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骨质疏松症临床与科研中,骨密度是检测骨量的主要手段。近年来由于检查仪器的发展,常采用单光子骨密度仪、双能x线骨密度仪、定量CT扫描法、周围骨CT扫描法和定量超声波骨扫描仪进行骨量定量检查。不管采用哪种方法,  相似文献   

2.
《中国医药科学》2017,(22):221-224
目的探讨封蜡密度对双能X线骨密度仪与定量CT分析骨矿成分中的矫正及应用。方法取2015年6月~2017年3月医院收治的股骨颈骨折患者20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术前进行常规检查,并且分别以DXA、QCT检查双侧髋关节骨密度(P1),测定20例离体股骨头骨密度参数,离体标本初步处理后与参考模量建模,再次进行DXA、QCT扫描(P2)、封蜡后初测质量及排开水体积,获得大体骨密度(P3),制备骨块,复测骨快密度(P4),将获得的标本经过氢氟酸溶解后测定溶液中骨矿成分密度P5。结果 20例骨密度患者DXA测定P1、P2时间点矿骨成分,均低于P3、P4及P5(P<0.05);20例股骨颈骨折患者QCT不同疾病严重程度不同时间点骨密度测定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XA检测轻度不同时间点骨密度水平,均低于中级及重级(P<0.05);中级患者不同时间点骨密度,均高于重级(P<0.05);相关性研究显示:封蜡骨密度测定精度与DXA P1、P2成正相关性(P<0.05);与P3、P4及P5呈负相关性(P<0.05)。结论封蜡骨密度对双能X线骨密度仪与定量CT分析骨矿成分中具有良好的矫正作用,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使用定量超声骨密度仪测查银川市铁路职工4720例,分析结果表明骨质疏松发生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女性高于男性,女性受绝经影响,也与其生活习惯、保健意识强弱有关。骨量流失者高于骨质疏松者,说明其临床防治意义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CT检查的群体辐射剂量不断上升,已经成为面多量广的医疗照射中不断增加的最大人工电离辐射照射来源,其防护已越来越引起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常规胸部CT检查剂量较高,如何在常规CT检查中减少辐射剂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是公共卫生管理保护公众健康的重要课题。我院2006年1月至12月对高度怀疑胸部病变者行小剂量分段胸部多层螺旋CT扫描,并与采用常规剂量多层螺旋CT扫描进行比较,以观察两者对病变的定量及定性诊断的差异和辐射剂量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用国产骨密度仪测定正常人前臂的骨矿物质含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邱明才  孟云 《天津医药》1989,17(1):41-42
骨矿物质含量(BMC)是监测人骨组织正常与否的重要参数,可准确地反映局部骨组织矿物质的含量,从而间接了解全身骨组织的情况。在临床实践中,我们常用 X 线评价骨组织的多少,也可用骨活检的方法进行定量评价。但或不能定量,或有创伤,骨密度仪可克服此缺点。我们采用国产骨密度仪对209名正常人的桡尺骨进行了测量。  相似文献   

6.
临床上跟骨骨折较为常见 ,跟骨CT扫描一般采用轴位扫描方法。近一段时间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体会到 ,仅轴位扫描不能满足临床医生的要求 ,所以我们在轴位扫描后再进行冠状位扫描 ,对诊断和临床医生要求与手术前后观察起到了很大的帮助作用 ,现将此方法介绍给同行以供参考。1 设备检查设备采用美国GEHispeedFX i螺旋CT扫描机架孔径70mm ,倾斜角度正负 3 0度角。2 扫描技术与方法2 .1 检查体位 患者仰卧于扫描床上 ,双足功能位伸直 ,膝下垫一棉垫使胫骨与床面约 40度角。2 .2 采用足的侧位定位图 首先制定轴位扫描计划 ,扫描线自跟骨下…  相似文献   

7.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髋臼侧和股骨柄侧骨量丢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仪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THA)术后髋臼侧和股骨柄假体周围骨量丢失作定量性测定与分析,以了解假体松动、移置物不稳的相关因素,进而确认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方法对假体周围骨量丢失评价的意义及提出预防假体松动的措施。方法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83例THA术后股骨柄假体及髋臼假体周围的骨密度,以对照侧作为对照。结果不论是骨水泥固定还是非骨水泥固定,髋臼周围骨密度(BMD)在1年以内,7年以后下降明显,4~6年没有明显变化,非骨水泥组在1~3年、4~7年的BMD略有升高。股骨假体柄周围1年以内轻度骨丢失,1~7年无明显改变,7年以后略有骨量升高现象。结论骨密度仪可以定量的判定THA术后假体周围的骨量丢失,用以预测假体松动或关节不稳。髋臼假体底周的骨丢失较股骨柄假体更早、更快、更严重,尤其在髋臼的负重区。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CT扫描对DR检查可疑性骨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4例DR检查可疑骨折的CT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所选病例DR检查均未显示明确骨折线,经CT检查均证实有骨折。结论CT扫描能发现常规X平片不能发现的骨折,对可疑骨折的明确诊断有较高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在CT增强扫描检查过程中,通过进行动态CT血流灌注的定量研究,能够提高病灶的检出率,协助定性诊断。因此,造影剂的注射必须足够快,以确保在最初一段时间内,在造影剂未经静脉系统流出时进行扫描,从而有效地反映局部血流灌注量的改变,获得组织功能方面的信息变化[1]。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骨样骨瘤的X线及CT表现,提高其诊断正确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骨样骨瘤16例,其中男10例,女6例。所有病例均行X线检查,同时有CT扫描6例。分析X线和CT对瘤巢及瘤巢周围改变的显示能力。结果 X线和CT检查分别有13例和6例表现为一圆形或卵圆形小于2cm瘤巢,周围可有程度不一的骨质硬化、骨膜反应、软组织肿胀,X线和CT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75%和100%。结论 大多数骨样骨瘤有X线特征表现,通过X线检查可得到诊断,CT对瘤巢定位更准确对提高本病诊断准确率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