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成人费城染色体阳性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h+ALL)占成人ALL总发病人数的25%~33%,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进入临床应用之前,其预后极差。虽然经过化疗可以有60%~90%的患者达到完全缓解(CR),但是缓解时间短暂,单靠化疗维持治疗少有长期存活者〔1〕。几乎全部长期存活者均来自第一次CR(CR1)期间接受异  相似文献   

2.
袁茜  赵娟  刘宁  席亚明 《山东医药》2023,(17):83-86
费城染色体阳性(Ph+)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是一种恶性程度较高的ALL,目前治疗主要以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联合化疗为主,耐药后复发患者预后较差。贝林妥欧单抗是靶向CD19+B淋巴细胞和CD3+T淋巴细胞的双特异性抗体,在初诊、复发难治以及微小残留病阳性的Ph+ALL治疗中效果均较好,尤其是在出现TKI耐药的复发患者以及耐受能力较差的老年患者中优势更加明显,且不良反应安全可控。目前贝林妥欧单抗治疗Ph+ALL相关的大样本研究较少,其具体机制及最佳用药方案仍有待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3.
韩昂轩  禹莉 《内科》2014,(2):214-217
Ph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h+-ALL)的细胞遗传学特点是出现特异性Ph染色体,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出现的频率为3%~5%,随年龄增长逐渐升高,成年人可达20%~30%,50岁以上者甚至高达50%。临床特征表现为年龄偏大、高白细胞计数,易伴有肝脾淋巴结肿大,常累及中枢神经系统。Ph+-ALL的发病机制至今未完全清楚,目前公认其是多基因参与并共同作用的结果,诊断方法和治疗手段有赖于更深入的研究。Ph染色体阳性是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预后不良的因素之一,伊马替尼(IM)联合化疗可有较高的缓解率(CR),成为如今Ph+-ALL患者的一线治疗方案。本文就其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正费城染色体阳性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Philadelphia-positive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Ph+ALL)既往一直被视为是ALL中预后较差的亚型。人群总发病率20%,随着年龄的增加,从儿童5%到成人25%~(〔1〕)。单用化疗的完全缓解率(CR)至少比Ph阴性的ALL低10%,中位生存8个月左右,5年无事件生存率(EFS)20%~(〔2〕)。近10年来,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TKIs)的引入使几乎所有的患者获得完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估伊马替尼联合化疗方案治疗成人Ph染色体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h+ALL)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76例初治成人Ph+ALL的病例资料,通过比较应用伊马替尼联合化疗方案的联合组(56例)及单纯化疗组(20例)的完全缓解率、复发率、总生存(OS)时间、无病生存(DFS)时间等指标,评估伊马替尼联合化疗治疗成人Ph+ALL的疗效。结果:联合组和单纯化疗组的诱导完全缓解率分别为85.7%(48/56)和45.0%(9/20),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和单纯化疗组的血液学缓解持续时间分别为(6.8±5.6)个月和(5.7±4.5)个月,复发率分别为60.7%(34/56)和85.0%(17/20),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联合组和单纯化疗组的中位OS分别为12(2~39)个月和4.5(0~17)个月,1年、2年OS率分别为50.0%、18.0%和10.0%、0,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和单纯化疗组的中位DFS分别为7(0~35)个月和3(1~13)个月,1年、2年DFS率分别为31.6%、17.4%和11.6%、0,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联合组和单纯化疗组的常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感染、出血、胃肠道反应、肝功能损害、乏力,2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成人Ph+ALL患者治疗中,采用伊马替尼联合化疗方案,可以提高完全缓解率及改善预后,并且不增加治疗相关毒副反应。  相似文献   

