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急性心肌梗死伴心源性休克患者23例,记录经IABP治疗前后平均动脉压、心率和心脏指数,分析IABP的疗效.结果 应用IABP治疗4小时后血流动力学显著改善.转归:死亡5例,自动出院4例,痊愈14例.结论 IABP是抢救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的重要手段,能显著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  相似文献   

2.
叶玲军  陈怡 《浙江实用医学》2005,10(2):90-90,105
目的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在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发心源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4例AMI并发心源性休克患者在常规治疗下应用IABP辅助治疗.结果接受IABP治疗后,患者的血压、心率、尿量、心指数及中心静脉压和术前相比均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 IABP可有效稳定血流动力学状态,为再血管化治疗赢得时间.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IABP)辅助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心源性休克的效果.方法 分析49例AMI并心源性休克患者应用IABP后的治疗效果.结果 49例接受IABP治疗后,血流动力学稳定,存活38例,死亡11例,存活率为77.6%.结论 IABP可有效稳定血流动力学状态,是有效的辅助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患者使用主动脉球囊反搏(intra aortic balloon pump,IABP)辅助治疗的结果。方法 20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患者使用IABP辅助治疗,采用脉搏指示连续心输出量监测法(pulseindex continuous cardiac output,Pi CCO)监测患者心脏指数(cardiac index,CI)、心输出量(cardiac output,CO)等心功能指标以及血管活性药物(多巴胺)的用量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对20例在IABP治疗前后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及尿量、多巴胺用量进行统计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IABP是一种辅助循环支持治疗措施,可以提高平均动脉压而增加冠脉灌注,改善心肌缺血缺氧状态,降低左室后负荷,减少左心室做功,改善血流动力学状态。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应用主动脉内气囊反搏术(IABP)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n=41),对照组行常规急诊治疗,观察组行IABP,对比2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改变情况以及临床效果.结果 对照组术后30、90d的病死率分别为61.0%、68.3%,观察组则分别为36.6%、41.5%,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前的心率、收缩压、平均动脉压以及LVEF(左心射血分数)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比较,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IABP治疗能够降低术后病死率,亦可对血流动力学进行有效改善.  相似文献   

6.
目的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IABP)术在急性心肌梗死 (AMI)并心源性休克患者中的作用。方法 :2 4例AMI并心源性休克患者在常治疗下 ,其中 16例予IABP治疗。结果 :16例接受IABP治疗后 ,14例 (87.5 % )血流动力学明显改善 ,休克纠正 ;而对照组则只有 2例 (2 5 % )得以改善 ,二者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结论 :IABP术是治疗AMI并心源性休克的有效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IABP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治疗过程中的效果。方法:41例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患者行IABP,并收集IABP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参数及血管活性药物的剂量结果进行比较。结果:通过对32例存活的患者IABP治疗前后平均血流动力学参数并多巴胺的剂量进行配对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IABP对于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的患者具有确实、有效的治疗作用。能在应用后很快增加冠脉循环的灌注压、提高平均动脉压,改善心肌供血及血流动力学状态。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辅助治疗急性大面积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的临床效果。方法:11例患者均行经皮主动脉内球囊植入并行相关参数调整。结果:11例中,8例血流动力学稳定,3例死于泵衰竭。结论:IABP对血流动力学状态有明显改善,有益于提高心肌梗死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 (IABP)在急性心肌梗死 (AMI)并心源性休克患者辅助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总结 2 7例AMI并心源性休克患者应用IABP辅助治疗后 ,住院期间临床事件发生率和抢救成功率。结果 :治疗后 ,血流动力学稳定 ,12例接受再血管化治疗 ,存活 15例 ,存活率 5 5 6 %,死亡 12例。结论 :IABP可有效稳定血流动力学状态 ,减少再梗死 ,为再血管化治疗赢得了时间 ,提高了生存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患者中的作用。