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King Ⅱ型特发性脊柱侧凸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King Ⅱ型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三维矫形融合节段的选择。方法:1997年7月~2002年6月手术矫形治疗King Ⅱ型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79例,平均年龄14.3岁,其中King Ⅱ A型28例,均行选择性胸椎融合,平均融合椎体8.5个;King ⅡB型51例,均固定融合胸椎与腰椎,平均融合椎体11.8个。结果:术后平均随访35个月(12~57个月),King ⅡA型胸弯矫正率为56%,King ⅡB型的胸弯矫正率为67%,腰弯矫正率为60%。共有5例躯干失平衡并发症,其余患者均获得较好的躯干平衡和矫形效果。结论:KingII型特发性脊柱侧凸进行选择性胸椎融合是可行的,但应慎重。  相似文献   

2.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选择性胸椎融合治疗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 探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选择性胸椎融合治疗的适应证。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行选择性胸椎融合患者术前、术后及随访时的X光像 ,对侧凸类型、侧凸Cobb角、顶椎旋转度、顶椎偏距、侧凸柔韧性、躯干偏移及胸腰段矢状面Cobb角进行测量和分析。患者 12例中男 2例 ,女10例 ,平均年龄 15 1(13~ 18)岁。侧凸均为KingⅡ型 ,其中PUMCⅡb1型 9例 ,Ⅱc3型 3例。所有病例均行选择性胸椎融合 ,平均随访 3 5 (1~ 10 5 )年。结果 手术前后胸弯冠状面Cobb角分别为5 4 0°、19 0° ,平均矫正率 6 2 7% ;腰弯冠状面Cobb角分别为 34 6°、12 5° ,自动矫正率为 6 4 7%。最后随访时 ,胸、腰弯的冠状面Cobb角分别为 18 8°、15 9°;腰弯冠状面Cobb角、顶椎偏距及顶椎旋转度与术后相比无显著变化。术后发生胸腰段后凸 1例 ,最终随访时未见进一步加重。无躯干失平衡现象发生。选择性胸椎融合较后路融合双弯平均减少 3 5个融合节段。结论 对腰弯柔韧性好且度数较小的KingⅡ (PUMCⅡb1和部分Ⅱc3)型特发性脊柱侧凸 ,可安全有效地行选择性胸椎融合  相似文献   

3.
特发性脊柱侧凸分型及后路三维矫形融合节段选择策略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目的:探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有效的分型及三维矫形融合节段选择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2001年行后路三维矫形术的82例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平均年龄14.4岁,术后平均随访时间35(12—57)个月。根据侧凸的结构性特点,将脊柱侧凸分为10型,并根据各型特点选择适当的融合节段,进行CD、TSRH及CD Horizon系统后路矫形内固定脊柱融合术。结果:1例King Ⅲ型患者发生曲轴现象,随访时畸形加重,躯干失平衡。1例King ⅡA型患者选择性融合胸椎后远端腰椎侧凸加重,躯干失平衡。其余患者均获得较好的躯干平衡和矫形效果。结论:本文所提出的侧凸分型方法可较完整地区分特发性脊柱侧凸的各种类型,根据该侧凸分型所提出的融合节段选择原则有效可行。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胸腰段/腰段特发性脊柱侧凸经前路矫正术的临床效果。方法1998年1月~2004年1月,76例胸腰段/腰段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接受前路选择性矫正融合术。患者共76例,男19例,女57例,平均年龄为16.2岁(13~27岁)。按照Lenke分型,Ⅴ型41例,Ⅵ型35例。其中Lenke Ⅴ型术前胸腰段侧凸Cobb角平均51.3°(38°~65°),胸段侧凸Cobb角平均35.5°(23°~41°);Lenke Ⅵ型术前胸腰段侧凸Cobb角平均53.4°(46°~68°),胸段侧凸Cobb角平均39.2°(27°~51°)。