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由于伴有严重的凝血功能障碍,常常引发致命性出血,早期死亡率极高,尤其见于APL患者化疗后骨髓抑制期。出血以不同形式发生于不同部位。研究〔1〕对APL患者接受全反式维甲酸(ATRA)和伊达比星治疗期间发生致命性出血部位的统计发现,颅内出血是出血性死亡最主要原因,并且致命性出血通常发生在诱导治疗的早期。APL患者并发出血,与APL病期与患者年龄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是一种具有较特殊临床表现的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的一种类型,以往化疗效果差,易产生DIC及脑出血,死亡率高。自全反式维甲酸(ATRA)及三氧化二砷等治疗方法的使用及改进后,使APL的疗效有了很大的改观。现将APL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万军 《内科》2007,2(4):632-634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占急性髓系白血病的5%~8%,95%以上的患者具有特征性染色体t(15;17)(15q22;17q21),形成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维甲酸受体α(PML-RARα)融合基因,并表达PML-RARα融合蛋白。其临床特点是骨髓及血液中有大量早幼粒细胞,易并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基于以上特点,APL的治疗与其他AML的治疗相比较有许多不同。现将APL的药物治疗进展作一综述。1诱导分化治疗1.1维甲酸(ATRA)1986年,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上海血液学研究所和上海维甲酸研究协作组,首先使用全反式维甲酸诱导…  相似文献   

4.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出血机制和诊治措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5.
维A酸时代前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临床上表现为骨髓或外周血中异常的早幼粒细胞聚集,血纤蛋白原减少,易发生严重的出、凝血并发症,以致患者早期死亡。瑞典学者Hillestad在1957年报道了3例患者,病程表现极其凶险并具有严重的出血倾向,患者外周血中可见到大量早幼粒细胞。由于3例患者的生存期都只有数周,因此认为这是  相似文献   

6.
三氧化二砷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机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细胞凋亡是一种编序的细胞死亡过程 ,是在基因调控下细胞的主动死亡。本研究通过对 1 8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APL)患者在使用三氧化二砷 (As2 O3)治疗前后进行程序化细胞死亡 (PCD)检测及形态学数据综合分析 ,来探讨应用 As2 O3治疗APL的作用机制及临床意义。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APL患者 1 8例 ,男 7例 ,女 1 1例 ;平均年龄2 9.3岁。所有病例均经临床及形态学检查确诊。1 .2   治疗方法1 .2 .1   治疗方案 :持续每日给予 0 .1 % As2 O3注射液 1 0 ml加入 5%葡萄糖注射液 50 0 ml中静脉滴注 ,每次静滴时间约 2 h,2 …  相似文献   

7.
三氧化二砷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机制及方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20世纪70年代,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以“癌灵一号[主要成分是砒石,含三氧化二砷(AS2O3)]”治疗恶性血液病获得一定疗效。,从此开始了AS2O3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历程。为了更好的了解AS2O3治疗APL的机制及方法现对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玉玉  杜书静  滕清良 《山东医药》2010,50(11):111-112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是AML的一个特殊类型,占AML的10%-15%,95%以上的APL患者具有t(15;17)(q22;q12 or 21),形成PML/RARa融合基因,截止目前还未发现其他类型的白血病和实体肿瘤患者存有该种异常。  相似文献   

9.
徐健  蔡浩彦 《山东医药》2000,40(6):43-44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APL)因起病急、病情凶险、易出血 ,伴发播散性血管内凝血 (DIC) ,传统化疗效果差 ,其早期病死率极高。自 80年代中期全反式维甲酸 (ATRA)应用于临床治疗 APL后 ,其缓解率明显提高 ,病死率降低 ,尤其是近年来砷制剂的应用 ,更使APL患者的生存率增加。 APL的治疗有以下几个方面。1.诱导缓解1.1 ATRA 为目前治疗 APL的首选药物。其优点为缓解率高 ,不抑制骨髓 ,副反应少 ,使用方便。现已证实 ,ATRA可诱导早幼粒细胞分化成熟 ,使大多数患者异常的染色体 t(15,17)核型消失 ,PML - RARα融合基因分化。AT…  相似文献   

