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对脑膜瘤术前栓塞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巨大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影像学特点,肿瘤最大直径6.1-8.5 cm,均由多支颈内、外动脉分支供血。在术前5-7 d,对14例巨大脑膜瘤行DSA检查和微导管超选择栓塞肿瘤供血动脉,栓塞材料包括PVA颗粒、明胶海绵等。栓塞后行手术切除肿瘤。结果肿瘤完全栓塞4例,部分栓塞10例。术中出血量300-1000 ml。无明显并发症。结论巨大颅内脑膜瘤供血丰富,手术切除前应用介入造影可了解肿瘤血运情况,避免术中损伤重要血管。栓塞治疗可减少术中出血,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2.
<正>脑膜瘤多为良性,为颅内常见高血运肿瘤,占所有原发颅内肿瘤的30%[1]。手术全切后临床效果好。但因巨大脑膜瘤或位于颅底(如中颅窝、后颅窝及蝶骨嵴内的脑膜瘤1/3)脑膜瘤血供丰富,术中出血多,易伤及周围重要神经血管,手术难度大,并发症多,利用血管内技术超选择性栓塞肿瘤供血血管,不但可以减少术中出血,亦可使肿瘤丧失血功而软化、坏死,提高肿瘤全切率,减少并发症。同时,术前行全脑血管造影术能正确评估肿瘤供血动  相似文献   

3.
脑膜瘤是常见的颅内高血运肿瘤,多为良性,手术切除效果好。蝶骨嵴是脑膜瘤的好发部位之一,但因其部位深在,血供丰富,邻近的重要神经血管结构复杂,使得肿瘤暴露困难,手术难度大、术中出血多,并发症多。如何减少术中出血,是蝶骨嵴脑膜瘤切除术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术前对蝶骨  相似文献   

4.
王继军  秋楠  杨军 《中国基层医药》2007,14(7):1188-1189
目的 回顾总结了脑膜瘤术前行血管内栓塞治疗及其效果。方法 52例幕上脑膜瘤术前行超选择颈外供血动脉明胶海绵微粒栓塞,栓塞后3~5d开颅脑膜瘤切除。结果 肿瘤单纯颈外供血25例,颈内、颈外均参与供血27例(其中颈内为主8例)。肿瘤全切除48例,大部分切除4例,无栓塞相关并发症。结论 单纯颈外供血或主要颈外供血者.术中出血明显减少,手术时间显著缩短,并发症少.降低了手术的难度,是一种安全而有效的辅助治疗。  相似文献   