所有患者均接受侧前路矫正选择性胸腰段融合。术后以及随访中对胸腰段侧凸矫正以及胸段代偿矫正情况进行分析对比,同时采用SRS-22评分评价患者手术前后的功能状况。结果患者均安全完成手术,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均随访2年以上(2~5年)。Lenke Ⅴ型组术后胸腰段侧凸Cobb角平均11.2°(3°~15°),胸段侧凸Cobb角平均8.3°(2°~11°),最终随访时分别为13.2°(5°~17°)和10.1°(4°~15°),无躯干冠状面失代偿发生;LenkeⅥ型组术后Cobb角平均16.3°(8°~21°),胸段侧凸Cobb角平均13.7°(11°~19°),最终随访时分别为17.5°(11°~24°)和15.2°(14°~21°);仅1例发生躯干冠状面失代偿,但不需要进一步治疗。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所有患者均在术后以及最终随访时填写了SRS-22评分表,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均对治疗结果表示满意。结论胸腰段/腰段特发性脊柱侧凸经前路矫正、选择性融合可以获得良好矫正,术后胸段弯曲能够获得较好的代偿矫正,并在远期随访中维持矫正效果和躯干冠状面的平衡。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选择性胸椎融合治疗PUMC Ⅱ型特发性脊柱侧凸(IS)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术后随访时间超过1年且影像学资料完整的PUMC Ⅱ型IS 25例,男2例,女23例;年龄11~18岁,平均14.3岁.术前、术后及随访时摄X线片,对侧凸类型、侧凸Cobb角、顶椎旋转度、顶椎偏距、侧凸柔韧性、胸腰段后凸、躯干偏移进行测量和分析.侧凸类型包括Ⅱb1型20例,ⅡC3型5例.其中前路矫形4例,后路矫形21例.结果 手术前后胸弯冠状面Cobb角分别为48.0°和14.3°,平均矫正率为70.0%;手术前后腰弯冠状面Cobb角分别为32.2°和11.9°,自动矫正率为62.9%,最终随访时无躯干失平衡发生.全部病例随访12~58月,平均17.4个月.结论 参照PUMC分型的融合范围选择原则,采用选择性胸椎融合治PUMC Ⅱ b1型和部分PUMCⅡC3型IS,可以保留更多脊柱活动度,同时冠状面和矢状面矫形效果满意,无术后失代偿.  相似文献   

6.
邱勇 《颈腰痛杂志》2005,26(5):371-374
3胸椎侧凸胸腔镜下矫形术 3.1适应证和禁忌证 由于镜下操作难度大,矫形力应用受限,因此胸腔镜下脊柱侧凸矫形手术仅适用于年龄较轻、Cobb角较小、侧凸较柔软、脊柱矢状面形态正常或有轻度前凸的特发性胸椎侧凸病人,对于KingⅡ型和KingⅢ型脊柱侧凸尤其适合。对于KingⅤ型脊柱侧凸,可采用选择性融合技术,即上胸弯较柔软时可仅融合下胸弯。对于Risser小于2的病人,胸腔镜Eclipse矫形术可消除椎体的生长潜能,防止“曲轴效应”的发生。Picetti于1996年10月开展了第一例胸腔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有效的分型及三维矫形融合节段选择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2001年行后路三维矫形术的82例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平均年龄14.4岁,术后平均随访时间35(12~57)个月.根据侧凸的结构性特点,将脊柱侧凸分为10型,并根据各型特点选择适当的融合节段,进行CD、TSRH及CD Horizon系统后路矫形内固定脊柱融合术.结果:1例King Ⅲ型患者发生曲轴现象,随访时畸形加重,躯干失平衡.1例KingⅡA型患者选择性融合胸椎后远端腰椎侧凸加重,躯干失平衡.其余患者均获得较好的躯干平衡和矫形效果.结论:本文所提出的侧凸分型方法可较完整地区分特发性脊柱侧凸的各种类型,根据该侧凸分型所提出的融合节段选择原则有效可行.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KingⅡ型特发性脊柱侧凸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将37例KingⅡ型脊柱侧凸分为两组,A组12例为KingⅡA型,行选择性胸椎融合;B组25例为KingⅡB型,行胸腰弯融合。手术均采用中华长城系统经后路矫形固定。结果:随访24~50个月,A组胸弯平均矫正率79.1%,腰弯矫正率71.4%,有2例发生躯干失平衡;B组胸弯平均矫正率70.8%,腰弯矫正率73.5%,1例发生躯干失平衡。