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后外侧入路治疗踝关节陈旧性骨折的中远期疗效。方法2009年1月至2012年6月该院共收治踝关节陈旧性骨折患者14例。所有患者均合并胫骨后关节面(后踝)骨折,采用后外侧入路手术治疗,术后采用 Baird-Jackson评分评估踝关节功能,踝关节X线片及CT检查骨折复位及骨愈合情况。结果14例患者中12例获得随访,平均随访14.2个月。随访患者手术切口及骨折均Ⅰ期愈合。Baird-Jackson评分:优6例,良4例,可2例,差0例。所有患者后踝骨块移位小于2 mm、胫距关节面台阶小于1 mm。术后足底外侧皮肤感觉异常1例,踝关节僵直伴疼痛1例。结论后外侧入路治疗踝关节陈旧性骨折,具有显露良好、复位固定确切、操作简单及安全可靠等特点,建议对踝关节陈旧性骨折行后外侧入路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对踝关节重度骨关节炎采用关节镜下踝关节融合术的近期疗效和手术要点。方法 2007年7月至2012年12月,本科采用关节镜直视下的踝关节融合术共治疗25例重度踝关节骨关节炎,这些患者在门诊保守治疗后仍疼痛明显。术前行踝关节正侧位摄片和磁共振检查,术中建立踝关节镜通道,首先彻底清除残留关节面软骨,然后行关节端"微骨折"处理,初步复位踝关节于功能位,克氏针临时固定,"C"臂机透视确认后,旋入空心螺钉。术后石膏托固定6周,然后在保护下部分负重锻炼直至骨性愈合。记录术前和术后1年的疼痛评分,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均在术后10~16(12±1)周骨性融合,疼痛缓解,步态改善;有1例同期实施小切口辅助下的距下关节融合术。未出现切口愈合不良和感染的早期并发症,随访1~5年,有2例单纯踝关节融合术后患者出现距下关节炎伴轻度疼痛,经保守治疗后症状缓解未进一步手术。根据疼痛评分,术前评分(7.9±1.4)分,术后1年评分(2.1±0.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对保守治疗无效的重度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采用关节镜下的踝关节融合术,具有创伤小、切口美观、融合率高等优势,但同时存在设备要求和学习曲线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3.
目的 总结采用踝关节镜监视下带袢钢板内固定治疗下胫腓联合损伤的方法及治疗情况,研究此方法对于此类病例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下胫腓联合损伤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这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病史资料、检查结果及行踝关节镜监视下辅助治疗后的恢复情况.结果 本组研究中20例患者,经过踝关节镜监视下带袢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及积极的术后护理,待患者出院后,对此20例患者进行一一随访,平均的随访时间为半年1次,随访时叮嘱患者定期去医院复查,根据患者复查结果发现所有患者均得到治愈,治愈率为100%,未出现伤口感染、带袢钢板松脱以及术后踝关节不稳定等一系列的并发症.根据Baird-Jackson系统评分得出:优12例,良6例,可2例,优良率达90%.结论 在踝关节镜监视下进行带袢钢板内固定治疗下胫腓联合损伤,可使术者更直观的探查损伤部位,操作方便,手术创面较小,稳定踝关节,有利于踝关节的功能锻炼及恢复,缩短了住院时间,减轻了经济负担及病人痛苦,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踝关节镜下切除疼痛性距后三角骨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进行踝关节镜下切除疼痛性距后三角骨手术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患者手术前、后踝关节与后足评分和主观疼痛度( VAS)评分变化以及远期随访结果。结果:患者术后踝关节与后足评分显著升高、VAS评分显著下降,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远期随访未出现术后伤口、关节感染或血管损伤等不良症状。结论:踝关节镜下切除疼痛性距后三角骨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踝关节与后足功能以及疼痛症状,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姜勇  李杰  邹莉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9):124-126
目的回顾性分析踝关节骨折手术治疗中的常见失误及防治措施。方法2004年1月-2009年12月,192例踝关节骨折患者行手术治疗并获得随访,所有病例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早期进行功能锻炼。结果192例患者得到随访,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25.6个月。所有骨折均愈合,临床愈合时间10~19周。术后踝关节功能评定依据Baird—JacksOn评分系统评定:优151例,良31例,可7例,差3例,优良率94.6%。结论对踝关节骨折进行详尽的术前评估,并据此制定个体化的手术方案,可以减少诊治失误,恢复踝关节的解剖复位及稳定,得到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后路踝关节镜联合肌腱镜对踝源性拇长屈肌腱囊肿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随访研究。