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我国血吸虫病流行区达到传播控制(传控)和传播阻断(传阻)后疫情回升地区的疫情变化情况,为修订血吸虫病控制和消灭标准、巩固达标地区防治成果提供参考。方法选择全国7个血吸虫病流行省中的12个疫情回升县(市、区),采用回顾性调查法,收集各县达传控前10年和以后各年(至2008年或2009)的疫情数据及相关资料,分析其疫情变化情况及达标后疫情回升因素。结果达传控后疫情回升县的疫情巩固时间平均为5±3年。山丘型和湖沼型流行区钉螺面积分别在达标后第7年和第12年回升至历史累计有螺面积的10%以上,水网型流行区钉螺面积相对稳定在较低水平;感染性钉螺密度的回升时间与活螺密度的回升高峰基本一致;湖沼型流行区在达传控后2年居民感染率即回升至〉10%。达传阻后疫情回升县的疫情巩固时间平均为7±4年。达传阻后湖沼型、水网型和山丘型流行区的人群感染率均稳定在较低水平,但钉螺面积在达传阻后的3~6年先后回升至历史累计有螺面积的2%以上,而活螺密度和感染性钉螺密度则在钉螺面积回升的当年或随后2~3年相继出现回升。结论受生物、自然、社会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传控和传阻达标地区疫情回升主要表现为螺情回升。建议修订我国血吸虫病控制和消灭标准时,应综合考虑不同类型流行区的螺情变化规律、钉螺面积或感染性钉螺密度等因素对疫情的影响。传控和传阻地区应建立敏感而有效的监测预警体系,加强达标后的疫情监测和巩固工作。  相似文献   

2.
目的 目的 分析安徽省血吸虫病传播控制 (传控) 和传播阻断 (传阻) 地区达标前、 后的疫情演变规律, 为控制血吸虫 病及巩固防治成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方法 选择安徽省已达血吸虫病传阻的天长市、 达传阻后疫情回升的太湖县和达传 控疫情回升的广德县,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 以达到血吸虫病传控年为基点, 收集各县传控前10年至2008年的血吸虫病 疫情资料, 分析比较血吸虫病流行区达标前、 后病情与螺情变化规律及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结果 天长市钉螺分布于局部湖 滩, 传控年有螺面积3.54 hm2 , 2008年消灭钉螺; 除1993年发生58例急性感染外, 其他年份无粪检阳性者, 人群血检阳性 率维持在0~1.55%的低水平。太湖县达传控的1971年钉螺面积为历史累计有螺面积的0.06%, 1983年达传阻前连续3 年无螺, 传阻12年后疫情回升, 发生血吸虫集体感染73例; 有螺面积回升至历史累计有螺面积的2.91%, 之后钉螺面积 持续上升; 人群血吸虫感染率为0~5.65%, 耕牛粪检阳性率多>1%。广德县达传控年的有螺面积为历史累计钉螺面积 的1.90%, 之后呈逐年上升趋势, 达传控后5年曾发生血吸虫急性感染病例, 疫情出现回升。天长市人群血检阳性率、 太 湖县人群和耕牛粪检阳性率, 与当地有螺面积均呈正相关 (r=0.582, 0.401, 0.596, P均<0.05)。结论 结论 控制钉螺是实现 血吸虫病传播达标和巩固防治成果的关键因素, 应加快研究建立有效的螺情监控体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掌握四川省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地区疫情现状,为全省血防决策提供科学数据.方法 收集2007-2012年四川省27个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县历史资料和血吸虫病防治工作报表,统计分析阻断县血吸虫病疫情现状.结果 全省27个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县历史累计钉螺面积占全省的8.29%,近年血吸虫病情稳定,未发现当地感染的患者(病畜);钉螺面积61.172万m2~ 139.04万m2,部分县钉螺面积出现回升,2012年四川省27个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县中有20个县查出钉螺,其中6个县钉螺面积超过历史面积的2%;传播阻断地区血防工作开展数量呈现增加的趋势.结论 四川省血吸虫传播阻断地区病情稳定,螺情回升,应加强查灭螺工作,加强流动人畜管理,严防传染源输入.  相似文献   

4.
一、流行现状 湖北省潜江市地处江汉平原中部,属历史重疫区。所辖16个乡、镇、办事处,除2个乡、镇外均有血吸虫病流行。经过30多年的防治,到1989年底,钉螺面积从历史累计2.91亿m~2减少到0.29亿m~2,减少90%;病人从历史累计191 753人减少到32 085人,减少83.26%。1980年以来病情和螺情逐步回升。  相似文献   

