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对“卫气营血辨证”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学的卫气营血辨证,是《伤寒论》六经辨证的发展,也是外感热病常用的一种辨证方法。它代表病证发展由浅入深的四个不同的层次或阶段,用以说明温热疾病发展过程中的病情轻重、病变部位、各阶段的变化规律。这就是中医学常说的,"卫之后方言气,营之后方言血"的道理。温病的发展,一般是按卫、气、营、血这四个阶段传变的。病在卫分或气分为病浅,病在营分或血分则为病深。  相似文献   

2.
人之所以会生病,最原始的一种根源就是生气,我国古籍<黄帝内经·素问>中指出"百病生于气",旨在说明各种疾病的发生与气的运动变化的密切关系,这也成为历代医家治病调气的理论渊源.  相似文献   

3.
脑梗死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之一,属中医学"中风"范畴,以肢体偏废,语言不遂为特征,或轻或重,症候不一,但大多数患者兼见诸多情志症状,主要表现在情志失调,或哭或笑,或悲或怒,或烦躁,或不宁,病态种种,情志异常使然.我们从我院收治的85例脑梗死患者住院病历资料中,经过统计分析发现,因情绪因素为诱因而发病的患者占总发病数的75%,而伴有情志症状的患者,具有辨证属于肝的情志异常症状者占50%,具有辨证属于心的情志异常症状者占20%,具有辨证属于胆的情志异常症状者占18%,具有辨证属于肺的情志异常症状者占12%.<素问玄机病原式·火类>指出"多因喜怒思悲恐之五志过极而卒中",<医经溯源集·中风辨>说:"中风者,……或因忧喜忿怒伤其气者,多有此疾",可见此病的发病与情志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气血辨证是《伤寒论》的辨证核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伤寒论》辨证论治的典范,以六经为物质,以八纲为变化,六经是辨证之体,八纲乃是辨证之用,体用结合,有机联系,互相为用。必须指出的是,“八纲辨证”的思想,源于《伤寒论》的“六经辨证”,六经辨证与八纲辨证密切结合,紧紧相连而不能相离,“气血辨证”则是贯穿于《伤寒论》“六经辨证”和“八纲辨证”的辨证核心。在研究《伤寒论》中,如果只谈“六经辨证”,或只谈“六经辨证”与“八纲辨证”,而丢掉“气血辨证”这一核心内容,那就使仲景辨证论治的完善体系支离破碎,相割裂开来,所以,在《伤寒论》的辨证体系中,唯有用“气《伤寒论》中辨证论治的所有内容,纲举目张,洞若观火。  相似文献   

5.
涌泉穴是肾经的首穴,为全身俞穴的最下部.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著作<黄帝内经>中说: "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意思是说:肾经之气犹如源泉之水,来源于足下,涌出灌溉周身四肢各处.所以,涌泉穴在人体养生、防病、治病、保健等各个方面显示出它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从<伤寒论>提出六经辨证与治法以后,在外感病理论发展的长河中,历代医家进行了不屈不挠的努力,并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及至叶天士、吴鞠通提出卫气营血与三焦辨证与治法以后,宣告了温病学的特殊理论体系的确立与成熟.自此以后,对于热性病大多数的温病的诊疗,进入到一个有正确理论作指导的新的理性阶段.  相似文献   

7.
《伤寒论》由东汉医家张仲景所著,是一部以外感病为契机论述疾病辨证论治的医书,并被后世誉为"方书之祖"。其六经辨证体系的提出,开创了中医辨证论治之先河。作为一部重要的中医学经典医籍,《伤寒论》也是高等中医药院校中医教学的主干课程。掌握六经辨证纲领及其理法方药是这门课程教学的主要目的。《伤寒论》虽文字古朴,但文义深邃,极难理解深透。因此,好的教学及学习方法,对学好这门课程十分重要。通过分析《伤寒论》成书特点:以六经辨证为纲、以方证为目、首创汤方辨证,于是从方证的角度学习《伤寒论》,实施方证教学,则能化繁为简,有纲举目张之效,便于理解和掌握《伤寒论》的精神实质。  相似文献   

8.
中医时间医学与月经节律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中医时间医学概述 中医时间医学是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从整体上研究人体生命活动的周期性,并指导临床诊断、治疗、预防和养生的一门科学,它是中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中医时间医学源远流长,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成书的<黄帝内经>,就提出了"生气通天"、"脏气法时"、"天人相应"的整体观,论述了人与自然是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探讨了人体生理病理与四时、日月的关系,如在<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中有:"朝则人气始生,病气衰,故旦慧;日中人气长,长则胜邪,故安;夕则人气始衰,邪气始生,故加;夜半人气入脏,邪气独居于身,故甚也".对疾病的防治,<内经>提出了"谨候其时,病可与期,失时反候者,百病不治"的观点,强调因时施治,择时防病.  相似文献   

9.
秦宏秋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7):289-290
温胆汤首见于孙思邈之<千金方>,具有理气化痰、清胆和胃之功效,用于"治大病后虚烦不得眠,此胆寒故也,宜服温胆汤."后来用于失眠、呕吐、眩晕、心悸、癫痫等证的治疗.在临床实践过程中,遇到很多因"痰"所致之病症,按现代医学诊断位某病或该病发展中一个阶段,或根据中医学望闻问切辨证分析为痰证者,应用温胆汤加减辨证疗往往取得较好的效果.为此,笔者将运用温胆汤治疗痰症的临床体会总结如下,以使患者及早康复.  相似文献   

10.
鲜中药的特殊性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朱嘉娴 《首都医药》2001,8(12):50-50
< 神农本草经 > 有 " 生者尤良 " 之云 . 此 " 生 " 字乃指 " 鲜 " 而言 . 运用鲜药治病 , 亦为中医的特色之一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