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呼吸重症监护病房(RICU)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10年7月应用机械通气≥48h的217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应用单因素分析及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法,将患者分为VAP组(n=72)和非VAP组(n=145),筛选出VA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表明患者呼吸机连接方式、住RICU天数、机械通气(MV)天数、留置胃管、留置尿管、中心静脉置管、输血史、血糖高于正常、血清白蛋白(ALB)<30g/L、吸烟史、使用糖皮质激素等因素是VAP的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留置胃管、输血史、血糖值、ALB、吸烟史、上机前使用糖皮质激素、使用抑酸剂是VA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加强危险因素的监测,严格无菌操作,减少呼吸机管道的污染,尽可能缩短有创机械通气时间,是控制VAP发生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长期机械通气的老年患者撤机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0年6月内科重症监护病房(MICU)收治的136例长期机械通气的老年患者。根据撤机成败判定标准将全部病例分为撤机成功组(72例)和撤机失败组(64例),比较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年龄、住院时间、气管切开例数、基础疾病和入科第1天及第10天的急性病生理学和长期健康评价(APACHE)Ⅲ评分及各项生理指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对各指标进行分析,并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对第10天的APACHEm评分及血乳酸水平预测长期机械通气的老年患者撤机成功与否作评价。结果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撤机成功组患者第1天仅APACHEⅢ评分、白蛋白水平优于撤机失败组(P均〈0.05);第10天APACHEⅢ评分、氧合指数、平均动脉压、肺泡一动脉血氧分压差、血乳酸、白细胞、血小板、总胆红素、丙氨酸转氨酶、肌酐、白蛋白、血糖、血钠水平均优于撤机失败组(P均〈0.05)。logistic分析示第10天APACHEm评分〉60分、第10天血乳酸〉2.0mmol/L是影响撤机成功与否的独立危险因素,其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94(95%可信区间:0.836~0.951)、0.738(95%可信区间:0.648~0.828)。结论APACHEm评分、血乳酸水平对预测长期机械通气患者能否成功撤机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危险因素及其预防措施。[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在本院重症监护室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61例,根据患者是否发生VAP分为VAP组和非VAP组。比较两组相关临床指标,对重症监护室VAP肺炎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VAP组和非VAP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和贫血发生率方面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在抗菌药物使用时间、侵入性操作、机械通气时间、APACHEⅡ评分、呼吸道免疫功能低下、胃肠道反流及误吸发生率、管道污染发生率上相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PACHEⅡ评分达15分以上、机械通气时间达7d以上、管道污染、侵入性操作、呼吸道免疫功能低下、胃肠道反流及误吸是重症监护室VAP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机械通气时间超过7d、APACHEII评分超过15分、侵入性操作、呼吸道免疫功能低下、管道污染和胃肠道反流及误吸是重症监护室VAP的危险因素,医务人员在工作当中应该根据这些危险因素和患者的实际情况采取针对性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4.
长期机械通气患者撤机主要影响因素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目的分析ICU病房长期机械通气(≥7d)患者撤机的主要影响因素,探讨长期机械通气撤机的策略。方法回顾性调查45例ICU长期机械通气患者入院时一般情况、早期气管切开、原发病,通气前生命体征、辅助检查以及APACHEⅡ评分。根据撤机成败判定标准,将全部病例分为撤机成功组和撤机失败组,依照设定的临床资料调查指标对两组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撤机成功23例,撤机失败22例,分别占病例总数的51.1%和48.9%;APACHEⅡ评分撤机失败组明显高于撤机成功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早期气管切开比例撤机成功组高于撤机失败组(P〈0.05);血浆白蛋白(Alh)水平、心功能状态撤机成功组优于撤机失败组。结论长期机械通气患者原发病加重和(或)出现较严重并发症是导致其撤机成功率较低、死亡率较高的重要原因。其中上机前患者的基础状态、血浆Alb水平、心功能状态、APACHEⅡ评分等对撤机成败有一定的预测意义。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 研究重症监护室(ICU)住院老年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相关危险因素,为有效防控老年性VAP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某医院ICU收治的机械通气48 h以上老年患者,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老年VAP发生的危险因素,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Logistic回归模型的预测效果。结果 共调查患者248例,VAP发病率为33.06%。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脱机失败再插管、机械通气时间、侵入性操作、误吸、反复呼吸道感染、低蛋白血症、糖皮质激素使用时间、意识障碍、口腔卫生差、APACHEⅡ评分等因素是老年患者VA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该ICU住院机械通气老年患者VAP的发病率较高,危险因素较多,应针对各危险因素制定预防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 研究机械通气脑病患者呼吸机相关肺炎的病原菌分布和危险因素。方法 通过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某医院住院实施气管插管机械通气脑卒中患者呼吸机相关肺炎(VAP)的病原菌分布及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共调查分析实施气管插管机械通气脑卒中患者148例,发生VAP患者59例,发生率为39.86%。从59例VAP患者送检的标本中,共分离培养出病原菌73株,其中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和真菌构成比分别为63.01%、28.77%和8.22%。