5.
上虞市位于浙江省东北部 ,属山丘型流行区。历史上 ,全市 2 4个乡 (镇 ) 796个村中 ,有 9个乡 (镇 ) 87个村为流行区 ,累计有螺面积 5 9144 0 m2 ,累计血吸虫病人 4140人、病牛2 15头。经过 30多年综合防治 ,1989年达到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而转入监测巩固阶段 ,现将 12年监测结果报告如下。1 方法按监测方案 ,根据历史有螺图帐并结合地貌特征和螺区分布特点 ,确定查螺范围和重点地段。对疫区和毗邻地区以及非疫区重点地段 ,分别采用全面普查、设点监测、重点轮查等方法进行螺情监测 ;病情监测采用皮试、血清学 (IHA)、粪检综合性查病方…  相似文献   

6.
德兴市地处赣东北地区 ,属山丘流行区。历史上有 3个乡 (镇 )、 12个行政村流行血吸虫病。累计有螺面积612 .95 hm2 ,累计血吸虫病人 45 0 5人 ,其中晚期血吸虫病人 2 2 1人 ,病牛 147头。经 3 0多年的综合防治 ,1984年考核达阻断传播血吸虫病标准 ,进入监测巩固阶段 ,现将 1985 -2 0 0 2年的监测巩固情况报告如下。1 内容和方法1.1 螺情监测 按照卫生部的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地区监测巩固方案 ,重新确定查螺范围及重点地段。特别是适宜钉螺孳生环境未改造地段、与历史螺区水系相通的周边乡 (镇 )适宜钉螺孳生的地段、以及非疫区重点地段 ,…  相似文献   

7.
洱源县新联村2006年血吸虫病防治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洱源县新联村是高原平坝型血吸虫病重度流行区。位于县城北部,海拔2068m,东径26.1726°、北纬99.9705°。全村有884户,总人口3847人,耕地面积436.87hm2。牛存栏2809头,下辖11个自然村,15个农业社。历史累计钉螺面积286km2,历史累计患者1258人,累计晚血12人。现有钉螺面积26.22km2,患者114人,现存晚血3人。世行贷款血吸虫病控制项目实施4年,一度使疫情得到控制。项目结束后,由于受经费制约,干预力度减少,疫情有所回升。2005年起实施了洱源县综合治理血吸虫病项目,现将2005-2006年监测结果分析如下。1方法1.1查灭螺在新联村历史有螺环境及可疑…  相似文献   

8.
血吸虫病流行于盐城市南部的东台和大丰2市沿海25个乡(镇)、284个村,历史累计有螺面积29247.79hm^2,累计血吸虫病人247906人。1976年东台和大丰2市均达到了血吸虫病传播控制标准,并已连续30余年未发现急性血吸虫感染病人。为掌握本市残存钉螺的分布特点,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现对本市2001-2005年螺情分析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江苏省金湖县在消除血吸虫病进程中的防治策略及效果。方法 收集1970–2017年江苏省金湖县血吸虫病防治资料,分析不同防治时期实施的防治策略,并评价实施效果。结果 1970–2017年,金湖县血吸虫病防治经历了传播控制、传播阻断、监测与消除3个阶段,实施的防治策略和措施主要包括钉螺控制、传染源控制和健康教育。期间累计开展查螺290 691.78 hm2,发现有螺环境3 420.98 hm2,累计开展灭螺 8 729.37 hm2,自2014年起未再发现钉螺。累计开展人群血吸虫病查病525 377人·次,发现血吸虫病患者2 815例,累计治疗病人2 844人·次、扩大化疗977人·次;自1990年后未再发现当地感染的病人。2017年目标人群血防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正确率较1992年分别提高了54.59%和14.23%。结论 金湖县在不同时期实施的血吸虫病综合防治策略均取得了显著效果,推进了血吸虫病消除进程;但今后仍应加强监测,巩固防治成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目的 探索湖北省血吸虫病传播控制 (传控)、 传播阻断 (传阻) 以及阻断后疫情回升地区螺情与病情变化规 律。方法 方法 选择湖北省大冶市、 武穴市和京山县为调查点,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 收集、 整理3个县达到传控前10年至 2008年的疫情资料并建立数据库, 分析各县螺情病情变化趋势和规律。结果 结果 大冶市1987年达传阻后无螺无病, 人群 感染率与耕牛感染率、 有螺面积呈正相关 (r=0.865, 0.843, P均<0.01)。武穴市有螺面积占历史累计面积比例, 传控至 传阻期间保持稳定, 达传阻后3年回升, 达到历史最高水平的8.93%。京山县达传控后人群和耕牛感染率均在1%~2%; 有螺面积占历史累计面积比例从1985年的1.63%上升至2008年的21.50%, 活螺密度至2005年开始回升。 结论 结论 感染 性钉螺可能是预测螺情和病情回升的敏感指标; 疫情的消除有赖于钉螺面积的控制, 包括加强感染性钉螺和其他有螺地 区的防控力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