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血糖控制不佳的肥胖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加用艾塞那肽后的疗效。方法:选取研究对象60例(退出3例,实际完成57例),根据不同体重指数(BMI)分为A组(25kg/m2≤BMI30kg/m~2)23例,B组(30kg/m2≤BMI35kg/m~2)27例,C组(35kg/m2≤BMI40kg/m2)7例,连续给予艾塞那肽治疗12周,比较治疗前后3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血清指标变化。结果:随访结束后,所有患者平均空腹血糖(fastingbloodglucose,FBG)水平、HbA1c、体重和BMI、血脂(TC、TG、LDL)等较基线有明显下降(P0.05);所有患者平均空腹胰岛素(fastingserum in sulin,FINS)水平较治疗前有所升高(P0.05),所有患者HOMA-IR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HOMA-β较治疗前无显著变化(P0.05)。3组间比较显示,各组FBG下降幅度C组B组A组(P0.05);HbA1c下降幅度水平C组A组(P0.05);体重减轻幅度和BMI的下降幅度依次为C组B组A组(P均0.05)。结论:艾塞那肽可以有效控制血糖控制不佳的肥胖T2DM患者的FBG、HbA1c,改善血脂水平和胰岛功能,减轻体重和BMI。其中,艾塞那肽对FBG、HbA1c、体重、BMI的疗效,在BMI较高组中疗效更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腹腔镜Roux-en-Y胃旁路术(LRYGB)治疗肥胖伴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近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LRYGB的36例肥胖伴T2DM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体重、体重指数(BMI)、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BG)、糖化血红蛋白A1c(HbA1c)、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量化运动处方对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根据体重指数(BMI)将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正常体重组及肥胖组,均实施6个月的量化运动处方,分别观察3个月及6个月的体重指数(BMI)、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及空腹胰岛素水平。结果1.3个月后,肥胖组的BMI(下降值为2.4kg/m2)、餐后2h血糖(下降值为1.6mmol/L)、TG(下降值为0.6mmol/L)及空腹胰岛素(下降值为2.2mU/L)的下降幅度均明显高于正常体重组(P<0.05)。2.6个月后,肥胖组的BMI(下降值为4.6kg/m2)、FBG(下降值为2.7mmol/L)、餐后2h血糖(下降值为3.5mmol/L)、HbA1c(下降值为1.2%)、TG(下降值为0.9mmol/L)、空腹胰岛素(下降值为3.4mU/L)的下降均明显高于体重正常组(P<0.05)。结论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能从运动处方带来更多代谢指标更大程度的改善,并且随着时间的延长,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中医辩证加味联合降糖药物治疗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预混胰岛素控制不佳的老年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5例内服自拟益阴消渴汤联合强化胰岛素方案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强化胰岛素方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空腹血糖(FBG)和餐后2 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体重指数(BMI)、血糖达标时间及低血糖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的临床总有效率94.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4.3%(P<0.05)。经治疗后,治疗组的FBG、2hPG及HbA1c控制程度均好于对照组(P<0.05),血糖达标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低血糖发生例数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拟益阴消渴汤配合强化胰岛素方案治疗预混胰岛素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可在短时间内有效控制血糖,且显著减少了血糖波动及低血糖反应的发生,提高了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糖化血红蛋白(HbA1c)在2型糖尿病诊断及疗效监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8月至2018年10月于该院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84例为研究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84例为对照组,检测两组的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PBG)、HbA1c、糖化血清蛋白(GSP)水平;比较研究组治疗前FBG、2 hPBG、HbA1c、GSP水平与对照组的差异;比较研究组治疗前后FBG、2 hPBG、HbA1c、GSP的水平变化。结果研究组治疗前FBG、2 hPBG、HbA1c、GS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FBG、2 hPBG、HbA1c、GSP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bA1c能准确反映近2~3个月患者血糖水平的变化,可作为2型糖尿病诊断及疗效监测的主要指标,与其他血糖指标联合检测,还可有效提升其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症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研究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特点,从而探讨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对75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HAMD测定结果分为抑郁症组45例,对照组30例。分别对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及空腹血糖(FBG)、体重指数(BMI)及糖化血红蛋白A1c(HbA1c)水平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因素方面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而抑郁症组患者FBG、BMI及HbA1c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较高的BMI、HbA1c及FBG水平可能是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抑郁症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艾塞那肽对高海拔地区超重和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我科住院来自高海拔地区的新发2型糖尿病患者(BMI>28 kg/m2),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二甲双胍500mg,每天3次,口服,治疗组给予艾塞那肽5μg,早、晚餐前1 h皮下注射,治疗1个月后改为10μg,早晚餐前1 h皮下注射,共治疗3个月。