结论:KingⅡA型行选择性胸弯融合,KingⅡB型融合胸腰弯,可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胸腰段或腰段特发性脊柱侧凸选择性腰弯融合术后冠状面躯干偏移的重建与未融合节段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0月至2011年10月行后路选择性融合术并有至少2年完整随访资料的胸腰段或腰段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测量患者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的全脊柱正、侧位X线片。观察术后至末次随访期间患者冠状面躯干偏移的变化,并对其与上胸弯、主胸弯、腰弯、远端未融合节段和骶骨倾斜角变化的关系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共37例患者纳入回顾性分析,男4例,女33例;年龄12~20岁,平均(14.6±2.0)岁;随访时间为2~8.9年,平均3.6年。术前患者腰弯Cobb角平均为44.2°,末次随访时为10.3°,最终矫形率为75.7%;术前主胸弯Cobb角平均为25.2°,末次随访时为13.6°,最终矫形率为44.9%;术前躯干偏移平均为2.2 cm,术后矫正为2.0 cm,术前与术后比较无明显差异,末次随访时躯干偏移自发代偿至0.9 cm,术后与末次随访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回归分析发现术后患者躯干偏移的变化仅与远端未融合节段角度的改变呈线性相关,回归方程:躯干偏移变化量(cm)=1.248 7+0.137 8×远端未融合节段Cobb角变化值(°)。结论 胸腰段或腰段特发性脊柱侧凸选择性后路腰弯矫形术后,冠状面躯干平衡的重建主要由远端未融合节段来代偿;尽管手术保留了大部分胸椎节段,但其在躯干偏移的代偿中并未发挥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选择性前路和后路手术治疗胸腰段或腰段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疗效.方法 1998年3月~2004年9月,共64例胸腰段或腰段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接受手术,其中36例采用选择性前路手术(A组),28例采用选择性后路手术(B组),随访时间为2~4 年.结果 A组术前胸腰段或腰段弯曲角度平均 42°,术后平均 18°;B组术前平均46°,术后平均18°.2 组患者术后弯曲都得到了明显改善,且2组患者改善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的出血量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B组手术时间(179 min)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近端固定椎的选择对Lenke 5型脊柱侧凸前路融合术矫形疗效的影响。方法 2002年1月至2006年12月接受前路选择性单棒矫形手术治疗 且获得2年以上随访的女性Lenke 5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36例,近端固定至上端椎21例、近端固定至上端椎下方椎体15例。两组患者平均年龄为(15.3± 1.8)岁和(15.5±1.9)岁,平均胸腰或腰主弯Cobb角为46.2°和46.7°,近端胸弯为26.3°和29.6°。平均融合节段为5.3和4.8个椎体。结果 两组平均随访 31和33个月。冠状面胸腰或腰主弯矫正率为79%和70%(P=0.062),近端胸弯自发矫正率为46%和29%(P=0.044)。矢状面上,术前和术后两组患者腰椎前凸角、 骶骨倾斜角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矢状面平衡维持于较小的负平衡。胸椎后凸角分别有4.0°和2.3°的轻度增加,末次随访时近端固定至上端椎组大于近端固定 至上端椎下方椎体组(P=0.029)。胸腰段交界性成角均表现为轻度后凸增加,并最终保持2°~4°后凸角。近端交界性后凸均有轻度增加,融合节段成角均呈前 凸减小甚至出现后凸趋势。结论 Lenke 5型脊柱侧凸行前路选择性融合术中,近端融合至上端椎较固定至端椎下方椎体可获得更好的冠状面主弯矫正和近端胸弯 自发性矫正,矢状面矫形效果相似。  相似文献   

12.
