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9 毫秒
1.
随着心律失常电生理的研究进展,近年来治疗心律失常药物有了较快的发展,对心血管病的防治提供了有力的武器。现将抗心律失常药物的新进展和初步临床评价作一综述。一、治疗心律失常药物电生理分类 Arnsdorf根据心肌细胞电生理,将抗心律失常药物分为五类: 1.抑制Na~ 通道药物:以奎尼丁为代表,包括普鲁卡因酰胺、双异丙吡胺(Disopyramide)常咯啉等。其电生理作用:①降低膜对Na~ 的通透性,降低0相上升速度和幅度;②减慢传导速度;③变单向阻滞为双向阻滞,从而可消除由折返引起的心律失常;④抑制4相Na~ 流入,使4相坡度变平,能消除自律性增高引起的心律失常。临床应用时对室上性和室性心律失常都有效。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新的抗心律失常药物不断发展,促进了心律失常的治疗效果。临床医生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时,应严格掌握各种抗心律失常药物的适应症和禁忌症。同时,还应注意抗心律失常药物致心律失常作用。现将有关药物选择及抗心律失常药物致心律失常作用介绍如下: 一、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分类通常按电生理作用将心律失常药分为4类。 (一)Ⅰ类抗心律失常药物 1.作用方式膜抑制作用,阻滞快钠通道。 2.对动作电位的作用减慢0相上升速率,  相似文献   

3.
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的评价和选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是抗心律失常药物家族中新兴的成员,自20世纪80~90年代开始逐渐应用于临床.这主要是由于CAST等一系列临床试验显示了Ⅰ类药物的弊端,Ⅰ类药物虽能抑制器质性心脏病患者的心律失常,但增高了死亡率;而Ⅲ类药物以胺碘酮为代表,对心功能无抑制作用,器质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患者服用胺碘酮,在抑制心律失常的同时不增高死亡率.因此Ⅲ类药物取代了Ⅰ类药物的地位,成为抗心律失常的药物的中流砥柱.  相似文献   

4.
心律平(普洛帕酮,Propafenone)是Ic类抗心律失常药,主要作用是抑制快通道钠内流,有较弱的β-阻滞和钙拮抗作用.心律平降低心肌细胞0相除极速率(Vmax),减慢房室传导,抑制窦房结的自律性,延长心房肌、心室肌和旁路的不应期,负性肌力作用较其他抗心律失常药弱.近几年该药在治疗心律失常中的应用越来越多,甚至超过许多药物,成为首选.  相似文献   

5.
静脉胺碘酮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陈江天 《中国医药导刊》2002,4(3):206-211,192
胶碘酮最早在1960年作为冠状动脉扩张剂应用,其血管扩张作用可减少心脏负荷和心肌氧耗量,对心肌缺氧造成的心脏组织损害有对抗作用。1969年发现它有显著的抗心律失常作用。此后胺碘酮作为抗心律失常药广泛应用于临床。1.药理学特点1.1电生理特点 通常认为胺碘酮是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但它有4种抗心律失常药物的电生理特性。有Ⅰ类抗心律失常药物的钠通道阻断作用,Ⅱ类抗心律失常药物的非竞争性抗交感作用,降低房室结前向传导和Ⅲ类抗心律失常的钾通道阻滞作用,延长动作电位时间。对窦房结的负性变时作用与Ⅳ类抗心律失常药物相似。所以胺碘酮除了阻断钠通道,还阻断心脏钾通道,可减慢传导和延长不应期。抗交感作用、阻断钙和钾通道可抑制窦房结的兴  相似文献   

