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肝动脉造影联合介入栓塞诊断和治疗肝动脉假性动脉瘤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7年3月本院收治的19例肝动脉假性动脉瘤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12例发生于腹部肿瘤术后,3例发生于胆系结石术后,2例发生于外伤后,1例发生于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1例有肾移植术病史。所有患者均行选择性肝动脉造影检查。结果假性动脉瘤发生于肝内动脉的9例,7例采取明胶海绵联合弹簧圈栓塞,1例采取弹簧圈栓塞治疗,1例采取聚乙烯醇颗粒栓塞治疗;发生于肝外动脉的10例,8例采取弹簧圈栓塞治疗,1例采取明胶海绵联合弹簧圈栓塞,1例因载瘤动脉痉挛伴夹层而行保守治疗。术后随访中1例患者于栓塞术后第21天因弹簧圈移位导致假性动脉瘤复发,再次行介入栓塞治疗,4例患者失访,其余13例患者均未出现介入栓塞术后相关并发症。结论选择性肝动脉造影联合经导管动脉栓塞是诊治肝动脉假性动脉瘤安全有效的方法 。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皮肾镜取石(PCNL)术后肾严重出血的肾动脉血管造影(DSA)诊断及介入治疗经验和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3例PCNL术后严重肾出血患者的DSA表现,观察介入治疗后疗效。结果 DSA表现为单纯假性动脉瘤12例,动静脉瘘6例,假性动脉瘤伴动静脉瘘5例;10例弹簧圈栓塞,6例弹簧圈加明胶海绵栓塞,2例聚乙烯醇颗粒栓塞,5例用明胶海绵栓塞,其中1例明胶海绵栓塞后复发,二次造影时使用弹簧圈栓塞后无继续出血。术前、术后检查肾功能无明显变化,随访3个月至2年,血尿无复发,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DSA能明确PCNL术后严重肾出血的病因,而超选择肾动脉栓塞能有效使肾出血停止,最大限度保护患肾功能,对PCNL术后严重肾出血的治疗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肝移植术后肝动脉并发症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肝移植术后肝动脉并发症的早期诊断及介入治疗进行初步的探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9年9月~2005年2月进行的450例原位肝移植术后36例肝动脉并发症的诊断及介入治疗。其中肝动脉血栓形成5例,肝动脉狭窄28例,肝动静脉瘘1例,肝动脉狭窄伴吻合口破裂出血1例,假性动脉瘤形成1例。所有病例均经彩色多普勒及动脉造影证实。其中34例接受了介入治疗。结果:32例肝动脉并发症的介入治疗获得成功,未发生与介入治疗相关的并发症,术后肝功能有明显改善。2例肝动脉血栓形成接受血管内溶栓的患者死于肝功能衰竭。结论:介入方法对肝移植术后肝动脉并发症的早期诊断及治疗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经导管动脉栓塞治疗消化道动脉性出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经导管动脉栓塞(TAE)治疗动脉性消化道大出血(AHDT)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32例经保守治疗未能止血而不能耐受急诊手术的AHDT患者接受了TAE治疗。根据临床拟诊分别行腹腔动脉、肠系膜上动脉、肠系膜下动脉或双侧髂内动脉造影,并超选择性插管入靶动脉行TAE术,栓塞剂为明胶海绵或不锈钢弹簧圈,重复造影证实靶动脉闭塞后拔管。结果:全组无异位栓塞,止血总成功率为94%(29/32),2例死于严重休克所致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出现轻度腹膜炎,2例曾有一过性肝功能损害。结论:TAE是治疗AHDT安全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选择性动脉栓塞治疗鼻腔大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鼻出血病例,其中自发性鼻出血17例,外伤性鼻出血1例,高血压病致出血2例。采用Seldinger技术,经股动脉插管造影并行栓塞治疗。选用PVA颗粒及弹簧圈。结果:18例选择性栓塞颌内动脉,2例栓塞面动脉,术后随访6个月均无复发出血。结论:选择性动脉栓塞治疗鼻腔大出血,临床效果佳,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6.
