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川崎病是一种病因未明、表现为全身性血管炎的疾病。川崎病自 196 7年由日本川崎富作首次报导后 ,我国于 1978年报道了第一例 ,我院于 1986年第一次发现此病 ,以后逐年增多。本院自 1991年 10月至20 0 1年 10月共收治川崎病 32例 ,对其临床表现、治疗结果及随访情况作回顾性分析 ,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性别 :男 2 0例 ,女 12例。发病年龄 6月~ 11岁 ,平均年龄 3.6岁 ,≤ 3岁 2 4例 ,>3岁 8例。单纯性川崎病 2 4例 ,有其他并发症者 8例 ,其中并发肺炎 3例 ,支气管炎 3例 ,心包积液 1例 ,水痘 1例。1·2 临床表现及体征  …  相似文献   

2.
张晓芬 《现代医院》2006,6(5):27-28
目的了解川崎病的临床特点,提高对川崎病的早期诊断率,减少误诊及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对38例川崎病患儿的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病例均有持续发热、口唇鲜红、皲裂,恢复期指(趾)端脱皮,颈部淋巴结肿大出现率最低。结论对持续发热患儿注意排除川崎病,减少由于对该病认识不足而延误治疗所造成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川崎病(KD)自1961年由日本川崎富作医师首次报道以来,发病率日益上升。目前在美国、日本和我国,川崎病已取代风湿热成为儿科常见后天性心脏病主要病因之一。及时诊断与治疗对预后有重要影响,但对川崎病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症状并无特异性实验室检查,要做到早期诊断及治疗,减少并发症,需要广大儿科医师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及警惕。现将我院2000年1月-2003年12月42例川崎病例总结如下,以期得到经验或教训。  相似文献   

4.
不完全川崎病(Kgwasaki disease,KD)由于不符合典型KD的诊断标准,确立诊断有一定困难,临床容易误诊、漏诊。本文就本院2000~2005年收治不完全KD27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
目前川崎病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了 ,可能与感染和异常免疫反应有关。可侵犯多个系统 ,以心血管系统为主 ,表现为冠状动脉扩张及冠状动脉瘤。传统单用阿斯匹林治疗 ,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较高。近年来国内外采用静滴丙种球蛋白治疗取得良好效果。但在剂量方面仍有争议 ,多数人主张大剂量 ( 1~ 2 g/kg·d- 1)一次性静脉点滴 ,效果良好 ;而用小剂量丙种球蛋白 ( 4 0 0mg/kg·d- 13~ 5d)疗法与传统的应用阿斯匹林疗效元明显差异。我院采用阿斯匹林与小剂量丙种球蛋白同时应用取得了良好效果 ,明显缩短了疗程 ,减少了并发症。现对我院…  相似文献   

6.
川崎病是一种原因不明的全身性血管炎。近年来 ,我国川崎病发病逐年增多。现将我院 2 0 0 0~ 2 0 0 0 1年收治的79例川崎病进行临床分析 ,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 一般资料  79例川崎病均符合 1984年日本川崎病研究委员会修订的诊断标准 ,其中男 5 3例 ,女 2 6例 ,男 :女为 2 :1;发病年龄 1 5月~ 7岁 ,其中 <1岁 18例 ,1~ 3岁 4 9例 ,>3岁 12例 ,3岁以内占 84 8%。2 临床表现  79例川崎病主要临床表现 ,见表 1。此外有腹痛腹泻 4例 ,咳嗽与颈部肿痛各 2例 ,左下肢跛行 1例。表 1  79例川崎病患儿的主要临床表现临床表现发生例数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川崎病的临床特点及不同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7例患者分为单用阿司匹林组与阿司匹林 静脉用丙种球蛋白组,对其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阿司匹林 静注丙种球蛋白组在热程、住院时间、冠状动脉病变及恢复时间方面均较单用阿司匹林组缩短。结论阿司匹林 静注丙种球蛋白联合应用对减轻临床症状、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提高治愈率方面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川崎病的临床特征、诊断和治疗.[方法]对某院1999~2009年收治的88例川崎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川崎病临床表现多样,容易误诊,丙种球蛋白联用阿司匹林在临床广泛应用.[结论]临床医生应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做到早诊断、早治疗.  相似文献   

9.
川崎病(KD)是一种迄今病因尚不明了的急性发热出疹性疾病,其基本病理改变为全身性血管炎,主要侵犯大、中血管,其中冠状动脉血管炎引起的冠脉瘤和冠脉狭窄最为严重,可导致缺血性心脏病、心肌梗死和猝死。目前在医疗条件比较好的国家,川崎病已取代风湿热成为儿童获得性心血管病的主要原因。由于诊断缺乏特异性,KD易误诊、漏诊。本文综合分析76例KD患儿临床特点,并探讨早期诊断及确诊后早期预防心血管病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崔静 《中国保健营养》2013,23(2):601-602
目的 探讨川崎病与不完全川崎病的临床特征,掌握其发病原因及预后和治疗,以进一步提高临床诊疗水平.方法 对63例KD及不完全KD临床表现、发病原因和仪器检查结果以及治疗效果回顾性分析.结果 63例中,KD45例,不完全性KD18例.不完全KD的冠状动脉病变(CAI)发生率(18.5%)明显高于KD(7.5%),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完全性KD的肛周脱屑症状较明显,其他临床症状发生较少,而且出现的时间显著晚于KD,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完全KD的冠状动脉病变率更高,但其临床症状不明显而更需警惕,其早期诊断依据可用肛周脱屑来表示.  相似文献   

