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4.
《金匮》虚劳病篇对虚劳病的脉因证治及用药特点的论述,明之以理,示之以法,析之以方,施之以药,为后世开创治虚之先河。五脏俱虚,脾肾为本,故仲景提出调补脾肾、甘温扶阳是虚劳病的根本治法,创制了行之有效的方剂,为后世医家奠定了治疗虚证的理论基础。1五脏俱虚,首补脾胃补益法则渊源于《内经》、《难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阴阳形气俱不足者,调以甘药”。《素问·至真要大论》曰:“劳者温之,损者益之”。《难经·十四难》也云:“损其脾者,调其饮食,适其寒温”。1.1… 相似文献
5.
6.
7.
“五脏”的现代研究及内涵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 五脏(证)本质现代研究概述1.1 肾本质的研究肾阳虚证不仅是肾上腺皮质轴有功能紊乱,而且在不同靶腺轴也有不同环节、不同程度的功能紊乱,是神经内分泌系统中的一种隐潜性变化,肾阳虚证具有靶腺(肾上腺皮质、甲状腺、性腺)功能紊乱,两种平行观察未见轴间相互影响证据,可推论肾阳虚证的主要发病环节源于靶腺以上的中枢,亦就是说肾阳虚证的主要发病环节为下丘脑(或更高中枢)的调节功能紊乱。老年人组在甲状腺轴与性腺轴异常表现和肾阳虚证甚为类似,因此肾阳虚证的外象又意味着下丘脑-垂体及其某个靶腺轴上有一定程度的未老先衰。细胞免疫低… 相似文献
8.
9.
10.
11.
中医学五脏的现代研究及内涵探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内容提要:五脏证的实验指标具有非特异性,每一脏病证各证型均涉及多系统多指标的改变,每一脏的本质几乎均涉及神经内分泌、免疫、循环、血液、感觉等多系统多器官多指标的生理病理现象。一些细胞因子、肽类激素和神经递质以及它们的受体是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以及免疫系统共同使用的生物学语言。免疫系统通过免疫调质如白介素、干扰素(IFN)、肿瘤坏死因子等作用于下丘脑—垂体前叶—肾上腺皮质轴而影响神经和内分泌系统的状态。神经系统可通过下丘脑—垂体前叶—肾上腺皮质—免疫器官这一多级径路调节内分泌和免疫系统的功能,而内分泌系统则可通过激素控制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的活动。这三个系统之间不仅存在大的回路,而且彼此之间进行着直接的双向交流,对机体在不同条件下稳态的维持起有决定性的作用。五脏是超结构的人身功能子系统,是对人体生理功能、病理变化、病证现象的整体概括,每一脏皆是物质与功能的统一,均涉及多系统的部分结构和功能。每一脏所主的功能均不是某一系统所能独立完成的。每一脏在神经内分泌、免疫等系统内有所划分和交叉,通过系统内的结构联系产生功能的相互作用,同时又通过系统间共有的递质、激素、细胞因子等信息物质的传统递,对人体各系统、器官细胞多层次地相互调节和整合, 相似文献
12.
13.
近年来 ,笔者以调补脾肾为主 ,结合辨病治疗 2型糖尿病 ,取得满意疗效 ,现报告如下 :1 病因病机糖尿病属中医消渴病的范畴 ,主要病理为气阴两虚 ,脏腑功能失调。脏腑功能衰退是发病的重要因素。经云 :“五脏皆柔弱者 ,善病消瘅。”病变的脏腑主要累及肺脾肾 ,而以脾肾为主。糖尿病患者多有神疲气短、虚胖乏力、腰膝酸软、日渐消瘦等症 ,多由脾失健运 ,精气不升 ,生化无源之故。脾为后天之本 ,气血生化之源 ,主运化水谷精微。脾气虚弱 ,运化失职 ,津液不能上输于肺而滋养五脏则肺燥阴虚 ,胃失濡润 ,肾失滋源而见口渴多饮之证。正如李东垣 :… 相似文献
14.
谈老年肾衰重在调补脾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年未病脾常虚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脾是人赖以生存之根。《素问.平人气象论》云:“人以水谷为本,故人绝水谷则死。”金元时期脾胃名家李东垣认为,人内在的元气,是人身最重要的健康因素,而元气的产生全在于脾胃,同时他还强调,如果没有脾胃虚弱的内在因素则虽有外邪,也不能侵入发病。脾胃是供给全身营养的器官,而心肝肺肾的生理机能,又必须赖脾之输布。从现代医学观点看,人至老年时期胃肠道的各种分泌机能都有所降低,老年时期胃酸分泌减少,胃液的消化能力下降,黏蛋白含量减少,胰液分泌功能下降,脂肪分解和糖类分解活性随年龄… 相似文献
15.
刘嘉湘调补脾肾疗肿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嘉湘教授为全国中医肿瘤治疗中心主任,上海中医药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刘师从事中医药及中西医结合防治肿瘤的临床工作近40年,倡导以扶正法为主防治肿瘤。笔者有幸侍诊刘师期间,体会到他特别重视调补“先天”与“后天”在肿瘤防治中的作用,现总结如下。1正气亏虚重在脾肾刘师认为肿瘤发病往往正气亏虚在先,随之邪毒乘虚侵袭。正虚邪侵而致脏腑经络功能失调,气血津液代谢失常,水聚为饮,湿聚为痰,血滞为淤,内外合邪,邪毒痰淤互结,日久肿块乃成。刘师认为肿瘤是全身性疾病的局部表现,是一种全身属虚,局部属实的疾病。同时指出… 相似文献
16.
17.
王彦斌 《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4,17(17):2615-2615
内经:“五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也。”该理论从整体观念出发,揭示了虽为肺的病变,但其他脏腑的病变,也可影响肺而发生咳嗽。余在临床上,遇到几例五藏咳的病例,现小结供同道指正。 相似文献
18.
1心与肺肺主一身之气,水谷之精气与肺吸入自然之清气相结合,通过肺的宣发和肃降敷布全身。心主血,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心血肺气相互依存,不仅心血生成与肺气有关,而且心血运行也需要靠肺气推动。久患肺病,宣降、治节失司,则水道不利、水津不布、痰水内结,致心阳遏伤,心气阻塞,而发为心力衰竭。治疗上应以益肺理气为主。若寒痰内盛可加紫苏子、款冬花,肺阴虚则加沙参、玉竹、百合。2心与脾“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则为血,以养心神。若脾胃虚弱,生化无源则无以养心,若阳气日渐亏虚,血行不利,壅于脉道则致心衰。另外,脾主升,胃主降;其升则… 相似文献
19.
20.
反复流产(习惯性流产)——防治滑胎重在调补脾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在十多年的妇科临床工作中,逐渐体会到防治滑胎除了尽量在非孕期查明流产原因并予纠正,作好孕前的受孕保胎指导工作之外,在中医辨证施治用药上重在调补脾肾。今结合个人的临床体会谈谈粗浅的看法。1 调补脾肾的重要性1.1 胎儿的形成和正常生长发育与肾有直接关系 胎儿的形成,依赖于母体先天肾气的充实。女子受孕的先决条件是“肾气盛”、“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素问·上古天真论》)。因此《傅青主女科》言:“夫妇人受妊,本于肾气之旺也。”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亦言:“男女生育,皆赖肾脏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