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1985~1992年间,本院共分娩活产儿23033例,围产期巨大儿的发生率为1.69%,窒息发生率为15.86%,经阴道自然分娩窒息的发生率最低为7.83%;而臀位助产和产钳窒息率分别高达100%和41.67%;剖宫产是手术产中窒息率最低的为12.03%。作者认为一旦确定为巨大儿,如果产妇条件允许,可经阴道自然分娩,但臀位及过期妊娠或试产中有梗阻现象,均应果断采取剖宫产结束分娩,不宜采取产钳助产。  相似文献   

2.
围生儿死亡238例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年来随着围生医学的发展 ,围生儿死亡原因正在发生变化 ,本文对我院 2 3 8例围生儿死亡的临床及尸检资料进行分析 ,目的在于探讨围生儿死亡原因 ,提出防治措施。临床资料一、病例选择 从妊娠满 2 8周 (胎儿体重≥ 10 0 0g或身长≥ 3 5cm)至产后 1周发生的胎儿[1] 或新生儿死亡为本文研究对象。二、围生儿病死率 本文收集近 6年我院分娩围生儿14863例 ,死亡 2 3 8例 ,病死率为 16.0 1‰ ,其中行尸检 81例 ,尸检率为 3 4.0 3 %。三、围生儿死亡与分娩方式关系 见表 1。臀先露阴道分娩围生儿死亡率最高 ,自然分娩最低 ,经统计学处理 P…  相似文献   

3.
臀位分娩方式与新生儿窒息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臀先露是最常见的异常胎位[1] ,是影响围生儿生命安全和健康的高危因素。本文就 1987~ 2 0 0 2年我院 5 31例单胎臀位分娩方式与新生儿窒息关系进行回顾性分析 ,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 我院产科 1987~ 2 0 0 2年共分娩足月儿 1796 8例。单胎分娩 176 95例 ,其中单胎臀位分娩 5 31例 ,占足月分娩总数 3.0 % ,剖宫产 4 5 8例 ,阴道产 73例。初产妇 4 30例 ,剖宫产 391例 (占 90 .9% ) ,阴道产 39例 (占 9.1% ) ;经产妇 10 1例 ,剖宫产 6 7例 (占 6 6 .3% ) ,阴道产 34例 (33.7% )。 5 31例单胎臀位新生儿Apgar评分 0~ 3分 2…  相似文献   

4.
新生儿窒息与产妇分娩方式的关系:10年分析评价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总结了1991年~2000年10年间我院产妇不同分娩方式与新生儿窒息发生情况及剖宫产与窒息发生的关系 ,发现 :分娩方式不同 ,窒息发生率亦不同 ;要降低窒息发生 ,适时正确选择分娩方式是关键 ,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西安市第一医院妇产科1991年~2000年10年间共出生新生儿7560例 ,其中男4070例 ,女3490例 ;正常阴道头位分娩组 (正常产 )5292例 ,剖宫产组1835例 ,胎吸组237组 ,臀牵引组131例 ,产钳组65例。二、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窒息标准按Ap gar评分标准 ,Apgar…  相似文献   

5.
尽管有关早产的病因、机制、预防和治疗的研究均有很大进展 ,但近 2 0年来国内外对早产认识变化不大 ,早产率相对稳定 (5 %~ 15 % ) [1] 。本文对剖宫产和阴道分娩早产儿作对比分析 ,以降低围生儿发病率及死亡率。资料与方法我院 1998年 1月~ 2 0 0 2年 6月住院分娩早产儿 177例(排除死胎、畸形引产者 ) ,跟踪观察至出院。分娩方式为剖宫产与阴道分娩。分析两种分娩方式不同孕周、不同体重早产儿的窒息率、围生儿死亡率。采用 χ2 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结  果一、一般资料  177例早产中 ,其中单胎妊娠 137例 ,双胎妊娠 18例 ,四胞胎 1…  相似文献   

6.
臀位是产科最常见的异常胎位之一,发生率为分娩总数的3~5%,围生儿死亡率比头位分娩高3倍,产伤所致各种障碍为头位分娩的12倍。目前臀位产儿的资料几乎全部来自产科,而新生儿科尚未见到报告。本文根据我院1984年5月~1985年12月的资料,分析并讨论影响臀位产儿预后的各种高危因素,其中以新生儿窒息为重点。  相似文献   

