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低丙种球蛋白血症与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 DLBCL)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73例初治DLBCL患者治疗前血清丙种球蛋白水平,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根据丙种球蛋白水平,将患者分为低丙种球蛋白组(15例)和正常/高丙种球蛋白组(58例)。比较2组患者临床病理特征、总生存期和疾病无进展生存期的差异,并使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在低丙种球蛋白组DLBCL患者中,高IPI评分、Ann Arbor分期(Ⅲ~Ⅳ)、β2微球蛋白水平高于正常上限、血清乳酸脱氢酶水平高于正常上限以及B症状患者的比例显著高于正常/高丙种球蛋白组(P<0.05)。低丙种球蛋白组DLBCL患者的总生存期和疾病无进展生存期更短(P<0.05)。Cox回归分析发现,高IPI评分和低丙种球蛋白是DLBCL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初治DLBCL患者的丙种球蛋白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低丙种球蛋白是远期总生存期和疾病无进展生存期缩短的独立危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CD43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76例初发DLBCL患者淋巴结和结外组织中CD43抗原的表达情况,分析CD43表达与患者重要临床特征以及预后的关系。结果:CD43表达与患者年龄、临床分期、ECOG评分、乳酸脱氢酶值、结外受累数目、B症状、巨大包块、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以及疗效等临床特征均无关(均P0.05),仅与细胞起源有关(P=0.002)。生存分析发现CD43阳性表达患者3年总生存期显著短于CD43阴性患者(48%∶78%,P=0.012),亚组分析结果显示non-GCB亚型患者中CD43阳性表达者3年总生存时间亦显著短于CD43阴性者(32%∶64%,P=0.008),这种差异在低中危组患者中也存在(54%∶81%,P=0.03),而中高危组患者中未见明显差异(36%∶42%,P=0.215)。结论:CD43表达是DLBCL免疫学亚型相关的预后标志物,而且CD43联合IPI评分更能准确地评估低中危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初发状态患者的骨髓单核细胞miR-210表达水平对核型正常的急性髓细胞白血病(CNAML)患者的生存期的预测意义。方法:通过检测120例初发状态CN-AML患者骨髓细胞miR-210表达水平,采用Log-rank法和Cox回归分析其表达水平与总生存期及无事件生存期之间的关系。结果:以miR-210表达水平的中位数为界定值,将CN-AML患者分为高水平和低水平两组,每组60例。高水平组患者的年龄较小,白细胞计数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提示,高水平组患者的总生存期及无事件生存期短(P0.05)。多因素分析提示,平衡了年龄、白细胞计数、FLT3-ITD和NPM1突变等主要预后指标后,miR-210高表达仍然是CN-AML患者独立的预后危险因子(P0.05)。结论:miR-210表达水平可作为AML患者预后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结外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初发时外周血绝对淋巴细胞计数(ALC)与其临床特征的关系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初发的结外DLBCL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疗效,分析不同ALC水平与结外DLBCL患者各临床特征关系及其预后的相关性。结果:本组59例结外DLBCL患者,以ALC=1.0×109/L为分界点,ALC减少组18例(ALC<1.0×109/L),ALC非减少组41例(ALC>1.0×109/L),2组性别、年龄、LDH水平、ECOG评分、IPI预后指数等临床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ALC减少组常伴有临床分期的升高及non-GCB型增多(均P<0.05),且临床缓解率相对较低(P<0.05);P53缺失、Bcl-6及c-myc基因的异常表达与ALC高低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ALC减少可以作为结外DLBCL患者的辅助性预后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微环境中CD68表达与微血管密度(MVD)的关系及意义。方法: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77例DLBCL组织中CD68与CD34的表达,分析肿瘤相关巨噬细胞、MVD与患者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及二者的相关性。结果:CD68与患者年龄(P=0.016)及国际预后指数(IPI)有关(P=0.002),MVD与肿瘤原发部位(P=0.002)及IPI有关(P=0.030),且MVD与肿瘤微环境中CD68的表达呈正相关(r=0.290,P=0.010)。结论:肿瘤相关巨噬细胞与DLBCL肿瘤血管生成有关,CD68与MVD的高表达均提示患者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6.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预后相关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Weng Y  Gao ZF  Liu K  Zhang WJ  Ke XY  Li M 《中华内科杂志》2005,44(9):681-683