6.
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总体疗效仍不能令人满意,特别是Ph(+)ALL预后最差。除了探索新的治疗方案,规范治疗是提高生存率的重要手段。成人ALL易发生中枢神经系统累及和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NSL)复发。如果不进行充足的CNSL预防,CNSL复发率高,影响患者生存。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的应用改变了Ph(+)ALL的治疗模式,有望使其预后全面改观。但如何选择TKI,如何联用化疗,能否替代造血干细胞移植都是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通过文中讨论的病例,希望能使读者对成人ALL CNSL的诊断、预防和治疗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从而达到规范诊治,提高此类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7.
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总体疗效仍不能令人满意,特别是Ph(+)ALL预后最差。除了探索新的治疗方案,规范治疗是提高生存率的重要手段。成人ALL易发生中枢神经系统累及和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NSL)复发。如果不进行充足的CNSL预防,CNSL复发率高,影响患者生存。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的应用改变了Ph(+)ALL的治疗模式,有望使其预后全面改观。但如何选择TKI,如何联用化疗,能否替代造血干细胞移植都是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通过文中讨论的病例,希望能使读者对成人ALL CNSL的诊断、预防和治疗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从而达到规范诊治,提高此类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成人费城染色体阳性(Ph+)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经VDP(长春新碱、蒽环类、糖皮质激素)±C(环磷酰胺或异环磷酰胺)±L(左旋门冬酰胺酶或培门冬酶)方案诱导化学治疗(化疗)的12例Ph+ALL患者。初始诱导缓解患者在等待移植期间进行巩固化疗,并加用伊马替尼(400~800 mg/d),与化疗同步或交替应用。初始诱导失败患者及巩固治疗期间复发患者应用Hyper-CVAD/LALA(大剂量环磷酰胺、长春新碱、多柔比星、地塞米松或米托蒽醌、阿糖胞苷)方案联合伊马替尼或达沙替尼进行再次诱导。所有患者缓解后经白消安联合环磷酰胺(Bu-Cy)或改良Bu-Cy方案预处理后进行allo-HSCT。部分患者干细胞回输后2~3个月始继续服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结果:12例患者移植前均获得血液学缓解、7例获得分子学缓解。其中完全缓解(CR)1期9例、CR 2期2例、初发难治性1例。移植前11例患者应用伊马替尼;移植后5例患者应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其中4例应用伊马替尼、1例应用达沙替尼。中位随访时间12.7(3~54)个月,7例患者生存,3例患者死于疾病复发,2例患者死于治疗相关并发症。所有患者均植入,移植后2年总生存率66.7%±13.6%;2年累计复发率40.6%±16.0%;2年累计非复发病死率16.7%±10.8%。首次缓解(CR1)后移植治疗的2年总生存率70.0%±14.5%;2年累计复发率40.0%±18.2%;2年累计非复发病死率20.0%±12.6%。结论: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可能会使更多患者获得缓解,从而有机会进行allo-HSCT。CR1的生存获益更大。allo-HSCT联合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为Ph+ALL患者有前景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细胞免疫表型特点及其对疗效的影响。方法:46例成人ALL初治患者,采用流式细胞术方法分析患者的免疫表型,然后给予标准诱导缓解方案(VDCLP方案)化疗,并观察其疗效。分析比较ALL伴髓系相关抗原(CD11b、CD13、CD14、CD15、CD33、CD117、cMPO)阳性患者与阴性患者之间的完全缓解(CR)率,HLA-DR表达情况及其与化疗后CR的关系。结果:46例ALL患者中,共有28例表达髓系相关抗原。伴髓系抗原表达阳性患者(My+ALL)CR率为78.6%,与伴髓系抗原表达阴性患者(My-ALL)CR率(83.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LL患者HLA-DR+表达率为65.2%,HLADR+和HLA-DR-ALL患者CR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0%∶100%,P0.05)。结论:ALL患者无论有无髓系抗原的表达其疗效无显著差异,但HLA-DR表达则明显降低化疗后CR率。  相似文献   