7.
新生儿气胸是新生儿时期呼吸系统的严重并发症。现将我院28例X线所见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我院在1980~1987年间分娩新生儿32159人,其中发生气胸28例,发生率为0.87‰。男婴13例、女婴15例。头位分娩25例、臀位3例。体重在1500~4300g之间,平均约2800瑞。<3000克13例、>3500g13g、>4000g2例。早产儿6例,28例中14例(50.0%)合并胎儿宫内窘迫。13例(46.43%)羊水Ⅲ度污染,12例(42.86%)生后窒息。20例(71.43%)经气管插管1  相似文献   

8.
双胎儿的围产期状况及预后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双胎儿针对性保健措施。方法 调查在本院分娩的363对双胎儿及37456例单胎儿围产期(Ⅲ)状况,随访胎儿远期预后。结果 ①双胎儿早产、低出生体重、胎位不正、难产、胎儿窘迫、胎盘异常、胎膜早破、羊水粪染的发生率及患病率、围产期病死率显著高于单胎儿;双胎孕母>30岁、经产妇、体力劳动者的比例及孕期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单胎。②单卵双胎儿的羊水粪染、早产的发生率及患病率、围产期病死率显著高于双卵双胎儿,小双(双胎儿按出生先后分为大、小双)的羊水粪染、难产、出生时窒息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大双。③双胎儿4~9岁时的体重、头围显著低于单胎儿,低智儿比例显著高于单胎儿。结论 双胎儿围产期状况及近、远期预后均较单胎儿差,其中单卵双胎儿、小双尤著,应加强相应的保健措施。  相似文献   

9.
胎龄27~40周双胎新生儿宫内生长状况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制定双胎新生儿宫内生长曲线,研究双胎儿宫内生长状况。方法 采用横断面时间段整群取样实况调查方法,于2013年4月至2015年9月在深圳市两家医院完成了1 296例活产双胎新生儿体格生长现场测量,体重、身长、头围、胸围、顶臀长5项指标曲线拟合应用Lambda-Mu-Sigma(LMS)法。结果 获得了1 296例胎龄27~40周双胎新生儿出生体重、身长、头围、胸围、顶臀长5项指标宫内生长均值及其第3~97百分位曲线;该1 296例双胎新生儿出生体重、身长、头围、胸围、顶臀长5项曲线均低于既往报道的深圳单胎新生儿5项曲线;胎龄越小二者差异值越小,胎龄越大二者差异值越大。结论 该研究获得的深圳胎龄27~40周双胎新生儿体重、身长、头围、胸围、顶臀长宫内生长曲线可作为评估深圳当前人口群体双胎儿宫内生长状况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试管双胎婴儿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试管婴儿(IVF-ET)双胎儿围产期疾病和死亡发生率。方法:对9对IVF-ET双胎儿及42对自然受孕双胎儿进行分析。结果:IVF-ET术后双胎妊娠妇女妊高征发生率为 66.6%高于自然受孕双胎妊娠妇女(P<0.05)。IVF-ET双胎儿的胎龄平均为(33.71±1.13)周,低于自然受孕组(35.22±1.77)周(P<0.01)。IVF-ET双胎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发生率为38.9%,高于自然受孕组(5.9%)(P<0.01)。IVF-ET双胎儿窒息、颅内出血、消化道出血发生率分别为38.9%,50.0%,38.9%,而感染、RDS、呼吸暂停发生率分别为16.6%,11.1%,27.8%,均高于自然受孕双胎儿(P<0.01;<0.05)。双胎输血综合征自然受孕双胎儿发生率为6%,试管组双胎儿无发生。IVF-ET双胎儿围产期死亡率(22.2%)高于自然受孕双胎儿(2.3%)。结论:应加强IVF-ET术后孕妇及胎儿的监护,防止各种疾病发生,降低围产期死亡率。  相似文献   

11.
垂体侏儒73例和非垂体性矮小儿童87例的临床特点比较:臀位产或足先露分娩发生率各为67.2%和6.3%;生后窒息各为36.2%和5.0%;身高落后≥4个标准差各为68.29%,68.75%和0%,4.5%;骨龄落后≥4年各为63.41%,61.29%和16.70%,24.56%。两者均有显著性差别。因此,垂体侏儒患儿的临床特点为臀位产或足先露分娩和生后窒息发生率高,身高和骨龄落后程度比非垂体性矮小儿童严重。  相似文献   

