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应用PFNA手术治疗股骨转子周围粉碎性骨折的精细化围手术期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1月~2016年5月收治的120例股骨转子周围粉碎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精细化围术期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90%,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髋关节屈曲活动度、患肢主动抬离床面时间相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细化围手术期护理可提高应用PFNA手术治疗股骨转子周围粉碎性骨折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缩短康复时间,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3.
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了一个全球化的现象,随着这种趋势的日益加剧,老年髋骨骨折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股骨转子问骨折多发生于老年人,保守治疗因长期卧床死亡率高达34.6%。为提高生活质量,对无手术绝对禁忌症的患者多采取手术治疗,这已被国内外多数学者广泛接受。短重建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创伤小、操作简便、固定可靠。且国产的价格低,适宜中国人使用。自2003年2月~2004年7月我科行此手术共51例,治疗效果满意。术后康复较以往快,出院时间平均提前2d。护理的作用在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中是不可忽视的。现将该手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我科2003—11~2006—12收治老年股骨转子周围骨折患者62例,全部行手术治疗,由于重视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无并发症发生。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5.
PFN-A微创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倪珊珊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13)
目的 探讨PFN-A微创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围手术期护理及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97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应用AO/ASIF推荐的抗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同时做好围手术期护理.结果 97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有5例原有脑血管疾病,肌力下降未能配合功能锻炼,其余92例术后3~7 d可站立部分负重或日常行走.住院时间10~25 d,平均15 d,均达到临床愈合.结论 股骨转子间骨折多发于高龄患者,常伴有不同程度的内科疾病,手术风险大,PFN-A具有抗旋转,稳定性强,内固定牢固,手术时间短,出血少,创伤少的特点,且患者尚能配合围手术期护理,尤其是术后进行功能锻炼及早期下床负重活动,从而减少并发症,使患者早日回归家庭与社会. 相似文献
6.
穆红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6,12(5)
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了一个全球化的现象,随着这种趋势的日益加剧,老年髋骨骨折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股骨转子间骨折多发生于老年人,保守治疗因长期卧床死亡率高达34.6%[1].为提高生活质量,对无手术绝对禁忌症的患者多采取手术治疗,这已被国内外多数学者广泛接受.短重建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创伤小、操作简便、固定可靠.且国产的价格低,适宜中国人使用.自2003年2月~2004年7月我科行此手术共51例,治疗效果满意.术后康复较以往快,出院时间平均提前2 d.护理的作用在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中是不可忽视的.现将该手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措施在老年股骨转子骨折患者围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将2010年5月~2011年10月我院收治的86例老年股骨转子骨折行手术治疗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针对患者具体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围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患者的康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并发症、住院时间以及康复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人员有针对性的围术期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提高护理质量,和谐护患关系,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术后并发症,改善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王丽 《中华国际护理杂志》2004,3(11):813-814
探讨外固定支架治疗股骨转子周围骨折的护理。对12例股骨转子周围骨折患施行外固定支架冶疗,其中10例施行闭合复位,2例施行切开复位,经治疗及加强术前、术中、术后护理,指导功能锻炼,所有患术后恢复良好,8~10周下床站立行走。 相似文献
9.
2000年1月~2003年12月,我院收治股骨转子间骨折患50例,采用动力加压髋螺钉(dynaic hip screw,DHS)内固定治疗,效果满意。现将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指股骨颈底至小粗隆水平以上部位的骨折 ,多发生于 >6 0岁的老年人。 2 0 0 1年 1月至2 0 0 3年 6月我们共收治股骨粗隆间骨折 6 6例 ,均行手术治疗 ,效果满意 ,现将围手术期的护理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6 6例中男 4 0例 ,女 2 6例 ,5 7~ 91岁 ,平均 71岁。均有外伤史 ,X线片证实为股骨粗隆间骨折 ,一般手术行角状钢板、DSH、多枚斯氏针或Gamma钉内固定治疗。2 术前护理2 1 心理护理 老年患者顾虑多 ,对预后缺乏信心 ,对治疗反应消极 ,且有抗拒手术治疗的心理。针对不同的心理障碍耐心细致地予以解释 ,讲解手术… 相似文献
11.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8,12(48):9549-9552
选择2006-01/2007-11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骨科行全髋关节置换的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32例。年龄75~89岁,平均82.4岁,全部采用全髋关节置换。3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置换,住院期间无死亡病例。置换前28例(28/32)有合并症,其中心脑血管系统疾患最常见;置换后15例(15/32)发生并发症,其中神经精神系统(9例)和心血管系统(5例)为高发。临床评估以Harris评分为标准,置换后最后一次随访时,平均(82±4.5)分,与置换前(34±4.8)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优11例,良13例,可6例,差2例为脑血管意外偏瘫患者,优良率为75%。 相似文献
12.