6.
随着现代电生理研究的进展,促进了心律失常的基础理论和抗心律失常药物作用机理的进一步认识,加上近年来各种新型抗心律失常药物不断问世,以及其他抗心律失常措施的实施,如电治疗技术的进步,导管介入性治疗、食道调搏术和手术治疗的开展,大大提高了心律失常的治疗效果。广义来讲,心律失常的治疗尚需包括病因和诱因的治疗。本文仅重点介绍常见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临床药理概要抗心律失常药可大致分为抗快速心律失常药和抗缓慢心律失常药两大类。一、抗快速心律失常药目前尚无统一的分类法,根据电生理研究结果,Arnsdorf将本类药分为6类,而VaughanWilliams分为4类.现以Vaughan Williams分类为基础加入洋地黄类,简述如下.第Ⅰ类:膜稳定剂。作用于细胞膜,抑制快钠内流,减慢动作电位0位相上升速率。根据其对动作电位时间的影响,又可分为3个亚类:Ⅰa类:特点是延长动作电位时间,通过直接降低心肌细胞  相似文献   

7.
静滴可达龙治疗顽固性室性心动过速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可达龙(盐酸胺磺酮)为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其主要电生理效应为抑制K+通道,延长房室结、心房肌和心室肌的动作电位时间和有效不应期,同时有非竞争性β受体阻滞作用.目前研究发现还有阻滞Na^+通道和Ca^2+通道的作用,故其具有Ⅰ、Ⅱ、Ⅲ、Ⅳ类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作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严重心律失常.2002年10月至2003年11月,本科应用可达龙静脉滴注成功抢救了16例顽固性室速,由于护理得当,取得较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讨论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的患者护理.方法 配合药物治疗进行护理.结论 抗心律失常药可分为抗快速心律失常药和抗缓慢心律失常药,前者又分为四类,其中Ⅱ类和Ⅳ类分别为β肾上腺素受体阻滞剂和钙拮抗剂,将在抗高血压药物部分介绍,此处重点介绍Ⅰ类钠通道阻滞剂和Ⅲ类延长动作电位时程药物.  相似文献   

9.
普罗帕酮为Ic类抗心律失常药物,临床应用广泛,其致心律失常作用已引起人们高度重视。本就25例普罗帕酮致心律失常予以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10.
药物治疗心律失常在最近几年发生了巨大变化 ,从心律失常抑制试验 (thecardiacarrhythmiasuppressiontrials ,CAST)的结果来看 ,抗心律失常药物的研究重点已从Ⅰ类转到Ⅲ类。Ⅲ类抗心律失常药主要延长心肌动作电位时间(actionpotentialduration ,APD)和有效不应期 (effectiverefractoryperiod ,ERP) ,延长心肌复极 ,代表药有索他洛尔和胺碘酮。这两种药作用复杂 ,不仅有Ⅲ类抗心律失常作用 ,还有Ⅱ类抗心律失常作用 ,后者还具有Ⅰ类和Ⅳ类…  相似文献   

11.
胺碘酮为苯并呋喃的衍生物,作为Ⅲ类抗心律失常药,但它同时有钠通道阻滞,钙通道阻滞、β受体阻滞等作用,因此,它具有Ⅰ、Ⅱ、Ⅲ、Ⅳ类抗心律失常药物的特点,疗效确切,临床安全性较高,广泛应用于多种心律失常的治疗[1].  相似文献   

12.
高相文 《九江医学》2003,18(4):247-248
Vaughan-William把抗心律失常药物按作用机制不同分为Ⅰ~Ⅳ类。近年来,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有从应用Ⅰ类药物向Ⅲ类药物转变的倾向。ⅠA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因为有显著的致心律失常作用,已逐渐少用。ⅠB类药物,如lidocaine,主要用于室性心动过速,而且只能静脉给药。ⅠC类药物在  相似文献   

13.
普罗帕酮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普罗帕酮(心律平,propafenone,PPF)按Vaughn Willians分类法属Ic类抗心律失常药物。随着临床的大量使用并结合药物研究的深入,现将该药近年的进展作一介绍。药物效应学心肌细胞电生理研究表明:PPF具有复杂的电生理作用,它对钠通道在正常和局部缺血的浦氏纤维均有作用,可减少动作  相似文献   