5.
<正>矢状窦旁脑膜瘤和大脑镰旁脑膜瘤分别约占全部脑膜瘤的18%和7.1%左右,肿瘤生长缓慢,早期常缺乏神经系统局灶症状,只有当肿瘤体积较大时,患者才出现颅内压升高或神经系统定位症状。由于肿瘤血供丰富,部分颅内外动脉双重供血,所以术前有效的处理供血动脉,术中妥善保护矢状窦,中央静脉及皮层引静脉,以及术后病情的观察和护理,是减少术中出血和术后病残率的关键。现将我科自1976年以来收治的236例矢状窦和大脑镰旁脑膜瘤患者的护理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延髓背侧血管母细胞瘤的术前、术中以及术后处理要点,降低并发症及病死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显微手术治疗的14例延髓背侧血管母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4例患者中2例为多发,分别位于颈2以及颈4水平脊髓背侧,4例于延髓背侧和肿瘤之间可见薄层囊变间隙.肿瘤最大径3~6.5 cm.所有患者术前、术后均行MRI检查,9例术前行脑血管造影检查,6例行术前肿瘤供血动脉栓塞.所有患者均在显微镜下行肿瘤切除术,死亡3例,其中围手术期因严重灌注压突破死亡1例,死于晚期呼吸衰竭2例.其余患者术后症状明显改善.结论 术前明确诊断对于手术方案的制定十分重要,术前行肿瘤供血动脉栓塞可减少术中严重并发症,术中显微技术熟练应用以及术后人工辅助呼吸可明显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CT静脉成像(CTV)、磁共振静脉成像(MRV)、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DSA)显示脑肿瘤的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的情况,以及判断肿瘤与静脉(窦)关系的准确性,从而为神经外科手术方案的制定提供重要信息。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脑肿瘤患者脑CTV、MRV、3D—DSA血管造影检查资料,其中松果体区肿瘤6例,脑膜瘤25例(镰幕脑膜瘤6例,窦镰旁脑膜瘤9例,其他部位10例)。肿瘤均为单发,术前判断对肿瘤的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窦)的显示并与术中情况对照。结果CTV、MRV、3D—DSA获得三维冈像均能清晰显示肿瘤内部及表面结构、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且显示的肿瘤一静脉(窦)关系与术中情况有很好的吻合率。CTV优于MRV、3D—DSA,可作为判定金标准。结论对脑肿瘤患者术前采用CTV、MRV、3D—DSA血管造影可准确显示肿瘤的供血动脉、引流静脉(窦)以及肿瘤与血管的空间关系,有助于完整切除肿瘤的同时避免损伤邻近静脉(窦),为手术方案的制定提供至关重要的信息。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窦旁脑膜瘤的术前影像评估作用和显微手术治疗的手术策略,以提高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35例各类窦旁脑膜瘤的MRI平扫、MRI增强检查、三维螺旋CT血管造影或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CTA/CTV)检查结果,显微手术中不同情况下静脉窦的修复重建方法及疗效.结果 按Simpson切除分组标准,Ⅰ级切除30例(85%),Ⅱ级切除4例(11%),Ⅲ级切除1例(4%).术中均对静脉窦进行重建.术后随访3~48个月,恢复良好,肿瘤未见复发.结论 3D-CTA/CTV可以显示肿瘤的血供、肿瘤周围骑跨血管、静脉窦与肿瘤的关系,可为术前手术方案的制定提供帮助.显微手术需根据肿瘤对静脉窦的侵袭情况采取多种静脉窦修复与重建的方法,其间需注意保护周围的动静脉.超声刀及射频刀的合理应用可以减少静脉窦及脑组织的损伤,术中电生理监测可避免功能区损伤,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刘春生  杨玉山 《天津医药》1999,27(2):100-102
回顾近8年收治的69例蝶骨嵴脑膜瘤。对其临床特点,手术方法及预后进行分析。.方法:手术采取改良翼点入路。术中腰穿CSF引流对降低低颅压效果明显。术前颈外动脉结扎,对控制以颈外动脉供血为主的肿瘤术中出血效果可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术前脑血管造影及肿瘤供血血管栓塞治疗脑膜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6月湖南省肿瘤医院收治的脑膜瘤患者63例,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Ⅰ组(30例)和Ⅱ组(33例)。Ⅰ组患者术前未行脑血管造影及肿瘤血管栓塞,Ⅱ组患者术前行脑血管造影及肿瘤供血血管栓塞。观察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肿瘤切除程度、格拉斯哥预后评分法( GO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Ⅱ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少于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患者肿瘤切除程度优于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GO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患者出现脑梗死、瘤内出血2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及颅神经麻痹1例,栓塞后水肿加重、颅内压增高1例。结论术前脑血管造影及肿瘤供血血管栓塞治疗脑膜瘤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减少术中出血、提高肿瘤切除程度,但也存在一定缺陷,应注意其适应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颅底脑膜瘤骨增生与骨侵袭的关系。方法选取60例需手术治疗的颅底脑膜瘤患者,术前均行CT检查,确定骨质增生的程度与部位;术中将肿瘤连同骨质增生进行病理检查.确定有无脑膜瘤细胞骨侵袭。结果CT证实的34例有骨增生的颅底脑膜瘤患者,进行增生骨质活检有肿瘤细胞侵袭者31例。结论颅底脑膜瘤骨增生与肿瘤细胞骨侵袭有关,手术时应予充分切除.  相似文献   

12.
我院自 1989~ 1998年收治脑膜瘤 12 4例 ,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 ,现结合文献总结讨论如下。临床资料一般资料 :男 53例 ,女 71例 ,年龄 18~ 74岁 ,平均 4 4 6岁。症状 :头痛 114例 (91 9% ) ,视力下降 4 6例 (37 1% ) ,癫痫 36例 (2 9 0 % ) ,精神障碍12例 (9 7% ) ,视乳头水肿 87例 (70 2 % ) ,偏瘫 32例 (2 5 8% ) ,意识障碍 3例 (2 4 % )。辅助检查 :病人均经CT、MRI或增强扫描检查。 79例还进行了DSA检查 ,主要目的是了解肿瘤供血情况 ,其中 8例大脑凸面供血丰富的巨大脑膜瘤 ,术前行颈外供血动脉栓塞。肿瘤位置及大小 :大脑…  相似文献   

13.
螺旋CT血管造影对颅内脑膜瘤诊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蕾莉  崔世民  刘梅力  刘力  靳松  阎世鑫  戴伟英  高满 《天津医药》2002,30(4):218-219,F002
目的:拓宽螺旋CT血管造影(CTA)检查范围,探索颅内脑膜瘤新的影像检查方式。方法:应用改进后CTA检查56例颅内脑膜瘤,将CTA注药方式由原来的单向单流程1次延迟,改为单向双流程2次延迟,然后,应用表面遮蔽法(SSD),最大密度投影法(MIP)和多平面重组(MPR),3种软件对原始扫描数据进行图像的工作站后处理。结果:所有血供丰富的脑膜瘤均获得颅骨,血管,肿瘤同时显示的三维立体图像,血管重建显示脑膜瘤染色,及脑膜瘤与周围血管的关系。颅骨重建可示脑膜瘤对邻近颅骨的影响。结论:对颅内脑膜瘤的诊断,CTA在肿瘤的定性,定位、大外观血供等方面均能为临床提供有实用价值的诊断依据。并可为神经外科提供全面术前影像信息。  相似文献   

