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探讨TSRH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方法和效果。方法 通过对7例胸腰椎骨折病人的前路减压植骨,TSRH内固定系统内固定术后的疗效分析,以说明TSRH的适应症,操作要领和前路内固定的选择。结果 全部病人经2~18月平均6个月随访,骨折全部融合,无断钉断棒,钉棒系统无松动,疗效满意,也无后凸纠正度丢失现象。结论TSRH内固定系统实用于胸腰椎骨折前路减压内固定,操作简单,固定牢固。如果适应症选择得当,疗效是肯定的.  相似文献   

2.
黄德山 《吉林医学》2010,31(5):631-632
目的:探讨脊柱骨折TSRH固定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我院收治的35例采用TSRH固定脊柱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Cobb角、伤锥后突角、矢状面指数较术前均有明显差异(P<0.01);术后随访较术后也具有明显差异,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同时35例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良好。结论:TSRH固定脊柱骨折患者临床疗效良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黄劲东 《右江医学》2013,(3):403-404
目的探讨TSRH固定系统治疗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45例脊柱骨折患者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比较术前与术后神经功能情况、Cobb角、伤椎后突角、矢状面指数。结果术后神经功能情况、Cobb角、伤椎后突角、矢状面指数与术前相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TSRH固定术在治疗脊柱骨折方面效果显著,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5.
目的:回顾分析TSRH、CD、Isola等第三代脊柱内固定系统在成人脊柱侧凸矫治中的应用并评价其疗效.方法:分析运用TSRH、CD、Isola脊柱内固定系统治疗的35例成人脊柱侧凸患者.术前冠状面主弯Cobb角平均58.1° (42°~95°),采用前后路联合矫形或单纯后路矫形手术方法.平均随访20个月(10~48个月).通过影像学资料对术前术后冠状面和矢状面的矫形效果对比分析并通过C7椎体中点距骶中线(CVSL)的距离来分析躯干平衡的重建,通过关于自我评估的问卷调查来获得患者主观治疗效果评价. 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外观矫形效果明显(P<0.05).总体冠状面主弯平均Cobb角矫正53.2%.末次随访冠状面Cobb角平均丢失4.3°.C7中点距CVSL由术前的平均2.6 cm矫正为术后的0.24 cm.通过随访期间的问卷调查89.3%以上的患者对外观改善、疼痛的缓解表示满意,2例术气胸、血胸,3例术后随访1年后仍主诉腰背部疼痛,其中2例为临近节段退变,1例为假关节形成. 结论:对于成人脊柱侧凸,第三代脊柱内固定系统能得到冠状面上较高的矫正率、重建躯干平衡,并且可以获得患者较高的满意度,并发症较少.  相似文献   

6.
脊柱侧凸是一种由于椎体序列复杂移位而导致的三维脊柱畸形,即冠状面上的侧凸,矢状面上胸后凸减少或加大,胸腰段后凸或腰前凸消失以及轴状面上的旋转畸形。单纯冠状面的矫正是不够的,不仅不能有效地矫正矢状面畸形,而且冠状面上的畸形矫正也将随时间延长而发生丢失,甚至超过矫正前的畸形,故三维矫正更加合理。Cotrel等首先报告应用CD系统,从三维空间上矫正畸形。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脊柱侧凸鲁氏棒矫形内固定术后内失败的原因,为今后应用鲁氏棒治疗脊柱侧凸提供有益的借鉴。方法回顾1989年1月至1999年3月收治的脊柱侧凸患者应用鲁氏棒矫形内固定者96例,其中由各种原因所致的内固定失败者15例。结果:分析造成内固定失败的原因为①术前软组织松解不充分;②矫形过程中拧紧内固定钢丝时用力不均匀;③内固定钢丝数量太少;④植骨的数量不足;⑤内固定的节段不正确;⑥下床活动太早。结论:应用鲁氏棒治疗脊柱侧凸仍然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但在术前准备、手术过程和术后处理时,应注意以上可能造成固定失败的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后路三维矫正治疗脊柱侧弯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2001年12月~2004年12月应用中华长城椎弓根三维矫形系统治疗特发性脊柱侧凸2例,TSRH系统后路三维矫形系统治疗,先天性脊柱侧弯1例。本组共3例,均为女性。最小14岁,最大19岁,平均16岁。术前侧凸cobb角40~100°,平均70°。结果:全部病例均安全完成矫形手术,侧凸矫正率45%~98%,平均85%,术中、术后无脊髓损伤及其它并发症发生。结论:三维矫正治疗脊柱畸形,可获得冠状面与矢状面两畸形和轴向旋转畸形理想矫正,同时提供了一个较坚强内固定,植骨愈合率高,术后早期配合带支具下地活动。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通用型脊柱内固定系统(GSS)对腰椎滑脱内固定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通用型脊柱内固定系统治疗的21例腰椎滑脱患者.