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逸静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16):76-76,81
目的:观察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T2DM)胰岛素抵抗(IR)及脂代谢紊乱的疗效。方法:将符合T2DM诊断并伴有超重及脂代谢紊乱的患者40例在强化生活方式干预的基础上予口服二甲双胍治疗4个月。比较治疗前后IR及脂代谢紊乱程度。结果:治疗后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上升(P均〈0.01),外周INS敏感指数上升(P〈0.05)。结论:二甲双胍联合强化生活方式干预对T2DM合并IR及血脂代谢紊乱的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茶多酚对2型糖尿病大鼠胰岛素抵抗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茶多酚对2型糖尿病大鼠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采用链脲佐菌素(STZ)静脉注射(30mg·kg^-1)并给予高热量饮食的方法复制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以茶多酚、二甲双胍分别进行治疗10周,测量体重、空腹血糖、胰岛素、胰岛素敏感指数、血脂等指标。结果模型组体重、血脂高于正常对照组.胰岛素敏感指敷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与模型组比。茶多酚、二甲双胍组体重、血脂降低,胰岛素敏感指数升高。结论茶多酚具有增加胰岛素敏感性和降血脂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胰岛素与格列美脲分别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204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02例。试验组患者选用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对照组患者选用格列美脲联合二甲双胍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 P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检测值均明显下降,空腹C肽(FCP)及餐后2h C肽(2h CP)有所增加,且试验组降低或升高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明显下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则明显升高,且试验组降低或升高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效果优于格列美脲联合二甲双胍的治疗效果,安全性更高,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病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给予二甲双胍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对照组给予单纯甘精胰岛素治疗。结果治疗组治疗后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血糖达标时间短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空腹C肽与餐后2hC肽上升更明显,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二甲双胍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可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有效控制血糖,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胰岛素强化序贯利拉鲁肽治疗2型糖尿病伴有肥胖症状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江苏省中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80例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2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胰岛素强化治疗联合二甲双胍序贯甘精胰岛素治疗,利拉鲁肽组给予胰岛素强化治疗联合二甲双胍...  相似文献   

6.
熊红霞  曾兆良 《重庆医药》2009,38(14):1821-1821,1834
目的观察罗格列酮钠与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方法将已经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131例随机分为3组,分别给予罗格列酮钠、二甲双胍及单纯饮食运动治疗6周,以空腹血糖(FPG)与空腹胰岛素(Fins)乘积的倒数作为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评价胰岛素敏感性。结果罗格列酮钠组与二甲双胍组ISI均有所上升,但罗格列酮钠组上升更为显著,单纯饮食运动治疗组ISI无改变。结论罗格列酮钠较二甲双胍更有利于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敏感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皮下注射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胰岛素抵抗及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方法:以2017年1月~2019年10月本院收治的18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90例.对照组予以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在二甲双胍基础上联合利拉鲁肽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体重指数(B...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糖尿病前期患者应用二甲双胍降糖治疗或强化生活方式干预前后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胰岛素敏感指数水平变化情况。方法:筛选糖尿病前期患者176例,随机分成二甲双胍治疗组、强化生活方式干预组和对照组,二甲双胍治疗组52例,在一般生活方式干预基础上给予二甲双胍片口服;强化生活方式干预组60例,根据个人饮食习惯为基础,制定热能。给予低脂饮食,控制饮食,配合适当的体育锻炼。对照组64例,仅给予一般生活方式干预。测定干预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体重指数、血脂、hs-CRP、胰岛素敏感指数变化。结果:经干预治疗2年后,对照组糖耐量转为正常21例(32.81%),转为糖尿病12例(18.75%);二甲双胍组糖耐量转为正常41例(78.85%),转为糖尿病3例(5.77%),强化生活方式干预组转为正常32例(53.33%),转为糖尿病4例(6.67%)。与对照组相比,二甲双胍组及强化生活方式干预组的糖尿病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治疗2年后,二甲双胍治疗组及强化生活方式干预组各项指标均有明显变化,且二甲双胍治疗组效果优于强化生活方式干预组(P<0.01)。结论:糖尿病前期时,血清hs-CRP水平已经开始升高,且胰岛素敏感性下降,二甲双胍降糖治疗或强化生活方式干预均能明显减低血糖,并降低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改善胰岛素敏感性,二甲双胍作用更明显。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或优降糖对单一磺酰脲类药物治疗失效的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均采用胰岛素治疗,一组加服二甲双胍,一组加服优降糖,观察治疗12周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体重指数(BMI)、血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及高密度脂蛋白(HDL-C)的变化。结果两组FPG、2hPG、HbA1C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优降糖组BMI增高明显,二甲双胍组TG、TC、LDL-C降低有统计学差异。结论2组均能很好控制血糖,但联合二甲双胍在纠正血脂紊乱,避免体重增加等不良反应方面较联合优降糖更佳。  相似文献   

10.