目的探讨国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临床病理学特点,细胞起源及增殖活性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用60例DLBCL患者,使用链霉素亲生物素-过氧化物酶连接法(SP法)进行CD45RO、CD3、CD20、CD79a、CD45RA,Ki-67、p53和bcl-6石蜡切片免疫组化染色,全部病例均有国际预后指数(IPI)及随访结果。结果60例中男女比例为1·73∶1。平均年龄53·1岁。累及淋巴结32例(53·3%),结外以胃肠和扁桃体最为多见。全部病例随访时间最长达108个月。死亡23例(38·3%),其中16例在诊断后1年内死亡(69·6%)。IPI分组与预后明显相关,IPI低者预后明显好于IPI高者(P=0·0102)。Ki-67、p53、bcl-6蛋白在DLBCL中有一定表达,分别为90·6%(48/53),56·5%(26/46),51·2%(21/41),且p53与预后无明显统计学关系(P=0·5948);bcl-6与预后有高度相关性(P=0·0049);结合IPI分组,bcl-6与预后的关系不甚明确。结论国人DLBCL临床病理学特点与西方相近。属高度侵袭性肿瘤,1年内为死亡高发时段。IPI可以用于DLBCL预后判断。p53与预后无关,bcl-6与预后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直肠癌患者手术前后血清miR-24-3p和叉头框蛋白Q1(FOXQ1)水平变化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11年2月~2014年10月在我院行根治性手术切除的64例直肠癌患者(直肠癌组)作为研究对象,同时期体检健康且无肿瘤家族史的50例正常者(正常组)作为对照,检测直肠癌患者手术前后及正常组血清miR-24-3p和FOXQ1水平,分析血清miR-24-3p和FOXQ1水平与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3年生存率的关系。[结果]直肠癌组手术前和手术后血清miR-24-3p相对表达量均显著低于正常组(P0.05),血清FOXQ1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直肠癌患者术后血清miR-24-3p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血清FOXQ1水平显著降低;直肠癌患者术后半年内复发患者血清miR-24-3p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未复发患者(P0.05),血清FOXQ1水平显著高于未复发患者(P0.05)。血清miR-24-3p表达水平与直肠癌患者TNM分期、浸润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血清FOXQ1水平与直肠癌患者肿瘤大小、TNM分期、浸润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直肠癌组患者血清miR-24-3p和FOXQ1表达水平呈显著负相关关系(r=-0.762,P=0.000);术后血清miR-24-3p升高率48.15%患者3年生存率显著高于升高率48.15%患者(P0.05),血清FOXQ1降低率33.69%患者3年生存率显著高于降低率33.69%患者(P0.05);FOXQ1表达水平是影响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而miR-24-3p表达水平是直肠癌患者预后的保护因素。[结论]直肠癌患者术后血清miR-24-3p水平显著升高,FOXQ1水平显著降低,其升高或降低程度与患者远期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西妥昔单抗联合SOX方案治疗大肠癌的效果及其对血清miR-29b与miR-92a-1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大连大学附属新华医院肛肠科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84例大肠癌患者,随机分为SOX组和联合组,每组42例。SOX组采取SOX方案化疗,21 d为1个周期,共8个周期。联合组在SOX方案基础上联合西妥昔单抗,每2周1次。比较两组有效率、疾病控制率、化疗前后的血清miR-29b与miR-92a-1表达水平、不良反应、无进展生存期与总生存期。结果两组有效率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疾病控制率为85.71%,高于SOX组的66.67%(P0.05)。化疗后,两组血清miR-29b和miR-92a-1表达水平均较化疗前降低(P0.05)。联合组化疗后的血清miR-29b和miR-92a-1表达水平均低于SOX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截至2019年4月,两组随访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无进展生存期与总生存期长于SOX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妥昔单抗联合SOX方案治疗大肠癌可提高疾病控制率,延长生存时间,并下调患者血清miR-29b和miR-92a-1表达,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患者耐受性较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外周血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和血小板与淋巴细胞绝对值之比(PLR)与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以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我院初诊的177例DLBCL患者,同时收集122例健康体检者信息,根据ROC曲线,得出RDW、PLR最佳截取值分别为13.75%、143.37,分为高RDW组(≥13.75%)和低RDW组(13.75%)、高PLR组(≥143.37)和低PLR组(143.37),符合条件的150例DLBCL患者进一步应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其与临床特征的相关关系及对预后的影响。结果:RDW值与贫血程度、LDH升高、IPI分组、体能状态及ESR有明显相关关系,低RDW组患者3年总生存(OS)率高于高RDW组患者(64.7%∶29.2%,P=0.001),低RDW组患者3年无进展生存(PFS)率高于高RDW组患者(71.4%∶36.2%,P=0.001);高PLR值更易伴随ESR增快,低PLR组患者3年OS率高于高PLR组患者(62.0%∶39.5%,P=0.002),低PLR组患者3年PFS率高于高PLR组患者(64.8%∶51.3%,P=0.022)。