于隐性出血(5/5vs1/3),小肠镜检出病例为急性大出血和慢性显性出血共14例高于胶囊内镜(7例)和其他检查的总和(11例)。结论胶囊内镜与双气囊小肠镜应用提高了小肠出血的确诊率,把握检查时机(活动性出血期)进行检查可明显提高小肠出血的确诊率。所以根据小肠出血方式选择相应的检查方法,才能既经济、迅速且提高小肠出血病灶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7.
胶囊内镜检查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临床转归11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胶囊内镜诊断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OGIB)的可靠性及根据其诊断结果指导疾病,临床转归的有效性.方法:收集2002-05/2005-06间因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连续至本院行胶囊内镜检查的患者99例,通过就诊记录、电话追踪和门急诊随访等分析胶囊内镜诊断结果的临床符合情况、根据该诊断指导干预措施的结果、患者再出血及再检查等情况.结果:胶囊内镜对OGIB的病变检出率为89.9%,平均随访时间为18.4(6-41)mo,63例(63.6%)胶囊内镜检查结果得以验证,病变检出率在验证前后无显著差异(P=0.36),最终确诊率达90.5%(57/63).根据胶囊内镜诊断结果指导的特异性治疗率为50.5%(50/99),总成功率为82%(41/50),且经胶囊内镜诊断结果指导的对小肠阳性病变的有效干预率显著高于可疑阳性病变(P=0.01).结论:胶囊内镜诊断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准确性高,能有效指导对疾病的进一步治疗,并能较大程度地影响这些疾病,特别是溃疡、肿瘤及血管发育不良所致的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转归.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估胶囊内镜对老年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价值,并通过长期随访结果分析其再出血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入选2002年5月至2008年2月间因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在本院行胶囊内镜检查的老年患者127例,评估受检患者的耐受性和诊断率,并随访根据诊断结果实施的治疗效果、再出血率及其影响因素。结果127例受检者中阳性诊断率为66.1%,其中以血管病变为最主要诊断,其次为肿瘤和克罗恩病,分别为59.5%、16.7%和11.9%。剔除10例失访者后,经随访发现117例中再出血率为41%,其中阳性诊断组为48-8%(38/78),阴性诊断组为25.7%(10/39),两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阳性诊断组中非血管病变者再出血率为24.2%(8/33),血管病变者为66.7%(30/45),同样具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胶囊内镜对于老年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患者是一项安全有效的检查手段。胶囊内镜诊断中以非血管性病变及阴性者再出血率低,而血管病变者再出血率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胶囊内镜对不同消化道症状并疑似小肠疾病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2010年8月至2012年6月期间进行胶囊内镜检查的11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16例患者完成胶囊内镜检查116例,共行116次检查,阳性检出率53.5%(62/116)。共发现小肠病变49例,小肠病变阳性率为42.2%(49/116),其中82例腹痛患者发现小肠病变33例(40.2%),12例腹泻患者发现小肠病变4例(33.3%),17例消化道出血患者发现小肠病变12例(70.6%)。其中炎性病变、隆起性病变最为常见。9例患者胶囊内镜胃内通过迟缓,1例患者胶囊内镜完全停滞于胃内,未至小肠,直至电池耗竭;3例胶囊内镜通过小肠迟缓;胶囊内镜在小肠内运行平均时间为369min。检查过程中患者无任何不适。结论胶囊内镜对不同消化道症状并疑似小肠疾病的就诊患者均有较好的诊断价值,简单、安全,并发症及风险小,依从性好。检查前充分肠道准备可提高检查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