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重型颅脑损伤早期瞳孔变化与预后关系的量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瞳孔变化评分与预后的关系。方法观察10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伤后6h内的瞳孔变化并对其量化评分,依据伤后3个月格拉斯哥结果分级(GOS)标准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分析瞳孔变化评分与GCS评分和GOS评分的关系。结果预后良好组患者的瞳孔变化评分显著低于预后不良组(P<0.01),瞳孔变化评分与GCS评分负相关(r=-0.772,P<0.01)、与GOS评分负相关(r=-0.820,P<0.01)。结论伤后早期的瞳孔变化评分可反映颅脑损伤的严重程度,评分越高,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血清IL-6、CRP含量变化与病情程度、预后关系。方法384例急性颅脑损伤根据格拉斯哥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出院后3个月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lasgowoutcome scale,GOS)依次分组,采用免疫比浊法及双抗体夹心ABC-ELISA法测定伤后24 h内血清CRP、IL-6的浓度。结果颅脑损伤后24 h内,根据GCS评分,随着损伤的程度增加,血清IL-6、CRP水平明显增高。CRP与GCS呈负相关(r=-0.182,P〈0.05),血清CRP与IL-6为正相关(r=0.187,P〈0.01)。颅脑损伤后,根据GOS评分,24 h内血清IL-6、CRP水平在预后不良组明显增高。结论血清中CRP、IL-6是颅脑损伤患者急性期脑损伤敏感而特异的指标,联合检测对早期诊治、判断病情及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脑干发射(BSR)对重型颅脑损伤长期意识障碍患者的清醒及预后评估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13年8月至2015年8月期间12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统计BSR分级、GCS分级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清醒率的关系及相关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BSR分级与GOS评分的关系、BSR分级与预后的关系及相关性。结果 BSR不同分级间患者清醒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GCS分级中无Ⅰ级患者,GCS不同分级间患者清醒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SR分级与重型颅脑损伤清醒率呈明显负相关(r=-0.672,P=0.005),GCS分级与重型颅脑损伤清醒率无明显相关性(r=-0.135,P=0.298);BSR分级预测重型颅脑损伤清醒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0.6%和87.5%,准确率达83.3%。由于GCS分级无Ⅰ级,其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清醒情况无相关性,因此无法用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清醒的预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BSR分级与GOS评分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重型颅脑损伤患者BSR不同分级之间患者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重型颅脑损伤患者BSR分级Ⅰ~Ⅱ级患者预后明显好于BSR分级Ⅲ~Ⅳ级;BSR分级与重型颅脑损伤预后呈明显负相关(r=-0.636,P=0.000)。结论 BSR分级可用于重型颅脑损伤长期意识障碍患者清醒状况和预后的预测;BSR分级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清醒及预后关系密切,BSR分级越高,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清醒的概率越低,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4.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急救阶段监护与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在急诊室抢救阶段实施监护与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2007年1~12月我院收治重型颅脑损伤患者34例,急诊室抢救阶段均按快捷护理路径进行抢救,施行急救阶段的监护,作为监护组。选取本院未开展急救阶段的监护的2006年重症颅脑损伤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和远期生活质量评估判断抢救效果。结果:两组患者转入临床途径1周后GCS均较入院时有明显改善,其中,监护组好转率为97.06%,对照组好转率为56.67%,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情况:监护组恢复良好为47.06%,轻度残疾为41.14%,近期预后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随访1年发现,监护组远期生活质量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急救阶段实施监护与干预可以缩短门诊抢救时间、住院时间,降低门诊抢救费用。结论:急救阶段实施监护与干预可以明显提高重型颅脑损伤的抢救效果,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5.
