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自B超应用于临床以来,胆囊息肉样病变的检出率明显提高,我院自1990年至1998年间共收治胆囊息肉样病变38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现分析如下。1!&床资料1.1性别年龄本组男16例,女H例,年龄12~71a,平均48a,SOa以上15例,有8例胆囊癌年龄均在SOa以上。病程最短20d最长达IOI以上,31——一2记I例,占H.Z%。1.2临床表现绝大多数有急、慢性胆囊炎的症状;右上腹疼痛33例、多为隐痛、胀痛不适或绞痛,5例无症状属体检发现,合并消化道症状:恶心呕吐、食欲不振(4O%)、发热印%)、黄疽(丁5%)、右上腹包块或胆囊大(12.5’y…  相似文献   

3.
随B型超声诊断仪的普及,发现胆囊息肉样病变患者日益增多,如何正确诊断和处理这类病人,及早发现癌变,又力求避免不必要的手术是胆囊息肉病变中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统计43例经手术后病理检查证实为胆囊息肉样病变的病例,现就其临床、病理、影像和治疗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施敦 《浙江医学》1989,11(2):89-91
近年来随着B型超声波检查的普及,胆囊息肉样病变(亦称隆起性病变)的发现机会日渐增多.白井在1421例患者的切除胆囊内发现有196例共659个息肉样病变,占13.8%;高桥报道在51例胆囊息肉样病变中腺癌占11.8%,故此类病变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其中日本学者对此尤为重视.但  相似文献   

5.
胆囊息肉样病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6.
7.
王忠平  叶采蓁 《浙江医学》1997,19(2):112-112
胆囊息肉样病变病理分类以胆固醇性息肉、腺瘤和腺肌瘤为主。我院近年来采用胆囊镜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1.一般情况:本组30例。男16例,女14例,年龄18~58岁。均以慢性胆囊炎、胆囊息肉收入院。B超检查胆囊多发性息肉20例,单发性息肉10例,息肉大小2~12mm,其中2例有结石。口服胆囊造影提示有充盈缺损者20例,但胆囊收缩浓缩功能均良好。病理诊断:胆固醇性息肉22例,腺瘤6例,炎性息肉2例。 2.治疗方法与结果:术前准备与胆囊切除相同。B超检查确定胆囊底部距腹壁最近处,硬麻后作一小孔进腹。在胆囊底部无血管区作小口置入胆囊镜,观察腔内粘膜和息肉情况。并用活检钳摘除息肉送病检。退出胆囊镜后,胆囊内置入改良18F“T”管以备抗生素冲洗(亦可直接一期缝合不置引流)。麻醉前使用抗生素1次以预防感染。术后当日下床活动,无需注射止痛剂,常规胆囊冲洗3日,经胆囊逆行造影证实无异后拔管。住院5~8天,平均1周。30例均无并发症发生。分别随访1~3年,无一例息肉复发,亦无临床体征,1例胆固醇性息肉患者术后有结石形成。  相似文献   

8.
9.
10.
11.
目的 :探讨超声对胆囊息肉样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使用SSH 14 0A ,LOGIQ2 0 0型超声诊断仪 ,对 62例胆囊息肉样病变的患者进行检查。结果 :5 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 ,3例漏诊或误诊 ,超声检出率为95 16% ;其中良性病变 5 7例 ,恶性病变 5例 ,3 6例为胆固醇性息肉 ;12例为炎性息肉 ;9例为腺瘤 ;腺瘤恶变2例 ;腺癌 3例。结论 :超声对胆囊息肉的诊断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12.
回顾性分析我院因胆囊息肉样病变而采用腹腔镜切除胆囊的12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病理特征。121例患者中无症状或症状轻微仅在体检中发现者67例;术后病理诊断为胆囊胆固醇性息肉111例,占91.7%;胆囊增生性息肉8例,占6.6%;胆囊腺瘤性息肉2例,占1.7%。提示,胆囊息肉样病变多为良性非肿瘤性,采用过度手术治疗并无必要,应谨慎并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胆囊息肉样病变(GPL)的诊断及手术适应证。方法对134例手术治疗的胆囊息肉样病变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胆固醇性息肉以多发性为主(75.0%);炎性息肉、乳头状腺瘤、腺肌样增生多为单发。≥45岁的患者、息肉直径越大、胆囊颈部息肉以及息肉单发者的恶变发生率高(P〈0.05)。结论B超是诊断GPL的有效方法。对于临床症状明显,B超提示息肉存在者;直径〉1.0 cm的宽基底息肉;合并胆囊结石;无症状单发息肉B超随诊直径逐渐增大;位于胆囊颈部的息肉;以及中老年患者,应及时手术。  相似文献   