邱勇  殷刚  曹兴兵  王斌  朱锋  孙旭 《中华外科杂志》2008,46(16):1237-1240
目的 探讨特发性胸椎侧凸患者的胸椎矢状面形态对腰骶椎矢状面形态的影响. 方法 研究对象包括胸弯犁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患者55例.所有研究对象均摄站立位脊柱全长正位片,并在上肢抱胸体位下摄站立位脊柱全长侧位片.按胸椎后凸(TK)的测量值分为:第一组TK<10°和第二组10°≤TK≤40°,测量的参数指标包括:腰椎前凸(LL)、上腰椎前凸、下腰椎前凸、骶骨后上缘与C,铅垂线的距离、骨盆倾斜角(PT)、骶骨倾斜角(SS)、骨盆投射角(PI).将第一组及第二组就参数的测量结果进行t检验比较(P<0.05),并对相关参数指标进行相关分析(P<0.01). 结果 第一组的LL和上腰椎前凸小于第二组的LL和上腰椎前凸,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胸弯型MS患者相邻节段的脊柱在矢状位形态上存在相关性,其中TK与LL、上腰椎前凸存在明显的线性相关.PT、SS及PI也存在明显的线性相关. 结论 胸弯型AIS患者的胸椎矢状面形态对患者的腰椎前凸有明显影响,并通过上腰椎对整个腰椎产生影响,在对主弯为胸椎的脊柱侧凸在进行选择性胸椎融合时必须考虑这种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胸弯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行后路选择性胸椎融合术时采用不同内固定方式对胸椎矢状面形态及远端腰椎代偿模式的影响.方法 行胸弯后路矫形内同定术且有2年以上(2~3年)完整随访资料的lenke 1、2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51例,按内固定方式分为A组(全钩组)、B组(钩钉混合组)和C组(全钉组).测量术前及术后随访的胸弯Cobb角、腰弯Cobb角、胸椎后凸角、腰椎前凸角、远端交界性后凸、胸腰段交界性后凸及C7铅垂线偏离S1后上缘的距离.结果 三组患者主弯矫正率均大于60%,继发弯也获得较满意的自发性矫正.三组患者术前及随访中腰椎前凸角、C7铅垂线偏离S1后上缘的距离均保持正常.随访2年时,A组远端交界性后凸、胸椎后凸角、胸腰段交界性后凸分别达3.6°、23.0°、6.4°,其中远端交界性后凸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C组各项指标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全钩型同定可以获得良好的冠状面矫形,且在随访中能保持腰椎前凸和欠状面平衡.但钩的固定不如椎弓根螺钉牢固,全钩型固定患者胸椎后凸角有增大趋势,胸腰椎交界区有失代偿的可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Lenke 5+型脊柱侧凸患者不同融合策略疗效及选择性融合术后胸弯自发矫正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且随访2年以上Lenke 5+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患者资料,共80例,男13例,女6...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Lenke 1A和2A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后路选择性胸椎融合术中远端融合椎(lowest instrumented vertebra,LIV)的选择策略,并分析发生远端叠加现象(adding-on,AO)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前后两种入路及手术方法治疗特发性胸腰段/腰段脊柱侧凸的疗效。方法青少年特发性脊柱胸腰段/腰段侧凸(PUMC Ⅰb,Ⅰc,Ⅱd1型)患者28例,分为两组。A组16例,平均14.88岁,行前路短节段矫形融合术;B组12例,平均15.50岁,行后路、椎弓根系统矫形融合术。两组均采用第三代坚强矫形内固定器械。比较两组术前一般资料和术中情况,并通过X线参数,比较两种手术的矫形效果和躯干平衡的矫正情况。结果两组术前资料无显著差异,术后均无严重手术并发症,融合效果满意。A组手术时问、术中出血及输血量、内固定材料花费明显少于B组;A组平均融合4.25个节段,B组平均融合5.95个节段。随访时间12-47个月,A组术后冠状面矫正率是82%,随访时72%;B组术后冠状面矫正率是74%,随访时70%。矢状面矫形效果均满意,两组无显著性差异;A组术后即刻躯干偏移矫正不如B组,但随访时,两组无差异。两组在矫正顶椎旋转和顶椎偏移方面无显著差异。结论前路矫形和后路椎弓根系统矫形融合术治疗轻中度胸腰段/腰段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均可获得满意的矫形效果,但前路融合可缩短手术时间和减少术中出血、输血量,并能保留较多运动节段。  相似文献   

17.
周传坤  夏晓枫  邹凯  高书涛  王欢  方煌 《骨科》2017,8(6):493-496
【】 选择性胸椎融合是主胸弯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融合策略中比较经典而始终存在争议的话题。随着内固定系统的不断创新与临床分型系统的不断发展,选择性胸椎融合的指征也不断在更新,但目前尚无公认一致的标准,故本文就其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病变治愈型脊柱结核脊柱后凸畸形及脊髓压迫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胸腰段病变治愈型脊柱结核合并脊柱后凸畸形及脊髓压迫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对17例胸腰段病变治愈型脊柱结核分别采用单纯后路植骨融合3例,后路椎弓根螺丝钉固定及后路植骨融合术8例,椎体侧前方椎管减压6例,其中行单纯椎体侧方植骨融合术3例,辅以椎体侧方钢板内固定3例。[结果]术后随访时间9个月~7a6个月,平均4.2a。后路植骨平均骨融合时间为2.8个月,椎体侧方植骨平均骨性融合时间为3.3个月,椎管侧前方减压6例中1例神经根刺激症状完全消失,3例大部分改善,2例症状加重并伴单侧下肢肌力1~2级减退。[结论]胸腰段病变治愈型脊柱结核合并脊柱后凸畸形临床上有时并不合并严重的脊髓压迫症状,外科治疗目的在于防止脊柱后凸畸形进一步加重及避免继发性截瘫,而过分强调椎管完全减压及脊柱后凸畸形矫正会导致严重的脊髓功能受损。  相似文献   

19.