10.
李忠清  罗军  杨杰  马劼  罗琳  彭志刚  周吉成  赖永榕 《内科》2010,5(2):151-152
目的探讨Ph染色体阳性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h+ALL)的形态学、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和临床特点。方法分析3例初诊Ph+ALL患者血液学、骨髓细胞学、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及临床特点。结果 3例患者FAB分型均为ALL-L2型;免疫学标记均为B-细胞,表达cCD79a、CD19、CD10;均表达造血干/祖细胞抗原CD34、HLA-DR;2例伴髓系抗原表达;单独使用VDCPL(长春新碱、柔红霉素、环磷酰胺、强的松、左旋门冬酰胺酶)方案化疗后均获得完全缓解(CR)。结论 Ph+ALL免疫表型几乎全部为前体B细胞,表达造血干/祖细胞抗原,常伴有髓系表达,单独使用化疗亦有较高的CR率。  相似文献   

11.
 通过适当的诱导治疗,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完全缓解(CR)率可达到70%~90%,但复发率高,长期生存(OS)率仅为30%~40%,远远低于儿童ALL的疗效。因此,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作为白血病的主要治疗措施在成人ALL的治疗中显得尤为重要。尽管allo-HSCT后复发率低,但相对较高的移植相关死亡(TRM)率已成为移植的主要障碍。目前对于高危成人ALL患者治疗的选择,意见趋于一致,由于诱导缓解后极易复发,故建议在第1次完全缓解(CR1)后即进行allo-HSCT;但标危成人ALL患者进行allo-HSCT的具体时机和适应证并未完全确定。  相似文献   

12.
难治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难治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一般系指:(1)对第一线诱导缓解化疗方案治疗无效;(2)首次获得完全缓解(CR)后3~6个月内早期复发;(3)复发后使用已肯定的一些联合化疗方案治疗无效,或反复复发的病例.这部分病例的分型诊治研究,已引起血液学工作者的广泛关注,其研究的进展,在理论与实践  相似文献   

13.
自1975年至1982年住院观察治疗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36例(均为初治病例)。经施长春新碱+氨甲喋呤+6-巯基嘌呤+强的松(VMMP)化疗方案并配合中药等扶正措施,36例中34例达到完全缓解标准,完全缓解率为94.4%,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格列卫(STI571)联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Ph+白血病疗效。方法:采用STI571联合alloHSCT治疗5例Ph+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CML)急变期(BP)及1例Ph+难治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结果:5例Ph+CMLBP患者及1例Ph+ALL患者均获临床血液学缓解,并且顺利进行了alloHSCT。结论:STI571对Ph+白血病患者有显著疗效。STI571联合alloHSCT避免了直接进行移植引起的严重并发症,且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5.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应用对急性白血病患者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的应用对急性白血病(AL)患者预后的可能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171例可评价AL患者。分别采用χ2、Cox回归、KaplanMeier等方法分析1疗程完全缓解(CR)率、总CR率、治疗有效率、化疗后WBC减少时间、CR期、生存期及其影响因素;采用等级相关分析GCSF用量与CR期及生存期的关系。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交替采用以柔红霉素 阿糖胞苷(DA)或高三尖杉酯碱 阿糖胞苷(HA)或米托蒽醌 阿糖胞苷(MA)为主的方案进行诱导缓解和缓解后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交替采用以长春新碱 柔红霉素 泼尼松(VDP)或长春新碱 阿霉素 泼尼松(VAP)或长春新碱 米托蒽醌 泼尼松(VMP)或环磷酰胺 长春新碱 柔红霉素 泼尼松(CODP)为主的方案进行诱导缓解和缓解后治疗。用药组均在患者WBC<1.0×109/L时予以重组人GCSF(rhGCSF)(1.5~6.0μg·kg-1·d-1),一般WBC达2.5×109/L时停用。结果(1)AL患者化疗后应用GCSF可使化疗后WBC减少时间明显缩短;但不影响患者的1疗程CR率、CR率和治疗有效率;(2)使用GCSF不影响ALL患者CR期,但明显缩短AML患者CR期;(3)使用GCSF不影响ALL患者的生存期,但缩短AML患者的生存期;(4)尚未发现使用GCSF的AML患者中因子用量多少与CR期及生存期存在相关关系。结论AML患者必须非常慎用GCSF。  相似文献   

