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沙门氏菌所致食物中毒,在细菌性食物中毒中是常见的。其中以鼠伤寒沙门氏菌和肠炎沙门氏菌为主。1996年6月6日我市某聋人学校发生一起食物中毒,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和细菌检验结果,确认该起食物中毒是由肠炎沙门氏菌所致,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流行病学调查 1996年6月5日广州市某聋人学校食堂供应的午餐和晚餐食物为蒸排骨、煎鸡蛋、鸡翼尖、通心莱、生莱、米饭。当天全校388人进餐,189名学生和教职员工发生食物中毒。患病率为48.7%。6月5日未进餐者未发病。中毒原因是厨房卫生情况较差,熟食无冷藏保存,生熟…  相似文献   

2.
沙门氏菌是食物中毒的常见细菌 ,但由布利丹沙门氏菌引起的食物中毒罕见报道。 1998年随州市发生了一起由布利丹沙门氏菌引起的 36人食物中毒事故。在调查中 ,首次将鲎试验应用于食物中毒的快速辅助诊断 ,并取得了一定实用效果。1 流行病学调查1998年 6月 2日中午 ,邓某给儿子做“三朝”,在市内某酒店宴客 ,共 4桌 4 1人 ,其中 3个小孩未进餐 (只喝了饮料 )。中餐共 8个凉菜、3个小菜、9个荤菜。下午 2时有人感觉胃部不适 ,继之腹泻、腹痛、恶心、呕吐 ,至 6月 4日上午 8时最后一个发病止 ,共有 36人中毒发病 ,罹患率为 94 .7%(36 /38) ,发…  相似文献   

3.
食物中毒分类与中毒食品关系的对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食物中毒类别与中毒食品的相互关系 ,提出防范措施 ,并为食物中毒原因的判定和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 将食物中毒分为 4类 ,中毒食品分为 7类 ,以SPSS 10 0forWindows的对应分析 (ANA COR)进行数据处理与绘图。结果 发生微生物性 (包括不明原因 )食物中毒多与食用肉蛋类食物有关 ;农药化学性食物中毒多与进食果蔬植物和谷豆油等 (包括其他 )食物有关 ;有毒动植物性食物中毒多与进食水产类和动物类食物有关。结论 各类食物中毒的发生有对应的中毒食品倾向 ,对应分析可提示采取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 ,以减少中毒发生 ;能够通过食物中毒类型、对应临床表现和对应中毒食品 ,尽快采集到中毒食品样品并加以控制 ;还能够根据流行病学调查 ,尽快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对应分析法与 χ2 检验结论类似 ,且能更形象、直观地以坐标图表达其中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沙门氏菌种类繁多,分布面广,是引起食物中毒的重要病原菌。我市某建筑基础机施公司宴请发生食物中毒,经调查检验为弗赖堡沙门氏菌(S.freiburg)中毒,现报告如下。中毒情况5月18日某建筑基础机施公司宴请,中午12时进餐有21人,首例发病于食后5h,大部分于食后11~12h发病。发生食物中毒16人,严重住院治疗的患者7人,年龄为35~50岁。主要症状为腹痛、腹泻、呕吐、发烧(38~40℃)、全身痛等症状,潜伏期为5~12h,无一例死亡。  相似文献   

5.
二00四年一月二十九日,我市林口镇杨木岗发生一起食物中毒,中毒人数4人,据流行病学调查、病人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验分析,证实为一起由沙门氏菌污染食品引起的细菌性食物中毒,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沙门氏菌在自然界分布广泛 ,易污染食品 ,常引起伤寒、副伤寒、食物中毒或急慢性肠胃炎等。本文就我市一起肠炎沙门氏菌引起的食物中毒报告如下。1 流行病学调查1998年 4月 2 1日 ,温岭市某宾馆发生一起食物中毒 ,就餐的 83人进餐后 4h相继出现腹泻、腹痛、恶心呕吐、发热等症状 ,至次日下午发病 5 1人 ,发病率 61 4% ,经现场调查和病原学检测证实是由冷菜烤牛肉、囟鸡爪引起。2 临床表现5 1例患者中 ,男 3 3例 ,女 18例 ;年龄最小的 8岁 ,潜伏期最短 4h ,最长 2 2h ,平均 18 0 8h ,大多在用餐后 18~ 2 0h发病 ,约 2 0h达到发病高…  相似文献   

