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肾综合征出血热并腺垂体功能减退症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HFRS)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多脏器损伤性疾病,以小血管和肾脏病变最明显,最常累及的靶器官为肾脏、心脏、肝脏及脑等,很少引起垂体病变.针对肾综合征出血热所致垂体损伤引起腺垂体功能减退病例报道少见.现将我院2004年至2006年间收治肾综合征出血热合并腺垂体功能减退症2例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HFRS),又称流行性出血热(epidemic hemorrhagic fever,EHF)。HFRS 90%以上发生于亚洲,我国是世界上HFRS疫情最为严重的国家,给患者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经济负担。目前肾综合征出血热临床上尚无针对性的治疗措施,临床护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患者的预后与转归,因此提高肾综合症出血热患者的护理工作,  相似文献   

3.
病毒感染对于肾脏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三种形式,一是病毒感染对肾脏的直接损伤,如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HFRS)和艾滋病(AIDS);二是病毒感染后通过其他因素导致肾脏功能的间接损伤,如严重肝病病程中常合并肝肾综合征;三是病毒感染治疗过程中由于肾毒性药物导致的医源性肾损伤.  相似文献   

4.
肾综合征出血热(epidemic hemorrhagic fever,EHF)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该病在我国流行范围广,病死率高,危害较大,是国家重点防治的传染病之一.  相似文献   

5.
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HFRS)是汉坦病毒感染引起的以发热、休克、充血、出血和急性肾功能衰竭为主要表现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其基本病变为全身广泛性小血管损害,典型病例临床上有5期病程: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和恢复期.  相似文献   

6.
正流行性出血热(epidemic hemorrhagic fever,EHF),又叫肾综合征出血热,是一组由汉坦病毒引起的以发热、出血及肾损害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急性传染病,以鼠类为主要传染源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1])。以往中国为重疫区~([2]),近些年随着卫生条件的改善、健康知识的普及以及疫苗的免费接种,多地流调显示此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呈总体下降的趋势~([3,4]),临床上多为散发病例。既往我院成功救治1例重型不典型流行性出血热患者,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continuous blood purification,CBP)在危重型肾病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HFRS)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解放军第三医院肾脏内科近2年收治的24例危重型HFRS患者在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均给予CBP治疗,采用连续性静脉一静脉血液滤过(continuous veno-venous hemofiltration,CVVH)或连续性静脉一静脉血液透析滤过(continuous veno-venous hemodiafiltration,CVVHDF),持续治疗时间不少于24h。比较患者治疗前后血白细胞(WBC)、血小板(PLT),动脉血气分析、二氧化碳结合力(C02CP),C反应蛋白(CRP),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血清丙氨酸氨基转氨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氨酶(AST)、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T)的变化。结果24例危重型HFRS患者经CBP治疗后12~48h的PLT、动脉血气pH值、C02CP显著提高(P〈0.05),WBC、CRP、BUN、SCr、ALT、AST、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降低(P〈0.01)。结论对于危重型HFRS患者给予早期积极CBP干预治疗可稳定血流动力学、迅速改善内皮细胞功能紊乱的全身炎症状态,为补液、营养支持及后续的药物治疗创造条件,能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检测新疆出血热(XHF)病毒的抗体,了解吉林省是否存在新疆出血热病毒的感染.方法 收集吉林大学第一医院传染科出m热病人血清标本(均于入院次日)90份,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及间接免疫荧光法(IFA)检测新疆出血热病毒的特异性抗体.结果 在90份血清标本中,有12份血清XHF病毒的IgM及IgG抗体检测同为阳性.结论 吉林省可能存在新疆出血热病毒的感染,提示其中部分病例可能发生了XHF病毒与汉坦病毒的重叠感染,应重视其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9.
对我院1990年4月~2 0 0 1年3月收治的肾综合征出血热并发肝脏损害的90例患者(实验组)和同期收治的急性病毒性肝炎患者90例(对照组)的肝脏损害特点加以分析比较,旨在为临床医生早期诊断肾综合征出血热提供一些线索。1 临床资料1 .1 病例选择  肾综合征出血热90例,男性78例,  相似文献   

10.
人类感染新型布尼亚病毒近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布尼亚病毒科( bunyaviridae)是一类有包膜负链rna病毒,因首先从乌干达西部的布尼亚韦拉(bunyamwera)分离到而得名,于1975年正式命名.布尼亚病毒科是虫媒病毒中最大的一科,其成员约有350个,并不断发现新成员.该科的大多数病毒在自然界的节肢动物-脊椎动物间循环,可以使人和(或)动物致病的约60多种.由该科病毒引起的人类自然疫源性疾病中,重要的有肾综合征出血热( hfrs)、汉坦病毒肺综合征(hps)、裂谷热(rvf)、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cchf,国内称新疆出血热,xhf)和白蛉热(sandfly fever,又名“三日热”)等[1].  相似文献   

11.
埃博拉出血热(Ebola hemorrhagic fever,EHF)是由埃博拉病毒(Ebola virus)引起的一种急性出血性传染病。人主要通过接触病人或感染动物的体液、分泌物和排泄物等而感染,临床表现主要为突起发热、出血和多脏器损害。埃博拉出血热病死率高,可达50%~90%。本病于1976年在非洲首次发现,目前主要在乌干达、刚果、加蓬、苏丹、科特迪瓦、南非、几内亚、利比里亚、塞拉利昂等非洲国家流行。  相似文献   

