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评价术中动脉内置泵、术后皮下泵内区域灌注化疗晚期胃肠道肿瘤的疗效。方法 随访观察 79例手术证实不能切除的晚期胃肠道肿瘤患者 ,经术中肿瘤供血动脉内置泵 ,术后泵内灌注化疗后的疗效。其中胃癌 4 2例 ,直肠癌 2 6例 ,结肠癌 11例。结果 化疗后 ,完全缓解者(CR) 1例 ;部分缓解者 (PR) 6 9例 ,其中 11例行二次根治性癌肿切除术 ;稳定者 (NC) 9例 ;无 1例恶化者 (PD)。有效率 88.6 % (70 / 79)。置泵术后生存满 1、2、3年者分别为 83.5 (6 6 / 79)、2 7.8(2 2 / 79)、8.9% (7/ 79) ,平均生存期为 2 0 .6个月。结论 术中动脉内置泵 ,术后泵内区域灌注化疗是治疗晚期胃肠道肿瘤的有效方法 ,可以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提高手术切除率。  相似文献   

2.
动脉导管化疗预防浸润性膀胱癌术后复发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 探讨动脉导管化疗对浸润性膀胱肿瘤术后的治疗效果。 方法 应用髂内动脉置化疗泵对 32例浸润性膀胱癌患者行膀胱部分切除术后注射化疗药物顺铂 (PDD) 6 0mg及氨甲喋呤(MTX) 30mg,每 2周 1次 ,共 6次 ,以后每月 1次至 1年。 结果  32例随访 5~ 4 2个月 ,平均 2 6个月。无复发者 2 7例 ,有效率 81%。术后 10、16、30个月各复发 1例 ;2例于术后 3及 11个月出现肝、肺转移。未见肝肾功能损害 ,无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 结论 此方法可以作为浸润性膀胱癌术后的辅助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肝癌切除后行区域性化疗治疗肝癌的效果。方法:原发性肝癌18例,转移性肝癌3例,均行肿瘤切除,病侧肝动脉结扎,胃网膜右静脉置入药泵,于术中经药泵注入5-Fu,拆线后用5-Fu(总量6g)、丝裂霉素(总量8mg)及阿霉素(总量60mg)经药泵注入化疗。术后前3年,每年化疗3个疗程,第4-5年,每年化疗1-2个疗程。结果:21例中随访3年以上12例,6例失访,3例死亡,本组资料3年生存率为57%。结论:肝癌切除后,结扎病侧肝动脉,行门静脉区域性化疗,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术中超选择靶区动脉置泵 ,术后皮下泵内反复区域性灌注化疗药物治疗大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我院 2 93例大肠癌患者 ,经术中选择性肿瘤供血动脉内置泵 ,术后泵内灌注化疗药物的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 ,其中根治性切除 2 14例 ,晚期不能手术切除 79例。结果 根治性切除组 1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 10 0 %、84 .6 %、57.5% ,局部复发率和肝转移率分别为 13.6 %、12 .1% ;不能手术切除组完全缓解 4例 ;部分缓解 6 2例 ;稳定 13例 ,治疗有效率 (PR CR)为 83.5% ,置泵术后 0 .5年、1年、2年生存率分别为 96 %、86 .6 %、4 4.6 %。结论 超选择动脉置泵灌注化疗是治疗大肠癌的有效方法 ,它可以降低局部复发率和肝脏转移率 ,提高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5.
动脉置泵化疗在晚期胃肠道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术中动脉内置泵,术后皮下泵内区域灌注化疗晚期胃肠道肿瘤的疗效。方法:随访观察79例手术证实不能切除的晚期胃肠道肿瘤患,经术中肿瘤供血动脉内置泵,术后泵内灌注化疗后的疗效。其中胃癌42例,直肠癌26例,结肠癌11例,结果:化疗后,完全缓解(CR)1例;部分缓解(PR)69例,其中11例行二次根治性癌肿切除术;稳定(NC)9例;无1例恶化(PD),有效率88.6%(70/79),置泵术后生存满1、2、3年分别为83.5%(66/79)、27.8(22/79)、8.9%(7/79),平均生存期为20.6个月。结论:术中动脉内置泵,术后泵内区域灌注化疗是治疗晚期胃肠道肿瘤的有效方法,可以延长患的生存期,提高手术切除术。  相似文献   

