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岳修勤 《中国临床康复》2004,8(33):7386-7387,7392
目的:观察胸段硬膜外阻滞对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的预后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探讨胸段硬膜外阻滞的价值。方法:选择52例AMI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选择T3-4或T4-T5椎间隙,行硬膜外穿刺,置入硬膜外导管,经硬膜外导管连接4mL/h微量注射泵持续注射5g/L利多卡因。根据心肌梗死时心绞痛减轻或缓解的情况,调整或停止输入扩冠类药物。根据病情恢复情况持续一两周。对照组常规内科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阻滞15min后,心绞痛症状全部缓解,观察组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明显优于阻滞前及同时段对照组,而且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未再出现心前区疼痛;观察组平均动脉压、心率与阻滞前及同时段对照组比较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和减慢;观察组血氧饱和度明显优于阻滞前及同时段对照组;阻滞后12h观察组血中游离脂肪酸与阻滞前及同时段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t=7.89—12.54,P&;lt;0.05)。1周后对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和精神状态进行评估记分,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x^2=17.79~19.68,P&;lt;0.05)。结论:胸段硬膜外阻滞可快速有效的缓解AMI患者严重的缺血性疼痛,改善心肌缺血的严重程度,对AMI患者的预后有很大的好处,并可明显提高AMI患者的生活质量,有利于患者的早期康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胸段硬膜外阻滞对急性心肌梗死(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AMI)患者的预后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探讨胸段硬膜外阻滞的价值。方法:选择52例AMI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选择T3~4或T4~5椎间隙,行硬膜外穿刺,置入硬膜外导管,经硬膜外导管连接4mL/h微量注射泵持续注射5g/L利多卡因。根据心肌梗死时心绞痛减轻或缓解的情况,调整或停止输入扩冠类药物。根据病情恢复情况持续一两周。对照组常规内科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阻滞15min后,心绞痛症状全部缓解,观察组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明显优于阻滞前及同时段对照组,而且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未再出现心前区疼痛;观察组平均动脉压、心率与阻滞前及同时段对照组比较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和减慢;观察组血氧饱和度明显优于阻滞前及同时段对照组;阻滞后12h观察组血中游离脂肪酸与阻滞前及同时段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t=7.89~12.54,P<0.05)。1周后对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和精神状态进行评估记分,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χ2=17.79~19.68,P<0.05)。结论:胸段硬膜外阻滞可快速有效的缓解AMI患者严重的缺血性疼痛,改善心肌缺血的严重程度,对AMI患者的预后有很大的好处,并可明显提高AMI患者的生活质量,有利于患者的早期康复。  相似文献   

