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细辛不同提取部位镇痛作用及毒性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细辛不同提取部位的镇痛和急性毒性作用.方法 采用系统溶剂法提取分离得到4个部位,通过冰醋酸化学致痛和热刺激复制小鼠疼痛模型,对细辛的石油醚提取物、醋酸乙酯提取物、正丁醇提取物及水提取物的镇痛作用进行了研究,且采用灌胃法观察其各提取部位急性毒性反应1周,并观察细辛醇提液不同极性部位的小鼠半数致死量(LD50),采用Bliss法测定LD50.结果 细辛醋酸乙酯提取物0.020 7 g/kg剂量能显著抑制冰醋酸所致小鼠扭体反应和热板刺激, 测得石油醚部位LD50为(1.021 5±0.148 5)g/kg, 醋酸乙酯部位LD50为(0.124 5±0.019 5)g/kg,正丁醇和水相部位未能测出LD50,按最大耐受量方法测定,测得0.56 g的正丁醇部位用药量是20 g体重小鼠的最大耐受量, 0.8 g的水相部位用药量是20 g小鼠的最大耐受量.结论 细辛醋酸乙酯提取物具有显著镇痛作用,同时也有较强的急性毒性作用;提示细辛的主要有效成分可能在醋酸乙酯提取物部分,其毒性成分和有效物质可能为同一类物质.  相似文献   

2.
川楝子不同炮制品镇痛抗炎作用研究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3  
纪青华  陆兔林 《中成药》1999,21(4):181-183
采用小鼠扭体法,热板法对川楝子不同炮制品进行了镇痛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川楝子不同炮制品都有显著镇痛作用。以小鼠由巴豆油所致的耳肿进行抗炎作用比较。结果显示,各制品均具抗炎作用,其中以盐制品镇痛抗炎作用最强。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瓜子金提取物及其不同部位的抗炎、镇痛活性.方法 采用醋酸扭体法进行镇痛实验,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醋酸致小鼠腹腔通透性增加、角叉菜胶致小鼠足趾肿胀实验进行抗炎实验,对瓜子金的甲醇提取物及其各个萃取部位进行镇痛和抗炎实验.结果 瓜子金甲醇提取物及乙酸乙酯部位和正丁醇部位对醋酸所致小鼠扭体反应有较好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川楝子对大鼠完全急性毒性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评价口服川楝子乙醇提取物(CLZ)对大鼠的急性毒性作用。方法将5~6周龄,雌雄各半的SD大鼠80只随机均分为4组,禁食不禁水16 h后分别一次性灌胃CLZ 7.5、15和30原生药g/kg及等量蒸馏水,分别于第1,2,3,7,14天称大鼠体质量,并测定灌胃前及第1,2天摄食量,观察各组动物出现的毒性反应情况。并于第3天和第14天各组取50%动物进行系统检测,取血测定其细胞学、生化学相关指标。股动脉放血处死动物,解剖、肉眼观察各主要脏器,取脑、胸腺、心、肝、脾、肾、肾上腺、卵巢(或睾丸)称重,并计算其脏器系数。结果给药后CLZ各剂量组自发活动明显减少,与剂量呈正相关;给药后第2天,第3天CLZ体质量与对照组比较显著降低,有统计学差异;第7天时体质量开始恢复,剂量越小恢复得越快;药后第1~2天,第2~3天CLZ摄食量与对照组比较显著降低,与剂量呈正相关,有统计学差异;各组动物主要脏器未发现形态、质地、颜色的异常;给予CLZ48 h后,大鼠肝脏、肾、肾上腺以及脑系数明显增大,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14 d后,CLZ大剂量脾系数较对照降低、肾系数较对照升高,有显著性差异,其余脏器系数基本恢复正常;于48 h后和第14天检测血液细胞学,给药组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48 h后,川楝子各剂量组血液AST,ALT,ALP及CK含量升高,剂量越大越明显,大剂量组AST,ALT及ALP与对照比较有显著性差异;中剂量组AST与对照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大剂量组TP含量明显降低。小剂量组BUN含量与对照比较明显升高、CREA含量与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14 d后,CLZ各组AST,ALT含量较对照组降低,中、大剂量组AST含量与对照比较有显著性差异;TC含量较对照组升高,小、大剂量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小剂量组CREA含量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其余各项检测指标基本恢复正常。结论大鼠单次灌胃给予CLZ后,可对肝脏、肾脏产生毒性,且随着剂量增加,毒性增强。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川楝子不同炮制品的质量差异,据此确定优质炮制品种。方法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条件:色谱柱Agilent zorbax SB-C18柱(4.6 mm×150 mm,5μm);流动相:乙腈-水-甲酸(30:70:0.5);检测波长210 nm;柱温35℃;流速1.0 mL/min;进样量10μL)测定不同炮制品中的川楝素含量,结合其水提物和醇提物含量(加权比例川楝素:水提物:醇提物为40:30:30(%)),综合评价质量差异。结果醋制品的各项主要指标及综合评分明显优于其他炮制品种。结论在上述比较的炮制方法中,醋制法是最佳炮制方法。  相似文献   

6.
