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摘要:目的 回顾分析临床输血不良反应情况,探讨有效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的措施。方法 收集3家医院68 742例临床发生输血不良反应资料,统计分析临床输注不同血液制品后发生不良反应和免疫溶血反应产生抗体的情况。结果 68 742例临床输血患者中247例发生了输血不良反应,其中溶血性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08%,非溶血性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28%。193例非溶血性输血反应患者主要表现为过敏及发热反应,占86.01%;54例溶血输血反应患者中45例既往有输血史/妊娠史,产生的抗体多为IgG类Rh血型抗体和抗-HLA。结论 临床非溶血性输血反应以过敏及发热反应为主,溶血性输血反应多因患者既往免疫产生了IgG类抗体,引发急性溶血反应。临床明确输血反应种类后,选用合理血液成分输注和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以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输注血液制品导致输血不良反应除血溶血性还有非溶血性 ,常见的非溶血性反应有发热反应、输血后病毒性传染病、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输血相关性移植物抗宿主病、输血相关性急性肺损伤、过敏反应、循环超负荷、枸橼酸盐及钾中毒等。这些反应严重影响受血者的身心健康。因此在提高输血疗效的同时 ,一定要注意输血安全 ,使输血的风险降低到最小。无偿献血是保证安全输血的基础 ;检测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以及临床合理用血和血液制品的病毒灭活进一步提高了输血安全性。尽管如此 ,近些年仍发现有受血者输血后发生非溶血性输血反应 ,本文本着重交流几点非溶血性输血反应的预防体会。1 发热反应的预防发热反应是输血最常见的一种不良反应。主要由热原质、白细胞抗体、HLA抗体和粒细胞特异性抗体、血小板抗体及献血者血浆内的白细胞凝集素引起的发热反应。其预防措施有 :⑴采用现代无热原技术配制的血液保存液 ;严格清洗和消毒采血和输血器具 ;采血过程严格无菌操作。做到这几点后热原引起的输血发热反应能基本消失。⑵进行白细胞交叉配合试验 :当患者已有白细胞抗体时 ,最好采用白细胞交叉配合试验选择相容的献血者。⑶去除血液制品内的白细胞 :用手工去除 70 %以上的白细胞制品...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本院输血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原因,为临床科学合理的用血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7年12月本院82人次输血不良反应,对反应类型及血液成分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总输血37686人次,输血反应82人次,输血不良反应率0.22%;本院输血不良反应率呈逐年下降的趋势;非溶血性输血反应明显高于溶血性输血反应,过敏反应和发热反应明显高于其他反应,血小板输血反应率明显高于红细胞,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本院输血反应率逐年下降,对医务人员进行输血知识培训及时准确上报输血反应,科学合理的用血,降低输血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4.
张厚勤 《现代保健》2009,(30):139-141
目前,输血已发展为临床医学的重要部分,输血治疗成为临床救治中的重要手段之一,存许多情况下成为必不可少、不可替代的救治患者的措施。但是和其他临床治疗方法一样,输血除能治疗患者外,也可能发生各种不良反应和并发症,严重者甚至危及生命。本文对常见的输血不良反应,如非溶血性发热反应、溶血反应、变态反应和大量输血的并发症进行浅析,并对这些输血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发生的原因、治疗和预防进行了浅述。  相似文献   

5.
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NHFTR)是最常见的输血反应[1]。主要临床表现为受血者在输血中或输血后的1小时内发热,体温较输血前升高1℃,多伴有寒战、头痛、恶心、胸闷、呼吸困难和皮疹症状,在排除疾病本身或并发症以及治疗引起的体温升高的原因后,可认为是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随着输血技术和输血检验技术的发展,因血型不合引起的溶血反应越来越少,而非溶血性发热反应的发生却呈上升趋势,为了进一步探讨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的发病原因及预防方法,提高输血的临床疗效,现对我院的受血者进行了一次现况观察。1对象与方法1.1观察对象从200…  相似文献   

6.