12.
早产儿颅内出血的B超诊断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早产儿颅内出血的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2004-12-2005-05江西省妇幼保健院早产儿病例资料168例,根据颅脑B超、临床诊断结果,将其分为颅内出血组和对照组,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胎龄≤32周或体重≤1500克早产儿的颅内出血发生率均明显高于胎龄>32周或体重>1500克的早产儿(x2=8.88,P<0.01;x2=18.81,P<0.01).(2)存在高危因素早产儿的颅内出血发生率明显高于无高危因素的早产儿(x2=24.20,P<0.01);阴道分娩早产儿的颅内出血发生率明显高于剖宫产早产儿(x2=6.69,P=0.01).(3)窒息与无窒息早产儿的颅内出血发生率无明显差异(x2=0.18,P>0.05).结论 胎龄越小,体重越轻,越易发生颅内出血;阴道分娩和各种高危因素均可导致早产儿颅内出血.减少早产儿、低体重儿的出生,可有效降低新生儿颅内出血的发生率和新生儿死亡率;颅脑B超可作为早产儿颅内出血的筛查、早期诊断和跟踪随访的重要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3.
87例新生儿颅内出血死亡的病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院1984年1月 ̄1993年12月十年间住院死亡新生儿254例,尸解241例,颅内出血87例,其中直接死于颅内出血47例,占总死亡数18.5%,早产儿及窒息儿为易发人群;生后24小时内死亡占61.7%,可见重在预防;五种分娩方式中以剖宫产颅内出血死亡率最低,胎头吸引,臀位较高,提示宜放宽臀位剖宫产指症,头吸亦宜慎用。十年中新生儿颅内出血死亡率由84 ̄87年的1.332‰下降至88 ̄93年的0.4  相似文献   

14.
早产儿生后72小时内致死性疾病与围生期高危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察对象 :为本院 1994~ 2 0 0 1年出生活婴中的 811例早产儿 ,胎龄 2 8~3 7周 ,出生体重 5 0 0~ 2 5 0 0g ;单胎组64 2例 ,多胎组 169例 ,分别为双胎 78对 15 6例 ,三胞胎和四胞胎 13例。男婴 482例 ,女婴 3 2 9例 ,共 811例 ,其中死亡 43例。分娩方式分别为正常阴道产 414例 ,异常阴道产 64例 (臀牵、臀助、产钳 ) ,剖宫产 3 3 3例。方法 :用统一表格调查 :调查内容包括①早产活婴出生记录 ,孕母围产史 ,产妇分娩记录和手术记录。②确定早产儿发病时间及主要疾病诊断。③统计死亡早产儿的存活时间 ,④分别观察单胎组和双胎组围生期高危…  相似文献   

15.
胎儿窘迫后生育的婴儿其脐带血浆中的胃动素含量明显增高,推测后者可能刺激胎粪的排泄。进一步研究发现某些消化道激素在胎儿窘迫时可释放。提示这些激素在分娩期窒息的病理生理学中可能起作用。收集曾有胎儿窘迫的婴儿之脐静脉血浆,其中胎心有2种异常6例、3种异常2例(经证实胎心过缓或过速,Ⅰ型或Ⅱ型逸脱,搏动间隙减少)。5例婴儿在分娩前排泄胎粪,3例婴儿在出生时需复苏术。患婴与20例正常阴道分娩婴儿血浆标本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抑胃肽、胰高糖素、肠高糖素、胃动素、胃泌素、胰泌素、神经降压素(neurotensin)和胰多肽(pp)。  相似文献   

16.
新生儿窒息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为降低围生儿死亡率 ,减少病残儿的发生 ,提高产科质量 ,本文对影响新生儿窒息的相关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 ,以期达到及早防治围生儿死亡及新生儿窒息的目的。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  2 0 0 0年 1月~ 2 0 0 2年 12月共分娩活婴2 0 16例 ,其中窒息儿 183例 ,轻度窒息 14 1例 ,重度 4 2例。表 1 新生儿窒息与各种因素关系 [n( % ) ]孕 周<3 7  3 7~ 42  >42体重 (g)<2 5 0 0 ~ 3 999 ≥ 40 0 0自然分娩手术方式臀牵引 胎吸 剖宫产产程正常 异常胎儿窘迫 有 无 脐带因素 有 无 活婴 2 2 0 14 3 3 3 63 2 42 1611163 13 0 662 1…  相似文献   

