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纯  陈燕 《临床内科杂志》2007,24(4):271-272
目的探讨肝脾γδ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及免疫分型特征。方法应用常规病理、免疫组化及PCR方法观察1例肝脾γδT细胞淋巴瘤,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患者以肝大、巨脾、发热为主要表现,肝脾活检病理结果显示淋巴瘤细胞侵犯脾红髓、肝窦及汇管区;免疫组化显示瘤细胞表达CD3、CD45RO、CD15,而CD20、CD79α表达阴性;PCR方法发现TCRγ链重排;且患者存在溶血及血小板减少,诊断符合肝脾γδT细胞淋巴瘤合并Evans综合征。结论肝脾γδT细胞淋巴瘤是罕见的淋巴瘤类型,具有独特的临床病理特征和免疫表型,应注意与其他造血系统疾病鉴别。Evans综合征是其少见的并发症之一,可能与自身免疫异常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肝脾γδT细胞淋巴瘤(HSTCL)的临床表现、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肝脾γδT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文献复习。结果:男性2例,年龄分别为18岁、62岁;女性1例,23岁;2例男性有肝脾大、B症状、EB病毒感染,其中1例有乙肝病毒感染; 3例均有血象减低、骨髓受累、肝功能异常、乳酸脱氢酶、铁蛋白升高、无淋巴结肿大。3例骨髓细胞学中幼稚细胞明显增多,胞体中等或偏大,胞浆量丰富,胞核类圆形或不规则,染色质细致,核仁明显;免疫分型均表达CD3、CD2、CD7、TCRγδ,部分CD56及CD16阳性,1例初始部分表达CD8,后不表达CD8,3例均不表达CD4、CD5、CD57、TCRαβ; 2例检测到TCRD单克隆重排基因片段,1例未检测到单克隆重排基因片段。3例接受化疗患者,2例因感染死亡,1例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随访10个月仍完全缓解。3例患者从有临床症状到确诊时间分别为2个月、5个月、8个月,其中2例确诊到死亡时间分别为7个月、6个月。结论:肝脾γδT淋巴瘤常侵犯骨髓,早期行骨髓细胞流式免疫分型明确诊断;该型淋巴瘤对化疗多耐药,预后差,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可能是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肝脏》2017,(9)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对人外周血γδT细胞体外增殖及该细胞对肝癌细胞SMMC-7721细胞活性的影响。方法分离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放入含有IL-2、帕米膦酸的RPMI 1640培养基进行培养并诱导γδT细胞,实验组给予白藜芦醇共同培养,对照组不加药物,在此基础上,两组均加入肝癌细胞SMMC-7721作为靶细胞,继续培养。在培养第10天后,用台盼蓝染色计数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γδT细胞的纯度及其颗粒酶B和CD107a、穿孔素的表达;用CCK-8试剂盒检测γδT细胞对肝癌细胞SMMC-7721的体外杀伤效应。结果两组γδT细胞纯度均达到70%以上,实验组γδT细胞较对照组纯度显著更高(P0.01);且实验组γδT细胞扩增倍数,穿孔素、CD107a和颗粒酶B的表达及对肝癌细胞SMMC-7721的杀伤效应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白藜芦醇能促进γδT细胞增殖,并可能通过上调颗粒酶B和穿孔素的表达增强其对肝癌细胞SMMC-7721的杀伤效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应用流式细胞术(FCM)对骨髓淋巴瘤细胞特征性免疫表型进行分析,评估FCM对初诊以噬血细胞综合征(HLH)为首发临床表现的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快速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至2019年7月在北京大学深圳医院血液科收治的57例已经明确病因诊断的HLH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且所有患者在起病时至少完成1次骨髓流式细胞检测和骨髓病理检查,以同期患者的临床、生化及组织病理为金标准,评估FCM分析骨髓淋巴瘤细胞的免疫表型特征对淋巴瘤相关的噬血细胞综合征(LAHS)的诊断效能。结果 57例符合HLH诊断标准的患者,36例患者经临床、生化和组织病理最终明确诊断为LAHS,其中B细胞淋巴瘤15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14例,B细胞淋巴瘤伴反应性T细胞增生1例);侵袭性NK细胞淋巴瘤/白血病13例;肝脾γδT细胞淋巴瘤2例;血管免疫母T细胞淋巴瘤(AILT)4例;肠病性外周T细胞淋巴瘤(ENTCL)1例;间变性T细胞淋巴瘤(小细胞型)(ATCL)1例。除1例ENTCL外,FCM均在上述病例骨髓中发现有特征性免疫表型的淋巴瘤细胞,与骨髓疾病比较,FCM对本组LAHS病例诊断的敏感度为97.2%(P...  相似文献   

5.