检测指标为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餐后2 h血糖(PBG)、餐后2 h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Hb A1c)、体重、血脂等,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记录用药期间低血糖发生情况和其他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后BMI、Hb A1c、FPG、PBG、TG、TC、LDL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胰岛素、C肽、HOMA-IR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2组均无低血糖及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艾塞那肽能有效控制高原地区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降低患者BMI、改善血脂水平及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肥胖对1型糖尿病的影响,为早期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对象为2002-01/12湖南省株洲铁路医院住院的糖尿病患者612例,其中经典1型糖尿病患者22例;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latentautoimmunediabetesinadults,LADA)患者55例;2型糖尿病患者535例。测量身高、体质量、计算体质量指数(bodymassindex,BMI),测量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空腹C肽、胰岛素、餐后2hC肽、胰岛素、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lutamatedecarboxylaseantibody,GAD-Ab)。结果:与非肥胖1型糖尿病患者相比,肥胖的1型糖尿病患者合并代谢综合征、冠心病、高脂血症比例较高(P<0.05);空腹及餐后2hC肽水平较高(P<0.05),依赖胰岛素治疗及合并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者较少(P<0.05);肥胖经典1型糖尿病与LADA患者比较,前者发病年龄较小、初诊糖尿病时空腹血糖水平较高、发生酮症酸中毒及依赖胰岛素治疗比例较高(P<0.05);非肥胖经典1型糖尿病与LADA患者比较,前者发病年龄较小、病程较短、初诊糖尿病时空腹血糖水平较高、发生酮症酸中毒及依赖胰岛素治疗比例较高,合并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视网膜病变均较少(P<0.05)。结论:肥胖的LADA患者临床表型更类似于2型糖尿病。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不同体质指数(BMI)的初诊2型糖尿病(T2DM)患者短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效果.[方法]将40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按照BMI≥25 kg/m2分为肥胖组(OB组)与非肥胖组(NOB组),每组20例.两组均进行1周的胰岛素泵强化治疗,检测入院时空腹血糖(FBG)、胰岛素(FINS)和C肽(FCP),餐后2小时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计算腰臀比(WHR)、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及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β),比较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前后两组FBG、2hPG,血糖达标天数及达标时胰岛素日用量的差异.[结果]OB组较NOB组WHR、BMI、FINS、FCP、HOMA-IR及HOMA-β差异有显著性( P <0.01),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后均可使两组血糖达标,OB组较NOB组达标时间明显缩短( P <0.01),但OB组胰岛素用量高于NOB组( P <0.05).[结论]初诊肥胖型T2DM患者胰岛素分泌及储备功能较好,经短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后,较非肥胖型T2DM能在较短时间内将血糖控制在理想的范围.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加味联合降糖药物治疗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预混胰岛素控制不佳的老年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5例内服自拟益阴消渴汤联合强化胰岛素方案治疗,对照组35例仅给予强化胰岛素方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空腹血糖(FBG)和餐后2 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及体重指数(BMI)、血糖达标时间及低血糖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4.3%(P0.05)。经治疗后,治疗组的FBG、2 h PG及Hb A1c控制程度均好于对照组(P0.05),血糖达标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低血糖发生例数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拟益阴消渴汤配合强化胰岛素方案治疗预混胰岛素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可在短时间内有效控制血糖,且显著减少了血糖波动及低血糖反应的发生,提高了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比较双时相胰岛素类似物诺和锐30和双时相人胰岛素诺和灵30R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2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诺和锐30组和诺和灵30R组,治疗12周后,观察两种治疗方案患者空腹血糖(FBG)、餐后2h平均血糖(2h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体重指数(BMI)、胰岛素剂量变化及低血糖发生的情况。结果(1)两组治疗后FBG、2hPBG、HbA1c均明显下降(P<0.01),但诺和锐30组餐后血糖、HbA1c下降幅度更明显(P<0.05);(2)诺和锐30组低血糖发生率明显低于诺和灵30R组(P<0.05);(3)诺和锐30组BMI、胰岛素剂量增加幅度高于诺和灵30R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诺和锐30能更好地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尤其是餐后血糖,且不增加低血糖风险。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地特胰岛素联合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治疗妊娠期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妊娠期糖尿病患者9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48例,予以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治疗;研究组48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地特胰岛素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血糖达标时间、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PG)、血红蛋白(HAb1c)水平及低血糖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升高,血糖达标时间明显缩短,治疗后研究组FBG、2 hPG、HAb1c水平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低血糖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特胰岛素联合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治疗妊娠期糖尿病疗效确切,可有效控制FBG、2 hPG、HAb1c水平,缩短血糖达标时间,且不增加低血糖风险,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3.
张咪  梁伟  许祥 《实用医学杂志》2021,(9):1182-1186
目的 比较达格列净联合二甲双胍和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超重及肥胖2型糖尿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17例身体质量指数(BMI)>25 kg/m2的2型糖尿病患者,依据不同治疗方式分为达格列净组(107例)和西格列汀组(110例).治疗24周后,比较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其...  相似文献   

14.