子宫动脉栓塞治疗产后大出血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评价超选择性插管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产后大出血的价值。方法:本组15例,包括自然产后大出血7例,引产后出血3例,剖腹产后大出血5例。所有病例均采用DSA监视下急诊血管造影并超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栓塞剂为明胶海绵。结果:栓塞后即刻止血11例,术后经3~5天对症治疗出血逐渐停止2例,第二次栓塞止血2例,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产后大出血是一种相对安全、迅速、有效的止血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管造影及动脉栓塞在急性动脉性出血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6年4月急性动脉性出血患者29例,通过选择性动脉造影判断有无出血,并明确出血部位,对可进行栓塞治疗者,用明胶海绵、PVA颗粒、弹簧圈、生物蛋白胶等栓塞材料栓塞出血靶血管。结果 22例血管造影表现为造影剂喷射、外溢及浓染,阳性率为75.9%;29例均行栓塞治疗,手术成功率为100%;30次栓塞术后出血症状消失27例,脾梗死1例。结论介入造影栓塞对动脉性出血定位诊断明确,经导管栓塞出血靶血管安全、有效,临床可行性较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性消化道出血的动脉造影表现和栓塞治疗的疗效及临床价值。方法23例急性消化道出血患者分别行腹腔动脉、肠系膜上动脉和肠系膜下动脉造影,对其中造影明确诊断12例进行超选择插管并行栓塞治疗,栓塞材料分别为明胶海绵颗粒、明胶海绵颗粒+弹簧圈、聚乙烯醇微粒。结果23例中15例出现阳性征象,主要表现为对比剂外溢、动脉瘤、肿瘤血管和染色、动脉侵蚀、局部血管痉挛等,12例接受了栓塞治疗,其中10例出血停止,30d内无再出血,无肠缺血、肠坏死等并发症,1例栓塞后次日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栓塞3d后复发出血,经外科手术治疗痊愈。结论动脉造影及栓塞治疗是急性消化道出血安全有效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选择性肝动脉栓塞术治疗胆道术后大出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选择性肝动脉造影和栓塞对胆道术后大出血的诊断及治疗效果。方法:对14例胆道术后发生胆道大出血的病例行经股动脉插管选择性肝动脉造影,明确出血部位后,行肝动脉分支出血点近端栓塞。结果 14例栓塞后出血均立即停止,2例再发生血,经再次栓塞后止血成功。结论:选择性肝动脉造影和栓塞对胆道出血诊断准确率高,止血效果确切,简单易行,安全可靠,是治疗胆道术后大出血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回顾分析肝移植术后早期肝动脉血栓形成(HAT)的介入放射学处理.方法:2001年4月-2007年8月37例肝移植术后患者,临床上疑有肝动脉并发症,经肝动脉造影证实23例肝动脉主干内血栓形成.对这23例患者采用经肝动脉内导管持续性尿激酶溶栓治疗及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PTA)和内支架植入术.结果:本组HAT发生率为3.95%(23/582).发生时间为术后2~19 d,中位数为4.5 d.23例血栓形成部位均位于肝动脉吻合口处,其中6例溶栓过程中使用球囊扩张,3例使用支架,2例出现吻合口出血而使用弹簧圈作栓塞和带膜内支架.23例经介入后溶栓治疗均获肝动脉再通.溶栓疗程2~11d,平均3 d.结论:经肝动脉内尿激酶持续性溶栓及PTA和内支架治疗效果良好,可作为肝移植术后HAT的重要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血管内弹簧圈介入栓塞治疗脑动脉瘤的临床效果,为脑动脉瘤的介入治疗提供经验借鉴。方法所有患者均进行了术前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明确诊断结果。对46例患有脑动脉瘤患者进行血管内弹簧圈介入栓塞手术治疗。结果 46例动脉瘤患者中,43例栓塞治疗结果满意,但3例术中栓塞过程顺利,术后均出现了动脉瘤再次破裂出血的情况,经医治无效死亡。随访25例患者术后6~8个月DSA复查,见瘤体栓塞良好、未见复发,载瘤动脉通畅。结论脑动脉瘤弹簧圈介入栓塞治疗是一种行之有效且较为安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DSA)及介入治疗在急性动脉出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总结26例急性动脉出血患者的DSA表现及动脉栓塞、药物灌注的治疗经验。结果本组患者26例,包括胃肠道出血15例,泌尿系出血3例,盆腔出血3例,大咯血3例,外科术后出血2例。所有患者DSA检查结果均呈阳性,表现为对比剂外溢、动脉瘤、畸形血管团等。25例患者经栓塞或药物灌注治疗后出血立即停止,其中1例患者灌注止血后,因腹膜炎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其余患者未见严重并发症。结论 DSA对急性动脉出血的定位、定性有重要价值,选择性动脉栓塞及药物灌注止血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及栓塞术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血管性疾病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鼻咽纤维血管瘤27例,上颌窦血管瘤4例,难治性鼻出血4例(其中自发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1例,鼻咽癌放疗后难治性鼻出血1例)。均采用Seldinger技术动脉插管行DSA、栓塞进行诊断和治疗,分析DSA及栓塞术在该类疾病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35例均成功进行DSA及栓塞治疗。单纯栓塞治疗的5例中,颈内动脉海绵窦瘘1例及其他难治性鼻出血3例均一次栓塞治愈,1例鼻咽纤维血管瘤Ⅳ期因颅底广泛破坏和颈内动脉供血仅行姑息性栓塞后影像学检查证实瘤体明显缩小。余26例鼻咽纤维血管瘤及4例上颌窦血管瘤栓塞后再予手术治疗,28例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平均出血量仅470 ml,2例Ⅳ期鼻咽纤维血管瘤因由颈内、外动脉同时供血单纯行颈外供瘤动脉栓塞,术中出血量较多。结论 DSA能清晰显示头颈部血管性病变的供血动脉、异常交通支、动静脉瘘等动态图像,指导临床治疗方法的选择;血管内栓塞治疗对颈外动脉系统的难治性鼻出血、颈内动脉海绵窦瘘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对血运丰富需手术治疗的肿瘤,术前栓塞可显著减少术中出血,大大提高手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破裂出血行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的介入治疗。方法37例患者均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明确诊断后行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术。结果术后所有患者24h后腰区胀痛明显减轻,48-72 h 后血尿逐渐消失,术后未出现明显并发症,预后良好。结论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通过DSA血管造影及栓塞治疗后可以迅速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能有效地控制出血并能最大限度保护正常肾组织。  相似文献   

15.