早期康复训练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训练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对收治的100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早期康复训练组52例;常规护理组48例。对其进行治疗前和治疗后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评分,治疗后6月进行格拉斯哥结果指数(GOS)分级,并对二组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GCS评分二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实验组GCS评分平均提高了(3.97±1.76)分,对照组GCS评分平均提高了(2.91±1.84)分,二者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良好率(GOSⅣ级和Ⅴ级)较对照组高32%,病死率、植物生存率较对照组下降30%,两组比较,实验组生存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和P〈0.01)。早期康复训练组疗效优于常规护理组(P〈0.05)。结论:早期系统化康复护理可促进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颅脑损伤患者血清胃泌素(GAS)水平的变化,探讨其在颅脑损伤伤情判断及预后评估中的意义。方法对90例颅脑损伤患者(观察组)按照入院格拉斯哥评分(GCS评分)分为轻型组、中型组及重型组,用放射免疫法分别于入院后第1、4、7、14、21天测定GAS水平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于伤后3个月进行GOS评分比较预后。结果观察组GAS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轻型组、中型组、重型组GAS水平差异存在显著性(P〈0.01);颅脑损伤早期GAS水平升高,轻型组在入院第4天达到高峰,在第14天基本接近正常水平,中型和重型组在入院第7天达到高峰,在第21天仍保持较高水平;预后恶劣组住院期间GAS水平水平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P〈0.01)。结论颅脑损伤患者血清胃泌素水平越高,预示脑损伤越重,预后越差。早期动态观察血清胃泌素水平对判断伤情及估计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重型颅脑损伤后液体疗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牟朝晖  叶湛 《浙江医学》2001,23(6):332-333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液体疗法的应用,方法:将140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随机分为两组,A组限制液体与钠入量,B组根据进出量调整液体入量,应用不同补液方法,同时监测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格拉斯哥治疗结果分级(GOS)变化,比较肺部感染,低血压发生率及颅内压的变化。结果:B组患者伤后GCS、GOS优于A组(均P<0.05),B组低血压、肺部感染发生率低于A组(均P<0.05),两组颅内压的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不限制液体与钠入量而保持液体进出平衡可以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估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血浆部分凝血指标变化对判断损伤程度及预后的价值。方法检测71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伤后24h、3d、7d、14d的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g)血浆含量,结合临床格拉斯哥评分(GCS)分型及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预后分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伤后24h内两项纤溶指标的检测结果与伤后7d、14d比较均有非常显著的差异,Fg检测结果与伤后3d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DD含量与GOS呈负相关;Fg与GOS呈正相关。结论DD、Fg对判断颅脑损伤程度及预后有重要参考价值,可作为临床应用的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cTnI)和心电图(EKG)异常改变与病情严重程度及早期预后关系。方法选择92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动态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将患者分为重型颅脑损伤组(GCS3~8分,34例),中型颅脑损伤组(GCS9~12分,19例)和轻型颅脑损伤组(GCS13~15分,39例);入院24h内、72h、7d和15d抽晨血测定CKMB、cTnI,并行EKG检查;住院治疗2周时进行早期预后评分(GOS),分为死亡或植物生存组(GOS1~2分,23例)、残疾组(GOS3~4分,18例)和预后良好组(GOS5分,51例)。研究颅脑损伤患者不同发病时间CKMB、cTnI、EKG的异常变化以及发病早期血清CKMB、cTnI和EKG异常与GCS评分和GOS评分的关系。结果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在发病24h内血清CKMB、cTnI和EKG异常率分别为35.9%、50.0%和51.1%,72h异常率达到高峰,分别为54.5%、55.7%和68.2%,以后逐渐下降。重型颅脑损伤组血清CKMB、cTnI和EKG异常率高于中型和轻型颅脑损伤组(P均〈0.05),中型颅脑损伤组血清cTnI和EKG异常率高于轻型颅脑损伤组(P均〈0.05)。死亡或植物生存组血清CKMB异常率高于预后良好组和残疾组(P均〈0.05),cTnI和EKG异常率高于预后良好组(P均〈0.05);残疾组血清CKMB、cTnI异常率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颅脑损伤患者早期普遍存在血清CKMB、cTnI异常升高和EKG异常,其异常与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有关,对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进行血清CKMB、cTnI监测和EKG检查对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和预后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衣服新  赵志新  徐其龄   《中国医学工程》2011,(5):110-111,113