6.
结肠癌术后腹腔内化疗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腹腔内化疗是通过腹腔内注入大量的化学药物以提高腹腔内癌灶周围局部抗癌药物的浓度 ,增加对癌细胞的细胞毒性作用 ,并可减轻肌体的毒副作用的一种治疗恶性肿瘤的有效方法。自 1998年以来 ,我们开展了腹腔内化疗 ,现总结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共 2 0例 ,其中男 12例 ,女 8例 ;年龄 32~ 78岁 ,平均 6 1岁。均为结肠癌 ,术中见肿瘤侵出浆膜层16例 ,肿瘤浸润至周围组织 3例 ,腹膜癌转移结节 1例。DukesB期 8例 ,DukesC期 12例。所有病例行根治性切除后植入腹腔内化疗泵 (drugdeliversystem ,由美国Bard…  相似文献   

7.
浸润性膀胱癌术前动脉化疗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评价术前动脉化疗对浸润性膀胱癌预后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总结经手术、病理证实并获随访的 6 0例浸润性膀胱癌患者资料。 6 0例分为术前动脉化疗组 (30例 )和单纯手术组(30例 )。术前动脉化疗组经髂内动脉灌注化疗药物后 1~ 2周内接受手术。分析比较两组膀胱保留率、术后复发率、转移率和生存率的差异。 结果 术前动脉化疗组膀胱保留率达 80 % ,单纯手术组4 3% ;动脉化疗组术后肿瘤复发率 2 5 % (6 / 2 4 ) ,单纯手术组 6 1% (8/ 13)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术前动脉化疗组 1、2、3、4和 5年生存率分别为 93%、82 %、6 7%、5 8%、4 8% ,高于单纯手术组的86 %、6 8%、5 6 %、4 6 %、35 % ,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但两组间术后转移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结论 术前动脉化疗安全有效 ,可以显著提高浸润性膀胱癌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肝动脉灌注化疗泵导管脱落至十二指肠1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患者 男,65岁。因肝右叶原发性肝癌并门静脉癌栓。于2001年1月19日在全麻下施行手术。术中发现肿瘤已无法切除,行瘤体内注射无水酒精(共60ml),并安置皮下埋藏式化疗泵,经肝动脉内注射美兰,证明患者肝左、右动脉均为独立发出,最后经肝右动脉插入导管而妥善结扎固定,外接泵体埋植于右侧腹壁皮下层。经胃网膜右静脉安置门静脉化疗泵(化疗泵为国产MT-200型)。术后病理证实为肝细胞癌,患者恢复顺利出院。同年3月患者入院经肝动脉化疗泵注入5 Fu(0.5),CDDP(20mg),MMC(4mg)等化疗药,未作栓塞;5月经动脉化疗泵注入CDDP(20…  相似文献   

9.
肺耐药蛋白基因(lrp)与原发性肝细胞癌化疗敏感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原位PCR技术对 5 4例术前未化疗的术中未能切除的原发性肝细胞癌(PHC)病人进行lrp检测。观察肝癌lrp表达与术后病人化疗疗效及AFP变化的关系 ,现总结如下。1.材料和方法 :(1)标本和临床资料 :收集我院 1995~ 1997年 5 4例肝癌、2 4例其癌旁和 12例肝炎后肝硬化组织的存档石蜡包埋切片标本 ,所有标本均经HE染色和病理确诊。 5 4例肝癌病人男 4 6例 ,女 8例 ,年龄 18~ 72岁 ,平均年龄 4 6岁。所有病人均采用开腹经皮下肝动脉置泵化疗。其中 2 0例术中辅以冷冻治疗 ,38例术后 2周AFP持续阳性。 (2 )SP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术中超选择靶区动脉置泵,术后皮下泵内反复区域性灌注化疗药物治疗大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我院293例大肠癌患者,经术中选择性肿瘤供血动脉内置泵,术后泵内灌注化疗药物的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根治性切除214例,晚期不能手术切除79例。结果 根治性切除组1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100%、84.6%、57.5%,局部复发率和肝转移率分别为13.6%、12.1%;不能手术切除组完全缓解4例;部分缓解62例;稳定13例,治疗有效率(PR CR)为83.5%,置泵术后0.5年、1年、2年生存率分别为96%、86.6%、44.6%。结论 超选择动脉置泵灌注化疗是治疗大肠癌的有效方法,它可以降低局部复发率和肝脏转移率,提高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皮下植入式化疗泵在作胃肠肿瘤局部化疗时的并发症及预防措施。方法 对1996年1月至2001年6月收治的356例胃肠道肿瘤病人共植入化疗泵532个,包括动脉泵404个,静脉泵128个。其中植入1个泵250例,2个泵105例,3个泵24例。植泵后观察化疗泵作局部化疗时的并发症及防治情况。结果 356例病人中出现各种并发症62例,发生率为17.4%。其中早期25例,包括皮下积液、局部感染等。后期37例,包括导管不畅、导管堵塞等。结论 皮下植入式化疗泵的并发症多因操作使用不当引起。随着经验的增加,其并发症是可以预防的。  相似文献   