3.
岳修勤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4,19(11):850-851,866
目的:探讨胸段硬膜外阻滞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心肌损伤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5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8例)即胸段硬膜外阻滞组和对照组(28例)即常规内科治疗组。观察组患者选择T3-4或T4-5椎间隙,行硬膜外穿刺,穿刺成功后置入硬膜外导管,接4ml/h微量注射泵持续注射0.5%利多卡因,根据病情缓解情况持续1-2周。于阻滞前及阻滞后1h、12h、24h、72h抽取静脉血标本,测定肌钙蛋白Ⅰ(cTn Ⅰ),并于1周后评定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精神状态。结果:观察组患者于胸段硬膜外阻滞15min后,心绞痛症状全部缓解,视觉模拟计分(VAS)观察组患者明显优于阻滞前及同时段对照组值;观察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与阻滞前及同时段对照组比较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和减慢;血氧饱和度(SpO2)观察组明显优于阻滞前及同时段对照组值;阻滞后观察组cTn Ⅰ与阻滞前比较无明显的升高,且明显低于同时段对照组值(P<0.05)。1周后对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和精神状态进行评估记分,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胸段硬膜外阻滞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心肌损伤有一定保护作用,并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胸段硬膜外阻滞用于开胸术后镇痛对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缺氧的作用。方法选择32例已被确诊为冠心病且需行开胸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6例):胸段硬膜外阻滞术后镇痛;对照组(16例):间断静脉注射哌替啶。连续监测患者的平均动脉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心电图,于术后1,4,12,48h测定肌钙蛋白Ⅰ,并在上述各时点对患者进行随访评估,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记录各时点的镇痛效果。结果治疗组的心率、平均动脉压、肌钙蛋白Ⅰ与术前比较无明显加快和升高,同时点对照组的上述指标明显高于治疗组(P&;lt;0.05);治疗组血氧饱和度明显高于同时点对照组(P&;lt;0.05)。VAS评分治疗组明显优对照组(P&;lt;0.05)。结论胸段硬膜外阻滞用于冠心病患者术后镇痛,镇痛效果确切,还可以改善冠状动脉的血液供应,明显降低心肌耗氧量,缓解心肌缺血的程度,对心肌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岳修勤 《中国临床康复》2004,8(36):8164-8166
目的:观察胸段硬膜外阻滞对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焦虑抑郁状态以及体内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醇等应激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AMI患者7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9例)和对照组(39例),治疗组患者选择T3-4或T4-5间隙行硬膜外穿刺,穿刺成功后置入硬膜外导管,接4mL/h微量注射泵持续注入5g/L利多卡因注射液,根据病情缓解情况,持续一两周。对照组常规内科治疗。于阻滞前及阻滞后1,12,24,72h抽取静脉血标本,测定各时段的NE,肾上腺素,ACTH,皮质醇应激激素的含量,并于1周后评定患者的精神状态。结果:阻滞后治疗组患者的NE,肾上腺素,ACTH,皮质醇应激激素的含量与阻滞前及同时段的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t=7.89~12.54,P&;lt;0.05)。1周后患者精神状态评分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X^2=17.79-19.68,P&;lt;0.05)。结论:胸段硬膜外阻滞可快速有效地缓解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缺血性疼痛,缓解患者过度焦虑、抑郁及恐惧情绪,抑制应激反应,降低患者体内NE,肾上腺素,ACTH,皮质醇应激激素的水平,有效地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肌的血液供应。有利于患者早期康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胸段硬膜外阻滞对急性心肌梗死(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AMI)患者焦虑抑郁状态以及体内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醇等应激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AMI患者7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9例)和对照组(39例),治疗组患者选择T3~4或T4~5间隙行硬膜外穿刺,穿刺成功后置入硬膜外导管,接4mL/h微量注射泵持续注入5g/L利多卡因注射液,根据病情缓解情况,持续一两周。对照组常规内科治疗。于阻滞前及阻滞后1,12,24,72h抽取静脉血标本,测定各时段的NE,肾上腺素,ACTH,皮质醇应激激素的含量,并于1周后评定患者的精神状态。结果:阻滞后治疗组患者的NE,肾上腺素,ACTH,皮质醇应激激素的含量与阻滞前及同时段的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t=7.89~12.54,P<0.05)。1周后患者精神状态评分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χ2=17.79~19.68,P<0.05)。结论:胸段硬膜外阻滞可快速有效地缓解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缺血性疼痛,缓解患者过度焦虑、抑郁及恐惧情绪,抑制应激反应,降低患者体内NE,肾上腺素,ACTH,皮质醇应激激素的水平,有效地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肌的血液供应。有利于患者早期康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星状神经节阻滞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预后及生活自理能力和精神状态的影响。方法:选择3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进行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2周为1疗程。根据心肌梗死时心绞痛减轻或缓解的情况,调整或停止输入扩冠类药物。根据病情恢复情况持续2周。对照组常规内科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阻滞24h后,心绞痛症状全部缓解,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观察组明显优于阻滞前及同时段对照组值,而且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未再出现心前区疼痛;观察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与阻滞前及同时段对照组比较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和减慢;血氧饱和度(SaO2)观察组明显优于阻滞前及同时段对照组值;阻滞后24h观察组血中游离脂肪酸与阻滞前及同时段对照组比较有明显的降低(t=6149-11.38,P〈0.05)。一周后对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和精神状态进行评估记分,观察组明显优对照组(χ^2=16.32-17.26,P〈0.05)。结论:星状神经节阻滞可快速有效地缓解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严重的缺血性疼痛,改善心肌缺血的严重程度,可明显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和精神状态。  相似文献   

8.
高位胸段硬膜外阻滞治疗顽固性心绞痛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高位胸段硬膜外阻滞(TEA)对顽固性心绞痛(RAP)的治疗效果,监测血压、心率和心电图变化并检测血浆内皮素-1(ET-1)浓度的变化.方法61例RAP患者接受TEA治疗,停用硝酸甘油.观察疗效、血流动力学和心电图变化,同时检测血浆TEA前及TEA后第14天ET-1水平.结果TEA治疗后心绞痛缓解率100%,TEA后30分钟、24小时、第7天和第14天血压、心率虽较TEA前有所下降,但均无显著差异(P>0.05);心电图ST段压低导联数和ST压低值显著减少(P<0.05);TEA后第14天ET-1浓度较TEA前明显下降(P<0.01).结论TEA治疗对PAP患者疗效满意并改善心肌供血,可能与ET-1浓度下降有关.  相似文献   

9.
上胸段硬膜外阻滞用于心绞痛病人围手术期的心脏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绞痛是冠心病的重要症状,多数由冠状动脉狭窄所致。由于心肌缺血、缺氧、心脏代偿及贮备能力差,这样的病人如果再接受开胸、开腹等创伤大、时间长的手术和麻醉,无疑有相当大的危险,而且术后合并症多。为了治疗心绞痛,扩大手术适应症,我们采用上胸段硬膜外阻滞方法...  相似文献   