目的探讨GCS评分、年龄、性别、低氧血症等因素对儿童重度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对我科97例急性儿童重度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依据患者出院时格拉斯哥结果分级(GOS)标准分为预后良和预后差两组,分析性别、年龄、格拉斯哥昏迷计分(GCS)、手术治疗时机、伤前有无疾患、伤后有无低血氧、低灌注、复合伤及并发症等9种因素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 97例颅脑损伤患者中:预后良组与预后差组的GCS评分、手术治疗时机、伤前有无疾患、复合伤及并发症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伤后有无低血氧、低灌注、性别、年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入院时GCS评分、手术治疗时机及并发症被引入Logistic回归方程作为影响预后的有意义因素(Xz-55.810,P〈0.05)。结论 GCS评分、手术治疗时机及并发症是导致患者死残的主要原因,是判断儿童重型颅脑损伤预后最有价值的临床指标,系统了解相关因素有助于合理制定治疗方案和评估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重型创伤性脑损伤(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STBI)的高场强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imaging,DTI)检查结果,以及DTI的检查结果与STBI患者预后的关系,评价其在预后方面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2010年3月~2012年9月内蒙古林业总医院(内蒙古民族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神经外科治疗的STBI患者42例(STBI组),选取同期正常成年人2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入院后对STBI组患者行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评估患者病情严重性,伤情稳定后对两组进行高场强DTI检查,分析并比较两组各向异性分数(FA)值.治疗后统计STBI组患者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并分析DTI检查结果与GOS评分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①STBI组脑干区和胼胝体压部各FA值[(0.693±0.060)、(0.608±0.046)]均低于正常对照组[(0.898±0.078)、(0.841±0.06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STBI组患者中,GOS评分4~5分者3例,GOS评分3分者21例,GOS评分为2分者11例,GOS评分1分者7例.经Spearman直线相关分析,STBI组患者FA值与GOS评分之间成正相关关系(r=0.372,P=0.006).结论 高场强磁共振DTI检查可以作为评估STBI患者脑损伤程度以及判断预后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颅脑外伤患者行脑电图(EEG)检查的临床意义。方法对911例颅脑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EEG检查进行分析。结果 EEG正常148例(16.2%),异常763例(83.8%),其中轻度异常465例(60.9%),中度异常193例(25.3%),重度异常105例(13.8%)。颅脑外伤的严重程度越高,EEG的异常率越高(P〈0.05)。结论 EEG能比较客观的反映和评价颅脑外伤患者的脑皮质功能的实际情况,对诊断、病情程度和预后判断有着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黄体酮(PG)联合维生素D对重型颅脑损伤的治疗价值。方法将98例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PG联合维生素D治疗组(34例),单用PG治疗组(31例)及对照组(33例),比较3组患者治疗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患者住院期间感染率和病死率、伤后3个月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及预后良好率的差异。结果患者治疗2周的GCS评分PG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患者病死率、感染率、伤后3个月GOS评分、伤后3个月预后良好率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PG+维生素D治疗组与其他两组患者伤后2周GCS评分、伤后3个月GOS评分和预后良好率等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感染率和总体病死率与其他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在极重度颅脑损伤(GCS评分3~5分)患者中,与对照组相比,两者的病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PG联合维生素D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可以降低颅脑外伤患者伤后的病死率,促进患者神经功能康复,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重型颅脑损伤(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sTBI)患者术中低血压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统计患者性别,年龄,诊断,术前GCS评分,瞳孔,血压,甘露醇使用,术中麻醉诱导、过度通气、低血压、控制性升压、梯度降低颅压等12项指标作为自变量。术后1个月内死亡率,存活者ICU时间、出院时Glasgow结果分级(GOS)等预后指标为分组依据(因变量)。统计分析组间各自变量差异性,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各具有差异性自变量是否为预后独立影响因素。结果:术后1月内死亡41例(23.2%),134例存活超过1月,存活患者出院时GOS评分1~3分44例,4~5分90例。术中低血压与术后1个月死亡率及存活者ICU时间相关,与出院GOS评分无相关性。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在与其他影响因素,如瞳孔、术前GCS等共同分析时,术中低血压并未达到统计学差异的标准。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中低血压与死亡率有一定的相关性,但并非独立的影响因素,受到病情严重程度的影响,对术中低血压进行预防或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5.