方法2004年1月以来共12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均经急诊PCI治疗,再通梗死相关血管,其中恢复TIMIⅢ级血流8例,Ⅱ级血流4例,均给予IABP辅助治疗。IABP使用时间24-72 h,平均36 h。结果12例患者2例死亡,住院总病死率16.7%,出院时彩超、ECT测EF值,平均50.1%,住院期间无再梗死。结论IABP支持下急诊行冠脉介入治疗,可显著提高急性心肌梗死伴心源性休克患者的生存率,改善其预后心功能,尤其对再灌注慢血流患者、休克患者,更应及时应用IABP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 IABP)辅助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PCI)治疗高危急性冠脉综合征( ACS)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95例ACS合并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或心源性休克的高危患者并分为两组,50例患者PCI前24 h内进行IABP治疗(IABP+PCI组),45例直接PCI(PCI组)。在入院及PCI术后第5天分别检测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和超敏C反应蛋白( hs-CRP)水平;入院时及出院后4周心脏彩超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 LVEF)。结果治疗前两组收缩压均偏低,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IABP+PCI组血压较PCI组血压明显升高(P<0.05);同时IABP+PCI组病死率有所下降(P<0.05),住院天数减少(P<0.05)。两组治疗前的血浆NT-proBNP和hs-CR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IABP+PCI组血浆NT-proBNP 和 hs-CRP水平较PCI组明显下降(P<0.05),LVEF明显提高(P<0.05)。结论 IABP辅助PCI治疗高危ACS患者,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血流动力学,并使住院天数和短期病死率有所下降,同时降低了血浆NT-proBNP 和 hs-CRP水平,提高了LVEF。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IABP)联合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心源性休克患者平均动脉压、乳酸水平的影响。方法:按数表法,将80例AMI心源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急诊PCI治疗,观察组采用IABP联合急诊PCI治疗。治疗后,观察两组患者中心静脉压(CVP)、平均动脉压(MAP)、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等血流动力学指标,血清乳酸(LA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脑钠肽(BNP)水平,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患者存活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后CVP更低,MAP与LVEF更高,血清LAC、hs-CRP、BNP水平均更低,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复发率均更低,患者存活率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IABP联合急诊PCI治疗AMI心源性休克患者可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降低血清LAC、hs-CRP、BNP水平,减少不良事件发生,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在急性心肌梗死(AMI)并泵衰竭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观察组35例急性心肌梗死并泵衰竭患者在IABP辅助下行冠脉造影及PCI术。对照组24例AMI并泵衰竭患者仅使用常规药物及PCI术。观察组PCI术前或术后置入IABP球囊。结果观察组使用IABP后低血压或休克状况明显好转、尿量明显增多、心率明显减慢30例(85.71%),死亡5例(14.29%)。对照组24例中,患者血液动力学得以改善并接受PCI术17例(70.83%),死亡7例(29.17%)。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IABP辅助治疗下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泵衰竭患者,可明显降低其心源性死亡率,改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尽管应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干预梗死动脉以及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 I)后心源性休克(CS)的死亡率仍然很高。一种具有主动循环支持的新型经皮左心室辅助设备(VAD)或许有改善血流动力学的作用,并可使死亡率降低。方法和结果:拟行梗死血管PCI的AM I后CS患者被随机分入IABP组(n=20)或经皮VAD支持组(n=21)。VAD组的主要观察指标心脏功率指数(以及其他血流动力学和代谢参数)改善更显著,从0.22W/m2(IQR0.19~0.30)升至0.37W/m2(IQR0.30~0.47,P<0.001);而IABP组则为从0.22W/m2(IQR0.18~0.30)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通过对2011年7月至2014年7月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延安医院院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38例的回顾性分析,比较药物辅助IABP泵治疗前,治疗24小时后,拔泵后HR,EF,CI,SBP,NT-proBNP值以及临床体征的变化.结果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的患者在药物辅助IABP治疗后HR,EF,CI,SBP,NT-proBNP值较IABP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下壁合并心源性休克的患者药物辅助IABP治疗,能有效降低死亡率,减少住院天数,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亚低温对急性心肌梗死(AMI)伴心源性休克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心排量的影响。