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针灸甲乙经》处方用穴计算机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电子计算机统计分析了《针灸甲乙经》的针灸处方,共用经穴329个计1374次。较高频次的有足三里、委中、风池、太冲等41穴;较低频次的有上廉、臂、扶变、乳中等121穴。对各经脉及各类特定穴的使用情况。也作了比较分析。分卷统计结果还显示,随着系统疾病的不同,处方用穴的规律随之变化。 相似文献
3.
<正>"多经多穴法"治疗痿证的学术经验,是李延芳教授学术思想代表之一,是其针灸经验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多经多穴法",即治疗痿证时不单取、重取阳明经的喻穴,而是据患者病情和病变部位,酌情选用少阳经、太阳经以及手、足三阴经的输穴辨证选经施治。此一学术经验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和很高的应用价值,其应用原则在于阴阳相配、数经互补、浅刺多穴。这一经验的形成与导师早年治疗小儿脊髓灰质炎后 相似文献
4.
5.
6.
经穴效应特异性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针灸的疗效是以非特异性的方法刺激主治特异的穴位来实现的。经穴的特异性是指经穴在形态结构、生物物理特性、病理反应、刺激效应等方面与经穴及其周围的非经穴比较具有的特异性。经穴效应的特异性主要体现在经穴与非经穴效应的差异、同一经脉不同腧穴效应的差 相似文献
7.
李鼎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20(4):13-16
1955年5月,范行准先生首次把他收藏的明人手写本《循经考穴编》由上海群联出版社影印出版。此书是继《十四经发挥》之后,关于经络、腧穴的重要编。出版后引起中医针灸界的普遍重视。当时,我在上海市公费医疗第五门诊部针灸科工作,次年(1956年)全国成立北京、上海、广州、成都四所中医学院.我调入上海中医学院。主要从事针灸的教学和研究.其重心就是“循经考穴”,50年来一以贯之。回顾前后历程,既可检视针灸学术的进展,又可表明长时期的研究思路。特加追述,以纪念我校建校50周年。 相似文献
8.
9.
经穴特异性理论是中医针灸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经络理论研究的切入点,又是针灸临床合理选穴配方以提高疗效的关键。但近年来国外不少学者发表文章,质疑经穴存在特异性,这已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使经穴特异性研究成为针刺镇痛之后被国际认同的又一新的研究领域。在国家973计划项目“基于临床的经穴特异性基础研究”等重大项目的资助下,通过采用多学科研究手段,初步证实经穴效应存在特异性,总结出经穴效应具有相对性、循经性、持续性和条件性的特点,并初步探索了经穴效应特异性的生物学基础。就相关研究进展进行了述评,对目前经穴特异性研究中对照组设计、临床试验方案设计、研究载体选择和经穴特异性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在今后的研究中,还需围绕其基本规律、科学基础和关键影响因素等继续深入,并同时充分吸纳交叉学科技术、整合国际优势资源,以期全面系统地阐释经穴特异性理论。 相似文献
10.
11.
电针少阳经特定穴治疗偏头痛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电针少阳经特定穴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6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8例选取少阳特定经穴(风池、外关、阳陵泉、丘墟)采用韩氏电针治疗仪治疗,对照组28例口服尼莫地平和谷维素治疗。两组均治疗20天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体疗效有效率92.8%,优于对照组的85.7%(P〈0.01),从治疗后8周两组的总体疗效比较可以看出,电针组效果优于西药组(P〈0.01)。且疗效持久,复发率低,无明显的副作用。结论:电针少阳经特定穴治疗偏头痛疗效确切,取穴少,取效快,作用持久,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黄利民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1992,15(2):1-3
根据有关文献记载,从穴位与内部脏器相应的认识出发,列举古今临床上区别应用的实例,及近代应用穴位诊断疾病方面的资料,提出位于胸腹腰背部的左右同名经穴由于相应内部脏器不同,主治病症也不完全相同,因而临床应区别使用的见解。 相似文献
13.
14.
"四神针"、"定神针"是靳三针疗法中用于治神的两个重要穴组。治神在针灸治疗中有着重要意义,直接影响着针灸治疗的效果。针灸治疗,其实质就是通过作用于经络,调整病态之神,使患者恢复"阴平阳秘"的状态。治神,要求在整个针灸治疗过程中医生"一其神"、患者"调其神"。医生"一其神"既包括对医者医德医风的要求,又包括对辨证选穴的经验、进针行针手法的技术要求。患者"调其神"指患者宜安定情绪,摒除杂念,集中精神体会针感。治神之穴"四神针"、"定神针",主要分布于督脉、膀胱经及胆经上,在临床辨证取穴的基础上配合使用,能使患者神气散者聚、失者复、亢者平而抑者扬,具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观察针灸结合中药治疗失眠的疗效。方法:将79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2例,以针刺配合中药治疗;对照组37例以西药治疗。结果:治疗3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1.33%,对照组总有效率90.6%.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药合用治疗失眠效果显著,虽然与对照组的疗效无显著差异,但具有副作用少,起效快,疗效持续,无成瘾性的优点。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 观察针刺经外奇穴鱼腰、中魁治疗顽固性呃逆的疗效。方法 将60例顽固性呃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患者接受双侧经外奇穴鱼腰、中魁针刺,对照组患者口服巴氯芬,共2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后评定患者精神状态、饮食、睡眠积分,并观察起效时间和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起效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食欲状态、精神状态和睡眠状态评分均显著增加(P<0.05);治疗组治疗后睡眠状态评分增加值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临床疗效的分布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针刺鱼腰和中魁穴治疗顽固性呃逆起效快,疗效显著,并能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2年9月本院收治的偏头痛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以自愿原则将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8例;观察组患者采用针刺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止痛药物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显效34例,有效2例,总有效率为94.73%;对照组显效26例,有效3例,总有效率为76.31%;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偏头痛的临床治疗上,针刺治疗有着明显的治疗效果,适合偏头痛患者的治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针刺华佗夹脊穴和督脉穴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相关实验指标及炎性因子检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针刺华佗夹脊穴和督脉穴位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相关实验指标(红细胞沉降率、补体3、免疫球蛋白和C反应蛋白)以及相关炎性因子等的影响。方法将2010年8月至2014年8月河北省涉县中医院收治的118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58例)。观察组患者采用针刺华佗夹脊穴和督脉穴位治疗,对照组采用柳氮磺胺吡啶片治疗。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实验指标(红细胞沉降率、补体、免疫球蛋白、C反应蛋白)以及相关炎性因子的改变。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67,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红细胞沉降率、补体3、免疫球蛋白以及相关炎性因子(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4,白细胞介素12和肿瘤坏死因子α)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且观察组患者红细胞沉降率、补体3、免疫球蛋白以及相关炎性因子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华佗夹脊穴和督脉穴位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相关实验指标以及相关炎性因子均有很好的效果,在临床上可以广泛性应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