藏药多舌飞蓬不同提取物抗炎镇痛活性及急性毒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志锋  吴春蕾  刘圆  张浩 《中草药》2009,40(10):1612-1614
目的 比较藏药多舌飞蓬不同提取物的抗炎镇痛活性及急性毒性的差异.方法 样品经水提取,采用大孔吸附树脂纯化工艺,制备多舌飞蓬不同提取物(EM1、EM2和EM3);运用角叉菜胶致小鼠足肿胀和二甲苯致耳肿胀复制炎症模型,冰醋酸和甲醛致疼痛小鼠模型,观察EM1、EM2、EM3的抗炎镇痛活性,并比较各提取物的急性毒性.结果 多舌飞蓬不同提取物均能减轻二甲苯诱导的小鼠耳廓肿胀度以及角叉菜胶诱导的小鼠足肿胀程度,均具有抑制冰醋酸所致小鼠扭体反应和甲醛所致小鼠足痛反应,表明多舌飞蓬不同提取物均有抗炎镇痛作用;小鼠ig给药EMl的LD50为原生药137.24 g/kg.给予EM2的LD50为原生药287.60 g/kg,给予EM3最大剂量(原生药1 960 g/kg)后无动物死亡.结论 大孔吸附树脂能够有效富集多舌飞蓬中具有抗炎镇痛作用的黄酮类成分,并去除其毒性成分.  相似文献   

7.
目的 采用亚急性毒性实验明确川楝子的中毒剂量及对肝、肾组织的损伤程度,阐明川楝子的肝、肾毒性作用,为临床安全合理应用提供工作基础。方法 以川楝子为示例药物,以大鼠为研究对象,川楝子组灌胃相应药物溶液,连续给予21 d,末次给药后取血,分离血清,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肝、肾功能ALT、AST、CREP、UREA、Tg, CHO、TP指标。结果 川楝子可显著提高血清AST、ALT含量,有统计学意义(P<0.05);CHO、TP含量显著下降(P<0.05);Tg, CREP含量差异显著(P<0.05)。结论 川楝子具有一定的肝毒性,并呈现剂量依赖性,2.5714 g/kg剂量时有明显的肝毒性,故临床应用剂量不可超过2.5714 g/kg。  相似文献   

8.