14.
多非利特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 90年代初著名的心律失常抑制试验 (CAST)表明氟卡尼、恩卡尼、莫雷西嗪增加心肌梗死后患者病死率 ,从而使人们对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效果的评价有了新的认识 ,这就是不仅要减少心律失常的发生率 ,更重要的是要降低病死率。因此Ⅰ类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地位开始动摇 ,抗心律失常药物的研究方向转到了Ⅲ类药物 ,尤其是钾通道阻滞剂上 ,近 10年来钾通道阻滞剂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本文对新型Ⅲ类抗心律失常药中的多非利特 (Dofetilide)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综述如下。1 药理作用1.1 对离子流的影响 心肌组织的外向K+ 延迟整流 (Ik)…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Ic类抗心律失常药在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中的疗效。方法 100例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依据给予治疗方法不同分为A和B两组。抗心力衰竭基本治疗两组相同,B组合并使用心律平抗心律失常。结果 A组心功能改善优于B组。心律失常控制两组无明显差异。但B组心功能恶化多于A组,并出现7例新的心律失常。心律平具有明显的负性肌力作用并可致心律失常。结论 Ic类药物在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时应慎重使用。  相似文献   

16.
胺碘酮为苯丙呋喃的衍生物,作为Ⅲ类抗心律失常药,同时具有钠通道阻滞、钙通道阻滞、β受体阻滞等作用,具有Ⅰ、Ⅱ、Ⅲ、Ⅳ类抗心律失常药物的特点,疗效确切,广泛应用于多种心律失常的治疗。在治疗期间评价胺碘酮治疗的临床安全性、获益与风险,及早发现胺碘酮治疗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7.
目前,由于射频消融和埋植装置治疗房性和室性心律失常的显著成功,抗心律失常治疗正在改变中。病人因心律失常而服药,导致各种心律失常受抑制,多项临床试验结果表明,某些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应用是增加而不是降低死亡率。因此药物治疗需要重新调整。钠通道阻滞剂的应用曰渐减少,取而代之的是更依赖于其他的抗心律失常化合物。它们主要是β阻滞剂和复合Ⅲ类制剂如索他洛尔(Sotalol)和胺碘酮用于房颤治疗,选择性化合物如氟卡尼(flecainide)与普罗  相似文献   

18.
心源性猝死患绝大部分系心室颤动等快速心律失常所致。寻找有效、安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是急需解决的治疗对策之一。八十年代,“主要控制室性心律失常的Ic类药物为中心的I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受到广泛重视,并且许多新药物得到开发。但CAST等对心肌梗塞后患的大规模调查结果表明,以氟卡胺、  相似文献   

19.
氯卡胺(Lorcainide)系乙酰苯胺衍生物,结构与利多卡因相似,按修正的 Vaughan—william 分类法属 Ic 类抗心律失常药,具有强烈的局部麻醉和抗心律失常作用。湖北省工业研究所已研制成功,并投入临床试用。河南省人民医院汤云法等用该药治疗26例病人,认为该药与 I_B类药物利多卡因相比,具有吸收好,剂量小,作用持久,疗效确切等优点。与 _B 类药物安搏律定(A-prindine)相比,该药更为安全可靠。因此,是一个很有发展前途的抗心律失常新药。该  相似文献   

20.
胺碘酮为苯丙呋喃的衍生物,作为Ⅲ类抗心律失常药,同时具有钠通道阻滞、钙通道阻滞、β受体阻滞等作用,具有Ⅰ、Ⅱ、Ⅲ、Ⅳ类抗心律失常药物的特点,疗效确切,广泛应用于多种心律失常的治疗。在治疗期间评价胺碘酮治疗的临床安全性、获益与风险,及早发现胺碘酮治疗的不良反应并予以积极预防,为提高安全、有效用药,提高患者依从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