方法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将70例AMI伴心源性休克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均行急诊PCI术,观察组给予亚低温联合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IABP)支持下急诊PCI治疗,对照组则行IABP支持下急诊PCI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心脏指数(CI)、肌酐(Cr)、血氧饱和度(Sv Q2)、尿量、左室射血分数(LVEF)变化情况,统计记录两组去甲肾上腺素使用剂量、并发症及28 d存活率。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CI、尿量、Sv O2、LVEF均显著增多,Cr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上述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去甲肾上腺素使用剂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严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低血压及休克发生率、28 d存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亚低温联合IABP辅助急诊PCI治疗AMI伴心源性休克患者存活率稍高,并发症少,能明显改善患者术后循环功能及心功能,减少去甲肾上腺素使用剂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在高危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辅助治疗的作用.方法 收集2004年1月~2008年5月期间,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所有应用IABP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IABP的治疗效果.结果 23例高危AMI患者接受 IABP治疗,16例患者接受IABP治疗后,血流动力学稳定.17例患者成功行PCI术.死亡7例,病死率30.4%.结论 对于高危AMI合并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或心源行休克的患者,IABP可以有效地稳定血流动力学状态,降低病死率,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置入时机对高危经皮冠状动脉介入(HR-PCI)术患者近期(术后30 d)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80例行IABP辅助治疗的HR-PCI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IABP置入时机将患者分为A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前置入组]46例和B组(PCI术后置入组)34例。比较两组合并疾病、冠心病类型、冠脉病变部位及合并心源性休克、室性心律失常、急性心肌梗死机械并发症发生情况、药物使用情况、支架置入个数、无复流率、IABP辅助时间、IABP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及近期病死率等,分析IABP置入时机对HR-PCI术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结果 A组左前降支和左主干病变、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的比例及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使用比例高于B组,β受体阻滞剂使用率、IABP辅助时间、再次PCI率、院内病死率及术后30 d病死率均低于或短于B组(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CI术后置入IABP是HR-PCI术患者术后30 d死亡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与PCI术后置入IABP相比,PCI术前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介入治疗时行主动脉球囊反搏术(IABP)的疗效研究.方法 给予18例AMI合并心源性休克的患者急诊行IABP循环支持治疗,以同疾病未经IABP治疗的14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进行比较,观察2组术后2周心脏终点事件及平均动脉压、主动脉内舒张压、心脏指数.结果 2组患者与治疗前比较,IABP循环支持治疗后患者舒张压、平均动脉压明显提高,心脏指数明显升高(P<0.05);IABP术前主动脉内舒张压为(36.9±3.5)mmHg,术后球囊反搏仪所测的主动脉内反搏压为(105±10)mmHg,心脏指数从IABP术前(1.58±0.22)L·(min·m2)-1术后升至(2.43±0.23)L·(min·m2)(P<0.05),平均动脉压从IABP前(48.9±16.8)mmHg升至(83.9±7.9)mm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应用IABP治疗AMI伴心源性休克可改善患者血液动力学,有效降低急性心梗病死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和评价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辅助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ACS患者在不同的病情及治疗状况下,给予IABP治疗,观察使用IABP前后患者心率、血压及NT-proBNP的变化,注意IABP相关并发症,住院期间死亡情况。结果:60例患者接受IABP治疗后,血流动力学改善,其中合并心源性休克的患者在使用IABP后2 h后血压即达到稳定状态,72 h后NT-proBNP值明显下降。IABP相关并发症5例,严重并发症0例,住院期间死亡12例,其中合并心源性休克死亡9例。结论:对于ACS尤其是合并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或心源性休克的患者,IABP可以安全的使用,并有效地稳定血流动力学状态,为患者争取进行血运重建的时间,减少患者急性期的死亡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