16.
难治性或复发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补救性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对儿童和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生物学特征认识的进展.诱导和缓解后治疗的改进,监测、护理和支持治疗的全面加强,该病的预后已有恒定的改善。现儿童ALL治愈率为60%~75%。成人ALL诱导化疗的完全缓解(CR)率为60%~90%,但长期无病生存率仅为  相似文献   

17.
成人急性白血病是一种恶性疾病,如不经治疗,数月内即可死亡。急性粒细胞白血病(AML)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属于两种不同的疾病,其治疗方法亦异。治疗ALL需高强度的联合化疗以诱导完全缓解(CR)和维持治疗。常规采用鞘内化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Ph/BCR-ABL1(Philadelphia chromosome/breakpoint cluster region-Abelson 1)阴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诱导治疗过程中培门冬酶(pegaspargase,PEG-asp)的药物活性与疗效的关系。方法:2016年10月至2018年9月收治66例成人Ph/BCR-ABL1阴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患者,均采用联合化学治疗(化疗)方案诱导治疗,VDCP方案(长春新碱、依达比星、环磷酰胺、甲泼尼龙)16例(对照组),VDPCP方案(VDCP加PEG-asp)50例(治疗组)。检测治疗组第0、7和14天血清左旋门冬酰胺酶(L-asparaginase,L-asp)活性,比较不同时间节点的血清L-asp活性变化与疗效的关系。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诱导治疗的完全缓解(complete remission,CR)率分别为96%(48/50)和75%(12/1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30个月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率分别是74.6%和47.9%(P=0.050);30个月无进展生存(progress-free survival,PFS)率分别是74.2%和4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组中,微小残留病变(minimal residual disease,MRD)阴性患者第14天的L-asp活性显著高于MRD阳性患者(P0.05)。常见不良反应为Ⅳ度骨髓抑制、1~2级的肝功能异常、纤维蛋白原降低和血糖升高,在2组患者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未见血栓形成和胰腺炎等严重不良反应,且无一例死亡。结论:在成人Ph/BCR-ABL1阴性ALL的诱导治疗过程中,治疗组CR率和PFS率均高于对照组。第14天血清L-asp活性高的患者诱导结束后MRD更易转阴。在成人Ph/BCR-ABL1阴性ALL诱导治疗中,尽早使用PEGasp可以提高疗效,且不良反应小,可作为其初发治疗的一线药物。  相似文献   

19.
<正>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是最常见的急性白血病之一,完全缓解(CR)率可达70%~90%。而复发难治性ALL治疗难度较大,预后较差。既往有报道CAG方案治疗6例难治复发性T细胞ALL患者,取得了全部CR的疗效~([1])。那么对B细胞ALL效果如何,扩大病例数后情况如何?其他蒽环类药物,如去甲氧柔红霉素(IDA)、吡柔比星代替阿克拉霉素,疗效和不良反应能否有改善?我们对43例复发难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Ph样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h-like ALL)的发病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采用荧光原位杂交检测9例Ph-like ALL患者常见基因重排,给予化疗联合芦可替尼、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诱导治疗,未缓解的患者接受嵌合抗原受体T(CAR-T)细胞治疗,在获得完全缓解后行造血干细胞移植。其中6例受者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1例受者接受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结果:9例患者中有7例进行了造血干细胞移植,其中6例受者移植后处于持续完全缓解,1例受者移植后早期复发。剩余2例未进行移植,其中1例在CAR-T治疗后本病复发死亡,另1例因重度感染死亡。结论:联合传统化疗、芦可替尼、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和CAR-T等综合治疗手段使患者尽快达完全缓解,并序贯造血干细胞移植,有望改善此类患者的预后,未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此类患者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