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修国珍 《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1996,(1):34-35
痢特灵引起急性溶血78例临床分析修国珍(福建省武平县医院)急性肠炎和细菌性痢疾是当地常见的胃肠道感染性疾病,常有投予痢特灵(呋喃唑酮)治疗。笔者发现每年因服用该药而引起急性溶血的病例屡见不鲜,为引起对本病的重视,兹将我院1977年-1995年6月间收... 相似文献
2.
本院自均77~1985年共收治因服用痢特灵引起急性溶血者24例。其中男21例,女3例;年龄最小4个月,最大11岁,以2岁以下居多。发病时间,最短者于服药后12小时,最长者达3天,多数在2天以内。24例中出现黄疸和浓茶样尿者14例,呈酱油色尿者10例,均未见休克和急性肾功能衰竭。实验室检查:Hb<3g%11例,3~6g%12例,>6g%1例。网织红细胞为0.4~14.5%,血小板、出凝血时间均在正 相似文献
3.
患儿,男,2岁,四川省籍人。因发烧,脓血便2d以急性菌痢入院。体温39℃,发育营养侄,无脱水及贫血外观,皮肤无黄染及出血点,心肺肝脾未见异常。外周血红细胞4.2×10~(12)/L,血红蛋白120g/L,白细胞13×10~9/L,中性68%,淋巴32%,便化验红细胞,脓细胞满视野。入院后给予痢特灵100mg/d,分次日服。用药3d后,热退,脓血便消失,但患儿面色日渐苍白,尿少,且外观酱油色,此外巩膜轻度黄染,食欲不振,呕吐,嗜睡。外周血白细胞9×10~9/L,血小板150×10~9/L,红细胞2.3×10~(12)/L,血红蛋白65g/L,网织红细胞2%,出凝血时间均正常。尿化验无红细胞,潜血试验 相似文献
4.
呋喃唑酮诱发急性溶血78例报告修国珍,罗晓清(福建省武平县医院)肠道感染是当地常见的疾病,常有投予痢特灵(呋喃唑酮)治疗。笔者发现每年因服用该药致急性溶血的病例屡见不鲜,为引起临床重视,兹将我院1977~1995年6月间收住院治疗、资料较为完整的78...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38岁。1989—04—01因腹泻口服痢特灵200mg,次日开始发热,以后每日体温38℃—39℃,4天时齿龈出血,皮肤大量出血点,黑便,呕血,皮肤出血点逐渐增多。双下肢大量瘀斑,右颊粘膜可见2cm×2cm血泡一个。心肺正常,肝脾未触及。于1989—04—07入院。既往史;1988年—1889年配药治胃溃疡,曾服痢特灵,未用过氯、合霉素,未用过黄胺及解热止痛药,亦无放射线接触史。实验室检查:白细胞1.4×10~9/L,中性18%,淋巴82%。血小板30.0×10~9/L,血红蛋白55g/L,网织细胞0.1%,红细胞1.86×10~(12)/L。骨髓检查:中性粒细胞6.0,晚幼粒细胞5.0,带形核2.0,多形核6.0,淋巴81.0%。骨髓增生呈Ⅱ级,粒系统增生,各期都有 相似文献
6.
氟化钠是常用的杀虫毒鼠农药,也用于玻璃、搪瓷,制铝、制锰等工业,可作腐蚀金属及冷却剂。我院1974年收治一批误将氟化钠作发酵粉制馒头食用,引起中毒的患者78例,报告如下:临床分析:本组78例中男57例,占73%,女21例,占27%。年龄:成人66例,占84.67%,最小2岁,最大60岁。误服氟化钠量约1克以上占53.1%,2克以上占27%,最多4.39克,最少服0.183克。发病时间:最快服后3分钟,绝大多数在30分钟内,少数在6小时发病。 相似文献
7.
患者,女,12岁。因患感冒服用去痛片4.5g后发现小便呈酱油色,于1982年5月12日来诊。查体:T38℃,严重贫血貌,皮肤巩膜黄染,尿液呈酱油色,尿胆红质阴性,尿胆 相似文献
8.
9.
患儿,男,3岁,因发烧,脓血便,当地医院诊断菌痢。口服痢特灵,每次200mg,一日三次,用药三天后,热退,便恢复正常,停药,但患儿出现精神紧张,烦躁不安症状,活动增多,步态不稳,失眠,并渐加重。故来我院就诊。查体: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精神恍惚,兴奋,幻听,易激惹,行为异常,人物定向障碍,双眼运动正常,瞳孔对光反射存在,颈强(一),心肺正常。生理反射正常,病理反射(一)。血常规:白细胞、8.0×10~9/L,分叶70%,淋巴30%。尿常规正常, 相似文献
10.