吕玉华 《江苏临床医学杂志》2012,(8):28-29
目的总结经皮加压钢板(PCCP)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围术期护理经验。方法分析75例65岁以上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及护理资料,根据老年人的病理生理与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预防并发症,进行功能锻炼。结果全部患者的并发症经术前处理相对稳定,全部平稳度过手术期。结论高龄患者手术风险大,根据老年人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实施围术期系统护理是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改善生存质量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3.
选择2006-01/2007-11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骨科行全髋关节置换的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32例.年龄75-89岁,平均82.4岁,全部采用全髋关节置换.3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置换,住院期问无死亡病例.置换前28例(28/32)有合并症,其中心脑血管系统疾患最常见;置换后15例(15/32)发生片发症,其中神经精神系统(9例)和心血管系统(5例)为高发.临床评估以Harris评分为标准,置换后最后一次随访时,平均(82±4.5)分,与置换前(34±4.8)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优11例,良13例,可6例,差2例为脑血管意外偏瘫患者,优良率为75%.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围手术期输血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8年1月因股骨转子间骨折于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手术281例患者的病例资料,包括性别,年龄,骨折Evans-Jensen分型,既往是否有高血压病史、冠心病史、糖尿病史及脑梗死病史,术前白蛋白、血红蛋白、血小板、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术前等候天数,手术方式,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麻醉分级以及是否输血。按是否输血分为输血组(127例)与非输血组(154例)。采用t检验、秩和检验、χ2检验、logistic回归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围手术期的输血率为45.2%(127/281)。输血组与未输血组相比,性别、骨折分型、糖尿病病史、脑梗死病史、手术方式、麻醉分级、年龄、术前白蛋白水平、术前血红蛋白水平、术前血小板水平及术前等候天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输血的影响因素有骨折分型为4型或5型、术前血红蛋白<90 g/L、有脑梗死病史、手术方式为人工股骨头置换或行切开复位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固定术。结论:股骨转子间骨折分型为4型或5型、术前血红蛋白<90 g/L、有脑梗死病史、手术方式为人工股骨头置换或行切开复位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固定术对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围手术期输血有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PFN—A微创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围手术期护理及临床疗效。方法选择97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应用AO/ASIF推荐的抗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同时做好围手术期护理。结果97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有5例原有脑血管疾病,肌力下降未能配合功能锻炼,其余92例术后3~7d可站立部分负重或日常行走。住院时间10~25d,平均15d,均达到临床愈合。结论股骨转子间骨折多发于高龄患者,常伴有不同程度的内科疾病,手术风险大,PFN—A具有抗旋转,稳定性强,内固定牢固,手术时间短,出血少,创伤少的特点,且患者尚能配合围手术期护理,尤其是术后进行功能锻炼及早期下床负重活动,从而减少并发症,使患者早日回归家庭与社会。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探讨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术的围术期护理效果。方法:对53例患者术前做好心理护理、饮食护理、术前准备、牵引护理;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变化,保持切口敷料清洁,做好体位指导、引流管护理、饮食护理、并发症预防、功能锻炼指导、出院指导。结果:平均手术时间为(69±18)min,术中平均出血量为(112±39)ml,平均骨折愈合时间为13周。术后随访3~15个月,按Merled'Aubigne标准评价关节功能,优40例(75.5%),良12例(22.6%),差1例(1.9%)。结论:对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行内固定术后加强围术期护理可促进其关节功能恢复,明显改善预后,提高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高龄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围手术期护理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总结探讨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特点及其重要临床意义.方法对62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围手术期护理进行回顾和分析.结果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患者围手术期极易发生呼吸道、泌尿道感染,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褥疮等多种并发症.本组62例患者中54例顺利度过围手术期,8例发生并发症,均经过及时治疗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最终全部得以康复,无任何伤残.结论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有其生理及心理特点,手术风险大,围手术期易发生多种并发症,根据其特点,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可以提高手术成功率,对减轻和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和伤残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治疗与围术期康复训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治疗与围术期康复训练对疗效的影响。方法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138例,在入院后4~6h内完成对患者的评估和手术方面准备,拟定治疗和康复训练计划及目标。结果126例手术患者中104例获得随访:A1型54例、3.2型44例、A3型6例;随访时间8个月~1.5年,平均1.2年。12例非手术患者中随访9例:A1型4型,A2型4例,A3型1例;随访时间6个月~2.6年,平均1.6年。骨折均已愈合,其中A2型有4例(Barthel指数评定良3例,中1例)出现复住不良和固定失效(3例与早期过度负重,1例与二次外伤有关)。术后根据Charnley评分标准,手术患者的优良率77.9%,非手术患者的优良率22.2%。结论内固定治疗可以减少髋内翻、降低病死率。康复训练与手术治疗同步进行是取得优良疗效的一条捷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高龄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25例.结果:25例患者均安全度过围手术期,无病死及严重并发症,术后开始负重行走时间为7~30 d,术后平均住院日15 d,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能迅速恢复患肢功能,尽早下地负重行走,减少了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