12.
我院从1992年开始对826例进展期胃肠道恶性肿瘤病人术中常规留置埋入式化疗泵,术后予腹腔化疗。现将出现的并发症及其处理情况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1.临床资料 本组进展期胃肠道恶性肿瘤病人826例术中均证实浆膜层有不同程度的肿瘤浸润。其中男612例,女214例,年龄26~92岁,平均43.2岁。胃癌501例,其中Ⅱ期346例,Ⅲ  相似文献   

13.
我院2001年1月至2005年7月收治136例胃肠道肿瘤患者,随机采用术中序贯温热灌洗化疗联合术后静脉微泵及置泵持续动脉区域性灌注化疗和单纯术中温热灌洗化疗联合全身静脉化疗,比较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4.
动脉化疗配合手术治疗膀胱癌的效果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评价动脉灌注化疗配合膀胱部分切除治疗膀胱癌的临床效果。 方法 膀胱癌患者 171例 ,均行膀胱部分切除 ,随机分 2组 :(1)术前动脉灌注化疗组 78例 ,行化疗前后进行膀胱镜观察 ;5 8例术后行病理形态学观察 ;12例术后行电镜超微结构观察 ;35例采用流式细胞术 (FCM )行肿瘤细胞核DNA含量测定。 (2 )术后动脉灌注化疗组 93例。膀胱癌单纯手术者 35例 ,测定DNA含量作为对照。所有病例随访 5年。 结果 术前灌注化疗 78例膀胱镜检查者 ,肿瘤消失 9例 ,肿瘤缩小≥ 5 0 % 4 9例 ,有效率 74 .3% (5 8/78)。 5 8例病理形态学观察 ,有效率 75 .9% (4 4 /5 8)。 12例电镜观察见肿瘤细胞明显受损。DNA含量测定 ,通过DNA指数 (DI)、增殖指数 (PI)、S期比率 (SFR)、异倍体率 4项指标的测定进行对比 ,在Ⅱ、Ⅲ级膀胱癌中 ,行动脉化疗与否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171例经动脉灌注化疗配合手术的病例 5年生存率 84 .2 % (14 4 /171) ,复发率 9.3% (16 /171)。 结论 动脉灌注化疗对膀胱癌有明显降级、降期、缩小病灶的作用 ,可降低复发率 ,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15.
1994~ 1997年 ,我院对 5 0例胃癌根治术后病人行早期腹腔内化疗(EPIC) ,临床效果满意 ,现总结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 1 一般资料 本组 5 0例 ,男 35例 ,女 15例 ,年龄 16~ 70岁 ,中位年龄 5 8岁。肿瘤位于A AM区者 35例 ,M区者 8例 ,C CM区者 7例。按 1987年UICC新TNM分期法 ,T3N0 M0 15例、T3N1M0 16例 ,T4 N0 M0 6例 ,T4 N1M0 8例 ,T2 N1M0 5例 ,均行根治性切除 ,其中远端胃切除 35例 ,近端胃切除 8例 ,全胃切除 7例。1 2 EPIC操作方法 术中常规放置胃床引流管 1支 ,自右上腹引出 ,于术日…  相似文献   

16.
我们探讨双侧结扎、明胶海绵微粒栓塞及 5氟脲嘧啶(5 FU)注入髂内动脉化疗对预防直肠癌术后复发的疗效。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 :本组 12 8例 ,男 83例 ,女 4 5例 ,年龄 32~74岁 ,中位年龄 5 3 9岁。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诊断。按Dukes分期 ,B期 31例 ,C期 73例 ,D期 2 4例。腺癌 10 3例 ,粘液细胞癌 2 0例 ,未分化癌 5例。A组 72例 ,B组 5 6例。2 .方法 :对A组 72例于肿瘤切除前常规分离、结扎双侧髂内动脉 ,将 5 FU 10 0 0mg、丝裂霉素 10mg和凝胶海棉粉末的混合物注入结扎动脉的远端 ,其余手术步骤同B组。术后两组治疗相同。3.统计…  相似文献   