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分期、体能状态、IPI分组、RDW值、PLR值及贫血为影响DLBCL患者OS、PFS的预后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RDW及PLR是影响DLBCL患者OS和PFS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RDW、PLR与DLBCL患者体内炎症指标(ESR)、贫血、基础体能状态等水平相关,是影响生存的独立预测因素,或许有望成为评估DLBCL患者预后的新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恶病质指数(cachexia index, CXI)对R-CHOP治疗的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 DLBCL)患者预后的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2年1月接受R-CHOP治疗的DLBCL患者80例,收集患者相关资料并计算CXI值,根据CXI中位数将患者分为低CXI组和高CXI组,比较2组临床资料、治疗反应、无进展生存期(PFS)、总生存期(OS)和治疗相关毒性。结果:CXI中位数男性为42.61,女性为25.28,高CXI组43例,低CXI组37例。低CXI组年龄>60岁患者、ECOG PS 2~3分、B症状、Ann ArborⅢ~Ⅳ级、LDH异常、IPI高中危和高危比例均高于高CX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CXI组所有患者CR低于高CXI组,疾病进展例数高于高CXI组(P<0.05)。高CXI患者PFS和OS高于低CXI患者(P<0.05)。多变量分析表明,BMI<18.5、IPI高中危和高危以及低CXI是PFS和OS的独立预后指标(P<0.05)...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血清微小RNA(miRNA)miR-181c、miR-128b表达水平及其与90天预后的相关性,为miRNA在脑梗死诊断和治疗上提供参考意义。方法选取128例脑梗死患者以及同期108例健康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作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的miR-181c和miR-128b表达水平,并分析miR-181c、miR-128b表达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以及脑梗死相关危险因素;根据90天随访的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并对影响90天预后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和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疾病发生及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研究组吸烟、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以及心房颤动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miR-181c、miR-128b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miR-181c、miR-128b表达水平是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与血清miR-181c和miR-128b水平呈正相关(r=0.867,P=0.005;r=0.885,P=0.002);预后不良组患者发生高血压、糖尿病、心房颤动的比例和入院时NIHSS评分以及血清miR-181c、miR-128b水平均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入院时NIHSS评分及血清miR-181c、miR-128b水平均与脑梗死患者90天预后存在密切相关性(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血清miR-181c、miR-128b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健康人群,糖尿病、miR-181c、miR-128b表达水平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P0.05),miR-181c、miR-128b表达水平与患者脑梗死严重程度存在显著正相关,且两者表达水平以及NIHSS评分均与急性脑梗死患者90天预后存在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外周血中血小板miR-126水平在冠心病诊断、预测及预后分析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冠心病患者80例为冠心病组,包括稳定型心绞痛(SAP)组及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组各40例,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40例作为健康对照(NC)组,qRT-PCR检测3组患者血小板miR-126表达,比较其在3组患者中表达水平的差异,分析miR-126与冠脉斑块CT值分型的关系,比较miR-126在不同冠脉造影病变程度、分型及病变支数中表达水平的差异。结果:ACS组及SAP组miR-126表达高于NC组(P0.01),且ACS组高于SAP组(P0.05);在冠脉斑块CT值分型中,钙化型miR-126表达水平高于纤维型及软质型,且纤维型高于软质型(P0.05);中度、重度及闭塞组miR-126表达水平高于轻度组(P0.05),且重度及闭塞组高于中度组(P0.05);在2支及≥3支病变组miR-126表达水平高于1支病变组(P0.05),≥3支病变组高于2支病变组(P0.05)。结论:在不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中,血小板miR-126表达水平不同,miR-126表达高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及支数均较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血浆微小核糖核酸-577(miR-577)水平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长期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6年6月于海军安庆医院收治的急性STEMI患者67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入组患者根据有无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分为:有MACE组32例和无MACE组35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qRT-PCR)法检测血浆miR-577表达水平,分析与心肌功能、脂代谢、氧化应激等指标相关性,探究其对STEMI患者预后评估价值。