老年人急性重症胆管炎78例临床分析福建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普外科何庆良,李良庆,林永珣我院从1987年5月到1994年12月共收治老年人急性重症胆管炎78例(按1983年全国肝胆管结石专题讨论会拟定的标准),占同期住院的老年人胆道疾病141例的55.3...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林芝地区毒蕈中毒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 方法 对我院 2 0 0 3年 7~ 8月收治的78例毒蕈中毒患者进行临床分析。 结果 77例患者以胃肠炎型为主 ,1例中毒患者因急性溶血、多脏器功能衰竭及出血倾向死亡。 结论 重视毒蕈中毒的临床特点 ,争取早期联合治疗 ,防止肝、肾等多脏器功能的损害 相似文献
12.
<正>急性心肌梗死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命的心血管系统疾病的急症,是心肌因严重的持久性缺血而发生坏死[1]。临床上有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疼痛、发热。白细胞计数和心肌酶谱增高及进行性心电图变化,可 相似文献
13.
回顾分析我院2006年6月-2010年6月期间78例急性药物性肝损害患者的临床特点.引起急性药物性肝损害的药物:第一位是中草药(28/78,35.9%);其次为抗结核药 (11/78,14.1%)、抗菌药物 (10/78,12.8%)等.肝损害的临床分型中,肝细胞损伤型占51.3%(40/78),胆汁淤积型占16.7%(13/78),混合型占32.0%(25/78),临床表现无特异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院前溶栓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院前溶栓与自行来院未行院前溶栓,早期溶栓(1h内溶栓)再通率及并发症的差异。方法将167例AMI患者中,78例患者设为院前组,89例患者设为未行院前溶栓的院内组,对2组的早期溶栓(1h内溶栓)患者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院前救治AMI患者早期溶栓(1h内溶栓)再通率较自行来院未行院前溶栓AMI患者明显提高。结论院前溶栓可进一步提高冠脉再通率,溶栓开始时间越早,再通率越高,故患者一旦确诊AMI后早实施院前溶栓,可提高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AP)患者合并肝损害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方法对128例AP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8例AP中有78例合并肝损害,发生率为60.9%。其中重型急性胰腺炎(SAP)较轻症急性胰腺炎(MAP)肝损害发生率更高,损害程度更明显,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P大多伴有肝损害,其损害程度可反映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并与其病程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非典型性急性阑尾炎发病机理,临床特点和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07年8月~2011年8月经手术确诊的78例非典型性急性阑尾炎患者的诊疗情况。结果 50例患者手术前初诊为腹痛原因待查,考虑为急性阑尾炎;28例患者手术前初诊为其他急腹症;全部患者手术后均证实是非典型急性阑尾炎。包括48例化脓性阑尾炎,17例坏疽性阑尾炎以及13例单纯性阑尾炎。10例出现术后并发症。结论充分了解非典型性急性阑尾炎的发病机制和临床特点,对该病的早期诊断及尽早治疗意义重大。无法确诊又不能排除急性阑尾炎的急腹症,尽快实行剖腹探查。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卒中单元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柳州市柳铁中心医院脑梗死患者1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内科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卒中单元治疗。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并且治疗后评定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卒中单元显著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显著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8.
患儿男性,8岁,于一九七六年九月三日因腹泻,发热、入院初为稀便,后便为脓血便,镜下检查粪便,红血球、脓球充满视野。诊断细菌性痢疾。而在家自服痢特灵治疗,剂量每次50毫克或100毫克,口服每日3次,连服半个月,痢疾症状消失。但在服药的过程中,家人发现患儿好哭泣,不听话,晚睡眠不好, 相似文献
19.
1 病案摘要患者男,54岁,因肝右叶恶性肿瘤术后7月余于2004年2月16日入院.入科后查肝脏MRI提示:肝左叶占位性病变,考虑为转移瘤;血尿粪常规、生化、凝血功能无明显异常;18日在DSA引导下行肝左叶转移瘤介入栓塞术(碘油、明胶海绵、5-氟脲嘧啶、丝裂霉素、羟基喜树碱),术程顺利,无特殊不适.术后第1天患者出现畏寒、发热(体温37.4℃~38.8℃). 相似文献
20.
患者女,75岁。因反复头昏、头痛20余年,心慌气促3d,于2005年6月19日入院。患者诉无药物过敏史。查体:BP180/100m m H g(1m m H g=0.133kPa),双肺可闻及湿啰音及少许哮鸣音慕缦蜃笙吕┐螅琀R133次/m in,心音强弱不等,心律不齐,心尖部可闻及Ⅲ/IV级收缩杂音。心电图示:心房纤颤,S-T段显著压低。诊断:①高血压病3期(极高危);②高血压性心脏病,心房纤颤,心功能Ⅳ级。入院后检测心肌酶、肝功能、肾功能、血常规、尿常规基本正常。入院后及时给予吸氧、扩张血管(硝普钠、硝酸甘油)、降低血压(尼群地平、培哚普利)、利尿(呋塞米、双氢克尿塞…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