胰岛素强化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素玲 《临床医学》2009,29(1):47-49
目的探讨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初诊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分析我院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短期应用胰岛素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36例,以同期口服药物治疗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40例为对照。初诊时空腹血糖(FBG)〉11.1mmo]/L,分别观察治疗2个月后各纽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素水平、C肽水平变化情况。结果经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后,FBG、PBG、HbA1c显著下降,空腹及餐后2h胰岛素水平、C肽水平,比对照组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比口服药物治疗能更有效地控制血糖水平,降低高糖毒性,减轻胰岛素抵抗,使胰岛β细胞功能恢复,可能对延缓糖尿病自然病程的进程,预防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高红伟 《临床医学》2009,29(1):44-45
目的观察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OADs)治疗2型糖尿病的安全达标。方法选择OADs血糖控制不佳[糖化血糖蛋白(HbA1c)〉7.5%)]的2型糖尿病患者22例,采用甘精胰岛素联合OADs治疗,观察用药后空腹血糖(FBG)和HbA1c的变化。结果治疗后1、2、3、4、8、12周的FBG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治疗后12周HbA1c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治疗12周后所有患者HbA1c〈6.5%;体重有轻微增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低血糖发生率低。结论甘精胰岛素能有效降低血糖,尤其对空腹血糖的作用大;不易出现低血糖,是一种较理想的作为基础胰岛素使用的药物。甘精胰岛素联合OADs治疗2型糖尿病可以安全达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糖控制前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的变化情况.方法 3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给予胰岛素及叶酸、维生素B12 治疗3个月.基线和治疗3个月抽取空腹血测定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清同型芈胱氨酸(Hcy).结果 所有患者经3个月的治疗,FBG、PBG、HbA1c、Hcy均比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结论 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着血糖控制及应用叶酸、维生素B12治疗,血浆Hcy水平也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浆瘦素(Leptin)浓度的改变,并探讨与胰岛素抵抗、β-细胞功能的关系。方法测定64例2型糖尿病和30例正常对照组的血浆Leptin、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浆胰岛素(FINS)、血脂、体重指数(BMI),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及β-细胞功能指标(HOMA-β)。比较Leptin浓度的改变,以及与其它因素的相关性。结果肥胖的糖尿病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Leptin明显升高,并且有统计学意义。而在肥胖的糖尿病组对非肥胖糖尿病组,以及非肥胖的糖尿病组对正常对照组的比较中,尽管Leptin数值有差异,但都没有统计学意义。在糖尿病患者中血浆Leptin与BMI、TG及TC呈正相关,与FBG、FINS、HbA1c、HDL-c、LDL-c及HOMA-IR、HOMA-β相关性不明显。结论: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Leptin抵抗,Leptin抵抗与胰岛素抵抗、β-细胞功能减退以及2型糖尿病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生脉散汤剂治疗2型糖尿病(T2DM)气阴两虚证合并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效果。方法将80例T2DM气阴两虚证合并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研究组采用生脉散汤剂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C反应蛋白(CRP)水平,血糖指标[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水平,心绞痛发作频率、每次发作持续时间以及心电图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Hcy、CRP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2组FPG、HbA1c、FINS、HOMA-IR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2组心绞痛发作频率、每次发作持续时间均显著少于、短于治疗前,且研究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50%(P 0.05)。结论生脉散汤剂治疗T2DM合并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安全、有效,可减轻患者炎症反应,控制血糖水平,缓解心绞痛症状,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心脑血管并发症与血糖、血压、血脂、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 将286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有无合并心脑血管并发症进行分组,观察空腹血耱(FBG)、餐后血糖(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FINS)、餐后胰岛素(PINS)、空腹C肽、餐后C肽及血脂水平,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IR)、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分析这些参数与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关系。结果 2型糖尿病合并心脑血管并发症组患者年龄较大、血压较高,体质指数(BMI)、FINS、PINS、空腹及餐后C肽、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E(ApoE)、IR均显著升高,ISI显著下降,与2型糖尿病无心脑血管并发症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而FBG、PBG、HbA1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载脂蛋白A(ApoA)、载脂蛋白B(ApoB)差异则无显著性。结论 胰岛素抵抗、血脂异常、血压升高是2型糖尿病合并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参与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20.
焦秀敏  许秀萍  赵晶  吕肖锋 《临床荟萃》2013,28(1):44-45,48
目的探讨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将60例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单用二甲双胍治疗;治疗组30例,采用二甲双胍联合西格列汀治疗,观察12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小时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体质量指数(BMI)、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12周治疗后,两组FBG、2hPG、HbA1c、BMI均明显减低(P<0.01),FIns水平显著增加(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FBG(5.6±1.5)mmol/L vs(7.0±1.8)mmol/L(P<0.01);2hPG(8.2±1.3)mmol/L vs(10.8±2.1)mmol/L(P<0.01);HbA1c(6.1±1.2)%vs(7.2±1.0)%(P<0.01);FIns(13.2±3.1)mU/L vs(11.5±2.3)mU/L(P<0.05)。结论西格列汀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新型降糖药物,且能更好的控制血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