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穴位注射治疗呃逆已屡见报导。然笔者采用以天突穴为主配以新维生素B1加维生素B12注射治疗顽固性呃逆却不多工收到了很好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3.
4.
陈宏伟 《四川中医》2003,21(5):76-76
采用针刺中脘、内关、足三里、膈俞、太冲、人中诸穴,针上加电,出针后穴位注射当归注射液、维生素B1治疗57例顽固性呃逆病人,总有效率100%。  相似文献   

5.
自 1 993年以来 ,笔者采用足三里穴位注射尼可刹米及维生素 B6治疗顽固性呃逆 1 5例 ,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 ,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1 5例中男性 8例 ,女性 7例 ;年龄 2 0~ 70岁 ;原发病为脑出血者 2例 ,腹膜炎者 3例 ,胆囊炎者1例 ,心包炎者 2例 ,神经精神性疾病者 7例 ;呃逆持续时间 6~ 1 2小时者 6例 ,1 2~ 2 4小时者 5例 ,2 4~ 48小时者 3例 ,>48小时者 1例 ;全部患者均经应用解痉镇静等治疗无效。治疗方法采用 7号针头 ,5 ml注射器抽取尼可刹米 0 .375 g及维生素 B61 0 0 mg,于一侧足三里穴部位行皮肤常规消毒后直刺入穴位 1 .5~ 2 …  相似文献   

6.
维生素B_1穴位封闭治疗中枢性顽固性呃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呃逆可由各种刺激因素引起,表现为迷走神经兴奋性增高,一侧或双侧膈肌阵发性痉挛性收缩伴有吸气期声门突然发出一种短促而特殊的声音.持续呃逆3 d以上临床诊断为顽固性呃逆.中枢性呃逆多由于颅内疾患直接或间接影响呼吸中枢、脑干迷走神经和颈髓所致,症状顽固,不但影响消化,还对原发中枢性疾病有负性作用,如脑缺氧、脑压波动、能量消耗等.1999年7月-2005年7月,笔者采用维生素B1行双侧内关穴位封闭治疗中枢性顽固性呃逆患者48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穴位注射治疗顽固性呃逆32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呃逆俗称打呃,以气逆上冲,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令人不能自制为主证,是诸多诱因引起的临床症状。顽固性呃逆的患者在处理上有时比较棘手,笔者对近三年诊断为顽固性呃逆42例患者,随机分为穴位注射治疗组和传统针刺对照组,进行对照比较,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穴位注射治疗组32例:男性22例,女性10例。年龄27~70岁,其中因脑血管引起的呃逆4例、胃胆手术后3例、32例患者均呃逆5天以上,用诸多治疗无缓解。  传统针刺对照组10例:男性5例,女性5例。年龄28~68岁,其中脑血管病引起的呃逆1例,10例患者均呃逆5天以上,用诸多治疗无缓解。2 治…  相似文献   

8.
穴位注射治疗顽固性呃逆58例刘方土(浙江省新昌县人民医院,312500)顽固性呃逆以胃气上冲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令人不能自制为主症,是临床较为常见而难治的一种疾病。凡脾胃虚寒,或胃火上冲,或食滞停饮,或气机不畅,以及老年气衰等均可发生此病。发作剧...  相似文献   

9.
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如脑出血、脑梗死、颅脑外伤、脑肿瘤等直接或间接刺激呃逆反射中枢,都可引起反射性膈肌间歇性痉挛称中枢性呃逆。中枢性呃逆是神经内、外科常见的症状,部分患者呈顽固性发作,频繁呃逆严重影响正常的呼吸、饮食和休息,容易使患者烦躁不安,情绪抑郁,不配合诊断和治疗,甚至加重病情导致死亡。2006年7月至2010年11月,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顽固性中枢性呃逆40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打嗝又叫呢逆,因隔肌痉挛、刺激因素引起迷走神经兴奋性增高所致。笔者应用穴位注射治疗而逆不停,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1方法取穴:内关。可先行针刺,用强刺激法使患者感酸胀,不见效时,再用维生素B1、B6行穴位注射。用5ml注射器吸2ml(维生素B1100mg、维生素B650mg)药液后直刺内关穴,出现酸胀后.回抽无回血,则快速推药。另侧内关穴同法注射2ml。约半小时左右见效。2典型病例[例一]夏某.男,51岁。持续呢逆不停16小时,在本乡卫生院治疗不见好转,来我院就诊。即先行针刺不效,途采用穴位注射法,约20分钟呃逆好转,半小时后痊…  相似文献   

11.
呃逆是膈神经受刺激后引起的膈肌痉挛所致。顽固性呃逆指频繁、顽固的呃逆 ,持续时间超过2 4 h,常规治疗无效者。笔者从 1 994年起用穴位注射阿托品治疗顽固性呃逆 32例 ,疗效显著 ,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本组中男性 2 2例 ,女性 1 0例 ;年龄 32~ 75岁 ;病程 1~ 1 2天。治疗方法取双侧足三里穴 ,皮肤常规消毒 ,用 6号针头垂直刺入穴位 1 .5~ 2 .0 cm,用强刺激法 ,使患者有酸胀感后 ,抽吸无回血 ,缓慢注入阿托品 0 .2 5mg。治疗效果疗效评定标准 :治愈 :呃逆症状消失 ;显效 :呃逆减轻 ,时有反复 ;有效 :症状改善 ,较易反复 ;无效 :治疗前后…  相似文献   