结果有MACE组急性STEMI患者心率、血肌酐、肌钙蛋白(cTnI)、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丙二醛(MDA)水平均明显高于无MACE组患者(P0.05),血浆miR-577、谷胱甘肽(GSH)、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明显低于无MACE组患者(P0.05)。有MACE组STEMI患者血浆miR-577水平与心率、血肌酐、cTnI、hs-CRP与MDA水平呈负相关(P0.05),与HDL-C、GSH水平呈正相关(P0.05)。低HDL-C、高MDA、低miR-577水平是影响急性STEMI患者MACE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血浆miR-577表达水平预测急性STEMI患者发生MACE的曲线下面积为0.883(95%CI:0.638~0.833,P0.05),取miR-577的最佳临界值为0.82时,其预测急性STEMI患者发生MACE的敏感度为87.50%,特异度为88.60%。结论有MACE组急性STEMI患者血浆miR-577表达水平明显降低,与心肌功能、脂代谢、氧化应激等相关指标变化有关,可能用于急性STEMI预后评估。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微小RNA-145(miR-145)在胃癌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62例胃癌患者肿瘤组织和配对癌旁组织标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 RT-PCR)方法检测miR-145的相对表达量,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资料和预后的关系.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并以Log-rank法比较组间差异,应用Cox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miR-145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配对癌旁组织(P0.01).miR-145的表达水平与临床分期、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呈明显相关(P0.05),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大小、分化程度、民族均无明显相关(P0.05).miR-145高表达者生存时间明显高于低表达组(P0.05).多因素分析未显示单一的因素与患者的生存相关.结论:miR-145在胃癌组织中呈低表达,且与预后相关,可能参与了胃癌的发生、发展过程,可成为胃癌诊断及预后判断的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与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临床、病理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2004年1月至2013年1月该院收治的150例DLBCL患者的乙肝5项和肝功能,并选取同期住院的其他肿瘤患者150例及门诊健康体检者150例作为对照。结果 DLBCL患者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 Ag)的阳性率(22.7%)显著高于其他肿瘤组患者(9.3%)和健康对照组(8.0%)(P<0.05)。HBs Ag阳性组及HBs Ag阴性组DLBCL临床分期、肝脾受累、乳酸脱氢酶(LDH)含量、结节外受累区域和国际预后指数评分(IPI)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二组患者化疗前后肝功能损伤情况比较亦有统计学差异(P<0.05)。HBs Ag阴性组治疗完全缓解率及生存期均显著高于HBs Ag阳性组(P<0.05)。结论 DLBCL患者HBs Ag阳性率显著高于其他恶性肿瘤患者及健康对照,且HBV感染与DLBCL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miR-6861-5p水平及其与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原发性肝癌患者80例作为原发性肝癌组和健康体检者8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测定血清miR-6861-5p水平。结果原发性肝癌组血清miR-6861-5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miR-6861-5p水平与原发性肝癌的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有关(P<0.05),Ⅲ~Ⅳ期、有淋巴结转移、有远处转移者血清miR-6861-5p水平明显高于Ⅰ~Ⅱ期、无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者(P<0.05);血清miR-6861-5p水平与年龄、性别、肿瘤直径无关(P>0.05)。血清miR-6861-5p诊断原发性肝癌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为0.863(95%CI:0.860~0.866),诊断敏感度为75%,诊断特异度为87%。miR-6861-5p低表达患者的无病生存期和总生存期均高于高表达患者(P=0.011、0.015)。结论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miR-6861-5p水平升高,血清miR-6861-5p水平与原发性肝癌的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关系密切,在原发性肝癌诊断和预后预测中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清miR-26水平与老年结肠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长期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科收治的45例60岁及以上的结肠癌患者作为结肠癌组,另选择同期50名60岁及以上的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收集临床资料,采用RT-PCR法测定两组的血清miR-21、miR-26及miR-141表达水平。