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胰岛素抵抗、亚临床炎症与动脉硬化性脑梗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梗死是缺血性脑血管病最常见的一种类型,以动脉粥样硬化为其主要病理基础。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已研究甚多,近年来,胰岛素抵抗综合征及共同土壤学说提出了胰岛素抵抗(insuline resistance,IR)是动脉硬化性脑梗死众多危险因素的共同基础,最终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和脑梗死的发生。此外,随着炎症因素在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逐渐得到认识,目前研究提示,机体的胰岛索抵抗状态和慢性炎症反应可能互为因果、互相加强,从而与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这为我们防治动脉硬化性心脑血管病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近来缺血性脑卒中发病危险因素的二级预防受到广泛关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也就成为研究热点之一,在发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伴动脉粥样硬化改变者达63%以上。血栓形成常发生在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基础之上,控制危险因素、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发生、进展就是预防血栓形成。炎症的血清标志物水平随动脉粥样硬化进展的不同时期和阶段而动态变化,脂联素是新近研究的热点之一,国内外研究表明它参与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各个环节,可能是连接血管炎症和动脉粥样硬化的桥梁,起着抗炎、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户富栋  高娟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1,28(1):123-126,130
心血管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传统危险因素难以解释所有心血管病,近年有许多新危险因素如炎症、促凝因素、同型半胱氨酸、纤维蛋白原、血尿酸、感染、胰岛素抵抗(IR)和脂蛋白(a)等被发现。研究表明动脉粥样硬化是多重危险因素共同作用下发生的一种慢性代偿性炎症反应,IR是代谢性疾病发生发展的病理生理基础,脂蛋白(a)由遗传因素决定,而改善生活方式及采用他汀类等药物治疗对上述危险因素有一定防治作用。本文就近年新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是一种与全身和局部炎症有关的急性时相蛋白质.牙周炎是微生物引起的炎症性疾病,其炎症刺激可导致机体发生急性期反应,引起血清CRP水平的升高.研究结果表明,CRP也是与动脉粥样硬化发生、演变和进展有关的促炎症因子并在血管损伤过程中起着直接作用.研究证明:CRP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因此牙周疾病与心血管疾病之间可能存在病理发展上的某种相同性及相关性.就CRP与牙周炎和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C反应蛋白与高血压病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血压病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危险因素,而动脉粥样硬化总伴随有炎症反应,炎症参与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每一个时期.近年流行病学研究证实,高血压病患者存在血管壁炎症反应,炎症反应参与了高血压的发生发展,两种疾病可通过炎症反应相联.C-反应蛋白(CRP)被认为是急慢性炎症敏感但非特异的标记物之一.CRP在心血管方面的研究报道很多,它与心血管疾病如动脉粥样硬化、冠状动脉疾病乃至心肌梗死的发生发展和预后有着密切的关系,认为它是一个被低估而未被充分利用的指标,是心血管病危险因子.目前其在高血压病方面的预测价值越来越受到关注.现将高血压病与CRP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动脉粥样硬化(AS)是大多数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病理基础。目前已得到公认的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危险因素有性别、年龄、血脂异常、吸烟、糖尿病等,低密度脂蛋白(LDL)作为血浆中胆固醇的主要载体,在诸多因素中,是唯一不需要其他危险因素协同而诱发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之一。  相似文献   

7.
绞股蓝对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拮抗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动脉粥样硬化是在高脂血症等危险因素作用下,以动脉内皮细胞功能障碍和平滑肌细胞迁移与增殖为主要病理改变的炎症性疾病。绞股蓝通过调节脂质代谢,抑制过氧化物产生;拮抗内皮素,保护内皮细胞;抑制氧自由基通过内皮细胞介导的平滑肌细胞增殖;抑制血小板聚集,减轻动脉粥样硬化炎症反应,从而起到拮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赵巧玲 《广西医学》2014,(4):488-491
脂联素是脂肪组织特异性分泌的一种激素蛋白,在心血管病发生和发展中起调控和保护作用,可以作为胰岛素抵抗、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炎症、肥胖等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独立危险因子和预测指标。本文主要论述脂联素与心血管危险因素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
血浊作为全新的中医学理念,为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动脉粥样硬化作为心脑血管疾病的病理基础,危险因素广泛,对人们的生命安全威胁极大,故从血浊理论探讨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初步阐释血浊与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关系。血浊理论是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基础,从这一角度为动脉粥样硬化的防治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  相似文献   

10.
