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基于循证理论的预见性护理在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UA患者126例,随机等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基于循证理论的预见性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疾病知晓情况、临床相关指标、护理满意度及预后。结果:观察组患者疾病知晓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血压、血糖、胆固醇正常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躯体活动受限程度、心绞痛稳定状态、心绞痛发作情况、治疗满意程度等四项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均较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循证理论的预见性护理有利于提高UA患者疾病知晓情况,保持血压、血糖等指标正常,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C反应蛋白(CRP)水平变化及与心肌微循环状态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0年7月于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盐城市中医院和江苏省苏州市相城人民医院就诊住院的109例心绞痛患者和54例同期体检健康者为研究对象,根据WHO分级标准分为稳定型心绞痛(SA)组44例、UA组65例、健康组54例,采用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免疫抑制法、乳胶增强免疫透射比浊法分别检测3组研究对象血清cTnI、CK-MB、CRP水平,并记录其阳性检出率。UA组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根据入院时的Braunwald分级标准另分为Ⅰ级低危险组20例、Ⅱ级中危险组23例、Ⅲ级高危险组22例,对比各危险组患者血清cTnI、CK-MB、CRP水平及阳性检出率,并分析UA组患者血清cTnI、CK-MB、CRP水平与心肌微循环状态关系。结果 UA组、SA组与健康组的血清cTnI、CK-MB、CRP水平及其阳性检出率由高到低均呈UA组>SA组>健康组变化(P<0.05)。高危险组、中危险组与低危险组的cTnI、CK-MB、CRP水平及其阳性检出率、病变血管支数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危险组、中危险组与低危险组CTFC值由高到低呈高危险组>中危险组>低危险组变化(P<0.05)。UA组中cTnI、CK-MB、CRP检测结果为阳性者发生血管病变的比例均明显高于结果为阴性者(P<0.05)。结论 UA患者血清CK-MB、CRP水平较SA患者及健康人群高,其血清水平上调可能预测心肌微循环状态不良,临床监测上述指标对其具有重要诊断及鉴别价值。  相似文献   

3.
超敏C反应蛋白与血脂联合分析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莉  贺松  庄严  李绪黎 《实用医学杂志》2006,22(13):1522-1523
目的:观察心血管疾病中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血脂的关系。方法:测定100例健康人群及84例不稳定心绞痛(UA)患者、稳定心绞痛(SA)患者的Hs-CRP和血脂(TG、TCHO、HDL-C、LDL-C)水平。结果:UA、SA组的血清Hs-CRP含量和TC/HDL-C比值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其中UA组血清Hs-CRP含量又明显高于SA组(P<0.01);Hs-CRP与TG呈正相关关系,与HDL-C呈负相关关系。结论:Hs-CRP可辅助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与TC/HDL-C比值联合检测,TG及HDL-C联合动态观察,可预测心血管疾病的发展及判断疾病的预后。  相似文献   

4.
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C-反应蛋白相关性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超敏C反应蛋白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急性心肌梗死(AMI组)、不稳定型心绞痛(SA组)、稳定性心绞痛(UA组)患者以及正常对照组的C反应蛋白水平,根据Braunwald分级标准,将SA组按危险度高低分为Ⅰ、Ⅱ、Ⅲ级,比较各级之间C反应蛋白浓度。结果①AMI组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高于SA组、UA组和正常对照组(P<0.01),SA组显著高于UA组(P<0.05)和正常对照组(P<0.01),UA组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②SA组中,随Braunwald分级加重,C反应蛋白水平呈上升趋势,Ⅰ、Ⅱ、Ⅲ级两两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C反应蛋白水平可能是中国汉族人冠心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与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相关,C反应蛋白是预测和评价冠心病危险程度的检测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强化糖尿病教育对不稳定心绞痛(UA)合并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影响。方法:将78例UA合并T2DM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给予UA及T2DM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强化糖尿病教育,比较两组血糖、血压控制情况及预后。结果:观察组治疗4周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收缩压(SBP)及舒张压(DBP)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糖达标率及心血管意外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化糖尿病教育能改善UA合并T2DM患者血糖及血压控制水平,降低心血管意外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动脉粥样硬化(As)性心血管疾病为多种危险因素作用于不同环节所致,除已知的如年龄、性别、肥胖、血脂紊乱等危险因素外,近年来研究证实As是低度炎症性疾病。外周血白细胞总数的升高与冠心病有关。本研究对214例临床及心电图检查诊断为冠心病的患者进行了外周血白细胞计数的测定,从而探讨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与心绞痛临床类型的关系。1对象与方法1)对象选择:对我院近年来因典型心绞痛而住院的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根据其临床表现,将患者分为稳定型心绞痛(SA)组及不稳定型心绞痛(UA)组,对其住院期间各项指标均进行调查,并进行统计、比较。有下…  相似文献   

7.