10.
胸交感神经毁损性阻滞治疗顽固性心绞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C型臂X线机引导下经皮穿刺胸交感神经毁损性阻滞术治疗顽固性心绞痛的疗效和并发症。方法 :17例顽固性心绞痛患者 ,男 10例 ,女 7例 ,年龄 4 9~ 6 7岁 ,病程 4~ 9年。透视引导穿刺 ,经造影确认穿刺针的方向和穿刺针尖部的位置 ,注入无水乙醇 3ml阻滞胸交感神经。结果 :治疗后 2周 ,14例患者完全无痛 ,3例患者疼痛减轻 ,均无并发症。结论 :C型臂X线机引导下经皮穿刺胸交感神经毁损性阻滞术对 17例顽固性心绞痛的疗效好 ,无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胸段硬膜外阻滞用于开胸术后镇痛对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缺氧的作用。方法选择32例已被确诊为冠心病且需行开胸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6例):胸段硬膜外阻滞术后镇痛;对照组(16例):间断静脉注射哌替啶。连续监测患者的平均动脉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心电图,于术后1,4,12,48h测定肌钙蛋白Ⅰ,并在上述各时点对患者进行随访评估,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记录各时点的镇痛效果。结果治疗组的心率、平均动脉压、肌钙蛋白Ⅰ与术前比较无明显加快和升高,同时点对照组的上述指标明显高于治疗组(P<0.05);治疗组血氧饱和度明显高于同时点对照组(P<0.05)。VAS评分治疗组明显优对照组(P<0.05)。结论胸段硬膜外阻滞用于冠心病患者术后镇痛,镇痛效果确切,还可以改善冠状动脉的血液供应,明显降低心肌耗氧量,缓解心肌缺血的程度,对心肌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采用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心绞痛的效果。方法:80例住院患者发生心绞痛,经内科常规治疗不缓解。以利多卡因行左侧星状神经节阻滞。结果:本组在SGB后3~5 m in,心绞痛开始缓解,视觉模拟评分(VA S)0~3分。心电图在SGB后ST段有不同程度改善。结论: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心绞痛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上胸段硬膜外阻滞对缺血性心肌病(ICM)顽固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 32例ICM患者,NYHA 分级Ⅲ~Ⅳ级,随机分为硬膜外阻滞组(TEB组,n=16)和对照组(n=16).TEB组经硬膜外阻滞胸1~5交感神经,间隔2 h于管内注射0.5%利多卡因3~5 mL,并辅助常规抗心力衰竭药物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抗心力衰竭药物治疗,两组疗程均为4周.观察32例患者治疗前后的症状、NYHA分级及超声心动图检查心功能参数的变化,测量左心房收缩末期内径(La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短轴缩短率(FS).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TEB组治疗后呼吸困难明显减轻,LVEDd显著缩小(P<0.05),LVEF显著增加(P<0.05),FS显著增加(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LVEDd、LVEF和FS无显著变化.结论 上胸段硬膜外阻滞对常规方法治疗无效或疗效欠佳的ICM顽固性心力衰竭疗效好,能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4.
1病例资料 资料,男7例,女11例,年龄 26~ 59岁,胸段结核13例均为胸 以下,腰段结核5例,均合并不同程度脊柱畸形,局部有压痛或叩击痛,其中全瘫4例,单瘫14例,病人均有不同程度贫血,心肺无重要疾病,血沉均小于30mm/h,以上病人结核病灶均未浸入椎管内,手术时间1.5~3h。 麻醉方法,常规硬脊膜外腔麻醉准备,穿刺点避开脊柱畸形部位在正常棘突间穿刺,头向置管2~3cm,术华经硬膜外腔给予术后镇痛剂,本组18例中17例麻醉阻滞完善,效果满意,仅1例胸段结核并单瘫患者麻醉阻滞不全,效果欠佳,术…  相似文献   

