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工全髋置换术后疼痛原因分析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目的 探讨人工全髋置换术后疼痛的发生原因、发生情况及其处理。方法 对89例行人工全髋置换术的患者(89髋)进行随访,平均随访时间7年,摄骨盆X线片,并对随访结果作统计学处理。结果 89髋中,31髋存在不同程度疼痛,随术后时间延长,疼痛发生率逐渐升高,其中6髋存在X线松动征象,11髋存在临床松动征象。3例异位骨化患者术后轻中度疼痛,2髋晚期感染,术后严重疼痛。结论 假体移位、下沉是造成人工全髋置换术后疼痛的主要原因;X线松动征象与疼痛关系并不确定,疼痛取决于松动程度;感染及异位骨化是造成术后早期疼痛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全髋关节置换术在治疗终末期髋关节骨性关节炎等疾病方面取得成功的发展。骨水泥全髋关节置换术,由于其与假体周围骨溶解、置入物松动相关的并发症,在20世纪80年代早期被非骨水泥全髋关节置换术取代。尽管非骨水泥全髋关节置换术已经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但大腿疼痛仍然是一个严重的术后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术后满意度和生活质量。然而,目前关于大腿疼痛病因的研究较少。来自于中长期随访研究的数据表明大腿疼痛与股骨假体自身特性相关。本文旨在回顾近年来的研究,总结影响非骨水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大腿疼痛的股骨假体因素,并分析其原因。  相似文献   

3.
全髋置换后股骨部分骨溶解现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1986年 ̄1993年,对37个病人的44个髋关节实施置换手术,其中14个病人的15个髋关节进行了临床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7年。又从这个时期年实施的156个人工股骨头置换的病人中,随机抽出16个骨水泥的人工股骨头置换作为对照组。两组病人,虽然使用相同的第一代骨水泥技术,相同金属材料的假体,但全髋置换组的骨溶解带数为90个,而人工头组的骨溶解带数为6个(P〈0.01)。结论是:造成骨溶解带数明显不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测定了全膝关节置换术后C反应蛋白(CRP)水平。最高峰为术后第2d,并明显高于全髋置换。2种手术CRP在相似的时间降至正常水平。在CRP/时间曲线下测定TKR(全膝置换术)后的生理反应明显大于全髋置换术(THR)。术后3dCRP水平升高可能提示如感染之类的合并症。测量CRP水平在监测细胞感染方面有价值。作者测量了无并发症的全膝置换术的CRP水平,并与全髋置换术的CRP在峰值,及降至正常水平的时间进行比较。1 病人和方法作者选择了因骨性关节炎行THR和TKR的病人。风湿性关节炎和手术后出现并…  相似文献   

5.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疼痛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1 病  史对患者的病史应作较详细地追问、分析 ,可能会提示诊断。例如 ,有肿瘤或夜间疼痛病史能提示是否存在肿瘤性疾病因而将之考虑为疼痛的潜在病因 ,新近的细菌性感染或能导致菌血症的操作提示我们 ,患者的髋关节疼痛可能与假体感染有关。腰背部疼痛病史可提示脊柱可能是髋关节疼痛的病因[1] 。代谢性骨问题或严重的骨质疏松症能使医生警惕患者发生应力性骨折的危险。外周循环疾病有时也会表现在髋部或大腿区的不适。另外通过患者的主诉 ,可提示髋关节置换术后疼痛的程度、部位、发作时间等各种特点 ,使下一步的检查具有了针对性。2 …  相似文献   

6.
Have.  L Espe.  B 《中华骨科杂志》1995,15(6):382-386
挪威关节成形术登记处记录了1987-1993年共行首次全髋置换术24408例。其中2907例用的是无骨水泥股骨部件。作者比较了8种类型假体的治疗结果,每一种的使用都在100例以上。假体部件存活期以Kaplan-Meier法估计,将股骨部件因无菌性松动再行翻修术作为存活期终结。术后4.5年,估计全部置入物因无菌性松动行翻修术的机率为4.5%。Bio-Fit柄为18.6%,Femord槽13.6%,P  相似文献   

7.
麻醉对人工全髋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相似文献   

8.
人工全髋置换术疗效分析   总被引:27,自引:2,他引:27  
作者对人工全髋置换术后145例患者进行随访,共160个髋。平均年龄52.7±11.7岁,平均随访时间5年9个月,总满意率为93.4%。作者认为THR适应证取决于疾病种类和程度以及患者所面临的社会生活要求。松动和下沉是晚期主要的并发症。髓腔较大者,松动发生率为32.5%,假体柄内翻时,松动率为30%。  相似文献   