17.
肝动脉、门静脉栓塞化疗治疗不可切除的原发性肝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肝动脉、门静脉双管栓塞化疗对不可切除的原发性肝癌的治疗作用。方法:对19例不可切除的原发性肝癌患者采用手术方法向肝动脉、门静脉植入皮下埋藏式投药泵,术中即开始经肝动脉投药泵栓塞化疗,术后7-10d在X线监测下经门静脉投药泵栓塞化疗,以后定期经两投药泵栓塞化疗,术后观AFP的变化、Bus或CT检查并与同期3次以上的32例HACE进行比较。结果:双栓化疗组17例术后1月AFP均下降、3月下降为正常8例,84.2%的肿瘤缩小,6月、9月、12月、24月生存率分别为89.5%、78.9%、68.4%、31.6%,中位生存期17.1月,其中2例进行了二期手术切除。HACE组术后1月AFP下降10例、3月后下降21例,46.9%的肿瘤缩小,6月、9月、12月、24月生存率分别为71.9%、53.1%、31.3%,中位生存期11.2月、12月、24月生存率组间比较P<0.01;两组均无异位栓塞。结论:皮下埋藏式投药泵肝动脉、门静脉双插管栓塞化疗术后给药途径简单、方便、疗效好、并发症少,是治疗不可切除的肝癌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8.
肝切除加置化疗泵对防治肝癌复发的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为了观察肝切除加置化疗泵对预防肝癌复发的效果。方法 试验组 4 3例在行肝切除的基础上加作肝动脉或 /和门静脉化疗泵植入 ,术后定期进行化疗栓塞 ,对照组单纯行肝切除 ,两组随访 1~ 4年。结果试验组 1、3年复发率 (分别为 14 % ,3 5 % )明显低于对照组 (分别为 4 2 % ,72 % ) (P <0 .0 1)。而术后生存率 1、3年试验组为 79%、67%明显高于对照组为 5 1%、3 2 % (P <0 .0 5 )。结论 肝切除加置化疗泵行肝动脉或 /和门静脉化疗栓塞是预防肝癌术后复发和提高远期疗效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应用放、化疗粒子联合植入法综合治疗复发性直肠癌的可行性、安全性及短期疗效。方法 北京铁路总医院自 2 0 0 1年 12月至 2 0 0 3年 8月 ,应用放、化疗粒子联合植入法综合治疗复发性直肠癌 19例 ,均为直肠癌Mile’s术后盆腔复发病人。在治疗计划指导下 ,交替植入 5 FU缓释化疗粒子和放射性12 5I粒子。放射性粒子的肿瘤匹配周边剂量 (Matchedperipheraldose ,MPD)为 90~ 130Gy。平均每例使用12 5I粒子 11粒 ,5 FU6 0 0mg。结果  19例病人手术均顺利完成 ,未发生出血、感染等并发症 ,经盆腔摄片证实放射性粒子的位置无变化。疼痛缓解率为 85 7% (12 / 14 ) ,平均疼痛缓解时间为 5~ 9d。于术后 3~ 6个月CT复查肿瘤变化 ,提示瘤体不同程度缩小 ,其中 2例完全缓解 ,12例部分缓解 ,4例稳定 ,局部控制率为 74 %。随访 6~ 2 8个月 ,中位生存期为 17个月 ,最长 1例随访时间为术后 2 6个月 ,现仍存活。 1例术后 6个月死于全身广泛转移。结论 放射性12 5I粒子和 5 FU缓释化疗粒子联合应用局部植入技术具有安全、微创及并发症发生率低的特点 ,是综合治疗复发性直肠癌的较有效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胃癌根治术后肿瘤区域动脉置泵化疗及外周静脉化疗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83例行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 2周开始化疗 ,按化疗方法不同分为 :外周静脉化疗组 (静化组 ,n =4 2 )、泵内化疗组 (泵化组 ,n =4 1) ,两组均在化疗前及化疗结束后 1~ 4d内抽外周静脉血检查T淋巴细胞亚群及免疫球蛋白含量 ,另设对照组 (n =32 )作相同检查。结果 静化组化疗后的CD3和CD4、CD4 /CD8比值及IgG、IgA、IgM含量均明显低于化疗前 (P<0 .0 5 ,P<0 .0 1) ,并明显低于泵化组化疗后 (但CD4、IgM除外 ) ,P <0 .0 5 ;而泵化组化疗前、后CD3、CD4和CD8、CD4 /CD8比值及IgG、IgA含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结论 胃癌根治术后肿瘤区域动脉置泵化疗较外周静脉化疗对机体的免疫功能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