11.
我院儿科门诊自1988年5月~1997年6月共接诊此病患儿15例,现回顾分析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患儿男性9例,女6例。年龄4个月~7(6/12)。病程5~11天(平均7.9±1.5天)。表现为稽留热8例,弛张热7例。手足硬性水肿恢复期膜状脱皮15例。足肿胀疼痛不能行走5例。皮疹:表现为多形性红斑4例,猩红热样皮疹7例,麻疹样皮疹4例,双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38例川崎病(KD)患儿临床特点,并探讨该病的早期诊断、静脉给丙种球蛋白(IVIG)的治疗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从2008年12月~2011年12月儿童川崎病住院患者38例临床资料。结果①患儿平均年龄(5.0±2.5)岁,0~5岁发病患儿占84.2%(32/38),男性患儿占68.4%(26/38),略高于女性;②典型病例33例,不典型病例5例,两者相比,不典型(KD)的临床表现要少,但两者[白细胞(WBC)、反应蛋白(CRP)和)血沉(ESR)]三项临床炎症指标有一致性,均显著增高;③因早期KD表现无特异性,26.3%(10/38)的患儿误诊,以上呼吸道感染、皮炎、淋巴结炎等;④对IVIG治疗敏感占84.2%(32/38),IVIG疗效不佳者占15.8%(6/38),IVIG不敏感者炎症指标升高较明显。结论川崎病是一种婴幼儿多见的疾病,发病无显著性别、地域,季节差异,病因以及发病机制尚未明确,早期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及实验室指标无特征性,容易误诊,常好发冠脉炎症,对于可疑症状患儿需警惕KD,典型KD给予IVIG疗效好。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 探讨川崎病(KD)的临床特征及冠状动脉损害情况.方法 对神木县医院儿科1999年8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54例川崎病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 54例川崎病患者中,男38例,女16例,男女比例为2.37:1;年龄最小为2个月,最大8岁,平均发病年龄为3岁2个月,其中<1岁14例,1~岁14例,3~岁12例,>5岁14例.54例患者中典型38例,不典型16例,合并冠状动脉损害者24例,冠状动脉扩张20例,冠状动脉瘤4例,心包积液4例.随访患者6个月~2年,于治疗12个月内冠状动脉均恢复正常,其中2例于1年后再发.结论 本组患者冠状动脉损害发生率高为44.4%,与其就诊晚、不典型病例较多、基层医疗条件差、未及时应用丙球有关.单剂量(1.0~2.0g/kg)10天以内应用静脉丙球,在热退和冠状动脉损害方面优于400mg·kg-1·d-1疗法.对不典型病例应注意卡介苗接种疤痕红肿,肛周脱皮,血沉及C反应蛋白明显增高等表现.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不完全川崎病(KD)的临床特点,以利于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对1995年6月-2007年10月本院收治的40例不完全川崎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不完全川崎病在婴儿期发生率较高,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与典型川崎病相似,临床表现中最常见的是发热,皮疹,恢复期脱皮,口咽黏膜弥漫性充血、皲裂,结膜充血;其次是草莓舌、手足硬性水肿,颈淋巴结肿大最少见。结论提高对不完全川崎病的早期诊断及治疗,可减少小儿后天获得性心脏病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不典型川崎病(KD)患儿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结果、诊断及其治疗方法。方法选择2000年3月至2010年12月于本院确诊及治疗的86例不典型KD患儿的临床病历资料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本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并与签署临床科研知情同意书)。结果本组患儿均出现发热症状(100%),出现口唇皲裂症状为51例(59.3%),皮疹为40例(46.5%),球结膜充血为68例(79.1%),颈部淋巴结肿大为36例(41.9%)。辅助检查结果: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增高为81例(94.2%),血小板增高为76例(88.4%),红细胞沉降率(ESR)增快为72例(83.7%),C反应蛋白(CRP)增高为74例(86.0%)。74例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患儿均发现冠状动脉出现不同程度改变。结论提高对不典型KD的认识,及时完善相关辅助检查,尽早明确诊断及治疗,可降低该病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川崎病(KD)是一种全身性血管炎性疾病。近年来不典型病例增多。导致误诊、漏诊比例居高不下。我院自1999年6月~2003年12月共收治了川崎病病人10例,误诊6例,占川崎病病人总数60%。现就我院收治的6例川崎病病人误诊情况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川畸病(KawasakiDisease,KD)由日本川畸富作1967年首次报道。病因不明。是一种以变态反应性全身小血管炎为主要病理改变的急性发热性疾病,冠状动脉病变常为致死原因。有资料报道近年来川畸病发病率已为小儿急性风湿热的两倍以上,成为我国儿童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儿童不完全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的临床特点,以期发现对早期诊断和确定诊断有提示价值的临床特征,从而提高对不完全川崎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9月~2008年8月,34例临床未达到川崎病全部诊断标准的住院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34例患儿均发热超过5天,在川崎病其他5项诊断指征中,具有3项者20例(58.8%),具有2项者14例(41.2%),心脏彩超冠状动脉改变12例(35.2%)。34例入院均未明确诊断。在小儿不明原因发热的诊断过程中要考虑KD,尤其不完全KD的存在。【结论】对KD诊断不明确、易漏诊、误诊而致冠状动脉瘤的发生,可能影响预后,必要时可采用诊断性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小儿川崎病各系统合并症发病特点.方法对51例川崎病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各系统合并症发生率从高到低为血液系统92.2%,心血管系统52.9%,消化系统49.0%,呼吸系统35.3%,泌尿系统29.4%,两个以上系统损害比例高达80.4%.结论川崎病合并症发病率高,应提高对其合并症的认识,给予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