9.
报道了现代骨水泥术固定的全髋置换术43例45髋。术后X线片提示股骨头假体固定质量(Barrack标准):A级25髋,B级20髋,无1例C级和D级,随访5~6年,结果:功能优良率94%,尚可6%,X线片显示臼杯可能松动1髋(2%),股骨头假体可能松动和很可能松动各2髋(4%),无1例肯定松动。表明第二代CTHR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文献报道的第一代CTHR。作者还介绍了现代骨水泥固定术的方法,改善疗效的机制及手术必须注意的其它问题。  相似文献   

10.
采用现代骨水泥技术行全髋置换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报道了现代骨水泥术固定的全髋置换术43例45髋。术后X线片提示股骨头假体固定质量:A组25髋,B组20髋,无1例C级和D级,随访5-6年,结果:功能优良率94%,尚无6%,X线片显示臼不可能松动1髋(2%),股骨头假体可能松动和很可能松动2髋(4%),无1例肯定松动。表明第二代CTHR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文献报道的第一代CTHR。作者还介绍了现代骨水泥固定术的方法,改善疗效的机制及手术必须注意的其它  相似文献   

11.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髋关节脱位的防治策略   总被引:64,自引:0,他引:64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hipreplacement,THR)后髋关节脱位是比较常见的手术后早期并发症之一,Coventry和Eftekhar等[1,2]统计,发生率为3%。我院1990~1998年9年间共行THR手术213例,手术后人工关节脱位9例,发生率为4.2%。人工髋关节脱位一旦发生,必须早期处理。否则,会给患者带来较大痛苦,甚至造成一些严重的并发症。本文对9例髋关节脱位病例进行临床分析,研究人工关节置换术后脱位的原因,探讨防治人工髋关节脱位的方法。一、临床资料THR术后脱位共9例,从发生脱位到…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融合髋合并股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方法] 2013年6月-2017年5月,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14例融合髋合并股骨近端骨折患者.男10例,女2例.年龄45~60岁,平均(51.74±9.26)岁.融合原因均为强直性脊柱炎继发髋融合,髋融合病程3~ 10年,平均(5.62±0.42)年.骨折...  相似文献   

13.
AML非骨水泥型股骨假体全髋置换术的中期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髓腔解剖交锁假体(anatomic medullary locking,AML)非骨水泥型股骨假体全髋置换术的中期疗效。[方法]1997年11月~2003年1月,采用AML非骨水泥型股骨假体行全髋置换24例26髋,平均年龄53.7(32~69)岁,术后进行7年3个月~12年5个月随访,平均9.7年。通过临床(Harris评分)和X线进行观察。假体的生存率采用Kaplan-Meier分析,以股骨假体的无菌性松动和任何原因所致的翻修为终点。[结果]临床随访:Harris评分从术前平均51.1分改善至末次随访时平均91.3分,优良率达88%,95%的患者对手术疗效满意。X线随访:25髋(96.2%)股骨假体位于中立位,1髋(3.8%)内翻位,末次随访股骨假体位置无改变,24髋(92.3%)髓腔填充良好,24髋(92.3%)骨长入。股骨假体周围区域性透亮带10髋(38.5%),无1髋全周透亮带;骨溶解1区11髋(42.3%)、7区11髋(42.3%);假体远端骨皮质增厚8髋(30.8%),骨性底座5髋(19.2%)。Kaplan-Meier分析假体生存率为1.0(95%可信区间,0.98~1.00)。异位骨化I度2例,Ⅱ度2例,Ⅲ度1例。[结论]AML非骨水泥型股骨假体全髋置换术中期疗效满意,良好的髓腔填充是获得假体最佳固定的最重要因素,是其获得满意疗效的关键。但在X线随访中,假体周围出现的异常骨反应较高,远期有假体松动可能,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置换术患者术后康复护理措施。方法对36例人工全髋置换患者实施术后心理、康复锻炼等综合护理措施。结果 36例患者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发生,随访3~6个月,按髋关节功能评定标准优良率94.4%(34/36)。结论对人工全髋置换患者实施术后心理、康复锻炼等综合护理措施,可促进手术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从1986年~1993年,对37个病人的44个髋关节实施丁全髋置换手术,其中14个病人的15个髋关节进行了临床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7年。又从这个时期年实施的156个人工股骨头置换的病人中,随机抽出16个骨水泥的人工股骨头置换作为对照组。两组病人,虽然使用相同的第一代骨水泥技术,相同金属材料的假体。但全髋置换组的骨溶解带数为90个,而人工头组的骨溶解带数为6个(p<0.01)。结论是:造成骨溶解带数明显不同的原因,是由于全髋置换组中聚乙烯的杯所产生的聚乙烯颗粒造成的。  相似文献   