杨海龙 《现代医药卫生》2014,(14):2174-2175
目的:探讨黄连素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的临床效果。方法分析该院内分泌科2011年4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措施不同进行临床分组,分为对照组(二甲双胍治疗)50例和观察组(黄连素治疗)50例。观察两组在治疗后的胰岛素敏感指数和抵抗指数。结果观察组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后胰岛素敏感指数为1.99±0.82、抵抗指数为2.51±0.96,均明显优于对照组(1.10±0.69、3.50±1.1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连素可以明显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指数,提高患者胰岛素敏感性,为更好地治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联合硫普罗宁对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血浆同型半胱胺酸水平及胰岛素抵抗的作用。方法 64例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分为三组,分别为二甲双胍联合硫普罗宁治疗组(A组);二甲双胍单药治疗组(B组);胰岛素治疗组(C组),对比治疗前后患者的血脂谱、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及血浆同型半胱胺酸水平(Hcy),评价疗效及安全性。结果经过24周治疗后,A组、B组两组间治疗前后比较TG、TC、LDL-C值降低、HDL-CT升高较明显,FPG、Hb A1c%及HOMA-IR均显著降低,空腹INS、ISI升高,C组治疗前后比较TG、TC、LDL-C值降低不明显,HDL-CT升高亦不明显,FPG、Hb A1c%显著下降,HOMA-IR无显著降低。结论二甲双胍联合硫普罗宁可降低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血浆同型半胱胺酸水平、血脂及改善胰岛素敏感性,且对肝功能无明显影响,起到协同治疗作用,达到安全的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胰岛素加二甲双胍治疗磺脲类药物失效Ⅱ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将6 5例磺脲类药物失效Ⅱ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改用胰岛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口服二甲双胍.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HbAlc明显降低接近理想水平,胰岛素用量明显减少,体重增加少,能调节血脂异常,而无出现低血糖等反应.结论胰岛素二甲双胍治疗磺脲类降糖药物失效的Ⅱ型糖尿病有利于血糖控制和血脂的调节.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4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单用甘精胰岛素治疗,治疗组在甘精胰岛素治疗基础上加服二甲双胍片,共治疗12周后检测各项指标。结果:经治疗后2组患者Hb A1c均有改善,但对血脂水平的影响各有不同。治疗组血清TG及LDL-C降低明显,而对照组与治疗前相比变化不明显。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效果优于单纯胰岛素治疗,值得临床推荐。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4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单用甘精胰岛素治疗,治疗组在甘精胰岛素治疗基础上加服二甲双胍片,共治疗12周后检测各项指标。结果:经治疗后2组患者HbA1c均有改善,但对血脂水平的影响各有不同。治疗组血清TG及LDL-C降低明显,而对照组与治疗前相比变化不明显。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效果优于单纯胰岛素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降糖丸对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敏感性的作用。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2例,两组均常规应用二甲双胍,治疗组同时加用降糖丸。测定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胰岛素、C肽水平。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血糖降低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0.4%、73.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空腹血糖、胰岛素及C肽水平均比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而对照组只是治疗后的空腹血糖比治疗前下降明最(P〈0.01),胰岛素、C肽水平则无明显变化。结论:降糖丸可通过改善胰岛素抵抗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6.