大鼠支气管哮喘模型γδT细胞Th1/Th2免疫应答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γδT细胞在哮喘的免疫应答模式 ,认识γδT细胞亚群在哮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Wistar大鼠 2 0只 ,随机分为健康对照组与哮喘组 (用鸡卵清蛋白致敏和刺激大鼠 ,制作哮喘模型 ) ,每组 10只。收集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BALF) ,用补体攻击法结合洗淘法选择性培养扩增γδT细胞 ,并用流式细胞术鉴定培养体系中的γδT细胞及其纯度 ,用原位杂交法测γδT细胞白细胞介素 (IL) 4mRNA和干扰素 (IFN)γmRNA的表达 ,用ELISA检测培养上清液中IL 4和IFN γ的浓度。结果 哮喘组大鼠PBMC和BALF中 ,γδT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 4浓度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 (P <0 0 1) ,IFN γ浓度低于健康对照组 (P <0 0 1) ;γδT细胞IL 4mRNA表达阳性率高于健康对照组 (P <0 0 1) ,IFN γmRNA表达阳性率低于健康对照组 (P <0 0 1)。结论γδT细胞或者γδT细胞亚群存在Th1/Th2模式 ,在大鼠哮喘模型呈Th2优势应答 ,γδT细胞参与了哮喘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6.
γδT细胞是一种在肺部含量较多的T细胞亚群.在发育、分布、表面标志和抗原识别等方面,都具有不同于αβT细胞的特性.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个体肺部γδT细胞的比例较健康人明显升高.在哮喘发病的不同阶段,不同的γδT细胞亚群先后发挥正向或负向的免疫调节作用.使用糖皮质激素,特异性致敏原皮下脱敏疗法,接种卡介苗,吸入单克隆抗体等方法,均可以通过作用于γδT细胞来发挥防治哮喘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正>γδT细胞是机体免疫防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数量较少,主要分布部位在食道、皮肤、消化道上皮这样的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中,而在脾和淋巴结这样传统的免疫器官中含量反而很少,因此对γδT细胞的研究相对起步较晚。但后来的诸多研究发现其具有广泛的抗肿瘤免疫活性,因此逐渐成为肿瘤治疗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的新方向。现从γδT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功能及其在肿瘤治疗中的作用做一综述。1γδT细胞的生物学特性  相似文献   

8.