回顾性分析2021年1至6月于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接受后路踝关节镜联合拇长屈肌腱镜治疗的10例拇趾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 男5例, 女5例, 平均年龄42.7岁(22~54岁), 右侧6例, 左侧4例。术前平均病程19.4个月(2~48个月), 平均随访12.4个月(8~20个月)。术前完善足踝部MRI及踝关节腔造影证实拇趾囊肿来源与踝关节的关系。术中先于后路踝关节镜下行关节囊探查清理开放, 再由拇长屈肌腱镜下行前足部分腱鞘清理切开。所有患者术前及术后随访均使用美国骨科足踝外科协会(AOFAS)前足评分量表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进行临床疗效评估。同时记录术后复发、围手术期及远期并发症等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术前MRI均能全程追溯囊液信号经拇长屈肌腱延伸至踝关节后方, 术中造影显示造影剂由踝关节后方溢至拇趾末端。术后随访患者AOFAS评分[M(Q1, Q3)]由术前的70.5(69.0, 87.8)分升至100.0(85.8, 100.0)分(P=0.002), VAS评分从术前的5.0(3.5, 6....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踝创伤性关节炎的关节镜微创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48例踝关节骨折后创伤性关节炎患者,给予患者踝关节镜微手术治疗,利用关节镜对患者的踝关节病变情况进行观察。结果手术中通过踝关节镜观察48例患者为慢性滑膜炎性增生,21例患者为胫骨下端前缘骨赘,11例患者为距骨颈部骨赘,18例为距骨关节软骨损伤,12例为胫骨关节软骨损伤,4例为游离体。手术后42 h 7例患者伴有轻度肿胀、关节疼痛症状,1周后好转,其余患者均无明显关节疼痛症状。术后对48例患者进行随访,随访时间为12-24个月,平均为17.8个月;患者踝关节评分优良率为87.5%。结论给予踝关节骨折后创伤性关节炎患者关节镜微创治疗有助于患者康复,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8.
关节镜诊治膝关节骨关节炎临床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军  马广文  周盛智  吕欧  张杰 《安徽医学》2010,31(8):924-926
目的确定关节镜探查对膝关节骨关节炎的诊断价值,探讨关节清理及软骨表面化技术对膝关节骨关节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关节镜探查43例(51膝)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采用关节清理及软骨表面化技术治疗,术后随访6个月-4年。结果本组经关节镜检查均证实有骨关节炎存在,对比术前X线片诊断符合率64.7%。术后随访1年优良率92.1%,2年以上优良率66.6%。结论关节镜探查对膝关节骨关节炎能提高诊断的准确率,镜下清理术及软骨表面化技术处理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改善关节的功能,延迟骨关节炎的病程,手术微创、安全高效。  相似文献   

9.
赵代杰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23):152-152,157
目的观察我院踝关节骨折临床治疗的效果。方法对我院踝关节骨折患者进行手术,并进行术后观察随访。结果在我院进行踝关节骨折临床治疗的患者均手术成功,术后观察随访6个月,105例患者骨折均一期愈合良好。结论我院踝关节骨折临床治疗的效果良好,可作为踝关节骨折临床治疗的常用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膀胱镜下尿道会师术治疗尿道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的分析我院泌尿外科2012年5月~2014年5月入院治疗的后尿道损伤患者40例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膀胱镜下尿道会师术。结果:术后随访1个月治愈18例,治愈率为45%,术后随访2个月治愈40例,治愈率为100%,40例患者经过手术治疗后,均达到满意的效果,并且术后均留置尿管2~4周,其中15例手术后出现排尿困难,经过尿道扩张后均改善。结论:尿道损伤行膀胱镜下尿道会师术疗效确切,具有微创、恢复快、成功率高等优点,有效的改善了患者生存质量,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非骨水泥型踝关节置换术治疗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手术策略和临床疗效.方法 对18例(19踝)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行非骨水泥型踝关节置换术,平均随访时间为18.5(8-45)个月.对手术前后关节疼痛、活动度、关节功能改善进行对比研究,术后关节功能根据Kofoed评分进行评价.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临床症状及踝关节功能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背伸活动度由术前平均8.8°,改善为术后平均18.6°;跖屈活动度由术前平均12.5°,改善为术后平均28.3°; Kofoed评分由术前平均42.2分,改善为术后平均80.7分.X线片分析未见假体松动及感染表现.结论 非骨水泥型踝关节置换术是治疗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袁学峰  任珩  刘雅静  杨益民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9,44(12):1628-1630, 1633