7.
20 0 0年 5月 9日至 11日 ,我市连续发生 3起由亚硝酸盐引起的食物中毒 ,中毒 9人。1 中毒情况5月 9日上午 ,孙某从集市购买烧鸡 1只 ,中午全家 4人食用后 ,在 10~ 30 min内 ,先后出现中毒症状。 5月 10日 ,郭某从本村副食店购得猪蹄和牛肉 ,中午全家 3人食用后约 15 min,均出现中毒症状。 5月 11日中午 ,张某与郭某到某村餐馆就餐 ,食品为凉拌白菜、熟狗肉 ,进食 2 0 min后 ,2人出现中毒症状。以上 3起食物中毒共 9人 ,潜伏期 10~ 30 min,年龄 11~ 6 5岁 ,临床症状基本一致 ,先是腹痛 ,继而出现头痛、头晕、恶心呕吐、气急胸闷、口唇指…  相似文献   

8.
蜡样芽孢杆菌是食物中毒中较常见的致病菌,在我国细菌性食物中毒中居前3位〔1,2〕。蜡样芽孢杆菌食物中毒的发生季节性明显,以夏、秋季,尤其是6~10月为多见。在我国引起中毒的食品种类繁多,多以剩米饭、米粉最为常见〔3〕。作者就一起由蜡样芽孢杆菌引起的食物中毒进行了调查分析。1中毒经过2006年10月8日7∶30~8∶10,仙桃市地税二分局食堂41人进食早餐,从8∶10开始,陆续有人出现恶心、呕吐、乏力、头昏、盗汗等症状,截止上午10∶00共有36人出现上述中毒症状,中毒患者全部入仙桃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治疗,均痊愈出院。2临床资料2.1中毒情况进…  相似文献   

9.
食物中毒的调查处理是食品卫生工作中的一项基本任务 ,由于食物中毒是随机性事件 ,食物中毒依据的收集都是在事件发生之后 ,因此 ,给实际工作带来一定困难。拟对食物中毒诊断依据的收集谈一些看法。1 调查病人的发病情况 食物中毒是因进食一定数量有毒食品 ,而表现为以急性感染或中毒为主的临床特征的疾病 ,对已就诊的病人 ,我们可去医疗卫生机构了解或复印就诊病史 ,如果是集体中毒 ,可看该有关单位提供食物中毒病人的名单 ,在可能的情况下 ,要求对每个中毒病人作个案调查。2 现场勘察 为防止事出有因 ,查无实据 ,在接到报告后应即时到…  相似文献   

10.
王玲 《中国校医》2010,24(8):570-571
目的查明导致该起食物中毒的原因,为预防和控制此类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提供有效对策。方法对病例进行个案调查,采取剩余食品和病人的排泄物进行实验室相关检测。结果该起食物中毒事件涉及全园23个班级,共同进餐的753名学生中72人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发热等症状,罹患率为9.56%,其中男34人,女38人,年龄2~6岁,爆发始于5月11日,发病高峰在5月12日。72名发病学生经当地医院治疗全部康复,无死亡病例。实验室检测结果证明,导致该起食物中毒的原因是肠炎沙门氏菌污染食物所致。结论这起食物中毒局部爆发是由肠炎沙门氏菌污染食物造成的,应规范和落实学校食堂的餐饮卫生监管,提高餐饮工作人员的卫生素质,切实作好学生的饮食卫生工作,保障学生的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