γδT细胞在免疫学的地位与作用日益受到多个领域学者的重视,炎性肠病(IBD)与免疫密切相关,故近年来国内外有部分研究者探讨了γδT细胞与IBD发病机制的关系,发现两者密切相关。笔者概述γδT细胞结构、分布与生物学功能及其与IBD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T细胞淋巴瘤(TCL)是一种来源于T淋巴细胞的恶性克隆增殖性疾病,异质性强,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因类型而异。TCL占所有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5%~15%,地域性差别较大。在美国和欧洲主要是结节型,包括非特异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结核杆菌(Mtb)感染单核细胞THP-1细胞系模型;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人γδT细胞对Mtb感染THP-1细胞的细胞毒活性;并观察IL-15对人γδT细胞杀伤Mtb感染THP-1细胞的细胞毒活性的影响。方法 Mtb以10∶1的比例感染佛波醇酯(PMA)分化的THP-1细胞,建立Mtb感染细胞模型。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用Mtb耐热性低分子多肽类抗原刺激优势扩增γδT细胞,作为效应细胞用于细胞毒活性实验。用羧基荧光素二醋酸盐琥珀酰亚胺酯(CFSE)标记Mtb感染THP-1细胞,作为靶细胞。效应细胞和靶细胞以不同比例孵育4 h,用碘化丙啶(PI)染色后在流式细胞仪上检测,CSFE和PI双阳性细胞为被杀伤靶细胞。IL-15作用于γδT细胞24 h后,再检测γδT细胞对Mtb感染THP-1细胞的细胞毒活性。结果人γδT细胞与Mtb感染THP-1细胞以1∶1至50∶1的比例作用4 h后,人γδT细胞对结核杆菌感染的THP-1细胞的细胞毒活性从22.5%增加至80.7%;而γδT细胞与未感染Mtb的THP-1细胞的细胞毒活性为16.1%至47.2%。IL-15作用γδT细胞后的细胞毒活性(64.06%)与对照组(46.81%)相比明显增加(P0.05)。结论人γδT细胞对Mtb感染THP-1细胞的杀伤活性明显高于对未感染Mtb的THP-1细胞的作用,杀伤活性随效靶比的增加而增加。IL-15可以增强人γδT细胞对Mtb感染巨噬细胞的细胞毒活性。  相似文献   

11.
姜晓红  李超乾 《国际呼吸杂志》2007,27(13):1028-1030
T细胞根据其表面受体的不同可以分为γδT细胞和αβT细胞。前者仅占外周血淋巴细胞的1%~10%,在皮下、肠黏膜、呼吸道、泌尿生殖系统黏膜中分布较多。近来发现肺γδT细胞在调节气道反应性中发挥着一定的作用,它能抑制气道高反应性(AHR);促进AHR,或者对其无影响。其原因可能是肺γδT细胞亚群不同所致。Vγ4^+γδT细胞能抑制AHR,而Vγ1^+γδT细胞则能增加AHR,但其影响因素较多,如环境因素、年龄因素等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CD28单克隆抗体对人外周血γδT细胞体外增殖及杀伤胃癌BCG823、SGC7901细胞活性的影响。方法分离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分别在有或无CD28单抗(20μg/ml)参与的条件下,加入到含帕米膦酸、IL-2的RPMI1640完全培养基中诱导培养γδT细胞。在培养的第10天用台盼蓝染色计数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γδT细胞的纯度及其穿孔素、颗粒酶B和CD107a的表达;用CCK-8试剂盒检测γδT细胞对胃癌细胞BCG823的体外杀伤效应。结果在诱导培养10d后,两组γδT细胞纯度均达到70%以上,与无CD28单抗对照组相比,CD28单抗组γδT细胞纯度显著高于对照组;CD28单抗组γδT细胞扩增倍数、穿孔素、颗粒酶B和CD107a的表达及对胃癌细胞BCG823和SGC7901的杀伤活性均显著高于无CD28单抗对照组。结论 CD28共刺激能增强γδT细胞增殖并通过上调穿孔素和颗粒酶B的表达增强其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检测人胃癌组织中γδT细胞及其亚群多种效应分子、细胞因子的水平,了解γδT细胞及其亚群的功能变化及意义。方法选取手术切除的新鲜胃癌组织和正常胃组织(距离癌灶边缘5 cm)标本,采用Ⅱ型胶原酶等酶消化法分离成单细胞悬液;流式细胞术检测γδT细胞颗粒酶B、穿孔素、CD107a和IL-17A、IFN-γ的水平。结果 (1)胃癌组织中CD27+γδT细胞比例显著高于CD27-γδT细胞的比例及正常胃组织中CD27+γδT细胞比例(P0.05);(2)胃癌组织中γδT细胞IL-17A的分泌水平明显高于正常胃组织(P0.05),而颗粒酶B、穿孔素、CD107a等抗肿瘤效应分子的表达与正常胃组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CD27+γδT细胞IL-17A的分泌水平显著高于CD27-γδT细胞(P0.01),且其在胃癌组织中明显高于正常胃组织(P0.05),在Ⅲ/Ⅳ期胃癌组织明显高于Ⅰ/Ⅱ期胃癌组织(P0.05)。结论 (1)胃癌组织中的γδT细胞分泌IL-17A明显增高;(2)CD27+γδT细胞亚群是胃癌组织中γδT细胞的优势亚群,并可能通过分泌细胞因子IL-17A参与胃癌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4.