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龄、机械通气时间>72 h、意识障碍、合并慢阻肺、APACHE-II评分≥15分等因素构成机械通气脑病患者感染VAP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实施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的脑病患者VAP主要为革兰阴性菌感染,其危险因素明确,应有针对性地采取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7.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危险因素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影响呼吸机相关肺炎(VAP)的危险因素。【方法】对入住呼吸科重症监护病房(RICU)采用机械通气治疗的86例患者进行回顾性队列研究,将患者按相关危险因素自然分组,比较VAP发病率,并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86例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中VAP发病率为48.8%(42/86)。原发病主要以肺部疾患为主、机械通气≥5d、仰卧位、应用抑制胃酸分泌药、进行侵入性操作、应用糖皮质激素、白蛋白〈30g/L,是影响VAP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机械通气原发病主要以慢性肺部疾患为主、较长时间机械通气、仰卧位、是否应用抑制胃酸分泌药(制酸剂)、侵入性操作、应用糖皮质激素、白蛋白〈30g/L,是影响VAP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早产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金华市中心医院住院并应用机械通气治疗时间≥48h的96例早产儿,将其分为VAP组(31例)及对照组(65例)。对两组患儿的胎龄、出生体质量、分娩方式、机械通气时间、再插管、反复气管内吸引、抗生素使用、应用猪肺磷脂注射液、镇静剂使用及静脉营养比较,并通过Logisitc回归分析预测早产儿VAP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患儿的胎龄、出生体质量、机械通气时间、再插管、反复气管内吸引、镇静剂应用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出生体质量、机械通气时间、再插管、反复气管内吸引是早产儿VAP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出生体质量、机械通气时间、再插管、反复气管内吸引是早产儿VAP的独立危险因素,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是控制VAP的最佳策略。  相似文献   

9.
张敬  付研  丁宁  田玮 《临床急诊杂志》2009,10(3):141-144
目的:通过研究急诊监护病房(EICU)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病危险因素及病原学特点,为VAP防治提供流行病学资料,为制定和采取干预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以我院EICU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患者为对象作单因素和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VAP发病的危险因素。结果:102例患者行机械通气,其中56例发生VAP,发生率54.9%,将17项变量行单因素分析显示,COPb病史、白蛋白〈25g/L、连续使用抗生素〉3d等11项因素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VAP的独立发病危险因素有同时使用2种以上抗生素、重复气管插管、APACHEⅡ评分〉15分、躯干平卧位、机械通气时间延长。VAP的病原菌为多重耐药菌。结论:EICU发生VAP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应采取综合性干预对策,以切实降低感染率,提高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影响因素,为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 Logistic 回归分析法对某三级甲等医院中心 ICU 2011年1月-2013年6月发生的53例 VAP病人进行相关影响因素分析。[结果] VAP发生率12.7%,病原菌感染以革兰阴性菌为主,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基础疾病个数(OR=7.22,P〈0.01)、机械通气时间(OR=10.37,P〈0.001)、声门下吸引(OR=0.01,P〈0.001)、误吸(OR=8.36, P〈0.05)为 VAP 相关因素。[结论]对ICU病人中存在 VAP 危险因素的高危人群,应加强 VAP监测与控制,并制定适当的措施来预防其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外科重症监护室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的危险因素,并制定针对性的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12月广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外科重症监护室收治的104例机械通气超过48 h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将患者分为VAP和非VAP组,先以单因素分析筛选出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再使用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VAP的显著独立危险因素,并实施针对性护理措施。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机械通气时间、入住外科重症监护室时间、基础疾病、中心静脉置管、急诊、插管方式、输血史、镇静评分、雾化吸入、昏迷、激素、血清白蛋白、上机前48 h使用抗生素、抑酸剂等14项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多因素分析只有机械通气时间、昏迷进入回归方程,是外科重症监护室VAP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2.684和7.547。结论通过对外科重症监护室VAP危险因素的研究分析,于制定科学的护理对策,以有效降低VAP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ICU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为临床降低VAP发生率提供理论支持。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在我院ICU机械通气患者175例为研究对象,并发VAP 60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VAP发生危险因素。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624)、APACHEⅡ评分(OR=1.915)、侵袭性操作(OR=1.942)、口腔清洁状况(OR=2.178)、机械通气时间(OR=2.652)、意识障碍(OR=2.154)为影响ICU机械通气VA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ICU机械通气患者VAP发生的危险因素多且复杂,应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尽量缩短机械通气、住院时间,加强防护,降低VAP发生风险,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综合ICU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病率、危险因素以及护理对策。