12.
黄东亚  苗毅  李强 《腹部外科》2016,(6):435-437
目的探讨肾综合征出血热合并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特点和治疗预后,以提高临床对此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肾综合征出血热合并急性胰腺炎病人的临床资料及文献复习,对本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进行分析。结果病人因腹痛、呕吐、发热入院,结合高淀粉酶/脂肪酶血症、腹部CT提示胰周积液,诊断为急性胰腺炎。但考虑到其同时存在头痛、结膜充血、颜面部潮红、肾损伤以及血小板低等临床征象,这些都是单纯急性胰腺炎所不能解释的,而更符合肾综合征出血热的临床特点。最终通过详细询问病史,获悉其常有接触老鼠病史,查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抗体IgG、IgM均为阳性,最终得以确诊。结论临床医师应该提高对肾综合征出血热并发急性胰腺炎的认识,早期诊断和治疗对病人预后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3.
我院近5年来,用血液透析(血透)配合药物治疗流行性出血热并急性肾衰竭(ARF)56例,治疗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并发多尿期高血压的临床意义。方法59例HFRS并发多尿期高血压患者与61例同期住院有多尿期但无高血压患者进行对照,比较主要临床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肾综合征出血热并发多尿期高血压以中老年患者为多(40~68岁占71.2%);高血压多发生在多尿移行期和多尿早期(88.1%),血压以轻中度升高为主(86.4%);并发高血压组常有头痛、头晕及恶心呕吐(P0.01),少尿时间较长(P0.05),多尿期持续时间长(P0.01),肾功能损害较重,尿素氮、血肌酐水平较高(P0.01)。结论HFRS并发多尿期高血压患者血压多轻中度升高,大多持续时间较短,预后较好。但可加重肾功能损害,延长多尿期,并发颅内出血、心脏出血者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5.
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对肾小管上皮细胞聚集状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人胚肾小管上皮细胞 (RTC)受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 (HFRSV)感染后粘附聚集状态的改变和精氨酸 甘氨酸 天门冬氨酸序列 (Arg Gly Asp ,RGD)对这一改变的影响。方法 应用HFRSV感染体外培养的RTC ,采用原位分子杂交技术检测RTC内的HFRSV并用流式细胞仪(FACS)及血细胞计数仪观察比较正常组、感染组及感染后加RGD组细胞聚集状态的差别。结果 (1)FACS结果 :受HFRSV感染的RTC聚集性较正常组明显减弱 ,RGD能使感染组的聚集性进一步减弱。 (2 )血细胞计数仪计数结果 :正常组细胞悬液随时间延长聚集性逐渐增强 ,而感染组的聚集性则无明显变化 ,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RGD组与感染组相比聚集性有减弱趋势 ,但统计学无差异。结论 HFRSV可能通过改变RTC的细胞骨架结构、使RTC脱落来参与肾综合征出血热 (HFRS)急性肾功能衰竭 (ARF)的发病 ;RGD能够影响受HFRSV感染后RTC的聚集状态 ,提示了RGD在肾综合征出血热ARF中的潜在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CRRT)在抢救危重型肾综合征出血(HFRS)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2008年2月至2011年10月本院收治的危重型HFRS患者40例,随机分成CRRT组(20例)和普通血液透析(HD)组(20例),两组性别、年龄及肾功能均具有可比性.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别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肾功能、临床疗效、并发症及预后.结果 与HD组相比,CRRT组患者治愈和好转率均显著提高(P< 0.05).结论 应用CRRT治疗危重型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并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7.
我们对确诊为肾综合征出血热住院病人172例进行了心肌酶谱变化的动态观察,比较了轻、中、重型出血热患者之间心肌酶改变的差异,旨在为临床上评估出血热的严重程度,判断预后和提高抢救成功率提供参考.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李琳  李跃旗 《消化外科》2004,3(3):210-210,221
对我院1990年4月~2001年3月收治的肾综合征出血热并发肝脏损害的90例患者(实验组)和同期收治的急性病毒性肝炎患者90例(对照组)的肝脏损害特点加以分析比较,旨在为临床医生早期诊断肾综合征出血热提供一些线索。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索近年来城市中心传染病医院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病例特点,为进一步制定防治策略和采取有效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济南市传染病医院1997~2006年10年间住院确诊HFRS患者的流行病学资料和近5年(2002~2006)住院HFRS患者的临床资料,建立数据库,应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164例HFRS患者,年龄为1~82岁,平均37.97岁,20~49岁占70.19%,男女比例3∶ 1,农村患者占78.51%,多数患者生活或工作环境中有鼠类活动;发病率逐年下降,未愈/病死率似有下降趋势;发病形式以全年散发为主,春季稍多.临床特点是不典型病例较多,重危患者较多,并发症和继发症复杂.多器官功能衰竭、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急性肾功能衰竭、颅内出血、DIC是主要死因.结论 HFRS仍然是危害人们健康的重要疾病,必须持续灭鼠、杀螨、防护重点人群,积极开展新的实验室诊断方法的研究,提高基层医疗机构诊断水平,加强城市中心传染病医院治疗研究.  相似文献   

20.
血浆渗透压与流行性出血热并肾病综合征临床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流行性出血热 (HFRS)合并肾病综合征 (NS)患者多伴有血浆渗透压的变化。通过回顾性分析 6 4例HFRS患者血浆晶体渗透压及胶体渗透压的动态变化 ,探讨血浆渗透压与肾病综合征出血热的临床关系。资料与方法1 一般资料  6 4例病人为 1998年 12月~ 2 0 0 1年12月我院住院患者 ,男 4 7例 ,女 17例 ;年龄 18岁~ 6 6岁 ,平均 30 .9岁。诊断按卫生部 1987年颁发的流行性出血热防治方案中的标准进行 ,并经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HFRS特异性IgM抗体证实。其中轻型 12例 ,中型 2 5例 ,重型2 1例 ,危重型 6例。设 2 0例正常人为对照组。2 检测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