16.
全髋置换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目的探讨一期全髋成形术治疗不稳定粉碎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可行性和效果。方法对18例股骨转子间骨折行一期全髋置换术。结果18例经14~30个月(平均22个月)随访,根据Harris评分,平均为86分(70~95分),16例疗效为优良。除2例脑血管意外偏瘫患者需持拐行走,1例有轻微行走痛,其余患者在随访期无行走时疼痛,生活自理,无髋臼磨损及假体脱位、下沉或较大并发症发生。结论一期全髋成形术是治疗不稳定粉碎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7.
全髋置换术的麻醉处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全髋置换术的麻醉处理陈晓菲*林娜*金鸣苍*全髋置换术具有创伤大、失血多、老年人多和可能出现骨水泥不良反应等特点,兹对其麻醉处理和有关情况报道如下。临床资料全髋置换术171例(194次)。男106例,女65例。年龄21~77岁。合并高血压者13例,在术...  相似文献   

18.
19.
全髋人工关节置换术后脱位的原因分析及防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Wang L  Liu Z  Yang Q  Luan C 《中华外科杂志》1999,37(10):626-628
目的 分析全髋人工关节置换(THR) 术后脱位的原因并探讨防治措施。 方法 1978~1998 年行THR的患者850 例,其中发生脱位者15 例,脱位率约为1-7% ;其中行2 次以上手术者11例,初次手术4 例。对发生脱位的15 例患者的手术情况和脱位原因进行分析。 结果 15 例患者中,髋部行2 次以上手术者11 例,均采用后外侧入路,发生后脱位;2 例采用外侧入路,发生前脱位;2例与假体设计有关,发生髋臼假体金属杯与聚乙烯帽间的脱离。15 例患者除1 例采用闭合复位成功外,其余均切开复位,对假体位置不佳的患者行翻修术,对外展肌肌力弱的患者进行加强修补,或处理大粗隆,以增加外展肌肌力。经随访,均未再发生脱位。 结论 假体置入位置欠佳、两侧软组织不平衡( 尤其是外展肌的破坏) 是造成THR术后脱位的主要原因;术前仔细评价患者骨盆发育情况,并注意一些骨性标记的变异,术中正确安装假体,仔细清理髋臼周围的骨赘与骨水泥以及注意髋周围软组织的修复,关闭伤口前认真检查手术髋的稳定性,是预防HTR术后脱位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0.
全髋人工关节置换术中股骨偏心距的重建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Shi ZC  Li ZR 《中华外科杂志》2004,42(16):997-1000
目的 探讨全髋人工关节置换术 (THA)中影响股骨偏心距的因素及股骨偏心距和髋关节外展肌力的关系。方法 对 1998年 3月至 2 0 0 2年 1月间施行的 81例 ( 99髋 )全髋人工关节置换术进行了随访。其中男 2 8例 ,女 5 3例 ;年龄平均 5 7 0岁 ( 2 9~ 80岁 )。右侧 2 8例 ,左侧 35例 ,双侧 18例。随访时间 19~ 6 6个月 (平均 36 8个月 )。手术均采用髋关节后外侧入路。X线片上测量股骨偏心距、髋外展肌力臂及股骨矩保留部分的长度 ,使用Cybex测量髋外展肌力量。统计学软件(SPSS10 0 )对X线片测量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股骨偏心距与股骨外展肌力臂具有正相关性 (r =0 6 13,P <0 0 0 1)。术后股骨矩保留部分的长度与股骨偏心距存在正相关性 (r =0 4 5 1,P =0 0 0 1) ,术后股骨颈干角与股骨偏心距存在明显相关性 (r =0 5 6 7,P <0 0 0 1) ,髋关节的外展肌力与股骨偏心距和外展肌力臂存在正相关性 (r =0 5 0 0 ,P =0 0 0 9;r =0 4 77,P =0 0 14 )。结论 全髋人工关节置换术中欲重建股骨偏心距 ,术前细致的模板测量至关重要 ,选用接近解剖颈干角的股骨柄假体 ,适当地增加假体颈的长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