45例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的临床诊治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发生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的原因,总结临床诊治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临床病例45例。采用GOS预后评分对患者预后进行评估。结果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和迟发型外伤性硬膜下血肿均发生在脑挫裂伤部位,迟发性外伤性硬膜外血肿均发生在颅骨骨折部位。按GOS分析,Ⅴ级(恢复良好)18例,Ⅵ级(中度伤残)10例,Ⅲ级(重度伤残)4例,Ⅱ级(植物生存)2例,Ⅰ级(死亡)1例。结论脑挫裂伤所致的血管损伤、血管自动调节功能失调是迟发性外伤性脑内血肿和迟发型外伤性硬膜下血肿形成的主要原因,颅骨骨折是迟发性外伤性硬膜外血肿形成的关键因素之一。早期发现、早期治疗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是提高生存率和生存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便携式脑电图床边动态监测昏迷患者脑功能状态在临床的应用,以期提供一种新的、简便有效的脑功能评估方法。方法:对120例昏迷病人进行动态脑功能监测:包括行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GCS)和持续床旁脑电图动态监测,评估患者的脑功能状态;随访3个月,结合患者的结局进行相关性分析,进行预后评估。结果:反映脑功能损伤严重程度由轻到重的脑电图模式依次为:δ节律、失节律、三相波、局灶性癫痫样波、α昏迷、爆发-抑制、全面抑制;脑电图分级与GCS评分呈负相关,Ⅲ级以上时预示预后不良;相同脑电图分级下,脑电图反应性良好的患者其预后较无反应性者好。结论:单次脑电图监测可以较准确地判断昏迷患者的脑功能损害程度,但不能非常准确的预测预后,而连续床旁动态脑电图监测可动态观察脑电图模式及其反应性、脑电图分级的演变,根据其变化趋势评价患者的预后结局,结果更可靠,可以更准确地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颅内压监测对降低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死亡率的作用。方法300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GCS评分〈9分)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监测组和对照组各150例,两组患者入院后2d内均给予降颅内压治疗,其中监测组加用颅内压监测,对比两组患者伤后14d的死亡率。结果监测组患者死亡率低于对照组(P〈0.05),颅内压监测降低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死亡率(OR=0.63,95%可信区间:0.41-0.94,P=0.020)。结论颅内压监测有助于及时发现颅内情况变化及指导治疗,可能改善重型颅脑外伤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8.
王建荣 《中外医疗》2011,30(14):1-3
目的观察并分析112例颅脑损伤患者伤后首次凝血功能检测结果与病情、预后的关系。方法采集并分析112例单纯性颅脑损伤患者入院时凝血常规检查结果,根据患者入院时GCS评分(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有否发生继发血肿、有否发生外伤性脑梗死及GOS评分(格拉斯哥结果评分)进行比较。统计分析采用SPSS11.5软件,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PT(疑血酶原时间)在有无继发性颅内血肿和有无外伤性脑梗死2种比较时差异显著,APTT(活化部分疑血活酶时间)在有无外伤性脑梗死比较时差异显著,TT(疑血酶时间)在GCS评分不同的3组间差异显著,Fbg(纤维蛋白原)在GCS评分和有无继发性颅内血肿2种情况比较时差异显著;TT值在GOS评分不同组间比较差异显著,GOS2、3、4、5分组比GOS1分组TT时间短,差异显著;与COS1分组比较,GOS2、3、4、5分组Fbg值明显偏高,差异显著。结论颅脑损伤患者24h内凝血常规指标与颅脑损伤的伤情、预后及并发症等方面有一定关联,除需进行动态监测出凝血指标,以期能更及时地掌握患者的凝血状况,还需要进行更具有特异性凝血纤溶指标检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