目的研究关节镜术联合补肾坚骨汤对中老年踝关节骨性关节炎病人疼痛、肿胀及活动度的影响。方法选择中老年踝关节骨性关节炎病人96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病人行关节镜术治疗,观察组病人以此为基础,结合口服补肾坚骨汤进行治疗。比较2组病人疗效,同时对比治疗前和治疗后踝关节疼痛、肿胀及活动度评分;术后随访1年,对比改良McGuire、Mazur及美国矫形外科足踝协会(AOFAS)评分。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7.91%和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治疗后,2组治疗后关节疼痛、肿胀及活动度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 < 0.01),观察组病人的踝关节疼痛、肿胀及活动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1);随访1年后,2组改良McGuire、Mazur及AOFAS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 < 0.01),观察组病人改良McGuire、Mazur及AOFAS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1)。结论关节镜术联合补肾坚骨汤对于中老年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踝关节疼痛、肿胀等症状,增快踝关节功能恢复,而且治疗安全性较高,适合在临床实践中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使用Swanson双柄硅胶假体行跖趾关节置换治疗骨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等引起的第2~5跖趾关节病变的中长期临床疗效。方法: 2010年1月至2015年10月应用Swanson双柄硅胶假体实施第2~5跖趾关节置换术21例,成功随访16例,其中,男性2例,女性14例,平均年龄(66.7±5.5)岁,类风湿关节炎9例,严重骨性关节炎5例,跖骨头骨软骨病2例。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 VAS)和影像学检查等方法对手术前后行走及跖趾关节活动度、疼痛程度等进行临床评价。结果: 随访时间17个月至5年,平均3.2年。Maryland足部评分:术前为(60.69±6.12)分,术后末次随访时为(88.13±5.84)分。术前跖趾关节活动度:背伸5.4°±3.1°,跖屈4.4°±2.7°;术后:背伸15.7°±4.5°,跖屈12.2°±4.3°,术后跖趾关节活动度较术前有明显改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VAS评分:术前评分为(6.8±0.9)分,术后末次随访为(2.3±0.8)分,术后跖趾关节疼痛症状得到明显改善。根据美国足踝外科协会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术后评分较术前评分有显著性提高(P<0.01),优良率达到81.3%。结论: Swanson双柄硅胶假体跖趾关节置换术能够较好地缓解疼痛, 增加关节活动范围及稳定性,维持前足正常的行走能力,是重建第2~5跖趾关节结构、恢复关节功能的有效方法,但仍存在一些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需要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使用Swanson双柄硅胶假体行跖趾关节置换治疗骨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等引起的第2~5跖趾关节病变的中长期临床疗效。方法: 2010年1月至2015年10月应用Swanson双柄硅胶假体实施第2~5跖趾关节置换术21例,成功随访16例,其中,男性2例,女性14例,平均年龄(66.7±5.5)岁,类风湿关节炎9例,严重骨性关节炎5例,跖骨头骨软骨病2例。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 VAS)和影像学检查等方法对手术前后行走及跖趾关节活动度、疼痛程度等进行临床评价。结果: 随访时间17个月至5年,平均3.2年。Maryland足部评分:术前为(60.69±6.12)分,术后末次随访时为(88.13±5.84)分。术前跖趾关节活动度:背伸5.4°±3.1°,跖屈4.4°±2.7°;术后:背伸15.7°±4.5°,跖屈12.2°±4.3°,术后跖趾关节活动度较术前有明显改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VAS评分:术前评分为(6.8±0.9)分,术后末次随访为(2.3±0.8)分,术后跖趾关节疼痛症状得到明显改善。根据美国足踝外科协会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术后评分较术前评分有显著性提高(P<0.01),优良率达到81.3%。结论: Swanson双柄硅胶假体跖趾关节置换术能够较好地缓解疼痛, 增加关节活动范围及稳定性,维持前足正常的行走能力,是重建第2~5跖趾关节结构、恢复关节功能的有效方法,但仍存在一些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需要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15.