人末梢血γδT细胞对消化系统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人末梢血扩增的γδT细胞对常见的消化系统肿瘤细胞株的杀伤作用.方法用含IPP和IL-2的RPMI 1640培养基扩增人外周血γδT细胞,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培养10 d的γδT细胞的纯度.用扩增后的γδT细胞与人胃癌细胞株、胰腺癌细胞株和肝癌细胞株按不同效靶比例孵育后进行细胞毒活性测定.结果人末梢血单个核细胞经过培养扩增10 d时γδT细胞迅速从4.21%扩增到70.35%.培养10 d时贴壁生长的γδT细胞对人胃癌细胞株、胰腺癌细胞株和肝癌细胞株均有较强的杀伤活性,在效靶比例为40∶1时细胞毒活性分别为61%、50%和59%,高于悬浮生长的γδT(分别为50%、37%和37%)和CIK(分别为45%、34%和40%)细胞毒活性.结论人末梢血扩增的γδT细胞对消化系统常见的肿瘤细胞有较强的杀伤作用,贴壁生长的γδT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强于悬浮生长的γδT细胞和CIK细胞.γδT细胞将是肿瘤细胞免疫治疗中又一类重要的免疫效应细胞.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唑来膦酸对人末梢血γδT细胞杀伤SGC-7901作用的影响.方法: 异戊烯焦磷酸法体外扩增人外周血γδT细胞, 用不同浓度的唑来膦酸诱导γδT细胞和SGC-7901细胞株24 h, MTT法检测唑来膦酸对这两种细胞生长抑制率的影响和LDH法检测γδT细胞的杀伤活性, 流式细胞术检测诱导前后的γδT细胞和SGC-7901的凋亡率.结果: γδT细胞培养10 d时从扩增前4.21%增加到70.35%, CD44达94.0%. 唑来膦酸各浓度对SGC-7901细胞株的抑制率均明显高于γδT细胞, 当唑来膦酸的浓度在5-25 mmol/L时γδT细胞负抑制率呈剂量依赖关系, 且γδT细胞的杀伤活性也逐渐增强, 且于25 mmol/L时杀伤活性最强, 唑来膦酸诱导γ δT细胞和SGC-7901细胞株24 h, γδT细胞凋亡率明显低于SGC-7901(3.57% vs 56.70%, P<0.05).结论: 唑来膦酸在临床常规使用浓度下, 能够促进γδT细胞的增殖, 同时能够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 且能够增强γδT细胞的杀伤活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1/2信号通路抑制剂PD98059对体外培养人γδT细胞增殖和杀伤功能的影响。方法从健康人外周血中分离单个核细胞,加入到含有唑来膦酸和白细胞介素2的RPMI 1640完全培养基中诱导培养获得γδT细胞。用ERK1/2特异性抑制剂PD98059阻断γδT细胞ERK1/2信号通路后,用细胞计数仪测定γδT细胞增殖和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法测定杀伤能力;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γδT细胞颗粒酶B和穿孔素的表达。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培养10 d后的γδT细胞纯度达到(87.94±2.36)%。PD98059作用后的γδT细胞数低于对照组[(6.74±0.36)×105/ml vs(9.42±0.31)×105/ml],而PD98059作用后γδT细胞颗粒酶B阳性表达率[(48.89±1.31)%vs(41.58±1.58)%]、穿孔素阳性表达率[(65.92±3.29)%vs(33.49±2.83)%]、对肝癌Hep G2细胞的杀伤率[(69.28±4.96)%vs(48.34±3.01)%]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2.708、7.582、15.478、11.201,P值均0.001)。结论 ERK1/2特异性抑制剂PD98059阻断ERK1/2信号通路能抑制γδT细胞的增殖,但能增强γδT细胞的体外杀伤功能。  相似文献   

17.