纤维蛋白原与冠心病的相关性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血浆纤维蛋白原与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76例冠心病患者(冠心痛组),其中急性心肌梗死8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104例,稳定型心绞痛92例;170例健康体检者作对照组,分别采集空腹静脉血,测定血浆纤维蛋白原、血脂、血糖、血肌酐,并分析血浆纤维蛋白原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结果:冠心病组与对照组血浆纤维蛋白原比较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而冠心病组中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闹两两比较,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纤维蛋白原与血脂间相关分析表明两者无相关性(P>0.05).结论:血浆纤维蛋白原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及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8.
钟进  王峻 《医学临床研究》2005,22(9):1332-1333
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UA)是稳定型心绞痛(SA)和心肌梗死之间的中间状态,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或猝死的危险性较大,因此不稳定型心绞痛越来越引起重视。本文通过观察5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血脂水平,以探讨其与UA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C-反应蛋白(C-reactiveprotein,CRP)在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中的发病机制和对预后的判断。方法通过测定3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病(Unstableangina,UA)和30例稳定型心绞痛(Stableangina,SA)病人血清中CRP的含量并相互比较,观察住院期间和随访6个月的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结果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组CRP含量为(10.52±2.01)mg/L,而稳定型心绞痛病人组为(2.11±0.38)mg/L,相比有着非常显著的差异(P=0.004)。结论伴有CRP升高的UA病人心绞痛发生的次数比SA病人明显增多(P=0.007),且心肌梗死及猝死的发生率高于SA组。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稳定型心绞痛及控制血压晨峰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9例稳定型心绞痛并血压晨峰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选用β-受体阻滞剂、ACEI、硝酸酯、抗血小板聚集、他汀类药物治疗)与治疗组49例(除上述药物外,加用苯磺酸氨氯地平),随访12周。结果 12周后2组患者血压晨峰控制有效率及心绞痛控制有效率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79.59%vs60.00%,71.43%vs52.00%,P均<0.05),2组患者近期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治疗组低于对照组(16.33%vs34.00%,P<0.05)。结论苯磺酸氨氯地平能有效控制血压晨峰,控制心绞痛发作,减少心脏不良事件近期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ACS)患者血中D Ⅱ聚体、血小板膜糖蛋白CD6 2p阳性表达率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 分别测定 2 1例稳定型心绞痛 (SA)患者、 2 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 (UA)患者、14例急性心肌梗塞 (AMI)患者、 2 0例对照组患者的D Ⅱ聚体、CD6 2p、肌钙蛋白 (cTnI) ,分析不同组间各检出物的水平与ACS检出的敏感度。结果 指标的检测 :UA组和AMI组D Ⅱ聚体、CD6 2p的水平与SA组及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UA组与AMI组相比 ,两者含量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cTnI含量检测 :AMI组与其余 3组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而SA组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P >0 0 5 )。D Ⅱ聚体、CD6 2p对ACS的检出均较cTnI为敏感。