多层螺旋CT对肝癌合并肝动静脉瘘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对肝癌合并肝动静脉瘘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年中接受多层螺旋CT检查的405例肝癌病人的CT资料和同时接受介入治疗的64例病人的DSA资料,并进行对照。结果 共发现41例肝癌合并肝动静脉瘘,分为:肝动脉门静脉瘘36例(87.8%),肝动脉肝静脉瘘2例(4.9%),混合型肝动静脉瘘3例(7.3%)。13例肝动静脉瘘得到DSA证实,特异性为100%。结论 多层螺旋CT诊断肝癌合并肝动静脉瘘具有相当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DSA血管造影及介入栓塞治疗在急性出血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临床急性出血患者的DSA造影表现和动脉介入栓塞治疗资料,男24例,女11例,年龄15~82岁。全部患者股动脉穿刺插管,将导管超选入可疑出血动脉内,先行DSA造影明确出血有无及部位,再将同轴微导管超选入出血动脉内,栓塞出血动脉,达到止血目的。结果33例患者经DSA造影明确诊断为血管出血,经栓塞治疗后,均达到止血目的;2例患者DSA造影未见明确出血征象而放弃介入栓塞治疗。栓塞治疗的33例患者术后1周随访,临床症状均明显改善。结论DSA造影加栓塞是诊断和治疗急性出血性疾病的有效手段,具有重要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医源性肾出血血管造影(DSA)表现形式与选择介入治疗方法的临床价值。方法 53例患者分别因肾造瘘取石,肾穿刺活检及肾动脉狭窄介入治疗发生肾损伤大出血病人。采用选择性肾动脉造影,对造影资料进行仔细分析和分型,选择相应栓塞治疗方法。结果53例患者中52例发现出血征象,采用超选择插管进行栓塞治疗,全部获得成功,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根据医源性肾出血的影像学表现形式,选择相应栓塞治疗方法,有利于提高止血效果,能最大限度保留肾功,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起源于肝动脉的迷走胃左动脉的解剖学特征,讨论其在肝及胃相关血管介入诊疗技术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 000例肝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影像资料,包括212例腹腔干动脉造影和788例肝总动脉血管造影,统计起源于肝动脉的迷走胃左动脉的发生率,描述其解剖学特征.结果共发现82例、84支起源于肝动脉的迷走胃左动脉(8.2%,82/1 000),其中起源于肝左动脉者74支,起源于肝固有动脉者10支.结论起源于肝动脉的迷走胃左动脉并不少见,认识此动脉对于肝、胃、血管造影中正确诊断和实施相关介入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肝动脉的X线解剖学研究与肝癌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研究肝动脉的X线解剖形态与变异 ,旨在指导肝癌的介入治疗。方法  5 0 0例肝癌动脉栓塞前常规腹腔动脉造影 ,对疑有肝动脉变异的作肠系膜上动脉或腹主动脉造影 ,分析DSA图像。结果 肝动脉典型分布 3 64例 (72 .8% ) ,肝固有动脉走行与肝总动脉呈钝角 62 .4% ,直角 13 .0 % ,锐角 2 4.6%。肝动脉变异 13 6例 (2 7.2 % ) ,其中肝总动脉变异 3 0例 (占 6.0 % ) ,无典型肝固有动脉 3 2例 (占 6.4% ) ,肝动脉异位至肠系膜上动脉 5 6例 (占 5 3 .9% ) ,异位至胃左动脉2 9例 (占 2 7.9% )。结论 熟悉肝动脉的X线解剖形态与变异 ,才能确保肝癌动脉栓塞的准确性和彻底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