12.
笔者自1996年起采用穴位注射治疗顽固性呃逆28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一般资料 28例中男性21例,女性7例;年龄31~67岁;病程4~45天.其原发病为心脑血管病者7例,消化道疾病者13例,各种手术后者8例. 治疗方法 取穴内关(双)、天突.常规消毒上述穴位皮肤,用7号针头抽取普鲁卡因1.5~2ml,分别刺入上述穴位,出现酸、胀得气感后,将药物注入,每穴0.3~0.5ml.隔日治疗1次,3次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无效者采取其它方法治疗.一般治疗1~3个疗程,特别顽固者可延长至5个疗程.注意针刺顺序为先内关后天突.针刺天突穴时应十分谨慎,必须在患者病情暂缓时进针,同时还要根据病人体质状况掌握进针的深度.  相似文献   

13.
笔者近几年来采用膻中穴位注射654-2治疗顽固性呃逆获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一般资料20例中男性13例,女性7例;年龄18~69岁,平均41岁;病程1~18天, 平均7天;原发病为癌症者5 例,慢性胃炎及胃溃疡者9例,感冒病后引起者2例,无明显诱因者4例.诊断标准: 连续呃逆超过24小时,或反复发作1周不缓解,用药物治疗无效.  相似文献   

14.
笔者采用山莨菪碱注射液合维生素B6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顽固性呃逆,疗效满意,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16.
呃逆是临床常见病之一 ,其病因复杂 ,中医有寒热虚实之分 ,西医可分为 :神经性呃逆 ;上腹部及胸腔病变刺激隔神经而致的反射性呃逆及颅内疾患而致的中枢性呃逆。笔者在临床上应用穴位注射治疗本病 ,取得满意的疗效。1 临床资料   1 7例中 ,男 1 1例 ,女 6例 ,年龄最小 2 1岁 ,最大 79岁 ,病程 3天~ 1年。2 治疗方法  取穴 :足三里 (双侧 )。  注射药物 :6 5 4 - 2或胃复安 (对呃逆伴有腹胀 ,时有嗳气者 ,用胃复安注射液 ,余用 6 5 4 - 2 )  操作方法 :用 5ml注射器 ,6号针头 ,抽取药液 2ml,选准穴位 ,常规消毒后进针 ,待有针…  相似文献   

17.
穴位注射治疗顽固性呃逆45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白慧梅 《中国针灸》1999,19(8):494-494
顽固性呃逆指膈肌不自主的、持续间歇性痉挛,并经常规抗呃逆药物及针灸治疗不能缓解者。笔者采用穴位注射疗法治疗本病45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45例患者均为住院病人,年龄35~83岁,男26例,女19例。缺血性脑血管病25例(脑梗塞19例,脑...  相似文献   

18.
穴位注射治疗顽固性呃逆35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呃逆是胃气上逆动膈而致 ,笔者在临床上用双内关穴注射胃复安与维生素B1 2 混合液 ,治疗顽固性呃逆 ,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共 3 5例 ,均属门诊患者 ,治疗时排除肿瘤压迫所致。男 2 3例 ,女 1 2例 ;年龄最大 75岁 ,最小 1 7岁 ;病程最长 1 8天 ,最短 2天。2 治疗方法  取内关 (双侧 )穴 ,常规消毒 ,用 2ml一次性无菌注射器 ,抽 5 0 0单位维生素B1 2 注射液 1ml加1 0mg胃复安注射液 1ml,进针得气后 ,每穴注射1ml,消毒针孔。3 治疗结果   3 5例中 ,经 1次性治愈 3 2例 ,无效 2例 ,治愈率 94.3 %。4 典…  相似文献   

19.
针灸加穴位注射治疗顽固性呃逆20例张林灿(浙江省新昌县人民医院,312500)笔者采用针灸加穴位注射的方法治疗顽固性呃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一般资料本组20例患者中,男性15例,女性5例,年龄最大者65岁,最小者35岁。均为住院病人...  相似文献   

20.
余建敏 《河南中医》2003,23(7):67-67
顽固性呃逆在临床十分常见 ,并常因严重影响病人的进食和正常的呼吸运动而给病人带来极大的痛苦 ,甚至导致全身衰竭。由于目前常规治疗措施不甚理想 ,近年来我们采用异丙嗪内关穴穴位注射治疗顽固性呃逆 ,疗效显著 ,现总结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病例均来源于本科住院患者 ,随机分为穴位治疗组 (治疗组 )及肌肉注射组 (对照组 )。治疗组 4 6例 ,男 2 7例 ,女 19例 ;年龄 38~ 6 9岁 ,平均 (4 6 .3± 8.2 )岁 ;病程最长 5d ,最短 2h。对照组 2 8例 ,男 16例 ,女 12例 ;年龄 36~ 72岁 ,平均 (4 9.2± 5 .7)岁 ;病程最长 4d ,最短 3h。两组性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