随着临床医学的发展,输血在医疗和抢救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由于血液中各种成分生物结构十分复杂,在输血中产生的免疫反应给患者带来不良反应甚至造成严重后果。另外,血液来自人体,由于输血而传染各种疾病也是医疗过程中面临的十分严峻的问题。本文就上述情况对输血反应做一简单介绍,以供读者参考: 一、输血免疫反应输血反应主要可归纳为三类:发热反应、过敏反应、溶血反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我院2009年-2012年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51例临床资料的统计与分析,了解输血不良反应的性质、特点及概率,总结有效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的措施。方法通过查阅病历和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对临床输注相关血制品的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析,记录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在5977例受血者中,发生非溶血性输血反应51例,发生率为0.78%,其中发热反应7例,发生率为0.18%;过敏反应24例,发生率为0.60%。结论建立并严格执行规范化的用血制度,同时积极推广成分输血能有效降低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日照市孕产妇输血反应发生率及反应类型,为孕产妇安全输血提供参考。方法对2009—2012年1 873例输血孕产妇进行调查,输血后1560 min内观察过敏反应、发热反应、溶血反应发生情况,输血24 h后观察延迟性溶血反应、输血后紫癜发生情况。结果共发生输血反应56例,占2.99%。其中,过敏反应35例,占62.50%;发热反应17例,占30.36%;延迟性溶血反应3例,占5.36%;输血后紫癜1例,占1.79%。结论孕产妇输血反应发生率较高,临床上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9.
雍浩 《时尚育儿》2016,(2):133-133
目的:探讨输血不良反应对输血疗效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我院于2005年1月至2016年5月临床输血中输血不良反应病例进行回顾性总结统计分析,对输血不良反应的反应类型,结果进行探讨。结果:总共有24378例临床输血患者,其中有50例患者发生临床输血不良反应,输血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0.21%,其中过敏反应在反应类型中占首位,占输血不良反应总和的60.0%,发热反应占输血不良反应总和的20.0%。溶血反应占输血不良反应总和的2.0%。红细胞和血小板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较多见。结论:充分评估输血对患者,积极避免、及时正确处理输血不良反应,保证临床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10.
<正>临床输血现已成为治疗和抢救中不可缺少的治疗方法。近年来我国大出血、严重外伤和手术治疗患者数量不断增加,每天都需要进行大量的输血,输血的安全性已引起了医疗工作者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大家是不是会说:输血有什么复杂的嘛,只要血型一样就可以输了!电视剧都是那么演的。但事实果真如此吗?现实中的输血并不是大家想象中那么简单的。输血可以挽救生命,也能威胁到生命。因为输血可能会引起输血不良反应,临床常见输血不良反应有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过敏反应、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等,严重的输血不良反应会导致患者死亡。为了减少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输血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三甲医院输血不良反应风险及对策,最大程度维护患者权益和用血安全。方法通过对吉林医药学院附属465医院2011年1月-2014年6月之间接受输血的所有患者进行调查研究,及时填写《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所有数据采用输血服务标准化系统V2.0软件进行处理,对输血不良反应的风险进行分析与预测。结果吉林医药学院附属465医院2011年1月-2014年6月之间溶血反应发生较少,发热发生率最高,输注血浆者出现过敏反应较多。结论输血工作人员素质及业务水平关系到用血安全,加强医生输血技能临床培训,提高输血风险防范意识,多参加学术交流,才能做到科学合理用血,避免不良反应发生,减少非必需输血的次数;建立输血不良反应事件的风险与管理系统,针对不同的受血者制订不同的输血治疗方案,有效的监测、反馈输血不良反应信息也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2.
输血时,人体血液中的白细胞容易发生异体免疫反应,白细胞过滤技术的应用和推广,使采集后的血液经去白细胞滤器过滤,白细胞得到有效滤除。临床使用滤过白细胞后的血液不仅可以避免发生输血者非溶血性发热等输血不良反应,而且减少了血源性疾病传染的机会,降低了输血风险。但是在滤过白细胞制备成分血过程中,溶血现象时有发生,给临床带来不利影响。笔者就工作中易造成溶血的原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3.