采用ROC曲线分析血清miR-21、miR-26、miR-141单项检测及3项联合检测诊断结肠癌的效能,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血清miR-21、miR-26及miR-141对患者5年总生存率的影响。结果结肠癌组的血清miR-21、miR-26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血清miR-141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血清miR-26水平与年龄、性别、肿瘤最大直径均无相关性(P均0.05),而与临床分期、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及局部浸润深度均有相关性(P均0.05)。血清miR-21、miR-26、miR-141单项检测及3项联合检测诊断结肠癌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47、0.812、0.932和0.980,敏感度分别为88.9%、82.6%、84.4%和97.8%,特异度分别为71.1%、95.6%、94.8%和95.6%。血清miR-21及miR-26高表达组的5年总生存率均显著低于低表达组(46.15%比78.95%,50.00%比71.43%,P均0.05),血清miR-141高表达组的5年总生存率显著高于低表达组(68.18%比43.47%,P0.05)。Cox比例风险分析显示,临床分期Ⅲ~Ⅳ期、局部浸润深度T3~T4期、有淋巴结转移,以及血清miR-21、miR-26高表达和miR-141低表达是结肠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老年结肠癌患者血清miR-26水平升高,血清miR-26水平与临床分期、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及局部浸润深度密切相关,对于结肠癌的诊断和预后预测具有重要价值,且其与血清miR-21、miR-141联合检测的诊断效能优于单项检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血清miR-126、miR-210表达水平及其与疾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6年5月—2017年10月青岛市中心医院收治的64例AMI病人作为观察组,依据全球急性冠脉事件登记(GRACE)评分将病人分为高危组(28例)、中危组(22例)、低危组(14例)。选择同期健康体检人群64名作为对照组。采用qRT-PCR检测研究对象血清miR-126、miR-210水平。比较不同组间血清miR-126、miR-210水平,以及AMI病人血清miR-126、miR-210表达水平与病人近期预后的关系。结果 AMI病人血清miR-126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miR-210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GRACE评分危险分层高危组血清miR-126水平低于中危组、低危组(高危组中危组低危组,P0.001),高危组血清miR-210水平高于中危组、低危组(高危组中危组低危组,P0.001);血清miR-126水平与超敏肌钙蛋白T呈正相关,而血清miR-210水平与超敏肌钙蛋白T呈负相关(P0.05);AMI病人血清miR-126高表达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低表达组(χ~2=5.333,P=0.021),AMI病人血清miR-210高表达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高于低表达组(χ~2=3.140,P=0.037)。结论 AMI病人血清miR-126表达水平降低,而血清miR-210表达水平升高,血清miR-126低表达/血清miR-210高表达的AMI病人预后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19.
目的考察miR-195、核糖体蛋白L34和Beclin1在人骨肉瘤(OS)中表达及临床价值。方法观察OS患者56例和骨软骨瘤患者35例miR-195、核糖体蛋白34和Beclin1表达水平。结果与骨软骨瘤组比,OS组miR-195和Beclin1阳性或半定量表达明显降低(P0.05),核糖体蛋白L34阳性或半定量明显增高(P0.05),miR-195与核糖体蛋白L34和Beclin1分别呈负和正相关(r=-0.64,r=0.68,均P0.05),核糖体蛋白L34和Beclin1呈正相关(r=0.72,P0.05)。OS组化疗效果良好为48例(85.71%),不佳8例(14.29%)。miR-195、核糖体蛋L34和Beclin1表达呈阴性、阳性及阴性者化疗效果不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S组均获得5年随访,存活26例(46.43%),死亡30例(53.57%);miR-195、核糖体蛋白L34和Beclin1表达分别为阳性、阴性和阳性的患者5年生存时间均较长(χ~2=4.207,P=0.040;χ~2=4.033,P=0.045;χ~2=4.858,P=0.028)。结论人OS中mi-195、核糖体蛋白L34和Beclin1表达水平与预后密切相关,miR-195和Beclin1表达水平越高,核糖体蛋白L34表达越低,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肝细胞肝癌患者组织中miR-21的表达水平及其预后意义。方法共收集50例肝细胞肝癌的患者,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肝细胞肝癌及配对癌旁组织中miR-21的表达水平,分析miR-21蛋白的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生存的相关性。结果肝细胞肝癌组织中miR-21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癌旁组织(58.0%vs 6.0%,χ~2=31.07,P0.000 1)。miR-21高表达与临床T分期相关(χ~2=8.043,P=0.018);但miR-21蛋白表达水平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临床分期、N分期及分化程度均无显著关联(P0.05)。高表达miR-21的肝细胞肝癌患者总生存时间明显降低(P=0.032),但患者无疾病进展生存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16)。结论肝细胞肝癌患者miR-21高表达可能作为肿瘤患者预后不良的重要标志物之一,而与肿瘤的发生及发展的机制性研究尚需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