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辛温药在治疗外感病初起时其配伍应用经历了单纯使用辛温药、辛温苦寒相配、辛温与辛凉相配的3个变化过程。萌芽阶段(战国到晋唐)、成长阶段(宋金元)与形成阶段(明清)是温病学派形成过程中的3个重要时期,随着温病学派的崛起,辛温药由最初的辛温峻烈之品到后来的微辛温之品,其与寒凉药的比例也不断变化。本文对三个时期温病初起时辛温与寒凉的配伍应用进行了梳理,强调根据病机临证处方用药,注重寒温并用、性味合化的组方思路,辨治温病初起时可体现为辛温与寒凉药物配伍,意在使用辛温开郁达邪,与清热凉解祛邪相结合,根据气机郁闭与热邪炽盛的程度决定选药与用量。为临床辨治温病时辛温药与辛凉药的配伍应用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2.
祛痰剂的配伍与选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祛痰剂是指以祛痰药为主组成,具有消除痰饮的作用,治疗各种痰饮病的方剂,兹就其配伍与选药略谈如下:1祛痰剂应以祛痰药为主组成祛痰剂适应于治疗各种痰饮病,在治法上应首先消除病理产物,故应以祛痰药为主组成。寒痰、湿痰选用半夏、南星、白芥子、旋覆花;热痰、燥...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名老中医施今墨先生常用371对对药进行统计分析,得出施今墨先生用药的两个非常显著特点:一是十分注重寒热、升降、气血、收散等药相反相成、双向调节的关系;二是喜用善用平性药,有39.89%的对药应用了平性药,有些类型甚至高达66.67%。重点从平性药对药分布情况,平性药与寒凉药、温热药配伍情况,寒热平"三性"之间配伍规律三个方面分析探讨施今墨先生有关平性药的配伍用药规律。  相似文献   

4.
《金匮》药对配伍规律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5.
黄芪与当归药对配伍理论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相似文献   

6.
7.
蔡钢  孙良佐 《农垦医学》1999,21(2):139-139
医生临证治病,不是把药物进行简单的堆砌,也不是单纯将药效相加,而是根据病情的需要,在辩证立法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组织原则,选择适当的药物组合而成的。这种组方原则,前人称为"君、臣、佐、使"。明代何伯斋说:"大抵药之治病,各有所主。主治者,君也,辅治者,臣也。与君药相反而相助者,佐也,引经及治病之药至病所者,使也。"这是一般情况下的组方原则,在临床处方中,我们常常看到某些药物总是配在一起用,这就是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出来的"药物配对",或称"药对"、"药对于"。"药对"具有很多优越性,能起到协同作用,或者相互纠正…  相似文献   

8.
苦寒中药在临床广泛应用于内外妇儿疾病。肠道菌群的稳态与失衡是治病与致病的内在因素。既往对苦寒中药在临床的应用研究大都集中在胃肠动力、胃肠激素等基础研究上,从肠道菌群的角度未见到深入的研究与阐述。该文从肠道菌群的结构、比例及分布的微观角度,阐述苦寒中药恢复脾胃功能的作用,进一步证明肠道菌群在苦寒中药治疗脾胃病中的重要性,为临床实践与基础实验提供更多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辛开苦降法 ,亦称辛开苦泄法 ,是通过辛温与苦寒药物的有机结合 ,巧妙配伍 ,以治疗疾病的一种独特的方法[1] 。《素问·至真要大论》首先提出 :“气味辛甘发散为阳 ,酸苦涌泄为阴”,说明辛与苦代表着 2种截然不同的阴阳属性 ,辛善于升发宣散 ,属阳 ;苦能降逆泄下 ,属阴。同时 ,又进一步指出 :“阳明之复 ,治以辛温 ,佐以苦甘 ,以苦泄之 ,以苦下之”,表明辛苦 2类不同性质的药物可以合理配伍以治疗疾病。汉·张仲景宗《内经》之说 ,首创辛开苦降法 ,以辛温之半夏、干姜与苦寒的黄连、黄芩为主组成半夏泻心汤。辛苦合拟 ,寒温并用 ,升降同施 ,…  相似文献   

10.
茯苓甘淡性平 ,补而不腻 ,利而不峻 ,与他药配伍成对 ,妙用无穷。配利药助祛湿之功 ,配补药益健脾之效 ;配敛涩之药则涩精止遗 ,配行散之药则利水行湿 ;配寒药则寒 ,配热药则热。茯苓的对药配伍 ,除形成药对外 ,主要是形成对药方。对药方是最简单的复方 ,最能体现方剂配伍中的阴阳、君臣、补泻等对药关系 ,且方只二味 ,药简力捷。茯苓的对药配伍研究 ,对于中药配伍、方剂研究以及指导临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金匮》药对配伍有一定的内在规律,从七情、性味、归经、趋向、气血或补泻等不同方面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12.
针对肥胖2型糖尿病的核心病机-中满内热,应用苦寒药物为主的开郁清热方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可降低糖化血红蛋白1.32%,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总结在临床中应用苦寒药的技巧和用量,同时摸索出克服苦寒药的克伐阳气,化燥伤阴,伤脾败胃等不良反应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气是一身之主,其升降出入运动协调有序,则周身得养,无病由生;若其出入刻弛,升降失衡,势必导致百病始生。我国历代医家在诸多治疗方法中,尤注意运用理气之品,其理即基于此.  相似文献   

14.
仲景制方阴阳配伍规律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仲景应用阴阳配伍制方的理论基础在于人体生理上的阴阳平衡、病理上的阴阴盛衰,以及治则上的阴阳调协及药物的阴阳属性,并总结出仲景制方寒热、温凉、气味、升降、散敛、补泻、阴阳合用等八种阴阳配伍规律。  相似文献   

15.
16.
黄芪与当归药对配伍理论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理论和实验两个方面,对黄芪与当归配伍的药对进行了研究。二者以气血配对原则为指导,有多方面协同作用,剂量改变对其配伍作用有重要影响。以三个不同用药比例组(黄芪与当归5∶1、1∶2和1∶1配对)为主,从器官、组织乃至分子等不同层次上,对其作用进行了正常小鼠的实验观察。结果表明:黄芪与当归不同比例配伍,有着不同的作用机制和效果,进而探讨了有关气血理论的某些实质,观察了配伍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7.
18.
借助SQL Server 2008等工具,对某中医院门诊中药处方数据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发现17种符合强关联规则的核心配伍药对,如桔梗配甘草,古方称为甘桔汤,可标本兼治,相辅相成,使宣肺化痰、解毒利咽之力增强,使用关联规则分析方法挖掘配伍药对可以为临床应用提供决策支撑。  相似文献   

19.
20.
将仲景运用附子的范围概述为7个方面:1.与祛寒药物配伍,适应于阴寒证;2.与清泄药物配伍,适应于热证;3.诸加附子法可具温中济燥、温肾强心、回阳救逆、化气行津等功效;4.与益气之品为伍,用于阳衰阴盛之患;5.与育阴之品为伍,功在潜化;6.与收敛药为伍,可固摄元真,潜阳宁冲;7.与发表宣卫之品为伍,可应用于多种外感及内伤诸疾;8.用附子常配伍甘草、生姜、蜜、盐等以制其毒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