目的: 考察醋制对京大戟的毒性和药效的影响。方法: 昆明种小鼠,分别灌胃给予京大戟和醋京大戟石油醚部位、乙酸乙酯部位、正丁醇部位、水提物和醇提物样品溶液,各样品剂量为(生药量)3.9 g·kg-1,进行碳末肠推进试验、利尿试验和小鼠耳肿胀试验。结果: 乙酸乙酯部位是京大戟的毒性部位。京大戟和醋京大戟的半数致死量(LD50)分别为160.3,234.8 g·kg-1,二者95%可信区间分别为(142.5~180.3),(209.7~262.8) g·kg-1。醋制后京大戟毒性明显降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京大戟、醋京大戟醇提物、石油醚部位、乙酸乙酯部位可明显促进小肠推进运动和利尿作用(P<0.05),并且二者的乙酸乙酯部位肠推进作用和利尿作用非常明显(P<0.01),与生品各组比较,醋制后各组墨汁推进率和利尿作用皆有所降低,药性缓和。醋制后乙酸乙酯部位抗炎作用较生品明显提高(P<0.05),抗炎作用增强。结论: 京大戟的乙酸乙酯部位既是其毒性部位,又是其药效学主要部位。京大戟醋制后药性缓和,毒性作用显著降低,抗炎作用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观察肝脏生化指标及组织形态学的变化,来比较分析川楝子生品和炒制品的肝毒性差异,为今后安全、合理、有效用药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川楝子致大鼠肝毒性机制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目的:研究川楝子对大鼠SOD,MDA,γ-GT,GSH-Px及炎症因子TNF-α,NF-κB,ICAM-1等的影响,探求川楝子致大鼠肝脏损害的毒性机制。方法:SD大鼠,连续给药45 d后,取正常组及川楝子(120 g·kg-1组)大鼠肝组织,制成10%肝匀浆,按试剂盒方法测定肝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MDA活性和γ-GT,GSH-Px,蛋白含量,并根据测得SOD与MDA计算SOD/MDA;采用双抗体夹心ABC-ELISA法测定大鼠肝组织TNF-α含量;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染色测定大鼠肝组织NF-κB p65,ICAM-1蛋白表达量。结果:与正常组比较,口服川楝子120 g·kg-1 45 d后,大鼠肝组织SOD显著下降(P<0.01),MDA显著上升(P<0.05),SOD/MDA显著下降(P<0.01);γ-GT值显著上升(P<0.01),GSH-Px显著下降(P<0.01);TNF-α含量升高(P<0.05);NF-κB p65,ICAM-1阳性表达明显增强(P<0.01)。结论:大鼠灌胃给予川楝子后,可对肝脏产生明显的毒性,其机制可能与自由基及炎症因子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对比研究一贯煎,一贯煎去川楝子,川楝子对荷H22小鼠肝癌细胞增殖及凋亡相关蛋白B淋巴细胞瘤-2(B-celllymphoma/Leukemia-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细胞色素C(Cyt-c)、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 CTX)组(50 mg·kg-1),一贯煎组(23 g·kg-1),一贯煎去川楝子组(21 g·kg-1),川楝子组(0.1 g·kg-1)。雄性KM小鼠每组10只右侧腋下皮下注射H22细胞构建肝癌荷瘤模型,CTX组造模后腹腔注射给药,隔日一次,共7次,余组造模前后14天均灌胃给药,统计各组瘤重。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肿瘤细胞凋亡;蛋白免疫印记法(Western blot)检测Bax、Bcl-2、Cyt-c、Caspase-3蛋白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CTX组,一贯煎组,一贯煎去川楝子组,川楝子组瘤重均降低(P<0.01),肝癌细胞凋亡率均升高(P<0.01),Bax、Caspase-3和Cyt-c蛋白表达均升高(P<0.05或P<0.01),CTX组、一贯煎组Bcl-2蛋白表达降低(P<0.01);与一贯煎组比较,一贯煎去川楝子组、川楝子组瘤重、Bcl-2蛋白表达升高(P<0.05),肝癌细胞凋亡率和Bax、Caspase-3蛋白表达降低(P<0.05或P<0.01);与一贯煎去川楝子组比较,川楝子组肝癌细胞凋亡率,Cyt-c、Caspase-3蛋白表达均升高(P<0.01),Bcl-2蛋白表达降低(P<0.01)。结论 一贯煎中川楝子配伍能明显增强该方抑制肝癌细胞增殖的功效,其机理可能与升高Bax、Caspase-3和Cyt-c蛋白表达,降低Bcl-2蛋白表达,进而促进肝癌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川楝子致小鼠肝毒性的时效、量效关系。方法小鼠灌服不同剂量川楝子,测定其LD50。另取小鼠按不同时间点或不同剂量分组,检查血清ALT,AST,计算肝、脾、胸腺脏器指数,并观察肝组织形态变化。结果小鼠灌服川楝子的LD50为200 g.kg-1。ALT,AST在给药后1 h达到高峰,24 h可恢复近正常值。与正常组比较,川楝子81,166 g/kg剂量组对肝组织产生明显损伤,且随着剂量增大,ALT,AST升高显著(P<0.05或P<0.01)。结论小鼠单次灌服一定剂量川楝子可造成急性肝损伤甚至死亡,并显示有毒性时效、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13.