结论 D Ⅱ聚体、CD6 2p可作为冠状动脉内血栓形成的指标 ,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UA的严重程度 ,它们在cTnI的基础上加强了临床对ACS的尽早确诊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清乳凝集素(MFG-E8)、唾液酸(SA)水平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将2014年6月至2015年11月该院心内科收住的166例住院患者纳入研究,其中56例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完全正常者作为对照组,另110例诊断为CHD的患者作为CHD组.CHD组根据临床诊断分为稳定型心绞痛(StA)组、不稳定型心绞痛(UA)组以及急性心肌梗死(AMI)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测定血清MFG-E8水平,使用生化分析检测血清SA、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血脂水平,Gensini评分表示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各检测指标间进行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CHD组患者血清MFG-E8水平明显降低,SA水平显著升高(均P0.05);AMI亚组MFG-E8显著低于StA和UA亚组,AMI亚组SA显著高于StA和UA亚组(均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血清MFG-E8水平与TG、hs-CRP水平及Gensini评分呈负相关(均P0.05),SA水平与TG、hs-CRP水平及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与MFG-E8水平呈负相关(均P0.05)。结论MFG-E8、SA与CHD发生发展有关,联合检测血清MFG-E8、SA水平可能有助于CHD的临床诊断和风险评估。  相似文献   

13.
目的报告应用血管内超声(IVUS)评估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重构及斑块稳定性诊疗的体会。方法使用血管内超声观察236例冠心病患者(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UA)78例,稳定型心绞痛(SA)61例,急性心肌梗死(AMI)97例。结果SA组以稳定的纤维斑块为主,UA和AMI组以不稳定的软斑为主;UA和AMI组的偏心指数明显高于SA组(P<0.05)。UA组和AMI组以正性重构为主。结论IVUS能更准确观察冠状动脉内粥样斑块的特点,观察冠状动脉管腔的形态及狭窄的严重程度,对冠心病诊断具有独特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外周血的变化,探讨其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急性心肌梗死患者(n=30)、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n=30)、稳定型心绞痛患者(n=30)、健康志愿者(n=30)的外周血hs-CRP水平。结果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稳定型心绞痛与健康志愿者各组外周血hs-CRP水平分别为(13.17±6.60)m IU/L、(8.98±5.16)m IU/L、(3.03±1.60)m IU/L、(2.06±1.63)m IU/L。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hs-CRP水平显著高于稳定型心绞痛、健康志愿者(P<0.05),急性心肌梗死与不稳定型心绞痛比较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稳定型心绞痛与健康志愿者hs-CR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ACS患者中,冠状动脉三支病变组患者外周血hs-CRP水平显著高于双支病变和单支病变组患者(P<0.05)。结论hs-CRP在ACS患者外周血水平明显升高,提示hs-CRP对心肌缺血损害、鉴别不稳定型心绞痛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检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胱抑素C(CysC)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108例ACS患者[急性心肌梗死(AMI)52例(AMI组),不稳定性心绞痛(UA)56例(UA组)]和54例稳定性心绞痛(SA)患者(SA组)及52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用乳胶增强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血浆CysC和hs-CRP,同时检测血清肌酐、血尿素氮等.结果 AMI组、UA组、SA组血浆Cys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肾小球滤过率(GFR)均低于对照组,AMI组、UA组血浆CysC 、hs-CRP水平均高于SA组和对照组,多支病变组血浆CysC、hs-CRP水平明显高于单支病变组(P<0.01),CysC与hs-CRP呈直线正相关(r=0.77,P<0.01).结论 血浆CysC水平能早期反映ACS患者肾功能改变,与血浆hs-CRP水平一样是反映ACS炎症程度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及同型半胱氨酸(Hcy)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ACS确诊患者72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37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35例,以28例健康者作为对照.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和循环酶法检测血清MMP-2和Hcy水平.结果 AMI组和UA组MMP-2和Hcy浓度均高于对照组,且AMI组高于UA组(P<0.05).AMI组急性期及恢复期MMP-2、Hcy水平也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ACS患者血清MMP-2和Hcy水平与冠脉损伤有一定相关性,可作为ACS诊断和预后判断的指标.  相似文献   

17.