人末梢血γδT细胞对消化系统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目的:探讨人末梢血扩增的γδT细胞对常见的消化系统肿瘤细胞株的杀伤作用.方法:用含IPP和IL-2的RPMI 1640培养基扩增人外周血γδT细胞,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培养10d的γδT细胞的纯度.用扩增后的γδT细胞与人胃癌细胞株、胰腺癌细胞株和肝癌细胞株按不同效靶比例孵育后进行细胞毒活性测定.结果:人末梢血单个核细胞经过培养扩增10 d时γδT细胞迅速从4.21%扩增到70.35%.培养10 d时贴壁生长的γδT细胞对人胃癌细胞株、胰腺癌细胞株和肝癌细胞株均有较强的杀伤活性,在效靶比例为40:1时细胞毒活性分剐为61%、50%和59%,高于悬浮生长的γδT(分别为50%、37%和37%)和CIK(分别为45%、34%和40%)细胞毒活性.结论:人末梢血扩增的γδT细胞对消化系统常见的肿瘤细胞有较强的杀伤作用,贴壁生长的γδT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强于悬浮生长的γδT细胞和CIK细胞.γδT细胞将是肿瘤细胞免疫治疗中又一类重要的免疫效应细胞.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用抗人γδT细胞受体(TCR)联合白细胞介素(IL)-2及唑来膦酸联合IL-2体外诱导生成的γδT细胞对肺癌细胞A549的杀伤作用。方法分别用抗人TCRγ/δ联合IL-2及唑来膦酸联合IL-2体外诱导γδT细胞生成并鉴定,并在体外分别与A549细胞共同培养,分别检测两种培养方法诱导的γδT细胞对A549的杀伤作用。结果抗人γδTCR联合IL-2及唑来膦酸联合IL-2诱导的γδT细胞表达率分别为62.1%和61.5%,在γδT细胞与A549比例为50∶1时,杀伤率分别为82.47%和81.09%。两者无论从表达率还是杀伤率比较都没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抗人γδTCR联合IL-2及唑来膦酸联合IL-2诱导的γδT细胞表达率和对肺癌的杀伤率没有明显差异,两种方法都可以用于γδT细胞的体外培养、扩增。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雷公藤内酯醇对Ⅱ型胶原诱导的关节炎(CIA)大鼠外周血γδT细胞比率和凋亡的影响,探讨雷公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可能机制.方法以胶原诱导的Wistar大鼠关节炎为动物模型,将造模成功的20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雷公藤内酯醇组.雷公藤内酯醇按4μg/100g体重肌肉注射给药,每3 d 1次,31 d处死动物,运用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γδT细胞比率,流式细胞仪测定γδT细胞凋亡率.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CIA模型组外周血中γδT细胞比率明显下降,凋亡率升高,P<0.01;经雷公藤内酯醇治疗后,γδT细胞比率恢复,接近正常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减少γδT细胞凋亡,调节CIA大鼠外周血γδT细胞比率,可能是雷公藤内酯醇治疗RA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干细胞移植后T细胞淋巴瘤及发病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干细胞移植后T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干细胞和一T细胞淋巴瘤与干细胞移植后B细胞淋巴瘤,及实体器官移植后T细胞淋巴瘤比较有如下特点:发病年龄小,GVHD明显,肿瘤细胞多为供者来源,多为多克隆性,与EBV无关等。结论:干细胞移植后T细胞淋巴瘤倾向为一独立疾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