结果21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术后随访3~26个月,平均15个月.下腰痛症状完全消失者19例.所有患者术中行X线检查发现滑脱椎体完全复位,术后随访复位无变化.结论通用型脊柱内固定系统具有良好的复位与固定作用,是治疗腰椎滑脱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后路TSRH治疗KingⅣ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术中配合的相关问题。方法 :采用后路TSRH治疗 6例KingⅣ型特发性脊柱侧凸 ,冠状面Cobb氏角平均 6 7.6°(5 2°~ 80°) ,所有病例均采用后路TSRH钩、钉、棒进行矫形、内固定、融合。结果 :手术时间平均 15 0min ,术中出血平均 30 0ml,Cobb氏角平均矫正 5 5 .5° ,矫正率为 82 .1% ,矫形丢失率为 1.7%。结论 :采用TSRH治疗KingⅣ型侧凸效果良好 ,术中配合好能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及脊髓损伤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1.
TSRH脊柱系统内固定和加压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用TSRH脊柱系统内固定和加压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方法 :采用TSRH内固定并加压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 18例。分别测量术前、术后、近期随访的X线片上椎体前、后缘高度以及Cobb角及术前、近期随访CT上椎管后正中矢状径。计算出椎体被压缩及椎管狭窄改善的程度。结果 :随访 19~ 30个月 ,本组优 10例 ,良 5例 ,可 3例 ,绝大多数患者获得了正常的脊柱生理曲度。随访期内无大的复位丧失及断钉发生。结论 :用TSRH和加压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可获得良好的复位和纠正畸形。  相似文献   

12.
应用中华长城内因达到系统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12例,结果12例患者均获随访,剃刀背畸形明显改善,冠状面畸形cobbs角最小矫正率84%,最大98%,平均矫正率91.2%;矢状面畸形平均矫正率60.2%,旋转畸形平均矫正Ⅰ ̄Ⅱ度,无1例出现神经并发症,所有患者至今无矫正度丢失。提示中华长城内固定系统针对脊柱侧凸的三维畸形从三维空间进行矫正虽然费时,却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3.
刘斌  肖丹  郑秋坚  曾时兴 《广东医学》2006,27(7):1032-1034
目的观察椎弓根螺钉对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三维矫形临床疗效。方法对12例青少年脊柱侧凸行椎弓根螺钉三雏矫形,均采用美国Stryker公司的Diapason椎弓根螺钉系统,作为三维矫形的节段性内植物。结果术前Cobb’s角由平均50°善为术后10°,平均矫正率80%,无脊髓损伤、血气胸、断钉、松棒、感染等并发症的出现,随访0.5年以上,全部病例均达到骨性融合。结论椎弓根螺钉系统治疗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具有更高的矫正效果。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分析脊柱侧凸鲁氏棒矫形内固定术后内固定失败的原因,为今后应用鲁氏棒治疗脊柱侧凸提供有益的借鉴.方法:回顾1989年1月至1999年3月收治的脊柱侧凸患者应用鲁氏棒矫形内固定者96例,其中由各种原因所致的内固定失败者15例.结果:分析造成内固定失败的原因为①术前软组织松解不充分;②矫形过程中拧紧内固定钢丝时用力不均匀;③内固定钢丝数量太少;④植骨的数量不足;⑤内固定的节段不正确;⑥下床活动太早.结论:应用鲁氏棒治疗脊柱侧凸仍然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但在术前准备、手术过程和术后处理时,应注意以上可能造成固定失败的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后路半椎体切除加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儿童先天性脊柱侧凸的临床疗效。方法:以后路半椎体切除加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半椎体畸形所致先天性脊柱侧凸儿童15例,均为完全分节性半椎体畸形。其中2例行凸侧椎弓根螺钉固定,其余均行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术后随访,摄脊柱正侧位X线片,比较手术前后冠状面Cobb角及后凸角度矫正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12~25个月,平均17个月。脊柱冠状面平均Cobb角由术前47.5°矫正至16.1°,矢状面平均后凸角由术前31°矫正至12.7°。末次随访矫正效果无丢失。所有患者均未出现神经损伤、感染等并发症,内固定无松动。结论:后路半椎体切除加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半椎体畸形所致先天性脊柱侧凸安全、有效,矫正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7.