15.
黄芪对冠心病心绞痛的防治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黄芪防治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冠心病心绞痛患者 10 5例 ,随机分为黄芪治疗组、消心痛组和丹参片组 ,分别给予黄芪、消心痛和复方丹参片治疗 4周。结果 :黄芪组用药后不仅能明显缓解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症状 ,而且能改善心电图、血液流变性和左心功能 ,尤其对心电图改变比较明显 ,心电图总有效率为 83.5 %,与两个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显著 (P均 <0 .0 5 )。结论 :黄芪能缓解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症状 ,并能改善心肌缺血和左心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本研究旨在比较观察剖腹产手术中,腰硬联合麻醉(CSEA)及连续硬膜外麻醉(CEA)对血液动力学的影响。方法:80例ASAⅠ-Ⅱ级剖腹产手术的病人,分为CSEA组和CEA组各40例。均取L2-3间隙行穿刺,CSA组以连续硬膜外穿刺成功后腰麻针刺破蛛网膜下麻醉,并硬膜外置入导管;CEA组硬膜外穿刺成功后置入导管进行硬膜外麻醉。分别记录血液动力学变化、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最高阻滞平面、达到最高阻滞平面的时间、给局麻药后30min时运动神经阻滞程度(改良Bromage评分,MBS)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CSEA组的首次局麻药用量(0.75%罗哌卡因)与CEA组比较,以小剂量的罗哌卡因用于CSEA,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达最高阻滞平面的时间限制缩短,MBS评分明显升高(P<0.05);首次后胸段平均最高阻滞平面下降一个节段的时间无明显差异;CSEA组给局麻药后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在麻醉后各个时点分别与麻醉前比较无明显差异。两个时点分别与麻醉前比较,均明显降低(P<0.05)。两组病人术后均无麻醉并发症。结论:腰硬联合麻醉较连续硬膜外麻醉有局麻药用量少、起效迅速、阻滞完善、肌肉松弛、血液动力学较平稳等优点。腰硬联合麻醉可以较安全地适用于剖腹产手术的麻醉。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了观察高位硬膜外阻滞(TEA)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作用及血浆儿茶酚胺、血管紧张素Ⅱ的变化。方法46例经临床确诊的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n=23)接受TEA治疗,同时停用其它抗心肌缺血的药物,仅静点肝素,以防心肌梗死。对照组(n=23)给常规治疗,但不给ACEI及AgⅡ受体拮抗剂,分别观察疗效,并在治疗前、3天、7天时两组分别检测血浆儿茶酚胺、血管紧张素Ⅱ的变化。结果治疗后,TEA组心绞痛缓解率100%,心电图ST段压低导联和ST段压低值显著减轻,同时,TEA组血浆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血管紧张素Ⅱ水平平行下降,而且比对照组下降有显著差异。结论TEA作为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主要治疗手段,不但能显著止痛和改善心肌缺血状态,而且血浆儿茶酚胺、血管紧张素Ⅱ的值也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18.
胸段硬膜外阻滞治疗急性心肌梗塞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岳修勤  骆亚平 《临床荟萃》1999,14(8):353-354
急性心肌梗塞(AMI)引起的缺血性胸痛,一般用哌替啶、吗啡来解除疼痛,上述药物有的不仅对心肌梗塞没有治疗作用,还可引起呼吸抑制、血压下降,又极易形成药物依赖性。胸段硬膜外阻滞可以阻滞胸交感神经活性,改善心肌缺血、缓解缺血性胸痛。本文应用胸段硬膜外阻滞治疗心肌梗塞,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择住院患者30例,根据临床症状、心电图演变、血清心肌酶学变化已确诊为心肌梗塞,但不伴有休克及心力衰竭者,发病不超过24小时。其中男20例,女10例;平均年龄(58±2.6)岁。下壁心肌梗塞8例,侧壁梗塞9例,前壁梗塞13例。  相似文献   

19.
于军会  许明华  孟凡霞  吴兆玉 《临床荟萃》2003,18(21):1232-1233
常规治疗无效的不稳定性心绞痛 (UAP)称顽固性心绞痛(RAP) ,这类患者冠状动脉病变重 ,病情变化快 ,不及时正确处理容易发生心肌梗死和猝死。我们采用上胸段硬膜外阻滞(TEA)联合抗心绞痛药物治疗RAP ,收到了满意的效果 ,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 均为我院心绞痛住院患者 ,共 2 2例 ,其中男15例 ,女 7例 ;年龄 5 2~ 70岁 ,平均 (6 2± 9)岁。1.2 诊断标准 符合 1978年WHO有关UAP的诊断标准 ,并同时具备下列 4条 :①近 2天每天心绞痛至少发作一次 ;②心绞痛发作时心电图相邻两个导联ST段缺血型下移≥0 .1mV或 2 …  相似文献   

20.
曲美他嗪治疗X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曲美他嗪对X综合征心肌缺血的疗效。方法:对20例患者24h动态心电图有心肌缺血,临床有“心绞痛”症状,但冠状动脉造影示正常冠状动脉的患者。一组(对照组)使用钙离子组带剂,硝酸酯类及β-受体阻滞剂。另一组(观察组)除上述治疗外加用曲美他嗪,3个月后复查24h动态心电图,观察用药前后心肌缺血改善情况及心绞痛症状的改变。结果:观察组心肌缺血时间、程度及缺血总负荷均明显改善,“心绞痛”症状缓解。结论:曲美他嗪对X综合征的心肌缺血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