<正>输血是临床上挽救患者生命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也是重度贫血患者对症治疗的基本方法。临床输血在产科、外科、血液科及消化科较常见。输血安全是临床输血需要关注的首要问题,很多患者担心因输血而致病。临床报道的免疫性溶血反应与非溶血性发热等输血不良反应属于输血安全隐患,另外,经输血感染血液传播疾病也是不安全因素之一。对于这些潜在问题,临床与采血机构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本文主要从以下6个方面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静脉输血中常见不良反应的处理方法.方法针对静脉输液中常见的诸如溶血反应、致热原反应、过敏反应、病原污染反应等问题,分别作出原因分析,采取不同的措施予以处理.结果94例次中,55例无不良反应,31例次出现致热原反应,8例次出现过敏反应,未出现溶血反应、病原污染反应等其他并发症.结论根据不同的原因,采取不同的措施进行恰当的处理,是保证静脉输血顺利进行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148例输血患者HLA抗体筛查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HLA抗体破坏白细胞释放热源物质,是引起输血后非溶血性发热反应的主要原因.临床上,血小板输注无效也与HLA抗体作用密切相关.研究人体血液中HLA抗体产生规律和特点,对指导临床输血具有重要意义.现就148例住院患者输血后HLA抗筛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基层妇幼保健机构输血不良反应及不良事件发生影响因素,有效预防与处理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防止输血传染疾病、减少血液输注无效。方法收集秦皇岛市妇幼保健院2016年1月-2017年6月输血病例,对发生的输血不良反应和不良事件进行分析统计。结果 773例患者共计输注2 769袋血液制品,18袋发生了输血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65%;其中血浆为0.62%,去白悬浮红细胞为1.03%,其余血液制品为0.00%,相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过敏反应占66.67%,非溶血发热反应占22.22%,胸闷咳嗽、寒战各占5.56%,未发生溶血反应及细菌污染反应。产科系统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49%,妇科系统为1.35%,儿科系统0.00%,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输血相关不良事件共计发生15起,涉及仪器设备、安全检查问题、计算机系统问题各占6.67%,核对问题占20.00%,流程不健全造成不良事件占比60.00%。结论根据不良反应及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为基层妇幼保健机构提出SHOT预防与处理的预案。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成分输血发生不良反应的特点,为临床医生输血提供参考。方法对2005年3月-2012年3月成分输血时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报告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发生成分输血不良反应的78例中,血浆的发生率最高,为0.78%,红细胞悬液为0.49%,血小板为0.39%;不良反应表现以过敏和发热为主,分别为55.1%,和41%;自体输血未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结论输注血浆和血小板主要引起过敏反应,红细胞悬液主要引起发热反应。严格掌握成分输血的适应症,以减少输血不良反应;提倡自体输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输血不良反应类型、分布及概率。方法:回顾性调查某医院近5年各类输血事件,收集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共计14600例(每一供血者为一例)输血中,发生输血不良反应166例(占1.14%),其中输注血浆引起的输血不良反应率为1.47%,输注全血为1.37%,输注机采血小板为1.11%,输注红细胞悬液为0.78%;166例输血不良反应中,发热反应占51.20%,其次是过敏反应,占45.78%,无溶血性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医疗机构应建立规范化的用血制度并严格执行,同时应用输血新方法、新技术最大范围地降低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前,去白细胞输血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其可降低非溶血性发热反应、输血性传染病、血小板输注无效等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去白细胞输血的研究基础和机制、去白细胞的方法等有了很多发展.因此,本文针对去白细胞输血的临床应用价值做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2017年上报的输血不良反应进行回顾性评估分级,为最终制定输血不良反应分类规范提供参考。方法汇总2017年石家庄市5家三级医院上报至河北省血液中心的192例输血不良反应,根据患者输血前后的临床表现及变化、相关实验室检查等数据对输血不良反应进行重新评估,从反应类型的肯定程度、反应的严重程度、反应与输血相关性3方面进行评估分级。结果上报的192例输血不良反应中,过敏性输血反应116例,非溶血性发热反应68例;肯定158例,基本肯定31例,疑似3例;不严重178例,严重12例,危及生命2例;反应与输血明确相关14例,很有可能相关162例,可能有关16例。结论将输血不良反应按肯定程度、严重程度、相关性程度进行分类,从深度和广度上进行分析讨论,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和严谨性,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输血不良反应的漏报、误报,也为制定省级输血不良反应统一标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