王以朋 《中华医学杂志》2006,86(25):1791-1793
资料记载,第一例矫治脊柱侧凸的手术始于19世纪中后叶。1839年法国医生Jules Gue'rin试图应用切断椎旁肌辅以支具固定治疗脊柱侧凸。他报道了应用该种方法成功治愈了50名患者。但是,该方法的效果却遭到其同事Malgaigne和Volpau的质疑。Malgaigne和Volpau随访了其中20例患者,发现大部分需再次手术,且术后效果并不满意。Jules Guerin也因此被禁止在法国行医,被迫移居比利时。事后,Malgaigne评价说:“虽然知道做什么很重要,但是更重要是应该知道哪些事情不能做”。目前,虽然已有各种各样的矫形固定系统充斥于我国脊柱侧凸医疗器械市场,在一定程度上迷惑了一些骨科医生的视线,但是我们仍需谨记这一至理名言,此时此刻回顾脊柱侧凸矫形内固定的历史,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脊柱侧凸手术治疗的脉搏,清醒地认识其规律,合理、正确地应用脊柱内固定。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回顾性分析根据不同程度成人退行性腰椎侧凸采用不同术式治疗后的中远期疗效.方法 自1998年5月至2002年11月手术治疗31例成人退行性腰椎侧凸患者.平均年龄55.8岁(45~71岁).全部患者共分4组:A组为腰椎冠状位畸形较轻、矢状位畸形明显者13例;B组为腰椎冠状位畸形明显、矢状位畸形轻微,行椎管减压、内固定植骨融合术者5例;C组为腰椎冠状位、矢状位均畸形严重,行后路椎管减压、冠状位原位融合、矢状位矫形内固定植骨融合术者5例;D组为腰椎冠状位、矢状位轻微畸形伴腰椎管狭窄,行单纯减压者8例.所有病例术后至少随访5年,收录临床结果和影像学资料.术前、术后1年和5年所有患者完成Oswestry下腰痛功能障碍问卷调查表.结果 30例患者全程随访,平均随访74个月(60~94个月).内固定组患者术后1年较术前冠状位、矢状位Cobb角显著改善(q=10.125,P<0.05),术后1年和术后5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1.031,P>0.05);术后5年,单纯减压组(D组)腰椎冠状位Cobb角较术前呈增大趋势(q=3.071,P>0.05),矢状位Cobb角呈减小趋势(q=0.928,P>0.05).所有患者术后1年ODI评分功能障碍指数较术前显著改善(12.4±7.69比56.8±13.2,q=6.453,P<0.05);术后5年较术后1年略有反弹,但仍显著优于术前(24.9±5.3比12.4±7.69,q=8.148,P<0.05).结论 退变性腰椎侧凸手术治疗的主要目的 为彻底减压、重建矢状面和冠状面力学平衡.尽管成人退行性脊柱侧凸临床情况复杂多变,按照不同患者具体畸形情况、根据个体化原则,合理选择术式,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特发性脊柱侧弯2例的家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特发性脊柱侧弯2例的家谱分析袁元杏①刘尚礼符丹(中山医科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骨科;广州,510120)主题词脊柱侧凸/病因学;脊柱侧凸/遗传学;系谱中图号R6823自1996年4月至1997年3日我们收集到有明显家庭倾向的特发性脊柱侧弯2例,进行3家...  相似文献   

20.
张晓君 《吉林医学》2011,32(27):5789-5789
目的:临床观察脊柱内固定系统治疗胸椎、腰椎骨折的效果,为下一步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住院的胸椎、腰椎骨折疾病患者,共50例,均采用柱内固定系统治疗,治疗后随访3~18个月,观察治疗效果,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本组50例均随访3~18个月,椎体恢复原高度或接近原高度。神经功能恢复:A级10例截瘫平面无明显下降;B级12例中10例恢复到C级,2例恢复到D级;C级10例中4例恢复到D级,6例恢复到E级;D级12例均恢复到E级。无一例发生并发症。结论:脊柱内固定系统治疗胸椎、腰椎骨折能取得较好的效果,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