黄永芳 《中国药师》2016,(8):1520-1522
摘 要 目的:观察胰岛素联合沙格列汀对2型糖尿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240例随机分为胰岛素联合沙格列汀组和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组,各120例,胰岛素联合沙格列汀组在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治疗基础上给予沙格列汀片,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组在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治疗基础上给予盐酸二甲双胍片。疗程均为3个月。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糖水平、C肽水平、血脂、HOMA-β、HOMA-IR及胰岛素用量,以及两组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胰岛素联合沙格列汀组患者空腹、餐后2 h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HOMA-IR值,低密度脂蛋白、三酰甘油和总胆固醇,以及每日胰岛素用量等指标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空腹、餐后2 h C肽水平,HOMA-β,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则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组患者治疗后空腹、餐后2 h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和每日胰岛素用量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其他指标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胰岛素联合沙格列汀组患者治疗后各项指标均优于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组(P<0.05)。两组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岛素联合沙格列汀治疗2型糖尿病可以降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改善胰岛功能及血脂代谢,减少胰岛素的治疗剂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2型糖尿病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研究。方法:56例体重指数(BMI)〉24kg·m~(-2)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6例在饮食控制和体育锻炼基础上,给予甘精胰岛素皮下注射;观察组3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二甲双胍片0.85 g,po bid。治疗12周,分别观察两组胰岛素用量、BMI、糖化血红蛋白(HbAlc)、空腹血糖(FPG)及餐后2h血糖水平。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HbAlc、FPG及餐后2h血糖均明显下降(P〈0.05),两组胰岛素用量及治疗后BM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Alc稍有差异,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甲双胍联合甘精胰岛素能较好的控制血糖达标,有效改善代谢紊乱;加用二甲双胍可明显减少甘精胰岛素用量,改善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26例口服降糖药物血糖控制不理想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与观察组(66例),对照组给予诺和灵N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给予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疗程12周。比较两组患者血糖、血糖达标时间、糖化血红蛋白、胰岛功能及低血糖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血糖达标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餐后2 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餐后2 h C肽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低血糖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22.7%vs.41.7%,P〈0.05)。结论与诺和灵N相比,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降血糖效果更为理想,可改善胰岛功能,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利拉鲁肽和门冬胰岛素30分别与二甲双胍联合对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和β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5例新诊断以及口服降糖药物效果欠佳的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利拉鲁肽组[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n=30)]和门冬胰岛素30组[门冬胰岛素30联合二甲双胍治疗(n=35)],均治疗12周。分别测定所有对象治疗前后的体重(BW)、体重指数(BMI)、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PP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糖化白蛋白(GA)、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清空腹C肽(FCP)、餐后2 h C肽(PCP)等指标,并计算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比较各组治疗前后及两组间各项指标变化情况。结果利拉鲁肽组治疗12周后BW及BMI均较治疗前下降(P〈0.01),与门冬胰岛素30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FPG、PPG、Hb A1c和GA均较治疗前下降(P〈0.01)。利拉鲁肽组治疗后FCP、PCP和HOMA-IR较治疗前下降(P〈0.05),HOMA-β上升(P〈0.01);而门冬胰岛素30组治疗后FCP和PCP较治疗前上升(P〈0.05),HOMA-β上升(P〈0.01)。两组治疗后HOMA-IR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利拉鲁肽组治疗后TC、TG及LDL-C较治疗前下降(P〈0.05);而门冬胰岛素30组治疗后TC和LDL-C较治疗前下降(P〈0.05)。结论利拉鲁肽或门冬胰岛素30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对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指标控制均有效,并均可改善其β细胞功能。但在控制体重及改善胰岛素抵抗方面,利拉鲁肽更优于门冬胰岛素30。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基础胰岛素(甘精胰岛素)与二甲双胍联合治疗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3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8例给予基础胰岛素(甘精胰岛素)与二甲双胍联合应用,对照组55例给予二甲双胍治疗。比较两组治疗12周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糖达标时间、纤维蛋白原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FPG,2hPG,TC,TG,HbA1c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FPG,2hPG,TC,TG,HbA1c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糖达标时间、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纤维蛋白原比较,P〈0.05。两组体重增加、低血糖发生率比较,P〈0.05;ALT升高、胃肠道反应发生率比较,P〉0.05。结论基础胰岛素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糖尿病患者有效降低血糖,改善血糖、血脂,安全性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