10.
2003年12月5~9日第45届美国血液学年会(ASH) 在美国召开,与会代表2万多人,我国有100多位代表参加了会议.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瑞金医院王振义院士(the first speaker from Asia to serve as the Ham-Wasserman Lecturer)在大会上作了"Treatment of Acute Leukemia by Inducing Differentiation and Apoptosis"的专题发言,引发了热烈的讨论.现将该次年会中有关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AML)和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APL)治疗的进展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1.
三氧化二砷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机制与不良反应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三氧化二砷 (As2 O3)是砒霜的主要成分 ,在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APL)的过程中显示出卓越的疗效〔1〕。十九世纪中叶 ,欧洲化学家兼药物学家Lisscwer首先用 1 %亚砷酸钾 (Fowler液 )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1 971年 3月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率先试用As2 O3治疗APL ,取得临床上的成功 ,使As2 O3成为国际血液肿瘤学界研究的新热点 ,成为继全反式维甲酸之后治疗APL的有效药物〔1 ,2〕。As2 O3治疗APL的可能机制是通过巯基依赖性途径 ,诱导线粒体跨膜电位下降及凋亡信号传导的分子活化 ,使恶性肿瘤细胞发生凋亡 ;同时延缓…  相似文献   

12.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是急性粒细胞白血病的一种特殊亚型,通常伴有凝血障碍和严重的出血倾向。如果 APL 患者能闯过出血关并达到完全缓解(CR),则可望能长时间生存。  相似文献   

13.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占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10%~15%,形态学上属于FAB(法国、美国和英国)分型中的AML-M3亚型,98%的APL具有t(15;17)(q22;q21)染色体异位和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维A酸受体α(PML-RARA)融合基因[1]。因APL具有较高的出血倾向和早期死亡率,一度被认为是最凶险的急性白血病。1973年,Bernard  相似文献   

14.
老年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血病是肿瘤中的常见造血系统恶性肿瘤,发病率居中国各种肿瘤的第七位。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占各种白血病的6%~24%。根据2001年WHO报道,白血病有2个增多曲线,一个为儿童白血病,另一个为老年人(≥60岁)白血病,严重危害老年人的生命健康。近年随着分子生物学、基因组  相似文献   

15.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治疗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治疗经历了蒽环类药物为主的联合化疗,全反式维甲酸(AT-RA)和亚砷酸(As2O3)治疗3个阶段,由于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上存在PML/RARα融合基因,ATRA和As2O3作用于PML/RARα融合基因诱导分化及凋亡,使APL在治疗上有很大的突破,甚至可以治愈。尽管如此,仍有约12%~30%的患者在早期诱导缓解失败、复发或死于相关并发  相似文献   

16.
16例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APL)采用全反式维甲酸(RA)进行诱导分化治疗。入院时和病程中80%(13/16例)的患者发生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4例发生严重出血。经配合包括肝素抗凝、新鲜血及血小板输注,并用地塞米松、脱水和防治感染等积极的综合性治疗,渡过危险期,有效保障 RA 诱导分化作用的发挥,全部病例取得骨髓完全缓解.  相似文献   

17.
三氧化二砷治疗复发性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诱导治疗主要是全反式维甲酸和/或蒽环类药物,完全缓解率(CR)60%~95%,但对复发患者再缓解效果差。自1996年我院用三氧化二砷注射液对8例复发的APL进行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材料和方法1.1病例8例中,男5例,女3例,年龄21~43岁,平均33岁,均符合诊断标准[1]。初治均为用ATRA诱导缓解,用DA、HA方案巩固强化。1.2临床特点8例复发时骨髓异常平幼粒细胞29.5%~96.0%。外周血WBC(1.9~15.2)×109/L;PLT(52~569)×109/L;Hb(76~138)g/L,详见附表。1.3治疗…  相似文献   

18.
19.
以柔毛霉素(Daunorubcin)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型白血病,约50%病人取得缓解,平均缓解期为26个月,失败的病例主要由于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所致之出血,多发生于治疗开始后5天之内,占25%;或者由于败血症,发生于第2~3周,占25%。经柔毛霉素治疗后,急性早幼粒细胞型白血病之存活期,显较其他急性粒细胞型白血病为长。自1967年以后,作者用柔毛霉素治疗44例急性早幼粒细胞型白血病患者。所用方案为:柔毛霉素2毫克/公斤/天或60毫克/平方米/天,注射4天,休息3  相似文献   

20.
国内自1976年用乙亚胺与乙双吗啉治疗以来在文献中已有86例,笔者近年见到2例治疗相关性急性白血病(tAML),现予报道。 例1,男,51岁。全身多处患银屑病已5年,间歇长期服乙双吗林治疗,累计总量450g,效果很好。1个月来进行性乏力,皮肤紫癜且以四肢明显并逐渐增多,1周来牙龈出血于1990年3月15日入院。入院时体检:四肢较多紫癜,浅在淋巴结不肿大,肝、脾未触及。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