14.
苏金华  余乾斌 《贵州医药》2001,25(7):616-617
脑膜瘤为好发的颅内良性肿瘤,占颅内肿瘤的15%,肿瘤较大、部位较深,血供丰富,手术出血较多[1]。我院在手术麻醉中采用控制性降压,自体血回输,有效地提高了脑膜瘤手术麻醉的安全性,减少了异体输血量。现将有关麻醉处理的体会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脑膜瘤( ASA) Ⅰ-Ⅲ级病人300例中,男性 227例,女性73例,年龄18-76岁。术前合并颅内压增高者95例,ECG改变者46例,有高血压病史者47例,巨大脑膜瘤34例。1.2方法所有病人均选择气管内插管静吸复合麻醉。术前30min肌注…  相似文献   

15.
翟博智  刘春生  佟小光  杨玉山 《天津医药》2002,30(7):393-395,I001
目的:探索提高后颅天幕脑膜瘤的治愈率,减少死亡及严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对33例后颅窝天幕脑膜瘤病人,结合术前影像学检查,选择手术入路,参照5型分类方法进行归纳和总结。结果:按Simpson脑膜瘤切除分级,本组根治性切除(I-Ⅱ级)28例;次全切除(Ⅲ级)5例,无1例死亡,仅1例术后偏瘫。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正确地选择手术入路,显微手术技术的运用,合理处理残留瘤,可提高治愈率,减少复杂、术后死亡及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脑膜瘤是中枢系统最常见的肿瘤之一,矢状窦旁又是脑膜瘤的好发部位之一,约占脑膜瘤的17%~20%[1]。矢状窦旁脑膜瘤供血丰富,由颈内、颈外动脉双重供血,与矢状窦、大脑皮层静脉和大脑重要功能区关系密切,手术全切难度大,复发率较高[2]。自2007年1月-2013年12月,共收治矢状窦旁脑膜瘤35例,均采取显微手术治疗,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骶正中动脉及腰动脉在骶骨肿瘤术前栓塞及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63例骶骨肿瘤常规行X线平片、CT和/或MR检查,术前均行DSA下双侧髂内动脉造影及相关骶正中动脉及腰动脉造影、栓塞治疗及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 63例骶骨肿瘤中,脊索瘤27例(其中复发7例);巨细胞瘤10例;神经鞘瘤6例,转移性肿瘤5例,其它肿瘤15例.肿瘤表现为富血供者36例,以恶性肿瘤及巨细胞瘤为多;乏血供者27例,以部分脊索瘤和良性肿瘤为多.富血供者除髂内动脉供血外,骶正中动脉参与供血者22例,腰动脉参与供血者15例.54例术前栓塞后手术效果满意者23例,较满意者15例,尚满意者13例,不满意者3例.结论 对骶骨肿瘤术前栓塞除常规髂内动脉栓塞外,应考虑到肿瘤有骶正中动脉和腰动脉等多支供血的特点,多血供肿瘤者应尽量栓塞彻底以减少术中出血.  相似文献   

18.
蝶骨嵴脑膜瘤在临床较为常见,根据肿瘤与脑膜的粘着部分可将其分为三种类型,而三种不同类型的蝶骨嵴脑膜瘤在临床表现、手术难度和预后等方面有明显区别,其中内侧型因位置深,血供丰富,邻近鞍区的血管和神经,部分肿瘤侵犯海绵窦或包裹颈内动脉,手术全切肿瘤十分困难。术后并发症多。我科应用显微外科技术手术治疗蝶骨嵴脑膜瘤26例,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应用于脑膜瘤围术期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脑膜瘤手术126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术前常规禁食12 h,禁饮6h,术后12 h进食;观察组术前12 h口服10%葡萄糖500 ml,术前2h口服10%葡萄糖250 ml,术中注重保暖,术后6h进食.结果 观察组术前饥饿口渴感、术后低体温、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可有效降低脑膜瘤围术期的不适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20.
脑膜瘤是神经外科领域的一种常见疾病,为起源于脑膜及脑膜间隙的衍生物,大部分来自蛛网膜细胞。由于各种类型的脑膜瘤都富于血管结构,尤其前中颅底的肿瘤往往富含血管甚至血窦,肿瘤的血供十分丰富,手术切除过程中出血量大,手术视野不清,增加了手术的风险和难度。因此,在切除肿瘤前很难控制来自颈内外动脉的供血,尤其是来自颈外动脉的供血,使手术切除及止血困难极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