14.
刘天鹰 《吉林医学》2010,31(11):1443-1444
目的:探讨超声对胆囊息肉样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超声对60例胆囊息肉样病变进行检查,全部经手术病理证实。结果:60例胆囊息肉样病变,超声诊断符合率100%,其中胆固醇性息肉76.7%(46/60),腺瘤13.3%(8/60),炎性息肉6.7%(4/60),腺肌增生症3.3%(2/60)。结论:超声检查对胆囊息肉样病变的诊断有极为实际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作为普查胆囊疾病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5.
胆囊息肉样病变25例诊治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胆囊息肉样病变 ( GPL)的诊断和手术指征。方法 :根据 GPL的影像学诊断 ;对 2 5例 GPL的病理类型、直径、数目、年龄和性别等方面与手术指征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 :本组患者均依靠临床表现及 B超获得初步诊断 ;1 9例胆固醇息肉患者 1 5例手术治愈 ,4例处于观察阶段 ;腺瘤、腺肌瘤均获手术治愈 ;1例胆囊癌行胆囊切除术后存活 1年。结论 :诊断 GPL主要手段为 B超 ;胆固醇息肉的手术指征应从严掌握 ;与恶性病变有关的病理类型以及病变单发、直径大于 1 .0 cm、年龄 60岁以上者为绝对手术指征。  相似文献   

16.
胆囊息肉样病变的手术指征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胆囊息肉样病变的临床和病理学特点及其对判断手术指征的意义。方法对244例经手术切除的胆囊息肉样病变的临床、影像学、病理学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良性息肉235例(96.31%);恶性息肉9例(3.69%),恶性息肉直径多大于1.0 cm且多为单发。结论单发、直径>1.0 cm、年龄>50岁、合并胆囊结石等为恶性病变的高危因素,宜行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17.
胆囊息肉样病变的诊治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胆囊息肉样病变(polypoid lesion of gallbladder,PIG)泛指胆囊黏膜局限性隆起或向胆囊腔内隆起的病变。常由B超发现,这类疾病包含良、恶性病变20余种。PIG作为胆道外科的常见疾病,具有一定的癌变可能,其临床、病理特点和手术时机选择已被广泛研究,现就其诊断及手术指征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胆囊息肉样病变的手术指征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OBJECTIVE: To study the clinical and pathological features of the polypoid lesion of the gallbladder (PLG) for making decisions for surgical treatment. METHODS: The clinical, pathological and imaging data of 244 cases of PLG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RESULTS: There were 235 benign polyps (96.31%) and 9 malignant polyps (3.69%) in all these cases, and most of the malignant polyps had a diameter greater than 1.0 cm, which often appeared as a single lesion in the cases. CONCLUSION: Surgical removal is indicated when the polyp appears as a single lesion with a diameter over 1.0 cm in patients older than 50 years, who may also have complications such as cholecysolithiasis or are exposed to other high-risk factors.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子宫非典型息肉样腺肌瘤(atypical polypoid adenomyoma,APA) 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 年1 月-2011 年10 月住院治疗的13 例APA 患者临床诊疗情况及结局。结果 APA 多发于绝经前,主要临床表现为不规则阴道流血及不孕。6 例全子宫切除患者,随访至今,最长67 个月,定期复查未见异常。5 例宫腔镜下肿物切除+ 诊刮患者,3 例病理为APA,未行进一步治疗,单纯随访未见异常。2 例病理为低恶性潜能APA(atypical polypoid adenomyoma of low malignant potential,APA-LMP),给予孕激素治疗,其中1 例复发,均给予助孕治疗,尚未妊娠。所有患者无恶变。结论 APA 是一种良性病变,多数预后良好;但有恶性潜能,可以行保留生育功能的手术,同时辅以孕激素治疗,严格随诊;手术及复查推荐宫腔镜。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腺瘤性胃息肉、腺瘤性大肠息肉患者胆囊息肉样病变(PLG)的发生率,探讨腺瘤性胃息肉、腺瘤性大肠息肉与PLG发生的关系。方法选择2008年4月至2013年4月驻马店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腺瘤性胃息肉44例(A组)、炎性增生性胃息肉64例(B组)、腺瘤性大肠息肉289例(C组)、炎性增生性大肠息肉85例(D组)为研究对象,另选择同期未发现胃息肉者100例(E组)及未发现大肠息肉者100例(F组)受检者进行对照研究。全部患者均予以胆囊部位超声检查,分别对各组受检者胆囊内是否存在PLG、PLG的大小、形态、数目等情况进行观察和记录。结果 A、B、E组PLG发生率分别为9.1%、6.3%、3.0%,3组PLG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D、F组PLG发生率分别为18.3%、5.9%、3.0%,C组PLG发生率显著高于D、F组(P<0.01),但D、F组PLG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腺瘤性大肠息肉与PLG的发生可能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而腺瘤性胃息肉与PLG的发生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