17.
100例双胎新生儿中,早产52例,低出生体重69例。患病情况以新生儿硬肿症为多,其次是感染性疾病。死亡15例,死亡率15%。其中病死率最高的是RDS,肺出血和颅内出血。指出由于双胎新生儿早产率高,低出生体重发生率高,机体免疫力低下,各器官功能不成熟,易患各种疾病、严重威胁双胎新生儿的生命,对双胎新生儿进行重点监护,早期预防并发症,可望降低其病死率。  相似文献   

18.
围生期窒息发生率和死亡率近10年变迁及相关因素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分析近10年来围生期窒息发生率和死亡率的变迁,探讨围生期窒息相关因素及开展新法复苏对围生期窒息发生率和死亡率的影响。方法对近10年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分娩的所有活产新生儿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计算窒息的发生率、死亡率、病死率,观察上述指标的逐年变化趋势及季节变化的情况,并探讨性别、双/多胎、出生体质量、胎龄分娩方式对这些指标的影响。结果轻度窒息发生率在开展新法复苏后明显下降,并稳定在1.5%左右,而重度窒息的发生率和病死率均无明显变化。窒息儿的发生率以4月份最高,但死亡率和病死率以7月份最高。窒息的发生还与性别、双/多胎、出生体质量、早产以及阴道助产有关。结论围生期窒息的发生与性别、双/多胎、出生体质量、胎龄密切相关;新法复苏能显著降低轻度窒息的发生率,对重度窒息的发生率和窒息病死率无明显影响;窒息儿的死亡率和病死率与季节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双胎发育不均衡的发生率、母婴不良结局以及相关危险因素,旨在为临床上预防双胎发育不均衡、改善新生儿结局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住院分娩的孕产妇中,纳入其中的双胎妊娠孕产妇2912例及新生儿5824例为研究对象。两个胎儿出生体重相差≥20%为双胎发育不均衡组;<20%为双胎发育均衡组。根据病历及随访登记,记录孕产妇和新生儿的临床资料,比较双胎发育不均衡组与均衡组的围产结局,分析双胎发育不均衡的危险因素。统计学分析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2912例双胎孕妇中,双胎发育不均衡发生率为3.54%(103/2912)。不均衡组的新生儿出生体重低于均衡组,住院时间、小于胎龄儿比例及最低体重出现日龄均大于均衡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年龄>30岁(OR=1.853)、孕周≤35周(OR=2.368)、孕次≥2次(OR=2.941)、孕前体重指数≤25 kg/m^2(OR=2.457)、合并妊娠期糖尿病(OR=3.624)、合并妊娠期高血压(OR=1.725)、单绒毛膜单羊膜囊(monochorionic monoamniotic,MCMA)双胎(OR=2.529)、双胎异性(OR=1.603)是双胎发育不均衡的影响因素(P<0.05)。双胎发育不均衡组的产妇感染、羊水过多、羊水过少、胎膜早破、早产、产后出血、胎儿生长受限、新生儿感染性肺炎、新生儿窒息、胎儿窘迫、新生儿低血糖、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死亡的发生比例均高于双胎发育均衡组(P<0.05)。双胎发育不均衡的103例中,MCMA、单绒毛膜双羊膜囊(monochorionic diamniotic,MCDA)、双绒毛膜双羊膜囊(dichorionic diamnionic,DCDA)3亚组间比较,产妇感染、羊水过多、羊水过少、胎膜早破、产后出血、胎儿生长受限、新生儿窒息、新生儿低血糖的发生比例,3亚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MCMA组的上述指标发生比例均高于其他2个亚组(P<0.05)。结论双胎妊娠发育不均衡增加孕妇及新生儿不良结局的发生风险;双胎发育不均衡与产妇年龄、孕周、孕次、孕前BMI、合并妊娠期糖尿病、合并妊娠期高血压、MCMA双胎、双胎异性等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新生儿窒息是胎儿娩出后1分钟仅有心跳而无呼吸或未建立规律呼吸的缺氧状态,发生率占分娩总数的10%左右,是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本文通过对74例正常足月妊娠阴式分娩的新生儿窒息产科原因分析,找出预防措施,以降低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及围产儿的死亡率。1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