TSRH内固定系统临床应用初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使用新的通用脊柱内固定器脊柱疾病,获得更好的疗效。方法:1997年8月-1999年3月共用TSRH系统手术治疗脊柱疾病18例,平均年龄17.2岁,术后随访2 ̄21个月。结果:;特性脊柱侧凸15例,矫正率在KingⅡ型为65.5%,KingⅢ/Ⅳ为57.3%;马凡氏综合征脊柱侧凸1例,矫正率60%;强直性脊椎为驼背1例,矫正率86.5%,所有病例植骨融合良好无假关节形成,无脊髓神经损伤,植  相似文献   

20.
Yu KY  Shen JX  Qiu GX  Zhang JG  Wang YP  Zhao Y  Yu B 《中华外科杂志》2011,49(7):627-630
目的 评价选择性胸椎融合治疗脊柱侧凸并脊髓空洞症的效果.方法 对2001年1月至2009年1月收治的93例脊柱侧凸并脊髓空洞症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行选择性胸椎融合且术后随访超过2年的患者共11例,男性3例,女性8例;年龄9~21岁,平均14.9岁.侧凸类型包括双弯9例,三弯2例.术前、术后及随访时行X线片检查,对侧凸类型、侧凸Cobb角、顶椎旋转度、顶椎偏距、侧凸柔韧性、躯干偏移进行测量和分析.结果 术前胸腰凸或腰凸Lenke A型2例,LenkeB型7例,Lenke C型2例.手术前后胸凸Cobb角平均值分别为62.6°和19.0°,平均矫正率为69.6%;手术前后胸腰凸或腰凸Cobb角分别为36.1°和11.6°,自动矫正率为67.9%,随访时间24~48个月,平均29.5个月,胸凸矫正丢失率为6.8%.最终随访时有1例发生了冠状面躯干失平衡,有1例发生椎弓根螺钉螺帽脱出,行翻修手术,无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结论 选择性胸椎融合可用于脊柱侧凸并脊髓空洞症患者的手术治疗,这类患者的胸腰凸或腰凸具有与特发性脊柱侧凸类似的自发矫形能力,参照特发性脊柱侧凸的选择性融合标准可获得良好效果.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surgical results of selective thoracic fusion(STF)for scoliosis associated with syringomyelia Methods From January 2001 to January 2009,93 cases of scoliosis associated with syringomyelia were retrospectively reviewed.There were 11 cases who underwent STF and were followed up more than 2 years,which included 8 female and 3 male,the mean age was 14.9 years (9-21 years).Curve type,coronal and sagittal Cobb angle,apical vertebral rotation apical vertebral translation,flexibility,trunk shift were recorded and analyzed.Results There were 9 double curves and 2 triple curves,the Lenke type of thoracolumbar/lumbar curve included Lenke A in 2 cases,Lenke B in 7 cases and Lenke C in 2 cases.The average coronal Cobb angle of thoracic curve before and after surgery were 62.6°and 19.0° respectively,and the average correction rate was 69.6%.The average coronal Cobb angle of thoracolumbar/lumbar curve before and after surgery were 36.1° and 11.6° respectively,and the average spontaneous correction rate was 67.9%.The followed up time ranged from 24 to 48 months(mean 29.5 months),the average loss of correction rate was 6.8%.Only one trunk decompensation was noted at final follow-up.Pedicle screw nut loosening occurred in one patient and this patient underwent revision surgery,no neurological complication was noted at final follow-up.Conclusions STF could be safely performed in scoliosis associated with syringomyelia.Thoracolumbar/lumbar curve in these patients has similar spontaneous correction ability compared with idiopathic scoliosis patients.The satisfactory result could be achieved according to the STF criteria for I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