中药川楝子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对近年来国内外川楝子相关研究文献的整理和分析,分别概述了川楝子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其毒性与代谢组学的最新研究进展。据统计,到目前为止从川楝子中共分离鉴定了挥发油类成分42个,楝烷型三萜及柠檬苦素类化合物6个,黄酮类化合物9个,其他成分33个。川楝子的药理活性研究包括驱蛔杀虫、抗肿瘤、抗病毒、呼吸抑制、抗氧化、抑制破骨细胞、镇痛等作用。川楝子具有一定的药物毒性,作者从吸收与代谢角度阐明了川楝子配伍减毒机制,揭示了其配伍减毒的合理性和科学内涵。川楝子作为传统中药临床应用十分广泛,目前国内外对其药理作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楝烷型三萜及柠檬苦素类化合物,但对于其药效物质基础的系统研究则较为有限。为使川楝子安全、有效的应用于临床,建议将血清药物化学和PK/PD结合进行综合分析,寻找其体内药效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对川楝韧皮和川楝子中川楝素含量测定,探讨川楝子作为)ll楝素提取来源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索氏提取法提取川楝素,再通过HPLC进行含量测定.结果 利用已知工艺得到川楝韧皮和川楝子中川楝素的含量分别为1.774mg·g<'-1>和0.843 mg·g<'-1>.然后优化川楝子中川楝素的索氏提取工艺,所得最优组合是85℃,70%乙醇,提取7 h,料液比为1:20,川楝素的平均提取含量为1.349 mg·g<'-1>,RSD为1.9%.结论 川楝子中川楝素含量虽比川楝韧皮较低,但从实验数据上也说明了川楝子有成为川楝素提取来源的可行性.该研究首次对川楝子中川楝素进行提取工艺考察,所建立的方法简便、可靠,重现性好,可为川楝素的提取研究提供进一步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5.
川楝子减毒配伍规律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比较不同药性的中药与川楝子配伍应用后对川楝子的减毒作用。方法:小鼠分组,分别单次灌服川楝子或不同药物与川楝子配伍合煎药液,以全自动生化仪检测小鼠血清ALT、AST。结果:与川楝子组比较,白芍或小茴香能显著降低其所致的小鼠血清ALT、AST水平的升高(P〈0.05,或P〈0.01)。结论:收散配伍的川楝子-白芍与寒温配伍的川楝子-小茴香对川楝子的肝毒性减毒作用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16.
商品川楝子的品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浓  杨敏  王胤  白志川  柴艳 《中药材》2012,(7):1065-1070
目的:分析评价商品川楝子的品质。方法:采用HPLC法分析不同来源川楝子中芦丁、异槲皮苷和槲皮素的含量,并建立其指纹图谱。结果:不同来源川楝子中芦丁、异槲皮苷和槲皮素的含量及其HPLC指纹图谱均具有一定差异。结论:以有效成分定量分析结合指纹图谱整体分析的模式评价商品川楝子的品质,对控制药材质量、确保临床疗效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小茴香、广木香抗川楝子急性肝毒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茴香、广木香对川楝子所致的急性肝损伤大鼠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川楝子组、川茴组、川广组,各组分别单次灌服蒸馏水、川楝子、川楝子+小茴香、川楝子+广木香的水提醇沉液。给药2 h后检测血清ALT、AST活性,计算肝脏指数,进行肝组织病理学检查,测定肝组织SOD、GSH-Px活性及MDA含量。结果与正常组比较,川楝子组ALT、AST、肝脏指数及MDA均明显升高,SOD/MDA及GSH-Px酶活性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与川楝子组比较,川茴组ALT、AST明显降低,SOD、SOD/MDA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川广组MDA降低,SOD/MDA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川茴组与川广组对肝脏指数无明显影响。各组组织病理学改变均不明显。结论小茴香、广木香可减轻川楝子引起急性肝损伤,尤以小茴香作用为强,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清除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建立川楝子药材中阿魏酸的含量测定方法,并对不同来源商品药材进行测定。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UltrasphereTM-ODS柱(4.6 mm×250 mm,5 μm),流动相乙腈-0.1%磷酸溶液(15∶85),流速1.0 mL ·min-1,检测波长322 nm,柱温25 ℃。结果: 阿魏酸进样量在0.010~0.160 μg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平均回收率(n=9)为97.88%,RSD 0.68%。不同来源药材中阿魏酸的含量在0.006 7~0.027 9 mg ·g-1。结论: 不同来源的川楝子药材中阿魏酸含量差异较大。该方法可作为评价川楝子质量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