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的胰岛素抵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虹  米树华  田磊  贾淑杰  戴文龙  时强  李昭 《临床荟萃》2003,18(19):1093-1095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与胰岛素抵抗之间的关系。方法 急性心肌梗死组 2 3例 ,不稳定型心绞痛组 2 9例 ,稳定型心绞痛组 2 6例 ,对照组 5 5例。测定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水平、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肌酐、尿酸水平。评价胰岛素敏感性采用稳态模式评估法 (HOMA)及改良的胰岛素敏感性指数 (ISI)公式计算。结果 急性心肌梗死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与对照组比较 ,存在高胰岛素血症 (P <0 .0 1)和胰岛素敏感性的降低 (P <0 .0 1)。而稳定型心绞痛组与对照组比较 ,胰岛素水平及胰岛素敏感性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及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存在高胰岛素血症和胰岛素抵抗 ,胰岛素抵抗在两者的发病中可能发挥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白细胞计数在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中的差异,探讨其在冠心病诊断和预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80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组2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组34例,稳定型心绞痛(SA)组20例;检测各组手术前血清hs-CRP浓度及全血白细胞计数及5分类并进行比较。结果各组之间hs-CRP水平差异显著(P<0.001);在白细胞计数中AMI组与UA组患者单核细胞比率(MNC%)均明显高于SA组(P<0.001),AMI组与UA组患者间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清hs-CRP浓度及全血中单核细胞比率是两个有价值的冠脉损伤的检测指标,可以作为冠脉事件预测的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冠心病(CHD)患者病情严重性和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的关系。方法选取疑似或已确诊CHD接受冠脉造影的患者130例,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组、不稳定型心绞痛(UA)组、稳定型心绞痛(SA)组,非冠心病(NCHD)患者纳入对照组。检测并比较各组HCY及hs-CRP水平。结果 SA组、UA组、AMI组HCY及hs-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UA组、AMI组HCY水平高于SA组(P〈0.05);hs-CRP水平为AMI组〉UA组〉SA组(P〈0.05);随着冠状动脉病变的发展,单支病变、双支病变到三支病变,HCY、hs-CRP的水平也随之升高(P〈0.05),且二者与冠脉病变支数相关(r=0.482、0.664,P〈0.05);CHD患者血清HCY与hs-CRP呈正相关(r=0.85,P〈0.05)。结论血清HCY和hs-CRP水平与CHD病情严重性及冠脉病变支数相关,HCY与hs-CRP具有相关性。联合检测血清HCY和hs-CRP水平,可更好地了解病情、指导治疗及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同型半胱氨酸(Hcy)、D一二聚体(D—D)与冠心痛(CHD)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冠心痛患者164例,其中急性心梗(AMI)7l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58例,稳定性心绞痛(SA)35例,并对uA患者进行Braunwald分级,对AMI患者进行KiUip分级.另选健康体检者40例为对照;对以上所有受试者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hs—CRP的含量,采用循环酶法检测Hcy,采用增强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浆D—D,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冠心病患者hs—CRP、Hey、D—D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且AMI组〉uA组〉SA组;hs—CRP、Hey、D—D与疾病严重程度存在良好的相关性:随着Braunwald分级增高,uA患者hs—CRP、Hey、D—D逐渐升高,Hey、D—D三级问每两者之间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KiUip分级增高。AMI患者血清hs—CRP、Hey、D—D也逐渐逐渐升高,Hey、D—D三级间每两者之间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MI组和uA组的hs—cI蹬、Hcy、D—D明显高于sA组(P〈0.05)。结论hs—cRP、Hcy、D—D与冠心病的严重程度存在良好的相关性,常规检测hs—CRP、Hcy、D—D时冠心病的辅助诊断及其病情严重程度的评估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并能早期预测急性冠脉综合症(hCS)危急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