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式。回顾2009年1~12月综合性ICU内机械通气时间〉48h的患者98例,使用调查表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VAP组35例和非VAP组63例,对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与多元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VAP的相关因素。结果VAP的发病率为35.7%。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APACHEII评分的高低、机械通气时间的长短、是否有原发肺部疾病、是否使用抑酸剂、是否半卧位、是否意外脱管、口腔护理方式、是否声门下吸引这8项与VAP的发生有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机械通气时间的长短、是否半卧位、是否声门下吸引这3项是VAP发生的相关因素。结论VAP是多种因素共同导致的结果;针对VAP的危险因素制定综合的护理对策,才能有效降低VAP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儿科重症病房(PICU)感染性休克患儿病死率及其死亡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18例感染性休克患儿资料,其中存活好转58例,死亡60例,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两组临床资料的死亡危险因素。结果 PICU感染性休克患儿病死率高达50.8%;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死亡组与成活组患儿在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数目、低血压、PCIS评分、中性粒细胞数、紫癜或凝血障碍、入院24h尿量、血清白蛋白浓度、血乳酸浓度及需要使用机械通气支持治疗9个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MODS数目、紫癜或凝血障碍、PCIS评分降低及需要机械通气支持治疗是感染性休克患儿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感染性休克患儿病死率较高,当其PCIS评分降低或发生MODS、紫癜、凝血障碍,或需要机械通气支持治疗时死亡风险更高,需早期检测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重症医学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的发生及其危险因素,以便更好地指导临床工作。方法采用查阅病例的方式,回顾性分析158例在重症医学科住院行机械通气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VAP的发生及其危险因素。结果机械通气时间、留置胃管是重症医学科患者VAP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P0.01)。结论每天评估患者停止机械通气的可能性,尽早停止机械通气;保持口咽清洁,减少细菌定植;加强环境清洁和空气消毒管理;做好气管切开的护理;提高护理操作技术水平对降低VAP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有创与无创序贯通气疗法在COPD急性加重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有创-无创序贯疗法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患者中的疗效。【方法】将40例AECOP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治疗组给予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对照组给予有创机械通气,均给予常规疗法、营养支持及必要时给予支纤镜下灌洗等综合处理措施,观察两组患者病情变化,并对呼吸机相关肺炎(ventilators—associated pneumonia,VAP)、死亡数、气管切开发生率、气压伤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住院天数等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治疗组及对照组患者发生VAP的例数分别为2和8例(P〈0.05);气管切开例数分别为0和8例(P〈0.01);气压伤并发症例数分别为0和4例(P〈0.01);总机械通气时间为(8.1±7.3)d和(15.2±8.3)d(P〈0.05);住院时间为(11±5)d和(16±9)d(P〈0.05),死亡例数分别为0和5例。【结论】有创-无创序贯疗法结合支纤镜、营养支持及常规疗法等综合处理措施提高了AECOPD患者的疗效,特别是有创-无创序贯通气疗法可有效地改善治疗效果,提高生存率,降低VAP发生率,减少气管切开需求,减少气压伤发生率,减少机械通气时间,并降低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脑卒中行机械通气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的相关危险因素及病原菌。方法回顾性分析于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的脑卒中行机械通气患者116例,统计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共有29例诊断为VAP。在脑卒中行机械通气大于48小时的患者中发生率为25.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冠心病、APACHE-II评分及机械通气时间为VA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在VAP患者中共检出61株病原菌,其中铜绿假单胞菌占比最高,达29.5%。发生VAP者ICU停留时间、总住院日显著高于非VAP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行机械通气患者中VAP发生率较高,与不良预后密切相关,通过对其危险因素及病原菌进行分析,将会为临床预防及治疗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院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的高危因素与病原菌感染特征及相关预防对策,为临床干预提供参考,提高医院感染控制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11月本院ICU进行机械通气≥48 h患者117例临床资料,其中诊断符合 VAP的患者53例,未发生 VAP 64例,对53例 VAP患者的高危因素与病原菌感染特征进行分析。【结果】在 VAP 患者的气道分泌物中,分离得到病原菌72株,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占69.44%(50/72),其中铜绿假单胞菌为最常见菌(32.0%),其次为不动杆菌属、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等;鲍曼不动杆菌药敏显示多药耐药特征,合并真菌感染率较高,占11.32%(6/53)。患者的年龄、长时间机械通气、使用镇静剂、APACHEⅡ评分等与 VAP发生有显著相关性;皮质激素不是 VAP 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VAP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VAP的发生与多种临床因素有关,对这类因素应尽量控制,以降低 VAP的发生率、病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