武峰 《吉林医学》2010,31(28):4870-4871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继发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对9例(11个髋)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继发骨关节炎的患者施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本组随访11个月~9年,平均49个月。结果:根据MerleD'Aubigne评分标准,优7髋,良3髋,中1髋,优良率90.9%。无坐骨神经及股神经损伤患者。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继发骨性关节炎的有效方法,注意肌力平衡,真臼安放生物性假体,细直柄假体应用骨水泥固定,调整前倾角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可吸收螺钉治疗踝关节骨折方法及疗效。方法 对38例踝关节骨折患者使用可吸收螺钉内固定,并评价效果。结果 34例骨折全部愈合,2例发生螺钉断裂,2例出现局部炎症反应。愈合病人关节活动不少于正常肢体之90%。结论 对于踝关节骨折的治疗,采用可吸收螺钉治疗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7.
目的:介绍微创经皮插入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并观察其效果。方法:采用闭合复位经皮插入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36例。AO分型:A型23例(A2型9例,A3型14例),B型9例,C型4例。术后不辅以其他外固定,第2天即开始不负重关节功能锻炼。结果:所有患者随访6~22个月,平均11个月。随访36例,所有病例伤口一期愈合。骨折无延迟愈合,无畸形愈合,平均临床愈合时间17周。根据Mazur的踝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94.4%。结论:微创经皮插入接骨板内固定术是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陆伟 《中外医疗》2016,(25):44-46
目的:探究内固定术结合正清风痛宁注射液治疗胫骨平台双踝骨折合并骨关节炎的疗效,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骨关节炎改善情况。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3月―2015年12月该院接受治疗的胫骨平台双踝骨折合并关节炎的患者70例,所有患者在手术前均接受全面的评估,对合并性疾病要做出积极有效的处理,根据患者的骨折类型以及软组织而的损伤程度确定最佳的手术时机,所有患者均接受内固定和正清风痛宁注射液联合治疗。接受手术后3 dX线片确定手术复位和钢板固定情况;术后6周、4个月、6个月进行随访复查,X线片确定骨折愈合情况,膝关节恢复情况,并进行功能锻炼方面的指导。同时也进行骨性愈合评定。对患者接受治疗前后膝关节疼痛、活动障碍以及肢体周径改善情况进行分析,此外,对患者免疫球蛋白(ICP)和静脉血流速度进行测定结果术后骨折愈合、膝关节恢良好。结果治疗前患者骨关节疼痛、骨关节障碍以及骨关节压痛患者几乎均达到100.0%,但是接受治疗后患者明显少于治疗前,分别为31.43%、48.57%和45.71%且均有所减轻(P<0.05﹚;ICP治疗后为(12.64±1.65﹚mg/mL,明显低于治疗前的值(P<0.05﹚。结论内固定术结合正清风痛宁注射液对胫骨平台双踝骨折合并骨关节炎患者治疗效果明显,并发症较少。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腓骨远端骨折使用腓骨钩锁定钢板的治疗经验及临床疗效。方法:2006年4月~2010年4月,对24例伴有腓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踝部骨折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所有病例均得到完整随访,男15例,女9例;年龄20~74岁,平均38岁;单纯外踝骨折6例,双踝骨折11例,三踝骨折7例。按Danis-Weber分类,A型11例,B型13例,均为腓骨远端不稳定粉碎性骨折。受伤至接受手术的时间为8小时~18天。手术顺序为外踝、内踝和后踝。外踝骨折使用腓骨钩状锁定钢板固定,内踝骨折使用松质骨螺钉,后踝骨折根据骨折块大小及形态使用螺钉或钢板固定。结果:术后随访10~38个月,平均20.6个月。术后4~6周X线片均可见骨折线模糊;20例患者于术后12周达到临床临床愈合,4例于术后24周达到临床愈合。伤口均1期愈合,无1例发生感染、局部不良反应及踝关节不稳。Mazur评分为69~93分,平均87.2分,其中优14例,良7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为91.3%。结论:腓骨远端骨折使用腓骨钩锁定钢板治疗能更好恢复外踝正常外翻及长度等解剖结构,并有效固定,为早期活动提供稳定性,利于踝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使用Zweymüller双锥面螺旋臼联合PLUS-SL微创柄治疗股骨头坏死继发骨关节炎疗效分析。方法:使用Zweymüller双锥面螺旋臼假体联合PLUS-SL微创柄治疗股骨头坏死继发骨性关节炎患者50例(58髋)。所有髋臼内衬均采用高交联聚乙烯防脱位内衬,陶瓷球头,随访10~32个月。结果:50例患者术后疼痛基本消失,双下肢长度差异平均(1.2±0.51)cm,术后Harris评分较术前显著增高(P〈0.01)。结论:Zweymüller双锥面螺旋臼联合PLUS-SL微创柄治疗股骨头坏死继发骨关节炎可以达到良好的恢复关节功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