脂联素与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脂联素是脂肪细胞特异性的血浆激素蛋白 ,具有降低血糖、降血脂、抗炎、胰岛素增敏作用。脂联素与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发生的一系列危险因素如肥胖、糖脂代谢紊乱、胰岛素抵抗有关。脂联素通过抑制动脉粥样硬化因子的产生、抑制内皮细胞炎症及粘附、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抑制泡沫细胞的形成 ,进而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1.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慢性炎症反应。近年来关于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研究越来越多,现普遍接受的是同型半胱氨酸(Hcy)可以作为动脉硬化的独立危险因子。Hcy是一种具有细胞毒性的含硫氨基酸,是蛋氨酸和半胱氨酸代谢过程中一个重要的中间产物。人体内Hcy的代谢需要叶酸、维生素B_6和维生素B_(12)等B族维生素的调节。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E)及低叶酸可通过Hcy及非Hcy等多种机制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且适当补充叶酸可延缓或减少动脉硬化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C-反应蛋白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齐志宏 《北京医学》2005,27(4):246-248
目前,心脑血管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与死亡率,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而动脉粥样硬化是该类疾病重要的病理基础.大量的流行病学资料证明炎症反应在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上起着重要的作用.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是急性时相反应蛋白之一,是炎症标志物.有研究证明在众多的炎症标志物中超敏CRP(hs-CRP)是低水平炎症的敏感标志物,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慢性炎症是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与扩展的一个重要病因.动脉内的轻微炎症是一个引发刺激、损伤、愈合的循环,在长达十年或几十年的进程中周而复始,形成斑块,其结果导致动脉狭窄或粥样斑块.因此,hs-CRP受到临床更多的关注,其在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上有直接的致病作用[1 ~8].CRP同其他炎症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α(TNE-α)、白细胞介素-6(IL-6)或血清淀粉样物质A相比具有更大的潜在危险[1~11].现就CRP的生物学特性、检测方法以及与动脉粥样硬化关系的最新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赵锐  李艳 《广西医学》2016,(4):533-536
血清睾酮浓度降低与男性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睾酮能够调节血清胆固醇代谢、内皮细胞功能紊乱、炎症等与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的危险因素,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并具有舒张血管的作用,还可增加心肌供血,改善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症状.此外,睾酮还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睾酮的缺乏会促使早期动脉粥样硬化形成.本文就睾酮对血管功能及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睾酮作为激素替代疗法治疗或预防心血管疾病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心血管医学中心收治的560例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是否出现动脉粥样硬化分为单纯T2DM组(340例)和T2DM+动脉粥样硬化组(220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空腹血糖值、糖化血红蛋白、同型半胱氨酸以及血压和血脂等相关指标的差异,并分析老年T2DM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结果多因素Logi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空腹血糖(OR=1.373,95%CI 1.051~1.945)、三酰甘油(OR=2.658,95%CI 1.146~4.925)、糖化血糖蛋白(OR=1.943,95%CI 1.042~3.287)是影响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老年T2DM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较多,因此临床对患者进行血糖控制的同时需要对患者的危险因素进行相关控制,从而有效预防大血管病变的发生,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15.
脑血管疾病的病理基础是动脉粥样硬化.血浆中同型半胱氨酸(Hcv)水平增高是动脉粥样硬化、脑动脉闭塞性疾病等脑血管疾病的一种重要危险因素[1].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是重要的炎症标志物之一,而炎症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它与脑血管病的发生、发展、预后密切相关[2].为此,我们于2005年11月至2006年3月测定了207例脑梗死患者血浆Hey和hs-CRP含量,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以探讨脑梗死患者Hcv与hs-CRP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线粒体功能障碍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总被引:1,自引:9,他引:1  
活性氧是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炎症中多种信号转导系统的主要调节者,贯穿于脂质条纹的形成、病变进展到最终斑块破裂的全过程。线粒体呼吸链是体内活性氧的主要来源,同时也是活性氧的主要靶点,从而导致线粒体功能受损。此外,在无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的线粒体疾病患者中,通常早期即可出现血管并发症。作者就线粒体功能障碍与动脉粥样硬化发生之间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葛正庆  董建新  鲁跃华  安闽生 《四川医学》2007,28(12):1327-1329
心血管疾病作为人类健康的重大威胁,预防发病尤为重要。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是目前发达国家的首位死亡原因,在我国其发病率迅速增高,严重危害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冠心病的主要病理变化是动脉粥样硬化。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与发展并不是一种简单的脂质沉积,除已知的高血脂、糖尿病、肥胖、家族史、吸烟等危险因素外,慢性炎症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与发展过程中起着同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发生是多种危险因素协同作用的结果,近年来研究表明幽门螺杆菌感染可能是脑动脉粥样硬化的新危险因素。本文从两者的相关性和可能致病机制方面对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脑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下肢动脉粥硬化疾病主要病因是动脉粥样硬化,致使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有吸烟、高血压、血脂异常、 心血管疾病等均可引起,亦可造成多器官损伤.消化道出血是临床常见的危急重症,可因消化道本身的炎症、机械性的损伤、血管病变、肿瘤等因素引起.也可因邻近器官的病变和全身性疾病累及消化道所致.方法:从疾病的致病危险因素角度去分析二者潜在的联系,为临床治疗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20.
《陕西医学杂志》2019,(2):270-273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动脉粥样硬化在患者中的共存现象,这引发了人们对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是动脉粥样硬化独立危险因素的假设。国内外研究多倾向于认同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是动脉粥样硬化独立危险因素的观点,但目前证据尚不充分。研究两者的关系及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机制,可以为临床预防和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提供新的思路。本文就关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动脉粥样硬化之间关系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